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吵架應該怎麼勸
1、迅速介入。
看到父母有紛爭的時候,我們應該即時加入這個行列當中,這樣父母看到子女的出現,就會有所顧忌,不會在子女的面前做得太難堪,給彼此留個可以下的台階。不然,任由父母繼續爭吵下去,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5、考慮撒嬌。
如果你的勸架無效的話,這個時候你還有個殺手鐧可用,那就是趕緊跟父母撒嬌。父母都是疼愛自己孩子的,看到孩子在爭吵中受傷,或者流淚,他們肯定很心疼,頓時f就無法繼續爭吵下去了,這可是一種很有效的勸架方式。
㈡ 怎樣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當前,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所謂代溝,即兩代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一些問題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會影響兩代人之間正常的感情溝通。 一、從生理上講:父母比孩子年齡大,所以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我們豐富,做事也比我們謹慎、周密。所以他們有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如果父母 沒有做到這些而使自己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那麼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 二、從思想上講: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麼、要什麼?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長地位,強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從而壓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種想法。認為自己說的話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對的,這就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代溝」。 三、從家庭地位上講:父母是一家之主,他們掌握著經濟大權。作為子女學習的榜樣,而他們又始終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從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為了維護父母的威信和尊嚴,他們不願意接受子女的各種建議,總是喜歡子女唯命是從。父母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 四、從現代教育上講:子女所要接受的教育很多,而家庭教育則是子女接受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在談及家庭教育必然要談到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問題。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形成一個和睦而又溫暖的家庭。如果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產生隔閡,必然會對子女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父母的各種言行和品德對子女都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從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子女的啟蒙老師,從此他們就擔負著培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父母的失職就可能給家庭蒙上一層陰影,造成家庭冷漠不和,以及子女的悲觀、消極思想。 五、從時代發展上講:父母的生活經歷大多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過去的經歷讓他們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他們不想讓子女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們的思想觀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世紀的子女已經形成了與父母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那就不可避免地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而父母又不積極主動與子女進行溝通。我們的思想要與時俱進。而他們恰恰又沒有做到這一點。 父母如何改善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1)密切親子關系。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系。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系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鑒。其新處方是: 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 ②除了學業成績外,每個孩子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發揮潛能和拓寬發展的領域。 ③由於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因此,不要執拗於一種答案而與孩子發生沖突。 ④父母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放下面子,去傾聽各方面的教育經驗。 ⑤多採用游戲、音樂、活動的方式培養親子關系。 此外,要密切親子關系,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互信任。為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營造聆聽氣氛。父母要設法讓孩子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讓家裡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談。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 (3)學習平行交談。父母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美國《用心去教養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面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系、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與父母之間什麼話都交談。 (4)只做孩子顧問。由於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是好意見,青少年大都不喜歡聽。因此,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盟友,而不要做經理人。顧問只細心聆聽,協助氛擇,而不插手干預,僅建議改弦更張。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艾利斯說:「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整個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5)有自己的空間。「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們的房間。」《跟孩子說話的技巧》一書的作者艾德莉·費巴說;「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盡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那樣待他們。」 (6)把說的話寫下。有些專家建議,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家庭關系顧問邁克爾·波普金說:「一般人都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話定下來,話的分量也會增加。」 (7)不要無所不問。父母提問過多,很難使孩子講心裡話。麥可·列拉說:「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個時候,孩子可能對父母又愛又恨。對父母、老師和所有對孩子有權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雙重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難接受的。其實,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辯證觀念。哪裡有愛就必有恨;哪裡有羨慕就有嫉妒;哪裡有熱誠也會有敵視;哪裡有成功就有擔憂。所有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雙重感情。父母對孩子所表露的雙重感情就用不著擔憂或內疚。人類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感情是什麼。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麼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以幫助孩子 解他的感情。一個孩子要知道他內在的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感情的反映。通過感情的鏡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的修整和改變的機會。 教養青少年是個不斷要協商的過程,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系,還必須坦率地溝通。父母只有綜合地做好上述各點,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孩子的坦率地溝通。 子女如何改善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提起代溝,我們是否想過,我們自己對父母可曾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呢? 很多時候,我們只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作準則 ,批評父母,尤其是他們的興趣和嗜好,我們覺得他們「老土」,其實,我們不感興趣或不接受的東西,並不等於是落伍而無價值的。 當我們對父母有感到什麼不滿的地方,不妨冷靜地分析一下他們為何要這樣做,也許就會感到不那麼厭煩,例如:父母經歷過不少艱難困苦的日子,他們對金錢便會看得比我們重一點。 年青人總愛說父母過份固執,但我們又曾否客觀地聽聽父母的心聲?我們是否也十分固執地堅持己見呢?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必須彼此諒解,互相遷就;名持已見,互不相讓,只會把關系弄得更糟。年青人總希望父母了解自己,但卻沒有坦白而婉轉地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其實要達至父母子女間的溝通,首先大家要以誠懇的態度,講出 自己的心裡話。 我們應該了解到,父母已經是成年人,一切思
㈢ 怎樣才能化解父子之間的仇恨呢
如果不孝順,自己以後報應會很大,所以要明白因果,人和眾生之間一般是四種關系,親人在一起也是。我們要學習佛法,至少也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弟子規有教我們怎麼行孝,如生活中落實弟子規的要求,來孝順父母。
佛經上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
第一種緣分是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惠,他這一生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是來報恩的。報恩一定孝順,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興旺起來,這個好!
