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不理解孩子是什麼感受

父母不理解孩子是什麼感受

發布時間:2022-08-18 09:33:35

Ⅰ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能理解孩子

身為父母,盡管很愛孩子,但大多數父母做事情的時候,都不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也導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父母只考慮了自己的立場,沒有考慮過孩子的立場,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無理解孩子的原因。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做一些事情時,都不曾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比如:拿孩子做比較時,他們只想著要去激勵孩子,卻不曾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不曾考慮過孩子的立場,也不能理解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這也是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原因。

影響:

1、失去孩子的信任

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孩子在孩童時期,就會和父母建立起依戀關系,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們,共情他們,但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理解孩子,這樣的傷害遠大於打罵孩子,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將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2、傷害孩子的心靈

大多數父母都是只看結果,不結過程,盡管孩子為了考上好成績,已經很努力了,但父母只會看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孩子考的成績不如意時,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指責孩子,拿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和他做對比,打擊他,嘲諷他,父母這樣的行為,傷害了孩子的心靈。

Ⅱ 父母不理解我的感受

我能夠理解你現在的處境,很傷心,也很為難,不被親人理解是很痛苦的,既然事實已經發生了,還請勇敢面對事實,鼓起勇氣回家和父母面談,你是她的女兒,他不會永遠不諒解你的,在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去坐一次懇談,告訴他們你現在的想法和感受,雖然你現在會覺得委屈,但要讓家人認可你的改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也只有你做好了自己,別人對你的態度也才會慢慢改變。你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多一些問候自己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比如說幫母親做一些家務,下班回來主動出來問候一聲。談話時不管什麼情況都保持平和的語氣。回家溝通吧,即使暫時可能得不到對方諒解,但也是讓家人了解你的第一步。祝願你能有一個和睦的家庭

Ⅲ 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不理解有什麼危害

1、想法需要明白告訴對方
因為你沒有把自己想法告訴別人,或者你告訴了卻沒有說清楚,這種情況很常見。比如夫妻關系中,女人總是愛生氣,覺得丈夫不了解自己需要什麼。丈夫說,你沒有告訴我,我怎麼知道啊?妻子更生氣,既然你是我老公,那你應該知道我需要什麼啊,然後可以想像丈夫表情,比看見外星人還要驚詫。
這種關系時常在家庭出現,對孩子影響是父母經常爭吵。如果媽媽吵贏了,孩子會對以後與女性接觸有心理陰影,往往會找一個溫柔女性來避免這種情況重現。如果爸爸吵贏了,孩子也容易對以後自己婚姻形成大男子主義,也不利於家庭穩定。那中間的父母之間就會對孩子婚姻觀有影響。這種關系應該是女的覺得男的應該知道什麼?但是男的並不知道,會面對暴躁的妻子變得更加不解。
男人不具備女人能力的,你不說男的不會知道,直接清楚告訴丈夫,作為丈夫會作何很好,雖然少了一些浪漫,但是多了一些理解,形成良好的溝通家庭氛圍。如果父母關系達到理解和諧,當孩子本身出了問題也會及時溝通,這樣能夠彼此減少內耗,而非父母有一天突然發現孩子很難理解被變現出來時,那是很嚴重的地步了。
2、想法不想對方知道
孩子或父母潛意識不想讓對方理解你,人的潛意識是一個很奇怪動物,它的行為常和內心想法相反。中國人經常見到送東西或者吃飯結賬,在雙方都知道誰買單的意識中還都是要爭一爭,這樣顯得很熱鬧關系很好。
原來在老家裡,也是有時候親戚送東西,最後臨走時主家總是把東西拿出來,在門口經過三五個你來我往的回合,最後達成協議,留下一半這是最佳選擇。都拿走估計主家會背後不知道說什麼?都不拿客家又覺得主家太貪小利。
中國文化很神秘這也是其中之一吧,因為你不知道中國話的語氣、語調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表示,需要慢慢領悟才行。要是遇到外國人送,你要說不收,我估計十有八九直接拿走。
在一個完整家庭中,孩子需要尋求父母的關注,故意摔東西或者某種態度來表示不滿,但是父母對孩子是沒有太多心眼,總是孩子說什麼是什麼,孩子需求背後的東西家長很難琢磨理解。有時候明明潛意識想買某個玩具或者喜歡某個人(早戀),但是嘴裡卻說這個玩具壞處和某人的缺點等等。其實這就是自己潛意識在作怪。

