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父母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是錯誤的,大家有什麼看法,朋友有困難不要去幫助啊,這也是我父母說的。
要辯證地看這個問題。這句話本身從大義上講是沒有錯的,體現出集體主義精神、奉獻意識、大愛意識等。但在生活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個體來講,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管誰遇到困難都去幫的話,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甄別地去對待。如你身邊的親人、好朋友等有困難,由近及遠的去盡力而為地幫。在大的方面,如國家遇到重大災難,需要我們奉獻愛心的時候,我們也要做出適當的奉獻。其實,一個人在生活,如果僅靠自己的能力,而不去幫助別人或不需要別人幫助的話,可能你會寸步難行,更別說成就什麼事業啦!
㈡ 父母癌症晚期,明知無法救活,還有必要傾家盪產去治嗎
當然有必要救治。
明知道無法救活,但是為了不留有遺憾,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傾家盪產去救治的。
最後:做子女的不想放手不管,做父母的不想因為自己讓子女傾家盪產,生活陷入困境,這其中充滿了子女對父母的愛,父母對子女的愛。
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提出人到老年後如何死,是在疾病來臨時不計較一切去救治,還是坦然面對最後的時光,擁抱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作為子女在某種情況也應該尊重父母的意見,不應該固執己見。
㈢ 「如果父母離婚,我就是不孝子」,為什麼我們會妄想拯救父母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很嚴肅,也很說不清的問題,畢竟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極大的代溝。但是在現在卻突然出現了一種說,如果父母離婚,自己就是不孝子的說法,這讓我感到很是詫異,什麼時候我們竟然會妄想拯救父母了?父母的婚姻關系,跟我們又有多大的關系呢?
父母是區別於我們孩子的個體,他們有著他們自己的人生選擇,婚姻選擇不能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就去強行改變他們的選擇。
㈣ 為什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狼是一種兇猛、頑強的動物,提到狼,人們不免會聯想到殘忍與血腥。但是狼的團隊精神,即互助合作,配合協調,團結一致,不得不令人佩服,在它們有危險時,一呼百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終渡過艱難,並取得成功。而這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體現並且大力弘揚了中華民族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的精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下一刻發生不幸的事,所以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們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在關鍵時刻拉他們一把,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真希望所有的人能夠一同繼承並弘揚我國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精神支撐,生活中誰都可能會遇到挫折與困境,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能為他人著想,幫助他人成長,因為你幫助他人時也是在為自己積蓄力量,為你鋪就成功的道路,所以無論與己還是與人,我們都應該將其發揚光大。雖然現在社會上有人為了自己的一些私利不擇手段,幹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我們沒有力量改變這種人的所作所為,但我們卻依然可以盡一點我們的綿薄之力,打擊那些損害人們利益的人,使這個社會少一些為一己之私而害他人之益的人。
只要我們社會各界能夠一起做到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不分老幼,不論貧富,互助互愛,鄰幫鄰、強扶弱、富濟貧,全體人民共同奏響一曲社會主義大家庭大團結的最強音,那麼無疑就會加快社會大團體的發展步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在發揚,就證明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歷史在進步。
有一年,在舉國上下慶祝元旦的歡樂時刻,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在溪橋中小六(2)班呂浩程同學的家庭中,無情的大火燒盡了他父親辛苦數十年的積蓄,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大火無情人有情,溪橋鎮少先隊大隊部立即行動起來,發出倡議書,號召全體少先隊隊員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優良傳統,讓呂浩程同學在危難關頭看到希望,體會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就在倡議書發出後的不久,師生們積極捐贈。在學校,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零花錢,你五元我十元,多少不論;有的同學拿出自己剛買的學慣用品;有的同學拿出了自己剛買的新年衣服。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民族中任何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每人向他獻出一點愛,他一定能夠感受到幸福的陽光,相信處於幸福之中的他也會感恩於你,也會將你銘記在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對於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獻出一份愛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點亮他們的希望之燈。因為你伸出的雖然是一雙手,但放飛的卻是生命的延續;你捐出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付出,成就的卻是人世間的真情。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義務去繼承並發揚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這個世界民族之林中有立足之地,完全是因為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這些美德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奉獻精神;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立身之道;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進取精神,正是因為我們具備這些美德,我們才得以在世界民族之中立足。所以。如果我們希望長期的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繼承並弘揚我們民族的精神、高尚的品格以及傳統的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獻出自己的那份愛,那份情,用您的溫暖來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重新對生活充滿信心。