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敗家子怎麼來的?來報怨的,過去世有仇恨,他這一世來,這是來報仇的,就是把你家毀掉,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
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結怨,為什麼?他會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做你的後代,來報仇的,你沒有辦法預防他,到你家裡來了。
第三種是還債的,他過去世欠你的錢,現在他來還債。這樣的子孫對父母物質供應的條件會很好,但是沒有孝敬的心,對父母並不恭敬。
會養你,養多少?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對你的物質奉養就很豐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強能過得去。統統有因有果!
還有來討債的,叫討債鬼,是你欠他的。如果欠得少,幾歲、十幾歲他就走了,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剛剛好可以出去做事,這個時候他過世,死了,這是你欠得多的。
佛講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所以父子之間有親有怨,有債務這些關系,你要是明白了,用佛法來轉化他。
以真誠、慈悲、恩愛來對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讓他能夠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順心。這是教育可以轉變的。
所以佛教我們方法,把善惡緣統統轉化為法緣,這個好!這是不善的緣來,我們以善緣來終結,學習聖人的教誨,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把所有的關系都改變,改變成最好的關系。
本文節錄自【凈土大經科注】214集
㈣ 父母老吵架做兒女的怎麼勸
一、了解父母吵架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化解父母之間的矛盾的話,首先要了解他們吵架的原因。看一下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吵架,這樣才能更好的化解他們的矛盾。很多父母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問題,或者是生活上一些比較瑣碎的事情而吵架,這時候我們要分清楚這些事情的輕重緩急,然後再用不同的方法去化解它。
二、在彼此之間說對方的好話。
父母吵架的一般處理方法就是吵完之後就開始冷戰,這時候作為子女的我們可以分別在父母面前說對方的好話。比如你在媽媽的身邊,你要跟媽媽說爸爸之前怎樣對媽媽的,說一下爸爸對媽媽有多好,爸爸做了一些什麼好事之類的話題。這樣媽媽就會知道爸爸的一些優點,那媽媽的氣可能就消下來了。你在爸爸身邊的時候,一定要說一下媽媽這些年來有多辛苦照顧家,照顧孩子之類的話題,這樣能感化一下爸爸,讓他們的情緒能夠緩解一點。
三、單獨找他們聊天。
單獨找他們聊天,可以問一下他們,他們是為什麼而吵架,然後做一些思想工作,再用一些比較緩和的方法勸一下他們,讓他們和好如初。
四、多回去看望父母。
其實很多父母老了之後,情緒就不是很穩定,所以他們可能會經常吵架。那作為子女的我們平時的話一定要多一點回去看自己的父母,父母一個人在家很寂寞的,如果平時多回去的話,父母就會開心一點,這樣子他們吵架的次數就會減少。
五、不要當面說他們的缺點。
父母是比較要面子,所以我們不要當面說他們的缺點,如果當面說他們的缺點的話,他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這樣子吵架的次數就會增加,那最後受傷害的還是所以作為子女的我們,我們一定要在父母面前多說一下他們的優點,哄一下他們開心。
六、給他們生活增加一點樂趣。
父母老了,可能生活就會變的枯燥起來,這時候子女在外打拚的話,父母兩個人在家裡,就會很寂寞,所以作為子女的我們可以為父母找一些樂趣,比如買一隻小狗小貓讓她們養養,或者帶他們去公園認識一些新的朋友,亦或是買一些樂器之類的東西,讓他們玩一下,這樣子為他們平時的生活增加一點樂趣,那他們也不會那麼煩悶,吵架的次數也會減少。
㈤ 父母鬧了矛盾,作為子女的怎麼調節才能好呢
正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會遇到一些爭執和沖突,特別是很多父母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矛盾,當父母鬧了矛盾之後,作為子女也不好去處理,因為幫哪一方都是不對的,如果去幫父親,那麼對母親是不公平的,如果去幫母親那麼對父親是不公平的,子女一定要將一碗水端平,這樣才不會將矛盾擴大化,要及時勸導父母,讓他們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
畢竟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作為子女給出了一些建議,父母是很容易接受的,兩個不同的個體生活在一起,總會產生一些矛盾,子女一定要及時的調節,多和老人進行溝通,老人得到更多的關愛之後,便沒有更多的心思去鬧矛盾。可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只是孤單的生活在一起,根本就沒有子女的陪伴,這也是子女的失職,不管再忙子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
㈥ 父母吵架如何巧妙解決