3、自己不了解自己
第三,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本身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每個人都有這種想法,在基本自我了解基礎上,不管成就多大,取得多大成績,孩子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因為孩子在變大,總有一些關於自己東西,是孩子不知道的。孩子本身都是困惑、迷茫的,如何能讓父母去了解。
有的孩子自己說性格倔強,不容易改變看法,解釋結果是因為牛。這樣的孩子性格一般內向,也有的看著外邊強勢不習慣其實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新事物出現總是抱有畏懼心態,為了糾正自己這種心態,給自己灌輸我性格犟,找到了壓力宣洩地方,讓自己內心不安漸少。這種情況屬於潛意識是無法自己判斷出來的,也就是孩子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能讓父母了解。
也有的父母對於孩子變化缺乏前瞻性,任由問題萌芽、嚴重,最後想通過簡單說教來解決問題,一旦孩子反感,馬上就覺得孩子大逆不道,一頓棍棒上身,說不服就打服。以後呢?以後呢?一直靠打嗎?自然這條路是不同的。父母都不了解自己需要進步才能跟上孩子變大,只用一成不變觀點去管孩子,孩子能服才怪。
4、別人已經了解自己
也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已經很理解孩子,孩子長大也會理解父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全面、更深刻,而自己卻不知道,還在為別人不理解而傷心,感覺世界處處與自己作對。
真實作對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認知還處在一個幼稚的范圍。比如一匹馬覺得自己是普通馬,做著拉車的工作。知道伯樂告訴它,你是千里馬,然後這匹普通馬才覺得自己能夠馳騁其那裡。
如果這匹馬死活不接受伯樂看法,認為伯樂不理解自己,那估計一輩子過著賓士百里必須休息的日子了。所以對於孩子脫口而出的語言我們不要急於去壓制,而要去思考一下,可能會帶來驚喜。

Ⅳ 在不被理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感受,你可以說說嗎

我上高中的時候,家裡每周都會給我生活費,我媽就會跟我說,孩子,咱家條件不好,我和你爸掙點錢不容易,省點花,別亂花錢。所以後來工作的時候,我拚命的賺錢,就是不想聽到我媽說那句省點花。在不被理解的原生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啊,都會覺得自己像一個父母雙全的孤兒,父母給的也不是愛,是壓抑、自責、內疚和操控。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哪幾種傷害的操控性家庭。這類家庭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啥?

第三,武力型家庭。這類家庭管教孩子的方式,用武力解決你的不順從,在這類家庭下長大的孩子,叛逆,易怒,情緒極其不穩定,特別容易形成暴力型人格,就是所謂的家暴男。說到底,不愛孩子的父母教不會懂愛的孩子,冷漠無情的家庭也不會有和諧美滿的親子關系。

最後,路其實是我們自己走,我們無法選擇家庭,但不代表我們無法選擇人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把原生家庭欠我都給贏回來。

Ⅳ 當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時候何體會

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都長不大,不管孩子多大了,在他們眼裡都是孩子。

曾經,我對這句話深以為然。我始終認為,父母就是孩子的依靠,一輩子的依靠,即便他們年紀大了,物質上可以不依靠他們,但精神上他們一定是自己永遠的堅強後盾。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父母明明在心裡很不高興我,卻不再像那些年一樣說出來、罵出來,而是用不再多說一句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不滿。

我知道,父母對自己有了意見,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在他們看來是我做得不夠好!

突然感受到:人到中年,挺難的,因為背後沒了依靠,再也不能指望任何人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面對父母的不理解,人到中年還能指望誰?
人年紀大了,想法也跟著變了
曾在網上看見過這樣一句話:父母其實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強。

當時我真的不理解,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孩子上學讀書便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哪怕他們不為光宗耀祖,也希望孩子長大後能過得好一點,不用像他們那麼辛苦。

這是父母年輕時候的想法。

可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想法變了。他們也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身邊,即便他們完全可以自己應付生活。

他們太孤單了,一大間房子裡面,就自己和老伴兩個人。養兒為防老,兒是養大了,可自己得到的就是一個電話問候,一個月按時到賬的生活費,逢年過節火急火燎的幾天陪伴。

父母年紀大了,在他們心裡,其實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強,只要能夠衣食無憂就好,能力太強的孩子,是沒法長期陪在他們身邊的。

年紀大了害怕孤單,只是作為子女少有能理解他們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面對父母的不理解,人到中年還能指望誰?
父母不理解子女,是兩代人思想的碰撞
不管父母心裡是否高興子女,但他們永遠都是願意為孩子付出的。

父母不能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想,不能理解自己,這不可能呀!只要孩子走正道,生活過得好,他們凡事都會支持的才對呀!

