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的幾個理由 作文
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就如何對待你,這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比說教更有利的教育方式。要想給自己的人生不留下遺憾,讓下一代贍養我們,那就做好榜樣、起好帶頭作用、善待你的父母吧!在老人們還健在的時候,不惜一切去愛他們,不給自己留下一絲一毫的遺憾。朋友們,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用實際行動來感謝我們的父輩吧!
你最好還是自己寫,這一篇給你做個參考,你可以舉自己的自身事例,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還可以寫議論文,不過這個難度比較大,祝你好運!(*^__^*)
不能不孝敬父母
世上有一種愛,她偉大、無私。這樣的愛與她善良溫柔的內心相配;有一種愛,他沉默、穩重。這樣的愛與他高大寬厚的外表相匹配。沒錯,這愛就是世界上無數人所贊頌的愛——父愛、母愛。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細心照料下,在他們愛的呵護下度過的。所以在兒時對父愛母愛的記憶,是一種關懷、關愛,有時也可能是溺愛。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小小的我們心中也有了些叛逆,開始討厭他們的愛,認為自己長大了,他們的愛多餘了。但是當我們再一次又一次與父母的分離中我們漸漸懂得了愛的重要。
有人曾經說過:「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這句話出自胡適寫的《我的母親》一文中。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因為胡適先生用自己靈氣十足的筆描繪出了一個真是的母親的愛。我以前試著寫過母親,但是都寫不好,但胡適這篇文章就表達了我心中想的那樣的愛。
也許天下的母親都與胡適的母親一樣,都在孩子犯錯誤時嚴厲的處罰他們,其實處罰孩子時她們也很心疼,因為處罰的是她們的心頭肉,但為了好她們便狠下心來。也許在深夜還會起來看看自己是否打傷了孩子。
母愛也是無私的。曾經有過一個調查:如果地震了,你和你的孩子同時埋在廢墟中,此時的條件只允許你和她其中的一個生存下來,你會怎麼辦?一位記者調查了一百名婦女,她們的回答幾乎一樣——「我必須讓我的孩子活下來」。記得汶川地震時,一個母親就讓自己懷中的孩子靠吸食自己手指破咬破後的血活了下來。這是多麼無私的母愛啊,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這種世界上最最寶貴的情感。
對於父愛,他更多的是沉默不言,他總是講自己的心中所想的要表達出來,賦予自己的行動。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證明自己的愛。沒有人去用華麗的語言去形容父愛,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可以讓人聽到、看到的愛。父愛,是需要你去感受的。
記得小的時候,我不敢走夜路,因為我很怕黑。記得有一次晚上我出去玩了,等到晚上八點多的時候,爸爸不見我回去,便給我打了電話。我知道已經很晚了,便往家裡走。剛開始還有路燈,但是後來變成了黒巷子。忽然我看見前面有個黑影在閃著,我當時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到家門口是便看到家裡的燈都是亮的。幾天後,媽媽告訴我那天晚上爸爸還出去了。我頓時明白了那個黑影是什麼。那不是幻影,那是父愛的實像。
我們現在都在漸漸長大,度過著我們美好的青春年華,而我們的父母呢?歲月在一點點的吞噬他們的年華,他們在一天天的變老,他們需要我們去照顧他們,孝敬他們。我們要將他們給我們的愛在反予他們。我們一定可以做到的。
孝敬父母,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有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就必須孝敬父母,讓他為我們驕傲。
『貳』 對父母不孝之人會有什麼下場
對父母不孝,他的孩子也不能孝順他,這樣的人對朋友也不義,所以孤獨一生。
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2)父母為什麼不能不孝擴展閱讀
中國歷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政治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孝」來作為其主流價值觀,從而隱蔽的利用情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所以而歷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戰國儒家便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的「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范疇的重要內涵一直發展傳承著。
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陸依然稱官員「父母官」,君如父,官入母。這也是孝文化穩定社會的政治意義。
『叄』 現在人們都反對不孝.我認為,不孝的原因中,其父母不合格的至少佔80%.否則,沒人會不孝的.您認為呢
