❶ 父母退休在家很無聊,可以做些什麼,充實退休生活
很多人都在關心退休以後怎麼辦?怎麼來打發自己的退休時光,以前沒有退休時想退休,但是真正退休以後,一下子放鬆了,以前多年的作息時間被打亂,很多人感覺不適應退休生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很多時候還是事在人為,只要自己主觀上有做事的意願,也希望做點事情,其實還是非常容易的。
對於閑不住的人,或是對退休生活不習慣的人,其實在60歲左右,還是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份工作的。對於60歲的人要重新找工作,採取等靠要的辦法是不行的,按照常規的方式也是不行的,只能依靠熟人朋友來幫忙。在我們認識的人中,總有幾個認識部分老闆的,或是以前自己在民營企業打工時的老闆,這些老闆只要還有聯系的,都是可以通過試探的方式從他們那裡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以前就在幾家民營企業工作過,有的是以前的老闆,有的是以前的同事,現在自己出去當老闆了,我最近也試著和他們聯系,因為我的特長就是寫文章,他們也知道我的這個特長,所以有好幾個老闆都同意我如果願意,可以到他們那裡去繼續工作。
但是退休還不到一個月,我這人最大的能耐就是適應環境快,回家後我每天要睡到早上9點過才起床,把以前沒有睡夠的懶覺補起來,在這種狀況下要我再去朝九晚五,或是早早起床去上班,和那幫年輕人一起論高低,可能我反而有點不習慣了,所以只告訴他們春節以後再說。到那時如果還能習慣,可能就會去上班,如果不適應了,就還是好好在家做自己的事情就算了。
我說我的經歷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去找工作,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的,這種辦法在我這里行,在別人那裡可能不行,因為每個人的專長特長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精力也不一樣,所以還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除了找工作可以讓自己更充實以外,其實做家務也是充實自己的好辦法,這個還是要自己願意,一個家庭,別小看了家務活,從買菜、煮飯到打掃衛生,每天忙碌下來也夠你充實的。
自媒體可能是現在是很多退休人員打發退休時光的好辦法,喜歡照相的人,其實可以每天上街逛逛,拍一點有用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拍攝點新奇的視頻發到網上,在打發業余時間的同時,還可以有點小收獲。當然我不適合做視頻,我只能幹最苦的工作,就是每天堅持碼文字,碼文字這個東西,大概是自媒體中最辛苦的了,但只要堅持,其實每天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有人看沒人看不要緊,關鍵是要把這當成自己退休後的一份職業來做,這樣每天生活就比較有規律了。可能大家也看到了,我每天要寫五篇文章,即使每篇800字左右,每天的文字總數也要超過4000字,這么大的工作量可能比上班還累,而且也賺不到幾個錢,但習慣成自然,總比每天打麻將好一點。
生活是人為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愛好興趣不一樣,所以打發退休時光的方法也就不一樣。俗話說耗子有耗子的辦法,貓貓有貓貓的路子,只要自己想做事,每天肯定有做不完的事情,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退休生活的充實和完美。
❷ 如何讓父母退休後生活過得更充實
父母退休後,總有一個不太適應的過渡期,畢竟平時上班習慣了,一下子閑下來,身體和心裡都不習慣。
這個時候,身為子女的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01 陪伴交流
知道父母辭職後,一定要抽時間多陪陪他們,在一起可以談談家裡的境況,說說自己的工作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兒女在忙些什麼,還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工作時的事情,最後旁敲側擊問一下他們退休後的打算。
陪伴和交流,可以讓他們有事做,以免閑的心煩。
陪伴和交流,可以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方便子女提出合理建議供他們參考。
陪伴和交流,可以加深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
02 參加社區活動
社區活動,一來離家裡近,方便上年紀的父母就近參加;二來,社區裡面的人相對熟悉,感情聯絡起來方便;三來,社區活動有社區的專職人員負責,比較正規、安全,父母過去,子女放心;最後社區活動豐富,父母們過去總能找到一款自己感興趣的參加。
03 帶孫子解悶
有的年輕家庭,不放心老人帶孩子,所以,會出現一種情況,老人閑死了,年輕人忙死了的狀況。
其實,年輕人,可以嘗試讓退休的父母帶孩子試試。父母有退休這一說,說明他們是有文化的人,帶孩子不至於和年輕人有太深的代溝。
父母帶孩子,不但可以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還可以讓他們有事做,忙起來,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這樣子就不會被退休的壞情緒影響到,也就給兒女們省去了抽時間照顧他們的麻煩。
何樂而不為呢?
