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膽子很小,該用什麼樣的辦法讓他改變
有調查表明:家庭問題巨多的孩子,缺失父母陪伴或是父母要求過分嚴苛的孩子,他們普遍具有自卑、怯懦、倔強、偏執、孤僻、自私、責任感差、積極性不高等性格特徵,而家庭和諧,心理健康的孩子,他們有父母的教育和陪伴,他們普遍具有開朗、熱情、陽光、自信、樂觀、喜歡分享、責任感強等心理特徵。
所以,家長要建立一種有效的陪伴,讀懂孩子背後的需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精靈,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認可,孩子感受到被認可看見時,內在動力就會建立一種意識:「面對問題時我要想辦法」,慢慢積累,孩子就會為自己儲存能量資本,自信堅強就會慢慢建立起來,有了自信,膽量也就隨之而來。
㈡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
引言:家長的一些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說沒有正確控制的話,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而且會讓孩子的性格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那麼大家知道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嗎?今天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
每一個父母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些父母呢是溫和型,每次都以鼓勵為主,有些家長就是那種打擊嘲諷型,對於孩子來說他也是需要鼓勵的,不要用言語進行攻擊,這樣的話會讓孩子非常的沒有自信,也沒有安全感。這樣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謹慎,越來越膽小,不敢去表現自己,總是想著去逃避去退縮,因為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對他繼續打擊嘲諷。
㈢ 父母的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的膽量變得越來越小
總是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厲害,現在長大了,膽子卻小了。」年齡越大膽子越小這種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普遍存在的。甜甜的媽媽就發現,最近甜甜睡覺總是說害怕,小的時候自己在一個房間睡都不用人陪,怎麼長大了自己睡就害怕了呢,媽媽很疑惑。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陽光的,可以大方的去展現自己的魅力。但是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勇敢的去面對困難呢?
㈣ 孩子變得內向膽小不自信,家長怎麼引導
一、讓孩子先交一個朋友
孩子時常會產生「希望有一大群朋友」、「希望自己受大家歡迎」的慾望。當孩子擁有大量朋友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安定的,往往不怕失敗,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個性的發展和社會化過程的實現,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孩子的這一情況不會是個例,家長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幫助孩子找到一個玩伴,並提供更多相處的機會,建立友誼,從而漸漸融入集體。
二、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如參與接待客人,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認,從而對自己建立自信心;在招待朋友的聚餐會上,讓孩子表演一個拿手好戲,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加與外人接觸的自信心。
還可多帶孩子去超市和商場等社交活動更頻繁的地方,在幫忙選購過程中,鼓勵孩子與超市阿姨、服務員、保安等多多溝通,既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又能減少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感。
三、做家務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杜絕父母的過度包辦,應鼓勵孩子幫助大人幹活,如讓孩子幫忙晾衣服、擦桌子等既容易又很快做完的事情,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與成熟感。
但是,家長們應該明白讓孩子幹家務的目的和原則,不能讓孩子感覺到挫敗感。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要及時鼓勵,切忌空泛的表揚,鼓勵需言之有物,如「這些衣服都是寶寶幫媽媽拿的衣架,沒有寶寶媽媽都晾不了這些衣服呢」「寶貝把毛巾放得這么整齊,你太能幹了」。
自信的建立正是從家長的鼓勵和這些點點滴滴的成就感中獲得的。當孩子養成自信開朗的性格,就更能適應和融入陌生的集體。
(4)父母如何讓孩子越膽越小擴展閱讀: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
1、環境因素
家裡屬於孩子的心理舒適區,都會以孩子為中心。她熟悉家裡的各種擺設,熟悉家人的溝通方式,掌握著溝通的主動權,所以在家裡會很健談,很活潑。
相反,到了幼兒園,處於一個陌生的或者是還未適應的環境中,充滿不確定的因素。自己不能做主,不確定別人會給她怎樣的回復,老師會如何說她,處於被動的狀態,因此,就會表現的謹慎,不犯錯、內向,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內向程度與孩子的適應能力有一定關系。
2.家長原因
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將會影響每個人一生。家庭教養方式的過度控制和保護會弱化孩子的社交能力。這是家長常犯卻又總被忽略的原因。父母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從小養成孩子的獨立性,可增加他對環境的掌控能力,從而更能處理好社交問題。
3.孩子不夠自信
孩子對環境無法適應,與同學無法很好接觸,這跟孩子不自信有很大關系。而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源於生活中的不自信,也可能因在人際交往中受到過創傷而引起對環境的高度警覺等。
㈤ 孩子比較膽小,家長可以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
把寶寶帶到外面去寶寶膽子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園等地方,這樣在孩子開心玩耍的時候,就很容易與其他孩子互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的勇氣自然會越來越大。
鼓勵你的孩子孩子的勇氣比較小,家長使用這4種方法,孩子會越來越勇敢!通常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實現目標獲得榮譽感的同時,父母不妨給孩子一些獎勵。可以是簡單的發夾、可愛的娃娃等,既拉近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又可以用來鼓勵寶寶從小到大,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孩子膽小是普遍現象,隨著孩子的心理慢慢成熟,就很容易克服這種心理。家長發現寶寶膽子太小,一定要注意,不要打罵孩子,要主動引導孩子走上積極、健康的前進道路。
㈥ 孩子的膽子很小,家長在生活中該如何訓練孩子的膽量
孩子的膽子很小,家長在生活中該如何訓練孩子的膽量?