這個觀點,我認為成立。經過實際生活中的體驗,贊同你的說法。原因如下: 1.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母慈子孝」,做母親的,愛護自己的子女就是天性。把襁褓中的孩子送人,或是送給親戚寄養,再就是遺棄女嬰,把有殘疾的孩子拋棄,這樣做,完全改變了一個母親的慈心和偉大。2.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做母親的,對自己的孩子,不一視同仁,或是喜歡這個,或是討厭那個,完全沒有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連心」的常人理念,更談不上慈了。3. …… 4. ……不能再舉例了,太多了。以上說的對否請斟酌。祝你好運。
『肆』 父母可不慈,為什麼子女不可不孝
我認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當得起這一句:父母可不慈,子女不可不孝的。這句話只適用於部分父母與子女。
適用於這句話的父母與子女,最起碼應該是父母把自己孩子養大,供自己孩子吃穿的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子女去盡孝。覺得父母對自己施暴或者做了其他混蛋事,不想盡孝的,給自己父母錢,讓父母過個有吃有喝的晚年,也是不錯的。這算是一種兩不虧欠吧,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我見過這樣長大的女性,她從小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一直被辱罵被壓迫,連上學都困難。當她長大了有錢了,她想搬出去住,每個月只給父母打錢,不和父母見面。我覺得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已經是一種孝順了。
雖然我們是一個以尊老愛幼為傳統美德的國家,但也沒必要被傳統美德或者被一些道德啊情感啊綁架。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希望人人是好父母,養育出好兒女。
『伍』 不能不孝敬父母的理由
父母,我們堅強的靠山;父母,我們避風的港灣;父母,我們生命的締造者。「父母」,一個多麼響亮的名詞,「父母」,一個多麼偉大的名詞。我們對待父母,應該怎樣做呢?也許你會輕易地回答道:孝敬父母。但社會上的一些人總是對父母做出不孝的行為。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有了見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的機會。他們給了我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對傾聽大自然的耳朵、一張能說會辯的嘴巴和呼吸空氣的鼻子,給了我們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賓士的雙腳和強壯的身體。父母給了我們這么多價值非凡的東西,難道我們不應該去孝敬他們嗎?
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老師,是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整天會哭、什麼事都不懂的小屁孩兒,但是現在,我們成長為了一個做事有主見,知識豐富的青少年。在這期間,是誰在教育著我們?是父母!是父母讓我們懂得了怎樣作人,怎樣做事。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講誠信,不能言而無信;做人要寬厚大氣,不能小肚雞腸;做人要誠實,不能學會撒謊;做人要……。這些不都是父母教給我們的知識財富嗎?父母給了我們無窮多的知識,難道我們不應該去孝敬他們嗎?
最重要的一點,父母養育了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沒有一點生活能力,但現在,我們已有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是誰每天給我們換尿布?是誰每天為我們穿衣?是誰每天送我們上學?是誰每天夜裡為我們蓋被子?是誰每天……?這些不是父母為我們健康成長所做的一切嗎?這難道不是父母在養育著我們嗎?就憑著這養育之恩,我們怎麼能不孝敬他們呢?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是啊,孔子覺得:「現在所謂的孝道,只是能夠養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也能夠得到人的飼養;沒有對父母的敬愛、孝敬之心,那養活父母與喂養畜牲又有什麼區別呢?」從這句話來看,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父母為我們操勞,為我們憂愁,為我們辛苦,為我們……。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已經不止是滴水之恩了,已經可以用大海來比擬了。這么大的恩惠,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當然,對父母最大的回報,莫過於孝敬父母。
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來表現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吧!
請時刻銘記:不能不孝敬父母!