一、當父母發生爭吵時,迅速把兩人分開,彼此不在對方的視線范圍內,沖動的情緒便會緩解。
吵架肯定是當面吵。越吵火氣越大。勸走一方,彼此看不見,自然便會減弱吵架的的勢頭,就會讓吵架的激烈程度得以緩解。故此,當看到父母吵架時,做兒女的便需要把一方先勸離。到其他的房間或者先去其他的地方,而自己負責勸說另一方。
二、給媽媽倒杯水,而後勸慰媽媽不要生氣,讓她把自己的不痛快說與你聽。
生活中,孩子一般還是會和母親更親近些。所以,勸走父親,讓母親在她熟悉的環境中,更容易讓她放鬆。氣頭上的媽媽,自然會內心有很多的怨與恨。這時候,若是憋在心裡,便會非常的難受。故此,你需要鼓勵她,讓她把心裡的不痛快說出來,往往說的過程便是一個很好的情緒宣洩的過程。甚至,你都無需勸慰什麼,她自己說完了也就已經釋懷了一多半。
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指出父母分別存在的問題,勸媽媽要多看爸爸的好。
聽了母親的敘述,想來子女在心中也有了一定的判斷。所以,你可以誠懇地說一下自己的看法。而且要強調,重申自己向著媽媽這一點。而後,需要你把爸爸在事情上做得好的地方,分析給媽媽聽。可以對比其他家庭中父親的形象。從而傳達給媽媽一些重要信息:爸爸做得肯定不夠一百分,但80分肯定是有的。你得給爸爸進步的空間。想來,情緒平緩的母親,在你的勸說下,自然會檢討自己的不足。
四、氣大傷身,對自己身體有害的事情咱們不能幹,故此,有問題咱解決問題,不能用吵架,生氣懲罰自己。
爭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因為情緒的不斷失控,引起身體器官出現問題,繼而讓身體產生病灶。故此,面對矛盾,問題,要心平氣和地解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改進的方法,從而彼此協商,讓事情往好的方面發展。而吵架,吵不出一個結果,只能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不受控制,甚至開始揭對方的痛癢之處,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偏離了解決問題的這條主線。
㈦ 女生叛逆期,對父母產生仇恨感怎麼辦
孩子叛逆期煩惱的應該是孩子還是父母那?家裡的父母在原本工作就很忙的基礎上,還要兼顧子女教育問題,更是力不從心。這樣就讓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就變得由滿滿的愛變成了滿滿的恨了,這個階段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1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容易發脾氣,這時,我們要避免與孩子發生正面爭執,發生對吵的情況。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讓孩子自己冷靜冷靜,給孩子一個充足的緩沖時期。
2面對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可總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犯錯時總會對其責罵,這時孩子就算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時,面對父母的責罵,就會出現嚴重逆反情緒,造成不必要的後果。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讓其將內心的負面情緒拋擲腦後,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有多愛就有多恨,讓孩子的情緒有所緩解是可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
㈧ 父母的矛盾是最讓人心累的,不知如何勸解,勸了也不聽
其實父母沒有什麼矛盾就是說話年齡大了都不給對方留面子而已版
只要不是打打鬧鬧的要吵權著分家離婚就讓他們鬧吧
父母的愛情是吵吵鬧鬧一輩子居然不離婚的
當然並不表示他們就得要一定這樣做
做為子女要學會榜樣的力量從自身做起
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兒媳都這么孝順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㈨ 對父母懷有仇恨心理該怎麼辦
對父母懷有仇恨心理該怎麼辦?子女仇恨父母,傷的是父母的心,怎樣解決呢?
有以下幾點:1.親人朋友進行勸導。當發現孩子有這種明顯的仇恨念頭,一定要及時採取解決方法,不可將事情嚴重化,可以由親人朋友出面來進行相應的勸導,勸導得當,不要再次激起孩子不安的情緒。
2.父母用真情實感去感動子女。父母把你養大,你憑什麼對父母指手畫腳,父母是需要贍養的。在子女仇恨念頭出現的時候,父母就會發現不對勁,進行慰問,父母用真情實感詮釋了有多愛你,你還忍心讓父母傷心嗎?
3.與子女促膝談心,語重心長的說。在閑暇時,父母與子女談談心,說說不順心的事,看父母能不能幫你指一條路。假如父母觸及到你的底線了,可以跟父母做商量,不可以生父母的氣。
4.自我思考,父母的心。自己沒事的時候或看到某樣東西,勾起了回憶,你是否會考慮父母的這一切都是為誰做的。也許子女想明白之後,也就不會再仇恨父母了。父母的恩情,是我們報答不完的。
5.進行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治療。假如孩子出現了人人都仇視的態度,一定要詢問心理醫生,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對症下葯。父母及時發現,及時找心理醫生治療,擺脫情緒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