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1型糖尿病跟父母有哪些關系

1型糖尿病跟父母有哪些關系

發布時間:2022-08-06 10:10:56

❶ 父親是糖尿病1型 會遺傳給女兒嗎

不一定哦。
1型糖尿病存在著遺傳異質性,遺傳背景不同的亞型其病因及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簡而言之,如果長輩中有人得了1型糖尿病,只能說子女從糖尿病親屬那裡遺傳的只是容易得糖尿病的體質,而不是糖尿病本身。
所以說啊,就算父母得了糖尿病,子女也不是遲早就會跟著得病的~具有糖尿病傾向的體質,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才是真正導致1型糖尿病的元兇。
其實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並發症,比如視網膜病變、冠心病、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足等,所以及早預防及早治療,效果會好很多,參芪降糖顆粒可以與多種治療糖尿病葯物同服,降低並發症的發生率,臨床效果顯著。
糖尿病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是不能一勞永逸的。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才是我們健康常駐的秘訣哦!

❷ 糖尿病遺傳么

糖尿病遺傳的問題:
1.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性,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親屬,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們較一般人群發生糖尿病的危險高10倍,但95%-97%可不發生糖尿病;另外胰島素釋放試驗顯示胰島素釋放減少者,也應預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兒過瘦、過胖,將來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親患糖尿病後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險並不增加.而母親患糖尿病後妊娠、生育的子女,發生先天畸形的危險就要增加。但並不是說糖尿病婦女不能妊娠。在嚴格地監控下,大多數的糖尿病婦女都能有正常健康的孩子。
肥胖、飲食不合理、體力活動減少是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重要的環境因素。超重者的糖尿病發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9倍,體重指數在23~25之間的婦女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體重指數小於22的婦女的4倍。體重指數大於35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體重指數小於22的人群的93.2倍。18歲後體重增加7~10.9公斤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增加1倍。肥胖婦女在10年內減輕體重5公斤以上,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可以降低50%或更多。
某些人,特別是老年人,缺乏鉻可能也是糖尿病的發病因素。嬰兒期體重過低,成人後易發生糖尿病,而肥胖又是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遺傳因素:同卵雙胞胎糖尿病一致率達57%,如果包括亞臨床胰島素分泌障礙,輕微高血糖,則幾乎達100%,異卵雙胎糖尿病一致率為17%。父母為2型糖尿病者,子女中50%有糖尿病,12%有耐糖量降低。遺傳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環境因素:盡管2型糖尿病有遺傳因素,但並不是每個帶有糖尿病遺傳基因的人都會遺患糖尿病。稱之為遺傳傾向,而不是遺傳病。這種遺傳傾向表現與否,則與後天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系。
糖尿病一級預防:
2型糖尿病它的易感人群包括:
1.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的人群。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性,同卵雙胞胎糖尿病的一致率達57%。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應積極預防。
2.從體力勞動轉變為腦力勞動的人群。
3.肥胖者。
4.女性妊娠時曾經有過血糖增高者;或分娩過巨大胎兒的女性。
5.高血壓、高血脂或早發冠心病者。
6.長期用某些葯物者。某些葯物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誘因。這些葯物包括苯妥英鈉、噻嗪利尿劑、皮質類固醇激素、β-受體阻滯劑、某些避孕葯等。
1型糖尿病的易感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親屬,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們較一般人群發生糖尿病的危險高10倍,但95%~97%可不發生糖尿病;另外胰島素釋放試驗顯示胰島素釋放減少者,也應預防1型糖尿病。
糖尿病一級預防的策略和措施
2型糖尿病的預防措施:
1.防止和糾正肥胖。
2.合理、科學飲食。具體原則同糖尿病飲食。避免高脂肪的飲食。
3.增加體育活動。
4.避免或減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葯物。
5.婦女妊娠時應合理飲食,盡量使胎兒體重在理想范圍。要讓大家知道,新生兒過瘦、過胖,將來都容易患糖尿病。但也要防止嚴重的低血糖。主要手段是飲食控制,必要時胰島素治療。
1型糖尿病預防措施:
1.新生兒及早期嬰兒不吃牛奶(牛奶喂養可能使嬰兒對1型糖尿病易感)。
2.服用自由基清除劑即煙醯胺。
3.早期用胰島素治療,使胰島β-細胞休養,可減少胰島的損傷。
4.使用免疫抑制及調節劑。
糖尿病的二級預防
1.目的:二能預防是篩選發現無症狀的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者,進行有效的早期干預治療,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以及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危險。
2.篩選對象: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2型糖尿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減低者、有巨大兒生育史者;肥胖、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特別是高甘油三酯者;50歲以上的人群。
3.篩選方法: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立即積極治療。
4.糖耐量減低的干預治療:糖耐量減低是由正常到糖尿病的一個過渡階段。如果治療得當,可恢復正常或不再進展;如果治療不得當,則會發展為糖尿病。