『陸』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孝敬父母,是社會的原因,還是個人腦殘求答案,謝謝
你要聽實話么?我告訴你,現在的人不孝敬父母,是因為我們正在從農耕文明剝離。如果你看過歐美的電視就會知道,他們的父母和兒女的關系更淡薄,兒女長大後,父母千方百計要把兒女趕出家門。而中國正相反,中國人講究的是四世同堂,兒孫繞膝,這是老人們最滿足的事情。有個電影專門描寫了這中東西方的差異,有個法國少年被父母趕出家門,來北京生活,結識了一個中國女孩結婚了,然後他們和女孩的父母爺爺奶奶生活在四合院里,兒子的父母過來看兒子時,就驚奇的發現了中國人的家族式生活方式,這和他們西方的分居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什麼東方人會有四世同堂的習俗?那是因為我們是農耕文明,務農這種事情當然是由經驗最豐富的家長說了算,所以一家之長就是家庭的支柱,家族越大,老人越多,家族就越有理,這樣敬老的觀念就產生了!
很抱歉西方人是沒有敬老觀念的,你看過泰坦尼克號嗎?他們在最危險的時候,說的是什麼?孩子和婦女先上救生艇,有沒有說老人先上船的?沒有。中國人敬老不愛幼,西方人愛幼不敬老,這就是本性。西方是海洋文明,商業文明,講究的是貿易,公平,誠信。老人在這樣的社會組織下,沒有什麼特別的作用,所以也就沒有中國人那麼好的待遇。
也就是說,敬老這種觀念,很抱歉,不是與生俱來的。愛幼可能是每個人類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去本能的保護幼兒,哪怕這個孩子不是你自己的,但是很抱歉,敬老是只有農耕文明自己千百年來自我培養的意識,不是本能。那要說為什麼現在我們敬老的人少了,我要告訴你,因為我們現在種地的人少了,老人的作用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人類其實是很利益的一個種族,如果我們不能從老人那裡獲得更多生活的經驗,那本能的就會失去敬老這種習慣!
『柒』 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的幾個理由。我想問問這樣的文章怎麼寫
既然談理由,還是議論文好些點兒。孝字,上半是「老」字,下半是「子」字。寫字,先從上寫,所以先有老,後才有小,而子不侍老何來孝?而且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典故盡人皆知。 這個徵文的目的大概是為了喚醒人們對傳統的緬懷。你只要把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古人的教誨,現今的人倫遺失之處(比如啃老族之類的)分別寫出來就達到目的了。
『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那兩個不孝是什麼為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當做「逼婚」的口頭禪出自《孟子》。
就拿微信來說,其實教老人學會使用微信,就是一種讓老人與時俱進的一種方法。搜史君認為,「孝順」不可取,自從清王朝滅亡後,時代在變,觀點在變,思想也在變,一些老人還是堅持著「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一系列貶低女性還有其他落後的思想,如果父母還存在這些思想,我覺得還是盡快幫父母改變這種思想,順應時代。
『玖』 什麼是不孝不孝是什麼概念
第一個不孝就是不生孩子,不孝有三無後而大,沒有孩子,說明自己沒有做到孩子的義務與責任,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生子都是父母說了算,為了讓孩子早日結婚生下後代,父母可謂費盡了心思,所以如果辜負了父母的一片好心,在結婚之後不生孩子,那父母一定很傷心,這是一種不孝順,讓他們整天處於焦慮之中。
第二個不孝是對父母的錯誤視而不見,天下沒有不過錯的父母,天下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大家都會有困難,所以一旦父母犯錯,做子女的更要學會指點父母,不能一味的阿諛奉承,也不能不管不顧,畢竟是血親,全家人要同心協力,不能讓父母走上偏路,尤其是他們年齡越來越大,可能精神大不如前,很容易犯糊塗,這時候做子女的,更要指正他們的過錯。
第三個不孝就是不養父母,供養父母是兒女理所當然的責任,一個孝順的兒女,要學會為父母改善生活,讓他們過得更好,從物質上到精神上,讓父母更加開心,所謂孝順孝順就是要先順才能孝,讓父母開心,家裡每天充滿歡樂,自然就能延年益壽,父母的身體也會非常健康。
『拾』 為什麼不孝有三
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