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對一家人一起吃飯的看法
溫馨的家庭是我們永遠的呵護,也是我們獲取樂趣的地方!
在生活中,我們在家裡無憂無慮,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只需努力學習。忙碌了一天的父母看到我們認真學習的樣子,就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其實一天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父母在各自的單位吃飯,我自己在學校食堂里吃飯,偌大的家裡只剩下爺爺奶奶兩位老人,顯得格外的冷清。
傍晚,一家人終於可以聚在一起了,有說有笑。記得有一次,我家過年時,別提有多熱鬧了,爸爸舉酒杯與姨夫們痛快喝酒,媽媽與自己幾個姐妹們邊吃點心邊聊一些家常事,最平常的是有一次,爸爸在桌子上喝的有些迷糊了竟把一個類似杯子的蠟燭的東西往嘴裡倒,一不小心,蠟燭滴倒了爸爸的嘴裡,他竟沒有發現,或許是喝太多酒的原因吧!媽媽也在餐桌上講述了一大堆我吃飯的經歷,有一些太使我羞愧了,爺爺奶奶也彷彿在嘲笑我,可我不管他們,就盡管吃菜,我最喜歡吃爸爸燒的紅燒魚和糖醋排骨,他當過廚師,燒的自然好吃,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准備自己的事情,那晚,我很開心。
過年時的家庭聚餐很熱鬧,可普通家人在一起吃飯也別有一換風味。傍晚,媽媽做好了晚餐,接著叫到:「大猴子,小猴子,出來吃飯了!」於是我與爸爸都出來了。我第一眼就抓到了考媽媽比較近的糖醋排骨吃了起來。
我的家庭雖然很普通,但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㈡ 怎樣看待父母說只要在身邊,干什麼都行賺不賺錢無所謂
父母想讓獨生子回到身邊工作或者生活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在誰手裡?應該是在孩子自己手裡。可是,如今這個決定權卻大都被父母牢牢掌握了。大部分情況下,在中國家庭一個孩子真的是沒有資格和父母講道理的。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的安排。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我想說:父母經歷了半輩子所領悟到的平平淡淡就是真,安安穩穩才是福。也許對於一個二十歲充滿無限可能的青年,就是最毒的毒葯。因為它能在不知不覺中,磨滅一個少年所有的熱忱。
㈢ 一家人要怎麼相處
關心家人是最大的關懷。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感恩,這是一家人最好的相處。
注意事項
㈣ 和老人在一起沒有什麼公平可言,對於他們來說家庭和睦就行啊
最起碼的吃和住 還是要給。一家人多包容。這樣才能夠。家庭和睦這樣子。
㈤ 一家人在一起 除了每天的三頓飯還有什麼重要的
你愛你的父母嗎?
這個問題有研究機構做過調查,問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朋友回答,非常非常愛。
問小學生愛自己的父母嗎,小學生也回答,非常愛。
問初中生愛自己的父母嗎,少數初中生回答愛自己的父母,大多數初中生認為父母管得太嚴了,很心煩,沒有那麼愛父母。
問高中生愛自己的父母嗎,高中生愛自己父母的比例比初中生比例更加少了。
問大學生愛自己的父母嗎,大學生相對於高中生和初中生比例都要高。
可能是因為大學生離家裡比較遠,在家千日好,離家百日愁,覺得有父母的照護的生活還是非常好的。
問朋友,你最愛的人是誰?
朋友還沒有結婚,有一個對象,他回答,自己最愛的人是自己的媽媽。
他說他媽媽最嚮往的生活可能是一家人在一起,將來自己成家了,有房子了,把父母都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三餐都能和父母見面,這種平平淡淡的日子,現世安穩,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自己父母也是這么想的。
一家人在一起,陪伴是最重要的。
安是一個小女孩,每天放學後,被奶奶接回家後,就自己在大廳裡面看書或者看電視,她想她父母下班之後,打開門,第一時間就可以迎接上去。
多少小孩期盼著父母的陪伴,希望放學後,有父母陪伴著玩游戲,有父母陪著吃飯,有父母陪著散步,有父母給自己講故事。
其實小孩子並不是想要多少玩具,同樣也不是希望自己有很多零花錢,也不是希望自己可以吃多少好吃的零食。
小孩子希望的是,僅僅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多陪陪自己。
㈥ 結婚以後如果跟父母在一起共同生活,該怎麼相處才好呢
結婚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論是跟男方的父母還是跟女方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小事或是摩擦發生,這也算是婚後生活的一部分吧,難免的。
不可能說大家生活在一起有生活習慣的不同,有雞毛蒜皮的爭吵,有這樣那樣的忌諱,結婚後就不要父母,就非得跟父母分開住。那我們不是被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傳統打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