❸ 糖尿病會通過母體遺傳給小孩子嗎

糖尿病是一個遺傳性疾病,但並不是百分百遺傳的。 研究表明遺傳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這種遺傳缺陷表現在人第六對染色體的hla抗原異常上。科學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病的特點——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麼與無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和1型糖尿病類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病的特點。因此很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這種遺傳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個有40%的機會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2型糖尿病。 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將來出現2型糖尿病的危險很大(但與1型糖尿病無關)。因此有人認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與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關。

❹ 糖尿病是怎樣被遺傳的遺傳方式是什麼樣子的

從中可以看出, 2型糖尿病的遺傳作用更大。但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較復雜,除了遺傳因素外,不良生活習慣特別是肥胖等因素對糖尿病的影響也非常大。除了遺傳因素外,糖尿病發病還與以下因素有關。1型糖尿病一般沒有家族遺傳性,往往與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有關系。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也不用擔心生下孩子就是糖尿病。上面只是一個比喻,由於糖尿病存在遺傳易感性,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要比普通人更加關注自己的血糖,因為你們天生就是糖尿病高發人群,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將更容易發展為糖尿病。

❺ 對於糖尿病而言父母誰的遺傳因素更大

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糖尿病作為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其遺傳非常復雜,迄今並未十分清楚。子女從父母那裡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環境因素,彼此互相影響,則可能得病。在這里,環境因素主要充當導火索和催化劑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種或民族,遺傳所起的作用強弱並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個存在這些危險基因的人都會發生糖尿病。事實上,大部分人並不會發生糖尿病。
1型糖尿病父母都可遺傳,遺傳性父親比母親強。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檢測到胰島細胞抗體、胰島素自身抗體以及谷氨酸脫羧酶抗體;患者的兄弟姐妹中這些抗體的陽性率也比無1型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高,而且這些抗體陽性的同胞更容易患1型糖尿病,抗體滴度越高,患1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利用這些抗體預測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
2型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的疾病,而且往往與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伴隨存在。母親在2型糖尿病遺傳中的作用超過父親。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那麼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
一些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如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是由母親遺傳的糖尿病,呈家族性發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發病率為0.5%~1.5%。女性患者子女可能患病,男性患者子女均不患病。這類患者多在30~40歲發病,體型正常或偏瘦的較多,伴有耳聾,少數伴有其他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另一種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MODY),發病較早,通常患者在25歲以下時發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佔2型糖尿病患者的2%~5%。其主要特徵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就是家族中有多個患者,而且3代以上連續發病。發病年齡較輕,一般在25歲以前,並常常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個別也可以在中年後才出現症狀。與2型糖尿病不一樣,肥胖和胰島素抵抗不是引起MODY的主要因素。MODY主要是由於胰島B細胞功能缺陷導致胰島素分泌降低,無酮症,一般不需胰島素治療,口服磺脲類降糖葯物往往有效。在臨床上,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年齡輕,小於25歲,無酮症傾向,不需胰島紊治療的年輕2型糖尿病患者應考慮此病。

