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10周歲的男孩父母教他如何做人

10周歲的男孩父母教他如何做人

發布時間:2022-07-10 08:36:30

㈠ 十歲左右的孩子該如何去教育

你好,你最好要有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愛玩是天分,孩子就應該是以玩為主,全面展開訓練孩子各方面技能的過程。我小孩從小的學習都是在玩中進行的,比如孩子喜歡出去玩,告訴他出去玩可以,玩回來必須要寫一篇日記,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寫下來,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你自己看的,將來還可以作為美好的回憶。有一天晚上,...我在做飯,兒子放學回來,告訴我今天老師要寫作文,我不會寫,我問他別的作業都寫完了嗎?他告訴我都寫完了,我說這樣你先出去玩會,在咱們家的附近,不可以走遠,我做好飯了,就叫你,還有你如果找到感覺了,也回來好嗎?他很高興的答應我出去玩籃球了,一會自己主動回來了,媽媽我找到感覺了,我還沒做好飯,那你就快寫吧。還有一次,寒假孩子要寫作文,寫不出來,怎麼那麼辦呢?我家附近正好有廟會,我說孩子走,去廟會看看找一下感覺,因為他帶著任務去的,因此看得他也格外認真和留心,回來後很快就寫出來了。我把自己用心培養兒子的親身體會和大家分享,與大家共同探討和交流。 我自己認為培養孩子是門學問,需要父母對孩子在精神上的關愛更多,夫妻配合要默契,不能溺愛,嬌慣他任性。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身教大於言教,培養孩子,父母要多學習看書,寓教於樂,和孩子共同成長。孩子12歲以前以媽媽為主,爸爸為輔。要多陪孩子玩,在玩中引導啟發孩子學習興趣。要學會鼓勵和欣賞自己的孩子。培養孩子父母需要具備五心;耐心啟發,用心觀察,關心體貼,充滿愛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寶貝,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給他們良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給與他們精神上的關愛,真正教會他們做人最重要。 一。父母的言傳身教確實非常重要。 1,做孩子的最好朋友,多溝通和交流,時刻了解他在想什麼, 2,不武斷,勇於和孩子道歉,知錯就改,給孩子做好榜樣。 3,經常抱著孩子說,「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溫馨和安全感。 4,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用包容心原諒他,他會記憶深刻。 5,從不和其他孩子比較,自己孩子哪裡不如別人家孩子。 6,鼓勵孩子自信和快樂。 7,從小教會他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人太重要了。 8,從小教會他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告訴他健康快樂永遠是最重要的。 9,從小教會他自利,獨立性很重要。 10,從小不嬌慣,不任性,教會他如何與別人友善相處,告訴他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二。方法: 1,啟發式教育,寓教於樂,生活化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2,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只要用心做,沒有你做不好的事情。 3,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父母都能幫助他解決。我們也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 4,多陪孩子玩,分享玩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好多知識。 5,和孩子共同成長,多看書學習。 6,經常和孩子分析日常看到的事情,我從不直接告訴他對錯,我會讓他回答。 7,多帶孩子走出去,開闊視野。 8,多鼓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愛好廣泛,知識面寬。 9,只要他自己不累,鼓勵他做班幹部。 10,適當的讓他有點小挫折。他會感受深刻,以後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1 1,教會他孝順,學會愛父母。主動為父母做事情。 1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溺愛孩子。如沒做,我不會替他做,我會提醒他完成。 如:我兒子2歲半上幼兒園,回來自己洗手絹。那時是好奇,大人洗衣服,他會參與,那就讓他自己動手,其實他很有樂趣。一直到現在快16歲了。每天自己洗襪子、內衣、內褲,每周自己洗校服。 祝你的寶寶健康成長。LUCK快樂仁嵐 原創

㈡ 怎麼教育一個十分聰明的10歲男孩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在我的兒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觸的,我兒子在學圍棋,自從第一天學圍棋開始,我就堅持每天7點以後和他一起做圍棋習題,下下圍棋,到現在大概有九個多月了,偶爾有幾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讓他洗澡睡覺,沒有下圍棋,我也沒有告訴他今天不下圍棋了,但是我兒子會主動地提醒我「媽媽,今天沒有下圍棋,你忘了」。就是這幾個月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到了這個時間,他就會做這件事。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成呢? 孫雲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叫他畫一隻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後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後天在天上畫白雲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麼用減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現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裡卻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讀書(看書)不感興趣、觀察事物粗心、記憶力差等情況,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的困惑,下面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讀書習慣的培養,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記憶力的訓練五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裡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就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學習的恐怕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二) 、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隨幼兒成長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長大成人後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但幼兒的天性就