04 學習新事物
現在好多地方都有老年大學,父母退休後,如果沒有小孩子帶,也不喜歡社區這類型活動,可以建議他們去讀老年大學,完成年輕時未完的夢想。
05 外出旅遊
父母這一輩,大多很細辛苦,年輕時忙孩子、忙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出去旅遊。
等到退休後,就有大把的時間做這件事。
剛開始,作為孩子的我們,可以帶父母出遊,多帶幾次,他們自己就學會了買機票、火車票、聯系當地旅行社這些事情。接下來他們就可以自己出遊,或者跟老朋友們與其出遊。
外出旅遊,可以滿足他們半輩子未出遠門的遺憾,可以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還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
最重要的是,出遊可以讓他們越活越年輕。
❸ 父母每月有幾千的退休金,如何理財比較好
如果加上以前積累資金總額達到或超過20萬的,還是以配置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為主。因為是退休金也稱為養老金,我們有理由規避任何不可預知的風險,以確保老人安享晚年,無憂無慮才行。目前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可以達到4.3%左右,5年期儲蓄國債利率4.27%,與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差距不大,但都是保本保息固定收益型產品,幾乎沒有任何風險,而且都支持提前支取或兌取,利率靠檔計算,也遠遠高於活期利率,非常適合老人理財。以上投資理財都屬於穩健型理財,可能有人要說,4%多的收益率太低了,為什麼不購買債券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結構性理財產品或乾脆直接炒股呢?別忘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這可是老人的退休金,而不是年輕人的收入。老人因為退休而不再有主動性收入,完全是靠養老金而生活。年輕人不同,今天虧了,明天還可以繼續努力賺錢,機會很多,你說是嗎?
❹ 聰明的父母在年老之後是如何分配自己的資產的
我發現不少人到了晚年,不知道拿手裡的錢如何是好。因為,人老了以後,容易發生各種意外,手裡的錢怎麼安排,關乎自己的生活,也影響著兒女的生活。關於晚年手裡錢怎麼處理,有的老人選擇把錢給兒女,自己花錢時再找兒女要,錢由兒女保管很安全;有的老人是把手裡的錢全部留著養老,兒女惦記不著,晚年的物質生活有保障,即便兒女不孝順也不怕。
當然,老了以後,把手裡的錢按照以上兩種方式處置,不會有大的錯漏。但是,真正聰明的老人,懂得充分利用手裡的金錢,提高晚年的生活品質。他們不會把錢全給兒女也不會全部留著養老,而是這樣做。有興趣的,可以學習借鑒一下。
聰明的老人會把手裡的錢,一部分存起來
人老了以後,變得非常容易生病,會有急需用錢的時刻。聰明的老人會把手裡的錢,一部分拿出來存起來,不是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輕易去動。只有這樣,當疾病來臨的時候,不至於慌手慌腳,沒錢看病,延誤病情。畢竟,人老了,就需要多為自己做打算,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聰明的老人,都會把錢分成以上三份,讓每一份錢都惠及自身。而不是偷懶,把錢全部給兒女,完全指望兒女對自己感恩,孝順自己;也不是把錢全部留在手裡,不做任何投資,眼睜睜地看著它貶值。
❺ 農村的老人家沒有一毛錢的收入,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有些農村老年人沒有一毛錢的收入。他們靠什麼生活?主要靠孩子的補貼和國家對老年人養老生活的補貼。反正最重要的是孩子。
我以我奶奶為例。她的老人從小就很痛苦。她一生中充分發揮了勤奮這個詞。她快70歲了。她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工作,做莊稼 玉米、豆 、花生、種菜。她使用經營的作物,如花生和豆子,去市場賣錢。而且,我奶奶養了自己的牛,牛每年都會生小牛。小牛可以賣錢。我不得不佩服我的祖母。這樣,她每年可以存一萬多元。她完全以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生存,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換食物。她經常教我們不做就不吃!所以無論你在哪裡,你都應該勤奮。我奶奶很棒!
