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子辱罵父母應該怎麼處理
小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能力。所以有的時候並不受父母的控制,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被慣壞的孩子,在長大有思想以後會變得非常不聽話,父母有事情沒有做到他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出現罵父母的孩子,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怎麼辦?
1、首先自己先要以身作則。孩子在認知事情的時候總是父母做什麼他們就會看在眼裡甚至學父母的一些行為。一些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習慣,認為說臟話是對自己心情的一種宣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語言和態度。
2、孩子出現罵臟話的時候要立刻制止。孩子如果出現說臟話的時候要立即進行阻止,並且要細心的對他進行教育,不要拉過來就打罵孩子。甚至恐嚇孩子,這樣不但對孩子的做法沒有幫助可能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畢竟孩子已經長大了。
3、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遇到事情控制情緒,不要急躁。平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也要有耐心的進行教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學習到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出現打罵父母的壞習慣。
B. 孩子對我說滾怎麼教育
看到大家都說,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是的,家長自己,不能說臟話,可是除了家長,孩子就不會接觸到別的人了嗎?孩子越來越來大,總是會有玩伴的吧,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游樂場的小孩子,要是其中有一個愛說臟話的,你的孩子都有可能跟著說臟話的。
而且,你是否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臟話其實挺有「力量」的?
「請你離開」和「給老子滾」,強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到了某個年齡,比如四五歲,有些孩子還很享受說臟話,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氣但是又拿他無可奈何的樣子,他會覺得自己一下子強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說臟話,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說臟話,孩子的幼兒園老師不能說臟話。幼兒園里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長期持續地說臟話」。不要給孩子一個有很多臟話的環境,如果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總是說臟話,一定請老師處理好。
其次,就是技術層面的方法了。
孩子說臟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起伏不大,只是有點不高興,說臟話來發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給,孩子就說:「你媽逼啊,你腦子有毛病啊,憑什麼不給我!」
這個時候,家長先注意一下,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憤怒,冷靜一小會兒。
等感覺自己心情放鬆下來,就走到孩子旁邊,以非常溫柔,但是很堅定的語氣跟孩子說:「我聽見你的嘴裡有一些不好的話,你跟我去衛生間,把那些不好的話吐在馬桶里吧。」
然後就帶著孩子去衛生間,叫孩子吐在馬桶里。孩子這時候會吐點口水到馬桶,或者對著馬桶說臟話,你就讓他對著馬桶說好了。
等他想離開的時候,你問他「吐完了嗎」,他說「吐完了」,然後你請他張開嘴,你再檢查一下,看看嘴裡還有沒有臟東西。如果你覺得他嘴裡沒有臟東西了,就請他自己按下沖水按鈕,把他吐掉的東西沖走。如果你覺得還有一點,就請他再吐點口水,然後沖掉。
(如果孩子對著馬桶說臟話的時間比較長,你就告訴孩子,你去衛生間門口等他,等他說完了出來告訴你,然後你帶上衛生間的門,讓他一個人在衛生間里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其實有較清晰的訴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為客觀條件不能去的時候,孩子情緒起伏特別大,非常憤怒,極其不滿,連哭帶吼「你這個壞媽媽!你不要臉,憑什麼不許我去外婆家!爛東西!臭東西!壞蛋!」
當孩子特別情緒化,整個人都在憤怒中顫抖的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動,不要講道理,不要解釋,不要糾纏,不要指責,不要憤怒。
不管孩子怎麼吼,大人只需要輕輕地對孩子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麼。你能輕輕地跟媽媽說嗎?」
這時候大人就去做別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類的,不要圍著孩子旁邊,但是要保證孩子在視線之內。
孩子可能還會來干擾媽媽拖地,然後媽媽再次重復跟他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麼。你准備好輕輕地跟媽媽說了嗎?」
慢慢地,孩子鬧夠了,就會嘗試著小聲地問媽媽「為什麼不能去外婆家」,然後媽媽就告訴孩子為什麼,並且和孩子協商,下次什麼時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買玩具,這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協商,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買,比如等下個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攢下零花錢買。
等協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說:「媽媽剛剛聽到你說了些不好的話,我們去把它吐在馬桶里吧。」
然後就帶孩子去吐在馬桶里。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孩子會明白,說臟話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以後跟其他人的相處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會努力平靜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把臟話吐在馬桶里,孩子也會明白,「臟話」大概和便便一樣,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馬桶里的水沖走的,所以他也不會一直講了。
當然,這種模式,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孩子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臟話。不過,只要堅持這個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喪失對臟話的興趣,不再說了。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就我的經驗,最多一個月就夠了。
覃宇輝,武大心理系
我就針對七八歲孩子的情況來說一下吧。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示範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有時候急了罵幾句又怎麼樣呢?孩子那麼小又懂什麼呢?「但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平均年齡四歲半的小孩分為兩個組,給他們觀看兩個視頻。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後被懲罰。在另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後得到獎勵。之後,班杜拉把這兩組小孩帶到類似的環境里。結果,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獎勵的小孩,比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懲罰的小孩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
這說明,孩子雖然還小,沒有當場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已經觀察學習到這種策略。當出現合適的情景時,這種行為就會爆發出來。回到題目中來也一樣的。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罵人的時候,小孩已經默默地觀察到長輩們的行為。如果他發現,罵人能夠發泄自己心中的怒火,
C. 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怎麼辦
近兩年,網上經常爆出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打罵長輩的視頻與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為什麼現在孩子都變成這樣了?到底是誰之過?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代家庭中的一些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似乎很少表現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就離開餐桌看電視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買回好吃的,總是不忘先讓孩子品嘗,而孩子卻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給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晝夜難眠,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令人堪憂。
子女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的是親子關系之間的情感,也反映出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在外就能關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觀需要父母的培養,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專家給出了以下五點建議:
