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對待父母,要為父母做什麼
孝敬父母要從兩個方面:一是自身,要保重好身體,這是父母給你的本錢。內要努力工作,夫妻和睦,教容育好孩子,讓父母放心。孩子過得好,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
二是父母方面,在老人豐衣足食的情況下,要注意多給父母親情的慰藉。於百忙之中抽出點時間多陪老人說說話,了解父母的喜怒哀樂和需求,幫老人做一些必要的事情。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發現老人身體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老人健在,也是孩子的幸福。
㈡ 怎樣做才是孝順父母呢
做大部分事情之前先想到父母,做到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
努力做好自己,父母不用操心。體恤父母辛苦,偶爾哄哄他們,如母親節、生日、元宵中秋,祝賀送禮做飯按摩聊天。
㈢ 對於父母,怎麼才算孝順啊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謹慎遵守的。百善孝為先,行孝道不僅是作為兒女應盡的本分,也是在培養自己的福德。行孝,並不是說我們有多少錢才能夠行孝,也不是說有多少社會地位才去行孝,只要你真正的想去行孝,在哪裡,用什麼方式,都能夠表現出我們這顆孝心來,這個一定要落在心裡地上,在具體的事情上,那麼,行孝具體應該從哪幾方面開始去做呢?
一,悅親
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是順還是逆,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對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 亦敬之,」這是孝順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二,幫父母做家務
佛說: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我們在為父母做家務,其實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報。想要學業順利、事業發展、婚姻幸福、都要先在父母這塊福田上下功夫,努力耕作。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地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那就更要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多為父母做家務分擔辛勞。
三,禮敬父母
佛經中常說:父母是家裡的兩尊佛,我們要向禮敬佛陀,那樣禮敬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頂撞,不耐煩,都會極大的減損我們的福報。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了,真啰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等等這樣的話。這種行為言氣最傷父母的心,切記,在任何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要禮敬父母,尊重父母體會他們的感受。
四,對父母常懷恭敬之心
在父母面前要常懷恭敬之心,做人懂得禮敬退讓,也懂得心懷感恩,很多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就不在理會父母,即使偶爾想起來,也只是象徵性的給父母買點衣服,送點錢,覺得自己孝順父母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最大的不孝。真正的孝順不在貧窮,不在物質,不論何時何地,貴在那顆心。
五,給父母磕頭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改變命運的訣竅,那就是給父母磕頭。曾經有一個人經常頂撞母親,甚至和父母對打,結果生活上出現了各種不順,頭莫名其妙的劇痛,想盡各種辦法治療就是好不了。後來,一位得道高僧告訴他,這是不孝順父母所造成的,讓他改過自新,回去給父母磕頭就好了。他知道錯了,回去後給母親磕了108個頭,頭痛的毛病立馬就好了。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如果我們對根不好,自己肯定也不好,營養輸送不上來。現在我們用跪拜的方式
㈣ 怎麼做才算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中國有句古訓百順孝為先,可怎樣做才成為孝呢?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專公平的,尤其是現在的生活屬節奏,不得不說,第個人都在爭分奪秒地搶時間與時間賽跑,拚命地工作。可是,作為子女能否想到在家苦苦等待兒女回家的父母呢?雖然工作、家有時的確只能選一個,但我們還要必須處理好二者不能敵對,做好自己的工作,百忙之間抽時間回家看看父母,為他們盡一點自己的孝心。
㈤ 人這一輩子,如何才能做到對得起父母
父母是我們此生最大的親人,同樣也是我們的避風港,從小到時候父母養育我們成長,到如今父母慢慢的老去,我們也要成家立業,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父母這一輩子對我們的恩情太深了,很多的人都說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對不起父母,那麼究竟怎麼才是對得起父母呢,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
一:自己家庭幸福美滿。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過得好那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了,所以想要讓父母安心,首先自己就要過得好,不要讓父母在這個年紀還為你操心。看到你過得幸福,有自己的事業,也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就心滿意足了,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可以享受幾天清閑的生活。如果你過不好的話,父母也會跟著操心的。
希望我們長大的速度能夠趕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在有限的年紀給予他們最大的安慰,讓父母為你感到驕傲。人這一生,最要對得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㈥ 孝敬父母要做到幾點
五要復:
A、要了解父母。制記住父母的姓名、年齡、生日與工作單位,知道父母工作的職務與內容、平時的興趣與愛好。
B、要親近父母。外出或回家時跟父—母打招呼;跟父母一起活動,講述自己的見聞、歡樂與煩惱。
C、要關心父母。在父母疲勞或生病時主動問候、端水送葯;在父母生日或取得成績時熱情祝賀。
D、要尊重父母。聽從父母教導,對父母長輩,不頂撞、不鬧脾氣,對父母的不正確言行要寬容並適時適度地解釋、說明。進父母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後進入。不得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用品。
E、要體貼父母。平時能自己動手穿衣、洗頭發、洗澡、洗小件衣服,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桌面。幫助父母收拾房間、洗刷餐具、倒垃圾、上街買小件日用品。
五不要:
A、不要影響父母的工作與休息。在父母工作忙時或休息時不去糾纏、打擾。
B、不要惹父母生氣。跟父母說話不高聲叫嚷,不故意哭鬧、打罵。
C、不要頂撞父母。虛心聽取父母的批評或教導,認真改正錯誤,不發脾氣。
D、不要獨占獨享。不能只顧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而忘記父母的需要。
E、不要攀比享受。不要常向父母索要零食、零用錢,不浪費一切有用的東西。
㈦ 子女對父母的關注怎麼做才好
1、主動溝通。
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2、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
3、尊重理解。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4、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
5、有錯就改。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6、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
㈧ 孝順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孝,首先是態度。什麼態度?恭敬而愉快。當然,行動也是要有的。比方說,長輩有事就去版服務效勞,好權酒好菜讓他們先吃先喝,贍養父母更是題中應有之義。養都不養,還說什麼孝?但,僅僅如此,就是孝嗎?
㈨ 孝敬父母做到哪幾個樣子,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因此,一個人的品質如何,看他是否孝順父母就知道了。孝順父母有很多的方式,比如有人願意花錢給父母最好的生活,比如說有的人覺得陪在父母的身邊才會安心,於是在父母身邊鞍前馬後,無論是哪一種孝順,都要沖到發自內心。
《勸孝歌》里說到:“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兒女,報答他們勢在必行,也是做人的基本,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真正的孝敬父母,往往是這三個樣子,有一個,也很不錯了。
三.
知行合一,及時盡孝
“百善孝為先,別等到失去了父母才後悔莫及。”——佚名
孝順父母需要盡早,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各方面也不如年輕人。有句話說得好“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大劉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為了給父母一個好的生活,大劉幾乎常年在外面忙,終於賺了點錢回家,才發現父母已經老了,身體很不好,自那以後大劉就沒怎麼出去過,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小結:
孝順父母這件事情不該怠慢,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健康的成長,這份恩情就已經報答不完了,不要讓自己的自私和大意成為一輩子的遺憾。真正的孝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用用嘴說說的,及時行孝,用心行孝,這才是你最該做的。
㈩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孝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專》說:屬「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