❻ 1型糖尿病的遺傳幾率是多少

?最近很多患者都有這個疑問,因為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育齡女性身上,所以他們很怕會影響下一代,針對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1型糖尿病的確有遺傳傾向,那麼遺傳給下一代的幾率為多少。
糖尿病遺傳的概率:
這要取決於糖尿病的類型。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賴胰島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時期就確診為糖尿病,那麼遺傳幾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媽媽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時候還不滿25歲,遺傳幾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媽媽是滿25歲以後才生的孩子,遺傳幾率就會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遺傳幾率將提高到四分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種與體重有關聯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遺傳性。如果爸爸媽媽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遺傳幾率在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之間;但如果父母雙方都是2型糖尿病,遺傳幾率就提高到二分之一。事實上,對於這些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來說,只有當他也超重的時候才說明危險臨近了。可如今,孩子肥胖的現象日益廣泛,所以,患有2型糖尿病的孩子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這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都存在引發心臟病、腎病、神經問題和視力衰退的危險。
1糖尿病是否遺傳至今科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經過近幾十年的研究,一致認為糖尿病是一個多病因的綜合病症。因為糖尿病病人親屬中的糖尿病發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親屬中的高,故說明糖尿病有遺傳傾向。據專家介紹,實驗表明1型糖尿病遺傳概率要低於2型糖尿病,如果雙親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並非100%都患糖尿病,僅有5%得糖尿病,若雙親中只有一個有糖尿病,則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機會更少,且常隔代遺傳。糖尿病的遺傳不是單一基因遺傳,而是多基因突變。且糖尿病的遺傳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須有某些環境因素的作用,才能發生糖尿病。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等。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後一定不要恐慌,應該及時的到醫院進行各項檢查,然後對症下葯進行准確的糖尿病治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治療疾病。
以上介紹了。如果還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直接咨詢我們了解更多。

