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怎麼跟沒成家兒子溝通

父母怎麼跟沒成家兒子溝通

發布時間:2022-07-17 19:35:40

Ⅰ 母親如何跟兒子更好的溝通、交流。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態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這就很容易產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親,她出於擔心和愛護,常常嘮叨女兒要少與男生來往。有一次,母親竟臭罵了幾個來邀女兒去過朋友生日的同學。這使女兒受到極大的傷害:她在同學面前好沒面子,同學不再跟她來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要讓你們難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氣你們!就是不好好讀書!就是要把你們的錢拿去花光!」但她內心又很孤獨,很苦悶。作為父母,本來唯恐傷害了子女,但卻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子女。結果,即推開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開。父母與孩子雖天天相處一屋,心理卻相隔很遠。做子女的視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動輒跟父母頂嘴發脾氣,有的閉瑣自己疏離家庭,有的甚至離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愛無從入手,看著自己親手撫育、一點一點長大起來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無論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實彼此心裡都渴望被對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卻不知怎樣去理解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長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雙親。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這在親子之間,本來應該沒有問題,但事實並不是沒有問題。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理解孩子也並不是嬌寵孩子。如前面這個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夠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也年崐少過),至少不會做出「臭罵前來邀請女兒的同學」這樣過於傷害女兒自尊心的行為來!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因為他們再不是那個兒童期的孩子了。對上面那個被同學前來邀請參加生日宴會的女兒,家長完全可以這樣做:先要肯定「社交」對於女兒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不僅是因為同齡人能使孩子更開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於同齡人的交往中,來增進對自己、對他人的認識和了解。然後,再給孩子指出,時間安排上要適當,社交活動不可沒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時間,畢竟讀書學習是主要的。給孩子講清道理,孩子一定也會理解,這樣不是很好嗎?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沖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體諒理解的反應應該是這樣:「也許老師是偏心了,你覺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許老師是沒有看見別人說話。再說,你講話也是事實,批評你講話這一點是沒錯的,是不?這樣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覺,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錯的,孩子就會心服口服。 而不體諒理解的反應往往是:「不要說老師偏心,你自己講話難道是對的?不要去管別人有沒有講話,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講話?你還好意思說老師偏心!」。有的家長可能認為,這樣才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錯了!其實,這樣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覺,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實。結果孩子覺得連父母也不公平,不講道理。他被這樣的負向情緒困擾,再不會去考慮自己有沒有錯,更加認定老師批評自己是不公平的。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准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看這么一個鏡頭:有一天,女兒在該回家的時候還沒有回家。家長開始想:這孩子,又貪玩了。繼而是憤怒:都什麼時候了,人影子都不見!不等她,我們先吃飯!心裡想:她回來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頓不可!晚飯後7點、8點,家長越來越焦慮:這孩子不會出什麼事吧?越想越害怕,開始一個一個打電話詢問女兒的同學。正在此時,門玲響了,母親迫不及待地去開門,(接下來會怎麼樣?大家想一下),這位母親是怎麼做的呢?劈頭一陣責罵:「你死哪裡去了?!害得我們差一點沒去報案......」女兒試圖解釋,但母親此刻哪裡容得下傾聽女兒的解釋?劈臉又是一個巴掌,打得女兒捂著臉跑進自己的房間去嗚嗚地哭起來。這位家長用「責罵和巴掌」傳達了自己對女兒的那一份刻骨銘心的關愛。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這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他不想讓兒子像自己一樣,直到長大成人,直到父親臨終才體會到父親一直是愛自己的。不過,許多家長相信孩子在事後,或長大了會知道父母當時、當年是「為了自己好」。事情結果縱然如此,可是我們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當時的「對立情緒」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們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關心和疼愛呢?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准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

Ⅱ 怎樣和兒子溝通

建議跟兒子多互動,了解一下兒子對什麼感興趣,投其所好,思想要開放,讓兒子對你沒有戒備,有時也可以講一些自己的小秘密,拉近距離

Ⅲ 對於父母來說,應該怎樣與二十歲的兒子進行交心溝通

跟孩子溝通要像成人一樣溝通,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性格成熟!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反對的人認為孩子就是孩子,要讓大人擬人化,大人變成孩童一樣,孩童一樣的思索,孩童一樣的說話方式,但是我總認為這樣會減緩孩子日益成熟的性格,孩子不能永遠停留在孩童階段,這樣不利於孩子迅速適應周圍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因為大樹不能永遠為孩子遮風避雨一輩子。

不要太過於約束他,讓他學會獨立。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支持他,適當的提點他。要相信他。犯了錯誤一定要及時的糾正,讓他意識到哪裡是錯的,為什麼是錯的。家庭是避風的港灣,是心靈的棲息地。作為父母子女雙方,都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正視現實,親人之間多些溝通和理解,多些包容。祝你成功。

Ⅳ 父親和兒子應怎樣溝通

心 情比較愉悅,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家長溝通。

其次,談話的次數不要太多,頻率不要太頻繁。溝通的效果與時間長短、次數多少並不一定成正比。過多的談話反而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把握一個度,每次時間不要太長,只要把想說的內容表達清楚即可,不要長篇大論。