是的,這是我青春年少時的想法,那時我們面對的父母也正值中年,那時候,他們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婚姻嫁娶。

而當我踏入中年之後,父母老了,也開始對我提一些要求,一些條件,而這些要求和條件,都是建立在他們認為的為我們好的基礎之上。

就拿生孩子來說,生幾個,什麼時候生,父母開始有了他們的想法,他們總建議著。孩子應該怎麼帶,怎麼教,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叮囑著。

畢竟是不同年代的人,父母的建議認同的我們會照做,不認同的雖不頂嘴。

Ⅵ 父母一直不理解孩子只認為自己辛苦的這種想法,你能接受嗎

我肯定不能接受父母這樣。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理解不到父母的辛苦,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正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從小待在一起,孩子的心靈更加純潔,其實他更加能夠感知到父母的辛苦,很多孩子從小也很懂事,只是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所以不表現出來而已,父母如果真的不理解,孩子認為只有自己辛苦,那麼這樣的父母是不會換位思考的,他是不合格的。

只要孩子稍微長大一點他的心智稍微成熟一點其實就會理解孩子了,比如說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工作一天回家很累,會給孩子揉一下肩膀捶一下腿,甚至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都會忍住不吃,留給父母吃,雖然父母其實並不喜歡吃這些零食,但是孩子都在通過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

Ⅶ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理解孩子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因為少年們雖開始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但還很不成熟,時常通過與別人不一樣來體現自我的力量,為反抗而反抗。另外因為自己也感到自身的變化很大,心中又不十分清楚是怎麼回事。這時候卻不想讓別人看出這種矛盾與困惑,不希望和家長或老師交流。 其實父母的心情和你們一樣,也是矛盾的。你們有了自己的主張,更有力量了,他們當然高興。可這主張是什麼?對不對?他們並不知道,心裡沒底當然擔心你們,於是就多加盤問。孩子和父母都面臨著考驗。所以,你就要和父母進行必要的溝通。首先,你們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匯報你們在學校的情況,聊聊自己的感受,不要等到他們問時才說。這樣可幫助他們了解你們的情況,了解了才不會誤解,也不必費心猜測,這才有可能使他們對你們放心。當然也用不著無休止地詢問你們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既要明確表明自己的想法和原因,也要聆聽家長講他們的看法和理由。心有意見,閉口不說,賭著氣去按家長說的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而因為固有的偏見或反感而不肯聽家長的意見,是不禮貌、不明智的行為——拒絕接受多種信息嘛。 同時也要做些家庭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己在學習、社交、生活上的能力,如時間的安排,生活的自理等,也要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讓父母切實感受到你們在長大,如果能在溝通中做到這些,你們就是真正長大了,而且有可能產生對父母像親密朋友似的信賴和敬愛的情感,進入到新的父子、母女關系中。

Ⅷ 為什麼大人不理解我們小孩子內心的感受呢

大人
不是時時刻刻
都能
理解到你的感受的
雖然他們身為你的父母但是不一定
時時刻刻都了解你
就此
代溝
就出現了
建議你
建議你不要
讓父母去了解要去讓他們知道
你的感受
讓他們知道
他們做這件事多你造成多大的影響
;。去主動和父母溝通
讓他們體會你的感覺
逐漸的父母就會做事考慮到你的感受的
慢慢的
來不要說父母不理解你
只是你沒有給他機會
去和父母談談吧

Ⅸ 為什麼父母不能理解孩子

1、父母小時候也沒有被理解過,所以沒有感受力,沒有同理心。也就是,父母傳承了,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2、父母有父母的經歷和想法,他們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有經驗,說的話就是對的。因為缺乏同理心,他們自然就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3、你認為說清楚,說明白了,其實,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跟父母溝通,彼此都有自己的「認為」,而且每個人的理解力還不一樣。你覺得簡單的東西,對方不一定就能理解。

其實,溝通的沖突就是彼此都各執己見,互不想讓,才會不斷的發生。在這其中,只要有一方能夠耐心傾聽對方的想法,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或許,沖突就不會發生,彼此的溝通也會順暢很多。

我們不可能改變對方,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而且,理解是相互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誰會先走出「耐心傾聽、同理對方」這一步?父母?還是你自己?

閱讀全文

與父母不理解孩子是什麼感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志願敬老院英語作文 瀏覽:478
曉丹怎麼認親生父母 瀏覽:897
寫出有關重陽節的詩句古詩 瀏覽:849
重陽節詩歌小報簡單 瀏覽:824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是怎樣的 瀏覽:630
養老金146000元42年工齡能開多少 瀏覽:298
預發養老金是怎麼算的 瀏覽:439
為老年人義診活動信息 瀏覽:266
長壽竹配什麼植物做盆景 瀏覽:573
孝順父母難 瀏覽:181
春節到敬老院 瀏覽:289
福年長壽毛筆字隸書怎麼寫 瀏覽:28
長壽北到都江堰坐火車怎麼走 瀏覽:217
50歲月經過多吃什麼葯 瀏覽:903
3歲兒童呼吸頻率70 瀏覽:650
計生員有退休金嗎 瀏覽:532
國外溫泉養老基地哪個地方好 瀏覽:806
淮北地區哪個城市適合養老 瀏覽:952
父母體檢應該做哪些 瀏覽:207
河北健康養老怎麼樣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