3.培養自信: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避免在生活中包辦孩子的一切。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及時肯定和發揮孩子的長處,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多投入。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膽怯。多接觸外界: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怕孩子惹麻煩,怕孩子在外面學壞,過封閉的生活。這讓孩子更加膽小,害怕認識新的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到外面去玩,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讓孩子體驗到交朋友的快樂,慢慢消除缺乏安全感的膽怯症狀。
㈦ 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
看到一篇文章,美國人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簡單摘抄如下,和朋友分一起分享如何教育孩子: 一 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 美國很多孩子在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張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懼.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句"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卧室睡覺,孩子抱著布娃娃,狗熊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二 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 愛孩子但決不盯著孩子,抱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用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子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做或跟著小朋友一起做,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遊會把很小的孩子寄放在別人家,辦晚會或者去參加別人家的宴會,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三 讓孩子接受鍛煉 工程師傑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大城外10公里的鄉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停開.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傑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摸黑回家.為什麼這么做?傑姆斯回答說:"為了使兒子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四 教孩子使用工具 教孩子從小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及電器,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應學會這些工具,有什麼東西壞了,你就可以自己動手修理."工具包里有手鋸,刨子,銼刀,螺絲刀,鉗子等.父母教給孩子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讓孩子掌握操作要領,並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五,六歲的孩子,父母就要他們使用煤氣灶,電爐和洗衣機.家裡東西無論哪裡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修理. 五 教孩子適應環境 約翰夫婦假日里帶著孩子到山區旅遊.每當經過山澗時,就叫孩子觀察水勢,尋找水流較淺或較緩的涉水點,然後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如果選擇不當,就講明道理,並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做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有無危險,決定是否攀登,並問孩子怎樣保證安全.經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那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險了. 六 進行自我保護訓練 上街時教給孩子交通規則並囑咐其他注意事項,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許多家長還叮囑孩子記住必要的電話號碼,如父母單位的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院電話等.
㈧ 父母做哪些事情會讓孩子的膽子變小
小孩子很敏感,父母很多行為,甚至是不經意間做的事都可能會嚇著他們,讓他們變膽小。
有的父母,為了顯示自己客觀嚴格,對孩子總是吝於表揚,頻頻打擊。孩子平時說句話,家長覺得表達不恰當、思想有問題,劈頭就是一頓教訓。孩子寫了一篇字或畫了一幅畫,興沖沖給家長看,家長苛刻挑剔,指指點點說這里不好看那裡不標准。孩子總是這樣被挑剔,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畏懼心理,說話小心翼翼,做事如履薄冰,唯恐哪裡沒做好,又被爸媽批評。
㈨ 孩子太膽小又內向,父母要如何培養她的膽量
要和孩子說清楚問題所在,就事論事,而不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罵孩子。
偶爾忍不住罵了孩子,自己也要學會放低姿態,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對等的位置,學會跟孩子道歉。
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把他們教育成你自己理想中的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在學習,家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找到跟更合適的相處模式,助力孩子很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