㈢ 十歲孩子怎麼教育

作為家長,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多個別性,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適應學校的學習,學校學習是通約、齊頭並進的方式來傳輸知識,但很多孩子的智力具有他的特點,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孩子做的很好,就是學習不好,沒關系,人的知識結構成長從學習里得到的連1/10都不到,大量的成長是在學校外面進行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的聰明,但在學校不行,是因為他的智力不適應這種刻板化的灌輸方式,他可能喜歡一種自我思考的方式。 1、讓孩子喜歡學習 在整個小學和中學這一段,小學就是讓孩子喜歡學習的時候,不是光看分數,孩子並不是小學優秀才優秀,到30-40歲優秀的人才是真的優秀,小學優秀有什麼用,為什麼因為小學的學習把孩子打壓的非常厲害。很多孩子智力水平發展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我曾經在師大的老師交談,小學老師一定是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小時候喜不喜歡學習和學習的環境顯著性相關,因為孩子喜不喜歡這個學校取決於這個學校的環境,喜不喜歡老師取決於老師的人格和心理學水平,老師沒有魅力,老是兇巴巴的,孩子辛辛苦苦在家裡建立的對學習的好感都會被老師破壞掉。我曾經在北京發表一個言論,老師要選美、要好看,尤其是四年級以前的老師不能是長相有麻煩的人,因為老師是學校的象徵,學習的象徵。我們從東方和西方來調查,7-9歲的人評價一個人就是「好看」,什麼叫「好看」? 就是溫和、微笑,假設一個老師兇巴巴的,一會兒讓孩子跪著,一會兒讓孩子站著,孩子能喜歡嗎,他不喜歡老師就不喜歡學習。在中學有一個特徵,如果老師不喜歡他,他的這門課題就要會差,為什麼? 我們要回到孩子的思想水平上想,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給身上,孩子不懂這個老師是好的,老師教課很好,但是他就是很兇,他不去理解孩子,結果孩子學習就不好。溫和的老師是永遠被學生喜歡的老師,擁有母性的老師在小學非常重要,因為媽媽上班了,孩子還很依戀媽媽,結果老師比媽媽還好,孩子的心理發展非常舒服,他不會遭到阻隔,他不會遭受心理方面的痛苦,他就在學校和老師套近乎。如果老師懂一些心理學,待學生就像媽媽一樣,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溫和、好看,至少整理得比較舒服,讓孩子有一個好感覺,讓所有的好感都集中在學習上,他不去學習是不可能的。》》寶寶越大越「叛」逆,是真的嗎 2、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如果你在孩子10歲期間,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孩子是不可能不學習,因為人總是去做快樂的事,不去做痛苦的事,如果學習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就算打死他,他也不學,他覺得你打我現在是短痛,以後是長痛,你打吧,我熬過去你就不管我學習了。這就是人性,我們必須用一個更安全的方式去思考兒童發展,兒童不是哲學家,他不知道什麼不好,他的智慧體現到當下,他學習媽媽會很生氣,他不學習媽媽會高興。 像低年級的兒童,學校要成為孩子喜歡去的地方,當然,我們現在沒法改變中國深厚教育思想的現實,不過我們的教育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時候我們考慮到特性兒童,有的孩子不能適應模式化的學習,但他卻是一個重要的人,中國有一個話說「貴人語遲」,聰明的孩子說話慢,為什麼他說話慢? 因為當他說話慢時,右腦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智力主要是右腦,知識結構是左腦,理解知識結果並運用它是右腦的功能,過去我們錯誤理解以為右腦不重要,其實右腦很重要,右腦比左腦要「年老」,更有經驗。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對言語刺激是可以,但是拚命的刺激就不好了,自然生成的言語就很好,但如果你要逼著他認字,像幼兒園老師,孩子學會一個字家長多教50塊,老師就來勁了,他天天帶著孩子認字,這多可怕。 所以我看了這個消息全身發冷汗,真要這樣干孩子就更慘了,這樣子孩子(智力水平方面)不可能成為一個很有深度的人。我們也看到,很多左腦發達的人生活很差,他只知道線性的事件,真實事件對他不重要,抽象的以線性模型為結構的事件他覺得很舒服,但他走路會碰到電線桿,遇到溝會掉進去,為什麼?因為他右腦沒有了,右腦是空的,他就不是正常的人。從心理學判斷大部分有情緒障礙,這里包括一些偉大的人,但有一些人的右腦已經廢棄了,有的連太太都娶不著,科學是讓人脫離一個存在的真實,因為它是抽象的。 3、建立規則 建立規則很有意思,我們今天著重談10歲,10歲是兒童建立規則的重要時期,5歲前不準他做這做那有些殘酷,只要不是太大問題的事情就讓他做,5歲開始我們要建立規則,5歲的時候他生氣媽媽會說你生氣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書,那些書是爸爸的寶貝,你撕了爸爸會生氣的,會打你。那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有一個前提是,我們比較關心孩子,我們給孩子制訂了很多安全規則,我們努力讓10歲的孩子學習到成人的意識,什麼是不能做的,給他規定很多規矩,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爸爸媽媽就這樣教育他。在現代知識裡面認為,在10歲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決策和承擔行為責任的機會,怎麼來達成這些的目的? 我們只給孩子制訂一個規則,在家庭裡面只定一個規則,在社會裡面也只定一個規則,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來形成他的內部規則,這就是屬於孩子自身的規則。比如說,這個孩子在家庭裡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媽媽,只要求他這一點,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說,他去摸電,媽媽會說,這會讓媽媽擔心,而且會打到你。這並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說這件事情妨礙了誰,孩子有一條規則是要愛爸爸媽媽,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會很危險,對爸爸媽媽不好,他不去做並不是爸爸媽媽的強行規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規則,包括吃飯等,因為他要尊重爸爸媽媽,尊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兒童理解尊重。 社會只有一條規則是你的行為要不影響他人為前提,人類社會非常簡單是因為只有一條規則人人記住,如果規則太多人都記不住,我們在中學調查,發現中學有200多條校規,師大隻有8條校規,你明顯感覺到兩個學校的秩序是不同的。師大隻有八條校規,還不算前面的熱愛祖國、熱愛黨的內容,它很好記,就是這幾條孩子就記住了,他們見到老師會行禮,他們會形成自己的規則,因為他很清晰。 中學是很混亂的,因為太多了記不住,200多條校規老師都記不住,就像以前是皇帝對一些規則也記不住,會找一個太監來翻書找出來才會理解。規則到了那麼復雜的地步哪個孩子記得住,社會規則如果過多就無法形成內部規則。 孩子形成規則是在10歲,一個孩子模仿社會的規則形成的內部規則會終身的約束他,如果小時候定了大量的規則,他已經完全沒有能力形成自我的規則,就一切都是服從,在東方確存在著教育是需要某種服從的隱藏語言。內部不能形成規則的孩子只能夠依賴外部規則,他到任何地方對規則敏感,他渴望規則,但是有一點,當沒有規則的時候,他就不知道該干什麼,因為他沒有內部約束,他是從小被外部約束著,當外部的約束不對他的控制的時候,他就變得沒規則了。像很多大學生,很多孩子在家裡面被很多規則控制住,學習很好,但是一到大學、爸爸媽媽不在了,爸爸媽媽代表了規則,規則喪失了,他內部沒有形成掌控的規則,他突然不學習的,他不知道干什麼,因為過去學習了是媽媽讓他學習,但是沒有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所以在10歲時期,爸爸媽媽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內在規則,首先爸爸媽媽要做好,兒童的內在規則是通過模仿的,是通過學習的,不是強制的,是他自然的需要,並不是誰讓他怎樣做的,過度的外部規則他就會服從規則,會失去自己的能力。 在建立規則方面有很多技術,在建立規則時不要「哪壺不開