❼ 糖尿病知識,急

1.糖尿病的原因
1、與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因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遺傳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遺傳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這種遺傳缺陷表現在人第六對染色體的HLA抗原異常上。科學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病的特點——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麼與無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誘因:也許令你驚奇,許多科學家懷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這是因為I型糖尿病患者發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得過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現在病毒流行之後。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質炎的柯薩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滅鼠葯等,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學家正在研究之中。
2、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遺傳因素:和1型糖尿病類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病的特點。因此很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這種遺傳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個有 40%的機會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遺傳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樣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體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餘脂肪集中在腹部,他們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與大腿上的人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
年齡:年齡也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歲以後發病。高齡患者容易出現糖尿病也與年紀大的人容易超重有關。
現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熱量的食物和運動量的減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認為這也是由於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樣,在那些飲食和活動習慣均已「西化」的美籍亞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為普遍。
3、與妊娠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激素異常:妊娠時胎盤會產生多種供胎兒發育生長的激素,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卻可以阻斷母親體內的胰島素作用,因此引發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這些激素的高峰時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發時間。
遺傳基礎: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將來出現2型糖尿病的危險很大(但與1型糖尿病無關)。因此有人認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與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關。
肥胖症:肥胖症不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樣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之一、人體免疫治療
上海灘中醫名家的「抗癌先鋒網」發表論文指出:通過人體免疫特殊物質幾丁聚糖控制治療糖尿病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好方法!幾丁聚糖在日本、歐美、中國大陸的部分地區以及香港、台灣等被譽之謂"人體環保劑"、"長壽素",被國際和中國醫學界均例為人體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現在日本控制"糖尿病"首選為"幾丁聚糖"。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Silent Killer),特別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別高,在日本,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佔10%,即十人當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將減少壽命十年之多,且可能發生的並發症遍及全身。
所謂"糖尿病"並發症, 在這些並發症中,出現率最高的是視網膜症、腎病和神經障礙,被稱為"糖尿病"的"三大並發症"。這三大並發症在"糖尿病"患生後二十年以內,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一定會得患這些疾病。動脈硬化也包括在裡面,這是因為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逐漸腐蝕全身器官及其組織的惡果。
一旦患上"糖尿病",人體的麻煩隨其而至,因為免疫功能減弱,容易感染由感冒、肺炎、肺結核所引起的各種感染疾病,而且不易治癒。並可以選擇性地破壞細胞,吞噬細胞。抗癌細胞的防禦機能將會大大減弱,至使癌細胞活躍、聚集,導致引發癌病患。
引起並發症范圍如此廣泛的疾病,除了"糖尿病"之外幾乎很少見。因為並發症的關系,故有人說一旦得了"糖尿病",壽命至少減去十年。
至於使用"幾丁聚糖"改善了"糖尿病"的案例一一呈現,給許多患者帶來了健康的希望。"幾丁聚糖"在這些"糖尿病"患者應用過程中表現出了至關重要的兩個目標:
一、 血糖值下降。
二、 改善引起的並發症、並配合逐漸治癒。
"幾丁聚糖"幫助"糖尿病"患者達到上述兩個目標,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途徑完成的:
(一) 通過神經系統的刺激達到組織氧的釋放。這種多糖體在大量地服用過程中被人體吸收以後,首先通過腸粘膜靜脈到達肝臟門靜脈系統,強烈地刺激肝臟的迷走神經,依靠完整的神經傳導路,通過飢餓中樞,然後再下達,最終使全身副交感神經發生興奮。 副交感神經興奮是什麼狀態?人們在飢餓的情況下突然渾身發熱,兩手發抖。這種狀態,在病理上就是組織氧在釋放的表現,處於一種應急狀態,來應急體內食物不足,一種給氧活動。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刺激迷走神經,全身副交感神經興奮,組織氧的釋放,帶來這么兩點好處:
(1) 由於"糖尿病"人代謝方式出了問題,正常人是分解,把葡萄糖分解成碳水化合物,是有氧分解,來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而"糖尿病"人則經常處於無氧酶解狀態。因此,幫助"糖尿病"患者在代謝過程中給氧十分重要。改善"糖尿病"人代謝方式,使其向有氧分解轉換。組織氧,尤其是肌細胞的氧,促使氧釋放,因為肌細胞含氧量較高。
(2) 糖尿病人在無氧酵解過程中產生三類物質,一是乳酸,二是酮類,三是自由基,而造成"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在給氧的情況下,讓有機酸在形成的過程中獲氧,使它過多地向碳酸去轉換,形成碳酸以後,就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被細胞利用,二氧化碳隨著靜脈進入肺循環。它的代謝很簡單,盡量使這兩種物質(乳酸和酮類)產生的量減少,這是組織氧釋放的作用。
(二) 糾正酸中毒。這種酸中毒不是醫學上一般酸中毒的概念,日本專家在研究幾丁聚糖對於"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了胰島的環境問題,胰島在正常生理環境下,其酸鹼度(P H值)應在弱鹼(7.35-7.45)狀態下,胰島才處於正常功能,而"糖尿病"人的發病原因就是胰島分泌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造成糖代謝的功能下降。
如何糾正酸中毒呢?吃些鹼性東西,把酸進行中和?不行。向血液中打一些鹼性物質也不行。因為血液的P H值受血紅素的調控,血液中有很多化學上的緩沖對,在人體的內環境,細胞外液進行的酸鹼度的改變極其困難。目前為止,唯有"幾丁聚糖"這種多糖體以游離狀態存在,其官能團在沒有使用情況下,仍具有活性,進入胰島周圍產生作用,這種"幾丁聚糖"之物質具有兩個電荷,它可能發生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和有機酸直接結合,更多的是讓體液中的水分子發生改變,使它奪去一個正電荷,氫氧根離子濃度明顯加強,成鹼性改變。因為它要溶解於酸,要奪去一個氫離子(R-NH2+H++OH),則用這種方法使胰島周圍的環境改善,恢復到弱鹼狀態,從而增強了胰島功能,分泌的胰島素就多了,糖代謝就改善了。
(三) 對受傷的β細胞進行修復。當然不可能全部修復,只是對一般的"糖尿病"人,細胞還沒過多地減少,細胞處於水腫狀態下,若細胞全部都死亡了,成了全胰島依賴型了,就極其困難了。
現在日本控制"糖尿病"首選為"幾丁聚糖"。 更多內容請見上海「抗癌先鋒網」的醫學論文!
糖尿病治療之二、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准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糖尿病治療之三、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並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糖尿病治療之四、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佔69%、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我們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
糖尿病治療之五:運動治療
運動療法是依據患者的功能情況和疾病特點,利用體育鍛煉防治疾病、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有效方法。 運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將在下面列舉的鍛煉法中具體闡述。在 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為重要。

3.糖尿病的預防
一、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記住!
二、性生活有規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過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過量抗生素會誘發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內防止糖尿病的發生:每年吃三個月的煙醯胺、Vb1、Vb6、甲基Vb12(彌可保)增強胰腺功能;在季節更替時吃半個月的Vc、Ve,劑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兩段時間肌注Vb12,每次兩周,一天一支,這很經濟!)
四、多加鍛煉身體,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在我國目前大約有2000-3000萬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為止是一種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正確運用好現在的三類基本療法,包括飲食、運動、降糖葯物在內的綜合療法,而進行終生性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頤養天年。糖尿病患者應學會自我保健知識,積極預防各種慢性並發症發生、發展,避免致殘、致死,從流行病學資料來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後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紅蛋白〈8%者極少發生並發症,亦是延緩其發生、發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遵循嚴格控制高血糖,堅持治療達標的原則,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保證,不能偏聽、偏信社會上的「游醫」所謂「包醫、根治糖尿病」的謬論。
五、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糖?
這是相對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飲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實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點蜂蜜對糖尿病人還是有些幫助的。