一、要從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體來說表現在聽父母的話,關心父母健康,為父母排憂解難,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不給父母添麻煩。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導孩子在父母上下班離開家或者回到家時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主動幫父母按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提醒父母不要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做父母的溫馨小貼士。在父母做家務時,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時,父母也要對孩子的幫助和關心給予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二、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現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生養自己最親的人,不能顛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裡胡鬧。更不能與父母頂嘴、吵架。
當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時,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可能滿足他們合理的意願。
三、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習慣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讓孩子吃一點兒苦。以至於不少孩子養成了浪費、奢侈的壞習慣,不珍惜父母的勞動,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並認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經地義的。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況,說的越具體越好,從而使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明白任何財富都來之不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會受到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這么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一下:
從前有一對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只用一隻小木碗給老人送去一點殘羹冷炙。一天,夫婦倆看到兒子在雕刻木頭,就問他刻的是什麼,男孩說:「我在刻木碗啊,等你們年紀大了,給你們用。」夫婦倆聽了後羞愧難當,於是連忙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們扔掉了小木碗,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給老人吃,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相處。
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忽視長輩的事情很常見。這些做法深深的影響著下一代。因此,及時距離再遠,工作再忙,也要在節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識。這個看起來平常的事情,但卻是很重要的細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在為孩子過生日的問題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於是大把的花錢為孩子過生日。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總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觀念要從小培養,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適當的時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謝謝」、一張賀卡、一封信、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份禮物??
D. 20多歲的孩子罵母親滾怎麼辦
只能忍了 只能說他這樣 是你前期教育的失敗
E. 青春期孩子不尊重父母,辱罵父母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 想一想為什麼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 父母平時不尊重孩子 2 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 孩子報復 3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 4 父母自身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解決: 1 試著去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不去逼迫孩子傳統意義上好孩子 2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 孩子如果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就會成為一個遇上困難只能依靠父母解決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父母 尊重其他人 3 嬌縱型教育下的孩子最容易目中無人無法無天,孩子不尊重父母 是為什麼 是因為他覺得無論如何父母都會原諒自己 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父母是什麼樣子 孩子就能模仿成什麼樣子
F. 青春期孩子不尊重父母,辱罵父母怎麼辦
產生青春期暴力行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
1. 父母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問題,比如父母特權、父母霸權、對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溝通方面存在障礙等等。
2. 父母要調整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點,有自己內心的真理,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
3.平時少對孩子訓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對待孩子要以表揚為主,表揚要及時、肯定、實事求是,尤其要對孩子的做事態度,而不僅僅是行為結果給予表揚。
4.可以試著找一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家長和孩子和諧相處。
G. 成年兒子辱罵父母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
成年兒子辱罵父母的,父母可以向當地村委會或者居委會求助,請求村委會後者居委出面調解;也可以向民政局求助,通過政府部門出面調解解決。如果辱罵情形嚴重,且持續時間就的話,父母可以選擇報警,由警方進行處罰,警方調查核實後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拘留或者警告。父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起訴需要相應的證據,村委會或者民政局的調解記錄,警方的處境記錄都可以作為證據。如果成年兒子打罵父母涉嫌虐待罪,情節惡劣的,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五條 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一)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二)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衍生問題:
子女不贍養父母怎麼辦?
對於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老年人(指年滿60周歲的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發生糾紛的,可以要求有關部門,如子女所在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查明情況後,要強制子女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根據當地的生活標准,判決子女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也可以根據老年人追索贍養費的申請,在判決作出前,依法裁定子女先行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以解決老年人的生活急需。
H. 孩子打罵父母怎麼辦
1、兒子辱罵父母具體的處理方式為:父母可到當地民政部門求助,通過政府部門出面調解解決,若情節嚴重的,涉嫌違法的。還可以向公安局報案,給於子女相應行政處罰,若構成犯罪的,父母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2、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1)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2)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
3、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I. 兒子辱罵父母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兒子辱罵父母可能涉嫌虐待罪,如果所犯情節惡劣的,將會對其判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罪指的是經常以打罵、禁閉、捆綁、凍餓、有病不給治療、強迫過度體力勞動等方式,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精神上的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