㈣ 10歲男孩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孩子到了十歲大的時候都不怎麼願意聽從爸爸媽媽的話,還喜歡跟爸爸媽媽反著來,非常的難教育。管的嚴了,總是起到反作用,不管的話,又會讓孩子這種不聽話的情況愈演愈烈。那麼,兒子十歲不聽話該怎麼辦呢?十歲的孩子又有什麼特點呢?

10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須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特點,家長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從以下幾點著手:

1、以孩子的心理為解決事情的出發點。

2、讓孩子自身樹立自信心和目標,於此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3、對待孩子所出現的問題,要處亂不驚,不要暴躁。

4、不要和孩子對立,要「以柔克剛」。

5、和孩子交朋友,彼此不是敵對關系。

6、家長要有威信,不是恐嚇式的威嚴,而是引領式的信任。

7、對孩子不要寵溺。

8、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堅決說不。

9、要經常和孩子談心,就算孩子不願意說,要耐心的引導,因為畢竟是自己的孩子。

10、家長以身作則,絕不在孩子面前違反規則。

十歲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10歲孩子正處在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同時,10歲男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孩子到了十歲大的時候,正是活躍調皮的時期了,尤其是男孩子,爸爸媽媽要先了解十歲大的孩子有什麼性格特點,了解了孩子之後才能更好的和孩子相處,應對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一定不要選擇打罵的方式,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㈤ 如何教育10周歲左右的男孩子