4.不能吃哪些東西
一、 飲酒問題:
由於飲酒可給糖尿病人帶來四大危害:1)飲酒干擾體內糖、脂、蛋白質代謝;2)飲酒促進糖尿病急、慢性並發症的發展;3)飲酒阻滯降糖葯分解與排泄,易引起低血糖;4)飲酒損害胰腺。所以,糖尿病人最好在節日期間不飲酒。
二、 面對豐盛菜餚吃什麼? 糖尿病人應選少油少鹽且清淡的食品。不可認為大油大肉炒的菜,只吃菜就沒關系,其實菜中的油也不少。
三、
多吃肉、少吃飯,不科學:有人認為肉是蛋白質,飯是多糖,因此,多吃肉不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不然,肉到體內也能轉變成糖,相反,假如天天進食主食較少,反而會引起飢餓性酮症。
四、
定時定量,勿松動:節假日中生活規律易打破,而吃飯的時間與飯量更輕易改變,這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物鍾」的規律,而且,假如只按時吃葯而未按時吃飯也會引起低血糖。
五、 無糖糕點,不能隨便吃:所謂無糖糕點,是沒有蔗糖,但糕點是糧食是多糖,同樣會產生熱量,故不能隨便多吃。
六、 多吃飯,多吃葯不行:在節日期間,認為飯吃的多了,再多吃一些葯就可以不影響血糖升高,這是不可採取的!
因為,多吃葯不但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雖之加大!
七、加餐並非加量:我們建議糖尿病人應當少量多餐,但有的病人誤認為在限定飯量之外再加餐就加大飯量,而致使血糖升高,尤其把零食如花生、瓜子等零食當作加餐,就更不可取!
八、 如何吃水果:在以下五種情況下不吃水果:1、血糖過高不吃,空腹血糖超過200mg/L;2、餐前餐後不吃,只在兩餐之間吃。3、含糖量高不吃,乾果比鮮果多,吃的量也限制;4、不交換不吃,水果多吃可與主食交換;5、不監測不吃,有監測條件時,應在吃水果前後進行監測,可以更好把握。
最後,希望糖尿病友在節假日期間牢記三句話:「五匹馬車不松套;生活規律保持好; 精神愉快勿過勞」。

❽ 想問一下好智通專家糖尿病在遺傳方面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

糖尿病具有明顯遺傳易感性(尤其是臨床上最常見的2型糖尿病)。專家研究發現,有糖尿病陽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顯著高於家族史陰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

❾ 糖尿病與種族、遺傳等因素有關系

患糖尿病的因素很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胰島素受體因素等
一般情況下,易患因素:
1: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親屬有糖尿病者,1型糖尿病遺傳在11%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屬於多基因遺傳,在5%—22%期間。
2:肥胖特別是肚子大較突出的。
3:血糖曾經高過或尿糖出現過+號的。
4:曾經有糖尿病症狀。
5:生孩子體重過大或雙胞胎、多胞胎的
6: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
7:應激狀態、妊娠、急性心梗、創傷手術、感染、極度的精神壓力急性胰腺炎、甲亢。
8:飲食不注意,暴飲暴食、不運動或很少鍛煉身體的(據糖尿病專家試驗正常人卧床七天糖耐量明顯減低)

閱讀全文

與1型糖尿病跟父母有哪些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沒有手機號怎麼網上買票 瀏覽:596
老年人嘔血的原因 瀏覽:599
不能自理養老怎麼收費 瀏覽:381
老年人裸骨 瀏覽:301
2017退休金調整55 瀏覽:642
永嘉長壽 瀏覽:365
魯西南哪個城市適合養老 瀏覽:562
老年痴呆症的預防用葯 瀏覽:594
老年人集體上訪處置預案 瀏覽:925
中老年人表情 瀏覽:946
烏海市65歲以上有多少老人 瀏覽:671
中年男性戴什麼健康長壽 瀏覽:485
長春市朝陽區老年大學 瀏覽:560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名稱 瀏覽:670
兒子不孝順在因果輪回 瀏覽:674
長期病假退休工資計算公式 瀏覽:497
成都華陽老年大學在哪裡 瀏覽:172
長壽胖老人 瀏覽:770
資陽有養老院嗎 瀏覽:9
養老院送養人負什麼責任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