第三,要真誠地交流。不要把自己總擺在家長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交流。談話時,最好開誠布公,把最真實的想法、情況當面說出來,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不要旁敲側擊或避重就輕,否則達不到交流的目的。

最後就是要把握態度。對於那些心理壓力過大的孩子,剛開始溝通時,家長可能會遭到拒絕或出現過激的語言。當交流不暢的時候,家長要把握自己的態度,切忌當場發怒激化矛盾。應該盡量淡化矛盾,及時地轉變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再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幫助他們反省。

Ⅳ 父母怎樣跟17歲的男孩子溝通

父母跟17歲的男孩子溝通,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姿態,不要高高在上俯下身子把兒子當朋友來對待,用尊重的語氣來溝通。

Ⅵ 父母怎樣與二十歲的兒子進行交心溝通

尊重孩子質疑。好奇並開始形成自己價值觀。他們要用語言表達出與人與事物相助模式。有時候他們觀點是幼稚、不成熟的,是非常寶貴探索的萌芽。爸爸媽媽一定要尊重孩子提問甚至質疑,是孩子獨立思考,是對未來探索的素養。所以當孩子開始啟動自己表達和思考的時候,一定要充滿肯定眼光,好奇,停下手邊工作,「哦,原來是這樣。」接下來呢?要用贊賞眼光去看孩子,因為青春期孩子自尊心很強,他們更多想要的是行為和語言的尊重,而不是內容,你可以就內容可以和他討論,甚至爭辯,而且特別容易用走心,對於與自己意見一致的人他會認同。而家長的不行,別瞎說,你懂什麼,會直接傷害到孩子價值觀。可以改變說話方式:哦!你是這么想的,爸爸媽媽覺得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這個問題我也有一些看法,你聽聽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用真誠協商,探討的語氣和孩子表達觀點。對於我們要表達的觀點,所有都是在孩子身體打開後才可能慢慢接受。如果總是否定孩子,就會產生防禦機制,恩反正都是我不好,自然爸媽說什麼都不會聽。對於頂嘴我們採用先聽先了解孩子想法,再去給出意見。如:哦,是這樣,真實辛苦你了!那你想怎麼做呢?那你聽聽我的意見,或許可以幫你。
尊重孩子隱私是必要的,因為隱私和責任是相聯系的,當孩子有隱私時意味著他願意承擔相應責任,沒有秘密是長不大的。我們不可能了解孩子全部。給孩子一個空間。
例:日記本鎖著。去學校了解,去贏得孩子信任。
減少說數,嘮叨。例:孩子有些衣服不想?父母總是會嘮叨爸媽不容易,和同學比成績。可以通過模仿,暗示來提醒孩子;如果父母溫和,孩子不可能暴躁,反之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孩子很可能模仿家長暴躁情緒來解決問題,所以面對孩子的抗拒。可以從內向建構、理性對待、對症下葯、尊重孩子、平等相待、言傳身教、少些啰嗦,從四方面做些嘗試和探索,打開與青春期溝通頻通。
父母和20歲的孩子溝通的方法:八個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
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葯,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由於父母的態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洩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

Ⅶ 怎樣才能和兒子溝通好呢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看到你對這個問題的描述 我個人的觀點以及給您的建議是這樣的 首先疫苗出道 怎樣才能和兒子溝通好 看到你對這個問題的描述 那首先來說 要想和他溝通好 首先呢你要拿出你的態度 不要以父母那種居高自傲的態度跟他去接觸 要以朋友的方式站在他的立場 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考慮問題 R 因為他的年齡還不夠成熟 所以呢你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考慮問題 那他肯定會很感激你 從而呢他有很多話就想跟你說了 在就是說呢跟他聊天兒的時候 一定要心平氣和 推心置腹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千萬不要以遏制問呀 或者是指使呀或者是教育啊這種方式跟他溝通 慢慢你們兩個人的關系就融洽了 到時候就很好溝通啦

閱讀全文

與父母怎麼跟沒成家兒子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主持人一個人說什麼 瀏覽:420
安徽養老金並軌細則 瀏覽:843
體檢後多久可以拿結果 瀏覽:682
卧床老人下腰部褥瘡還能活多久 瀏覽:876
為什麼體檢都不檢血型 瀏覽:359
60歲買房可貸款 瀏覽:768
國旗下演講孝敬父母 瀏覽:845
孝順老人的短文 瀏覽:585
早起養生粥怎麼做 瀏覽:777
我的老年痴呆婆婆 瀏覽:921
老人家喝什麼湯養血管 瀏覽:506
長沙阿爾及利亞體檢在哪裡 瀏覽:531
父母課堂之如何有效地溝通與陪伴 瀏覽:996
老年痴呆的外婆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254
交醫療養老用哪個行的卡 瀏覽:658
社保交夠15年不夠退休年齡 瀏覽:855
免疫不孕抗體檢查什麼時間做 瀏覽:699
某男60歲夢 瀏覽:937
2017年對養老保險財政補貼 瀏覽:711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由什麼組成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