這個年齡的男孩子是比較頑皮的,如果單純的批評教育可能會適得其反。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可以試著拉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談,談話時要注意多用寬容、表揚、和藹的語言,耐心的引導他說一說自己做某些事(令大人覺得頭疼的事)的原因,對於他的誠實以及他積極的一面要及時給予表揚。然後再適時地讓孩子說說哪些行為不好,該不該做,以後應該怎麼辦。這是個人意見,不知能否幫到你。

㈥ 家有男孩,父母要教會他們哪些受用一生的能力呢

總而言之人間正道是蒼桑!父母的教誨,以誠為本,以善為根!受用終身!謝邀!吃虧是福,對人要禮讓三分,為人處事要真誠相待,老老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父母教會我們要知道感恩。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還有勤儉節約。做一個誠實的人。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清明時節來臨之際,希望父母和故人們在那邊過的好!

我從小就常聽爺爺奶奶跟我講的一句話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使我受益至今。事實證明果真如此,差我半頭的妹妹最終沒找到。凡事全力以赴,爭取做到最好善良.決不影響別人利益,厚道.感恩,換位思考!!!勤勞.,孝順積德。

他們是我的驕傲也是我的榜樣,還要向父母一樣做個善良人,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父母有父母的局限,如果能讓自己超脫這種局限,也算是間接教會了做人的道理。父母對我們子女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了我們賢惠善良包容勤儉節約,讓我們受用了一生,感謝父母。他人有難能幫就幫,幫人家也是在幫助自己,人生的路很長,一定要保持那份純真……

㈦ 10歲的小男孩該怎麼教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葯,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幾種原因就是: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學習習慣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每個孩子都不希望比別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沒在」是因為他沒有動力,不想也不知道從哪入手,找不到學習的入口。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 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㈧ 十歲的男孩怎麼教育

十歲的男孩嗎?其實不是很難教育的、事事和你唱反調是正常的呀、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這樣的、特別是男孩子、你只需要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在學習上加強管理他、其他的只要他自己體會就可以了、只要得到應有的教訓、這些壞習慣就會解決的、其實學習上、男孩子是聰明過女孩子的、只是覺悟的時間晚、很多小孩子都是在初三那半年時間發力、現在只需要好好管著他、不要讓他走上歧途、多多鼓勵他、小孩子是用來鼓勵的、不是用來打罵的、也不是用來貶低的、做錯事情請不要打他或者罵他、好好和他說說應該怎麼樣做才是最好的、說多道理他也聽不進去、何必呢、只要告訴其中的就可以了

㈨ 如何教育十多歲的孩子

怎樣教育子女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 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像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採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實例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一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
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㈩ 怎樣培養教育好十歲左右的小男孩

1.
十歲多的小孩子過一兩年就進入青春期了,這時候是整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2.
十二歲以前兒童教養重點:在這前不能百依百順,大人對小孩子態度比起六七歲的時候要慢慢改變。
3.
把孩子當成小大人,有事得告訴他的(比如家裡有重要的事要讓他知道的)

4.
家長應該和老師多溝通,知道在學校知道孩子有什麼問題的,在家裡需改善的。
5.
父母要注意電視電信內容,要小心媒體上不良信息對孩子侵害。
6.
父母要親切的教他知道他切身自己的事情,比如性常識等等。
7.
平時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教育類的視頻來作為參考。

閱讀全文

與10周歲的男孩父母教他如何做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老年大學書畫大賽 瀏覽:6
重慶長壽觀賞魚基地 瀏覽:934
長壽坐小火車在哪裡坐 瀏覽:484
佛岡農村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199
成都西部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170
贊揚子女孝順 瀏覽:509
六盤水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372
私立大學教師退休年齡 瀏覽:790
論語讀後感孝敬 瀏覽:205
六安靜安養老院里上班怎麼樣 瀏覽:106
找個好的養老院 瀏覽:891
就業前為什麼體檢 瀏覽:254
沒退休交通事故工資嗎 瀏覽:681
倪萍與父母相差多少歲 瀏覽:303
衡水老年大學京胡 瀏覽:929
老人吃飯時間短是怎麼回事 瀏覽:422
鍾村哪裡可以做機動車駕駛證體檢 瀏覽:524
萊州農村養老去哪 瀏覽:34
老年大學學員捐助 瀏覽:976
縣級正科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