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離婚後孩子撫養權如何解決
法律分析:一、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會判給女方。兩周歲以下的子女,屬於哺乳期內,為保證嬰兒的發育成長,一般應隨母方生活。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指對子女有遺棄、虐待行為,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
3.,因其他原因,如母方被判刑、被勞教等惡習,子女確無法隨母生活的;
4,父母雙方協議2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的,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
二、兩周歲以上的子女,會優先考慮條件較好的一方撫養孩子。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等。
三、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隨母生活發生爭議的,應考慮子女本人的意見。
四、父母雙方可協議輪流撫養子女,這個會根據雙方自願達成的撫養協議,或者在法院的參與下達成撫養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❷ 離婚後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14種方式將傷害降到最低
夫妻離婚雖然只走個簡單的法律程序,但有很多後續問題需要解決,就如離婚後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很多夫妻忽視離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其實這才最應該排在首要位置。那怎樣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呢?下面就教你一些有效的處理方式。❸ 離婚後的父母子女關系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離婚後不影響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是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❹ 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以後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感情破裂,最後不得不分開。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就要特別注重孩子的感受。否則你們的寶寶就很容易變成問題孩子。我們來看看單親家庭的父母需要怎樣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1,父母分開了依然愛他/她。獲得撫養權的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另一位的壞話,更不能指責對方,仇恨對方,還讓孩子也仇恨對方,讓孩子也認為自己的另一半跟自己分開是不愛孩子的表現,否則就是對自己的背叛。這樣把自己的情緒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逼迫孩子去憎恨他的父親或母親,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在孩子心中,他永遠希望父母是愛他的,他也是愛父母的。你應該讓孩子感到充分的安全感,父母對他的愛永遠不會變,他的心理才不至於扭曲。
2,冷靜客觀的跟孩子解釋你們分開的原因。有些孩子特別敏感,總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好才導致爸爸媽媽分開的。所以你得跟他解釋清楚,首先爸爸媽媽分開是大人之間的事,就像兩個小朋友很喜歡對方所以就結婚了,後來又因為一些事情兩個人的看法不一樣,在一起總會吵架不開心,所以為了各自更開心的生活,所以兩個人決定分開生活。但是絕不會影響他們對寶寶的愛。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向孩子解釋,盡可能把你們之間的矛盾簡單化,孩子才會覺得你們分開也沒那麼嚴重。
3,照顧孩子的一方既當爹又當媽,身兼數職的時候要有好心態。獲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通常來說要更為辛苦一些,不僅要為物質奔波,還要照顧到孩子的飲食起居健康教育等,特別累的時候難免會覺得委屈。但請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再面對孩子。這個時候真的需要發揮你雌雄同體的本領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寶寶。
4,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讓他學會替你分擔。雖然不能把負能量傳染給孩子,但是也要讓他明白父母的艱辛,學會體諒父母。否則你含辛茹苦教出來的孩子是個白眼兒狼也未可知。就像我一個姐姐為了跟老公離婚,辛苦奮斗一年拼出了自己的事業。離婚後,兒子感覺媽媽簡直是超人,無所不能。所以在花錢方面格外大手大腳,越來越不知道珍惜,總覺得自己的媽媽反正特別能幹,自己家裡的錢多得是,沒了媽媽還會掙。動不動就跟人說,我媽媽一年就從家庭主婦奮斗到現在的樣子,我也相信她能幹成任何事。雖然相信媽媽是對的,但他不知道媽媽為了這個結果付出了多少艱辛。這樣不珍惜媽媽的奮鬥成果會很讓媽媽寒心的。養成習慣以後,將來進入社會也會變成一個不體諒別人的人。你要教會孩子對任何人的付出都要報以感恩之心。
5,孩子性格孤僻敏感,要及時引導孩子,帶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交活動。照顧孩子的一方要格外留意孩子的心理行為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對策。不能聽之任之,或者麻痹大意。就像我那個姐姐,離婚之後不僅做好媽媽的本分,還要經常模仿男人的特質,比如自己不會打球很少運動,為了孩子也要學會打球,時不時帶著孩子去徒步。有時也在孩子面前展現出「漢子」的一面。結果兒子越來越好。
誰說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不健康?只要父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以身作則,照樣可以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你說對嗎?