❻ 父母沒有退休金,應該怎麼規劃他們養老
不管你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生活,只要是子女孝順的養老都不是問題,就算在農村沒有養老金,只要你夠勤快,能幹,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以前的年代那麼窮,父母都能把小孩養活,把老人照顧好,只是說沒有城市吃的那麼好而已,都是自己種的菜,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我覺得父母養老不是問題,如果你沒有孝心就算在城市有錢有的父母養老一樣是沒有保障。
❼ 該如何幫助父母過好退休後的生活
家裡的父母退休後,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讓他們保持身體健康。因為,這個時代的物價太貴了,甚至有些人直呼窮人連病都看不起。這是實話,如果家裡有人生了重病的話,別說是窮人,哪怕是中產階層的人,也都會立馬變成一貧如洗的。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給父母配備好一定的保險非常有必要。而常見的,便是重疾險以及意外險,只有將這兩種保險配齊,家裡才不會因為發生意外而導致整個家都陷入經濟危機。
不光如此,配備好保險後,也可以時不時的帶父母出去旅遊一下,見識見識大好河山。畢竟,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有可能真的連旅遊都沒有享受過,現在老了,也該享受享受生活了。
父母退休後,該如何幫他們規劃養老,享受優質晚年生活?
父母們總想著自己不能拖累孩子,所以他們哪怕是退休了依然還是會繼續工作賺錢,其實,這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會讓年輕人產生一定的愧疚感。所以,一定要不定時的與父母溝通,告訴他們不用操心年輕人的事情,過好自己的退休生活即可,操了一輩子心了,心哪裡能夠操得完啊?
當然了,身為年輕人,每個月或者說每年定期給父母打一筆生活費或者說贍養費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很少開口,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缺這些東西。另外,時不時的回家看看父母,哪怕是和他們簡單的聊聊天,也會讓他們開心無比。
❽ 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應該如何安排他們的晚年生活比較好
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你希望他們在以後的日子,怎麼樣去生活? 答:這個問題是做子女們的一個最普遍也是一個最頭疼的問題。同時這個問題也是一個社會保障體制問題。 無論是城鎮和廣大農村,社會老齡化所帶來的老有所醫,老有所養不是一二句話能解決問題的。年輕人在外務工,生活成本很高,職場競爭激烈,子女們壓力山大。對於城鎮有老養退休金暫且不說,來說一下廣大農村吧。
1、在農村父母們沒有退休,做兒女的要省吃儉用每月按時給父母寄點生活費、頭疼腦漲的葯費回家,要父母經常買一些新鮮水果以及老年人的營養品補一補。
父母能最他們自己,也是兒女希望看到的。老一輩的父母們大部分都是過過苦日子的,大部分都是善良的,奉獻的,很多都是先別人後自己的。子女們期望他們能做回自己,過自己內心真正期待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家人在一味的奉獻,先別人後自己,等到最後真正輪到自己可以過自己的時候,他們去沒有精力去完成。這樣也很舒服。希望老人能夠「自私點」,知道自己還想去干什麼,探索什麼,然後甩開袖子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做。不要老想著讓兒女讓別人,而耽誤自己,要自己後悔。
❾ 農村戶口的父母老了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怎麼辦
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就必須要依靠你們了,因為父母把你們養得這么大無非就是想你們照顧他們好好養老。
❿ 說說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父母在晚年有生活保障
多攢錢,適當的買保險,為老人經濟做好准備。讓老人多交朋友,給老人生個孫子孫女,讓他們有精神依託。能做到以上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