團結就是力量,友愛增強信心。在非典橫行期間的每一幕,我想大家到現在仍然還是歷歷在目,在這場與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中華民族所發揮的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
在國外,有這樣一個故事,同樣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維克多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一家食品店,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因此特別出名。維克多希望接過這個食品店之後,在自己的手中能夠發展得更加壯大。
一天晚上,維克多正在店裡收拾東西,因為他在第二天將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把店門早早地關上,以便為度假做准備。突然,他看到店門外站著一個年輕人,面黃肌瘦、衣服襤褸、雙眼深陷,不用細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流浪漢。
或許人們看到這樣的人多數都是不予理睬,而維克多則是個非常熱心的人。他走了出去,對那個年輕人說道:「小夥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此時那個年輕人略帶點靦腆地問道:「這里是維克多食品店嗎?」他說話時的口音帶著濃重的墨西哥味。「是的。」
聽到回答之後,那個年輕人就更加靦腆了,低著頭,小聲地說道:「我是從墨西哥來找工作的,可是整整兩個月了,我仍然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父親年輕時也來過美國,他告訴我他在你的店裡買過東西,喏,就是這頂帽子。」
維克多看見小夥子的頭上果然戴著一頂十分破舊的帽子,而且上面還有一個「V」字形符號,這正是他店裡的標記。「我現在沒有錢回家了,也好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餐了。我想……」年輕人繼續說道。
這時維克多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眼前站著的人只不過是多年前一個顧客的兒子,但是,他覺得應該幫助這個小夥子。因此,他把小夥子請進了店內,好好地讓他飽餐了一頓,並且還給了他返回去的路費。
不久,維克多便把這件事給忘了。過了十幾年,維克多的食品店越來越興旺,在美國開了許多家分店,於是他決定向海外擴展,可是由於他在海外沒有根基,要想從頭發展也是很困難的,為此維克多也是一直猶豫不決。
就在這時,他莫名其妙的收到一封從墨西哥寄來的一封信,看過信才知道,原來這封信正是多年前他曾經幫過的那個流浪青年所寫的一封信。
年輕人此時已經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在信中邀請維克多來墨西哥發展,與他共創事業。這讓維克多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輕人的幫助,維克多的連鎖店很快在墨西哥建立起來了,而且發展得異常迅速。
若沒有維克多的幫助,這個年輕人就不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若沒有這個年輕人的援助,維克多也不能如此快的在海外有更一步的發展,若兩人不懂得團結,那麼他們就不會有再大的成就,在他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人一下,為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又為自己鋪就一條成功之路,何樂而不為?
㈤ 是先救父母還是先救子女
你這個問題很搞笑,當然是先救子女了。子女才是你們的未來,是你生命的延續。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先救父母,其實就是為了表現自己很孝順,很高尚)
人在危險和災難面前都是會把機會留給孩子,而且哪怕是別人的孩子,這才是人的天性也是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先救孩子沒什麼可恥的,虛偽才最可恥
㈥ 當自己的父母病危,兒女需要砸鍋賣鐵,問題出現,是救還是不救語出《天道(丁元英)台詞》
丁元英的答案太過極端,這世上沒有絕對的事。當然,他的答案突出了內戲劇矛盾沖突。
救與不容救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救。丁元英的答案並沒有否定救,而是救無可救的時候,不強救。
即便按照丁元英的價值觀邏輯,他回答他妹妹的問題也錯了。如果就差1萬塊錢就能救活而不救,那就意味著前面花費了大量的費用全部白費,前面付出的努力也全部白費。這不但是資源的浪費,也是情感的浪費。
他對文化底蘊的論點我也有不同的看法。人是有社會屬性的,如果只從傳統文化對個體創造的扼殺來看問題,而不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是有所偏頗的。有些傳統文化確實阻礙了個人的發展,但卻有助於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我們要還是不要?不要,社會不穩定,個人如何發展?
兩害相沖,取其輕。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矛盾永遠存在,解決不完的。
㈦ 該如何拯救不上進的父親
這樣的人是沒辦法改變的,別想著拯救了,過好自己的生活,避免成為他這樣的人,避免遇到他這樣的另一半。
我也覺得媽媽很辛苦,太軟弱,我媽媽那麼好,真不知道為什麼會嫁給這種人!稍微賺點錢就驕傲得不行,整個外強中干。我在家整天抽二手煙,他一點都不在乎家人的感受,喝酒,賭博,無所不會,說的話還特別難聽,也許就是情商低吧。
我家很小,他還特別自豪。有時候我很想同情他,但想到他不懂得尊重別人,對家庭這樣,就覺得這種人真沒什麼好同情的,他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神都救不了他!
我是一個女孩子,媽媽總說不要太拼,可是我不拼,難道靠那個無能的爸爸?哎,多少無奈很少人懂。我有時候真的覺得很丟臉!也不敢去找好的男孩子,怕父親又亂說話,怕人家看不起我家人。
㈧ 《唐山大地震》:媽媽面臨「二救一」,為何救兒子放棄女兒,你怎麼看
作為父母,我們總說生兒生女一樣好,畢竟都是自己手心手背上的肉,必然做到一碗水端平。可真能這樣做到的人,卻極少!
一、對待兒女,父母真的會偏心
上午的時候,和兒子一起在家裡重溫了一部災難片,馮小剛拍攝的《唐山大地震》,看完真的心疼電影中的媽媽元妮。
老話說道「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成為母親才最能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易以及生命的可貴。
公平在孩子眼裡是最重要的東西,畢竟那是證明父母對自己愛的唯一途徑。
3、獎罰分明做到一視同仁
當孩子做了好事或是犯了錯誤,父母必須做好公證的判決,給予同樣的懲罰和獎勵政策。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明白如何為人處世,並且讓他們知道「天之犯法與庶民同罪」,誰也包庇不得。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養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更容易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