❺ 如果父母離婚孩子怎麼判
父母離婚,孩子會判給誰一般會將孩子的年齡、男女雙方各自的綜合狀況作為參考標准。
首先,根據孩子的年齡將孩子判給法院的情況會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對於未滿2周歲的孩子,夫妻二人離婚後,孩子歸母親;第二種,對於已滿2周歲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先由孩子的父親、母親協商,如果兩個人之間能夠協商一致,則根據他們協商的結果來處理,如果兩人對於孩子有誰來進行撫養協商不成,那麼,人民法院需要按照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方式來指定監護人。第三種,對於已滿8周歲的未成年,則要尊重該未成年人的意願,在尊重其意願的基礎上,為他指定一名監護人。
其次,會考慮到父母自身的綜合能力:有沒有不適合撫養孩子的疾病;孩子在離婚之前和誰長期生活等。
最後,法院會根據這些情況來決定,到底由誰來撫養孩子。
【法律依據】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離婚後的父母子女關系】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離婚後子女撫養費的負擔】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條【父母的探望權】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❻ 離婚後家長與子女要如何相處親子關系要如何維系
父母的離婚肯定是會給孩子在心理上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來彌補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完整家庭的遺憾。
❼ 離異家庭,如何解決育兒問題
01 離異是成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離婚和結婚一樣,首先是兩個成人之間的事情,父母之間的事情,與孩子無關,但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離婚了,只是父母之間不再有夫妻關系,但是孩子了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仍然存在。即便從法律的角度來講,父母雙方還是要共同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和責任,而孩子以後也需要贍養父母。
所以,夫妻關系決裂≠親子關系決裂。
❽ 離婚後怎樣跟孩子相處好
父母離異,應該如何跟孩子相處?
既然父母離異對孩子有諸多負面影響,那家長在後期的教育問題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呢?
1、 整理好自己,別讓孩子成為你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離婚對成人而言是"應激事件",父母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去慢慢適應環境的變化。然而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和"模仿者",3、4歲以後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據父母的表情、身體動作識別出父母的情緒狀態。因此,父母失望、悲傷、憤怒等消極情緒都會傳遞給孩子,時間長了就會被孩子吸收、內化。
所以,父母要保持覺察力,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苛責、抱怨自己的配偶,讓孩子淪為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同時,要盡量調動"支持系統"(必要時,可以請咨詢師介入),縮短自我調整的時間,從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艱難的過渡期。
2、 告知孩子父母離婚不是Ta的錯,安撫孩子的情緒
由於低齡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常常會將父母離婚這件事"自我歸因",把過錯攬在自己身上。所以,當父母選擇分開時,一定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跟孩子解釋原因,不要搪塞、糊弄孩子。比如,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選擇分開,不是你做錯了事,更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因為爸爸媽媽在一起不開心"、"爸爸是很好的人、媽媽也是很好的人,你也是非常好的孩子"等。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離異會讓兒童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甚至出現一些"退行"行為(比如:咬指甲、吸吮手指等)。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分開不是你的過錯,爸爸媽媽一如既往地愛你,永遠都不會離開你,以"愛"的言行去撫平孩子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3、 尊重孩子,陪孩子一起面對生活的變化
離婚後,當父母一方要搬離住處時,要事先告訴孩子自己的新住址、生活會有那些變化等。同時,跟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也要如實告知孩子"爸爸(或媽媽)離開後,這個房子里會常常只有我們兩個人,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一起完成。"
選擇離開的一方要和孩子約定"會定期的去看忘、陪伴孩子",並提前告知孩子時間、地點。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帶孩子多去戶外郊遊、陪孩子看電影、吃飯、聊天等。一定要多花時間跟孩子面對面交談,即使做不到也要定期給孩子打電話,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時,父母雙方一定要放下心理包袱,為孩子創造與另一方的共處時間,在孩子需要另一方時,鼓勵孩子與對方取得聯系。
4、 積極調整養育方式,不溺愛、不放任
家庭結構的改變,很容易讓父母產生愧疚心理,認為孩子缺少關愛,從而用溺愛的方式去彌補孩子情感的缺失。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發脾氣、無理取鬧,就立馬"投降",生怕孩子"受傷"。這種"補償型"的愛實際上是在滿足父母的"自戀",容易使孩子養成自私任性、蠻橫霸道的不良性格。
另一方面,由於婚姻解體造成撫養孩子的一方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些缺乏責任感的撫養者便開始對孩子放任不管,把孩子當"累贅"、"包袱",這類父母從本質上講是缺乏"愛"的能力。
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中國,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對孩子更為復雜的養育問題。離婚事件本身,對大人、孩子都屬於"創傷性事件",要想避免孩子受到"二次傷害",父母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妥善處理。
❾ 離婚後,該如何處理兩人之間的關系呢該如何向孩子說明這一現狀
伴隨時代的發展,夫妻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了,他們都不知道在離婚之後兩人該如何相處?該怎樣的跟自己的孩子坦白?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下解決的方法。
夫妻離婚,受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孩子,誰都想要在一個和睦的家庭中健康成長!許多父母在離婚之後,會將婚姻狀況瞞著不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傷害到小孩子幼小的心靈。應該把這一切坦白的告訴孩子,婚姻失敗並不完全是兩個人的過錯,要告訴孩子:兩人離婚了,在父母的心中仍然是雙方的“小寶貝”。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努力的幫對方說話,不要讓小孩子的心中有著一些明顯的怨恨,多帶孩子出去玩,忘記心中不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