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庭教育方式有幾種
鏈接: https://pan..com/s/1TEuhx8H2IEPdfF8vOGEOwA
⑵ 父母教養方式類型
父母的教養方式(child-rearing style 或 parenting pattern) 對兒童早期的智力發展、性格形成、情緒社會性技能的培養都有重要影響。在「家庭系統理論」中認為父母的教養觀念、態度和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對穩定而一致的,不會隨情境的變化而輕易發生改變。目前國內外較為流行的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為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特(Burmrind)提出的4大父母教育類型,即「權威型」、「專制型」、「忽視型」和「容許型」(或溺愛型)。
★權威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ing) : 父母對兒童的態度積極肯定、熱情地對兒童的要求、願望和行為進行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參與討論; 他們能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並堅定地執行;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表示不快,並對其良好行為表現支持和肯定。
★專斷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ing):父母對孩子提出較高的要求,但卻常常忽視孩子的需求、願望。他們往往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聽從自己的安排和遵循有關的規則,但卻缺少對規則的解釋,他們常常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表示憤怒,甚至採取嚴厲的措施進行懲罰。
★忽視型父母(neglectful parenting): 父母對孩子既缺乏關心和照顧,也對孩子的行為沒有要求和控制,親子間互動較少。父母對兒童的任何要求和行為都漠不關心、沒有反應,甚至流露厭煩、不想搭理的態度。
★容許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ing):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充滿關心和積極的肯定,但是缺乏控制,對孩子不提任何的要求,讓其自由隨意發展,對孩子違反要求的行為也是採取無限度容忍和接受的態度。認為自己的孩子哪裡都好,很少發怒或訓斥孩子。
⑶ 父母的教養方式民主
有關父母教養方式的問題,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一個共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採取初步簡單,家長式作風。同時在孩子面前往往是非常專橫。讓孩子無法接受。同時,有時父母採取一些打罵的形式。逼迫孩子,讓他承認家長的教育。我覺得這些方法都是涉及到父母教育方式的。不良問題。要想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必須採取民主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同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己的身份。往往家長忽視了既然是教師,那麼就應該講究教育方式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採取溫和的細致耐心的教育,讓孩子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方式下,接受自己的訓導和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得到家長的有效的9,現在有一些家長就和效果相脫節。不注重教育效果,一味地採取盲目的一種教育方式。而且,現在孩子都已經大了。懂事又走。往往需要聽一聽學生的對家長管理和教育的意見。讓孩子們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家長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一些家長血手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所謂的民主就是參與到孩子的意見當中去。不用。一味的強制化。管教化。同時,家長也應該研究一些教育方法,教育規律。和教育。形式。不要採取一位的。打罵和粗暴的教育管理模式。家長有必要研究和探討一些對孩子管教的科學方法。不要認為家長有權對孩子實施打罵有權。對孩子實施粗暴干涉,我認為這種觀念是陳舊的,是無效的,就有效效果。是非常差
⑷ 民主型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具有什麼特點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是最幸福的。這種教育類型的父母也愛孩子,但是從不驕縱孩子;對孩子嚴格要求,但是不會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督促孩子,但是有事會和孩子商量,不會自作主張一意孤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絕不會要求孩子去做;答應孩子的事情盡可能實現。這種教育類型的父母會用自己健康文明的思想行為來影響孩子,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親密而平等的。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自信樂觀、誠實善良、獨立性強等良好的性格。 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父母們應該選擇一種健康的良好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盡量避免不好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健康快樂地成長。 父母的教育態度與方式的不當,如過分嚴厲、要求過高,簡單粗暴、經常打罵,歧視、忽略、冷漠,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與溝通,經常貶低、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帶給孩子的,除了過大的壓力和精神負擔以外,還有一系列因基本的心理需要無法滿足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如煩惱、焦躁、恐懼、壓抑等。這些消極的情緒如果長期不能排解,就可能導致孩子陷入各種精神疾病的困擾。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望採納,謝謝!
⑸ 民主式教育方式什麼意思
民主式教學通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自主學習,通過老師的教的逐漸減少和學生的學的逐漸增加,完成從「扶」到「放」的教學全過程,最後達到「用不著教」。
民主式教學所遵循的第一原則就是摒棄講授式,即使是新授課,教師也不直接講授新知識,而是尊重學生自己的思維和發現。
對於講授式教學應該由老師講的新內容,全部由老師引導著學生自己從教材中發現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出來,從原有的知識——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中生長出來,從教材中歸納出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5)父母管教方式民主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教學方式:
教學要注重發散式、跳躍式
1、創新思維需要教學注重發散式和跳躍式。在我們的教育學教科書上無不寫有循序漸進的原則,強調教學要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易到難。教學強調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每一條原理都要講解清楚,每一個概念都要嚴密證明。這對於打下扎實的基礎、形成縝密的思維有很大的好處。
但這對於創新思維、對盡快接觸科學前沿卻成為障礙。隨著人類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隨著學科的基礎越來越厚,要學習和教學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如果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識教學程序,如果不謀求跳躍式學習,將有一個極大的危險:我們離當代的知識、離知識的前沿會越來越遠,會永遠接觸不到科學的研究前沿和永遠成不了頭腦國家。
2、教學也能夠實現發散式和跳躍式。教學既能夠實現發散式,也能夠實現跳躍式,關於學習無法跳過的假設也是不符合事實的。其實在學習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跳躍,很多人還能實現比較大的跳躍,沒有準備好充分的基礎知識就獲得了重要的創造發明、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大有人在。
本世紀兩位最具創造性才能的科學家愛迪生和比爾·蓋茨,都不能說他們的基礎有多扎實。愛迪生是小學三年紀退學的,比爾是大學三年紀退學的。在知識堆積如山、信息鋪天蓋地、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選擇性學習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選擇最有價值的知識,最個性化的知識——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結構和競爭需要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3、實行循序漸進和發散式跳躍式的結合。西方教育比較好地注意到了前沿性、跳躍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利用這種教學對刺激學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動參與、對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發展、超常規發展起到了好的作用,只是在打好基礎方面有缺陷。
但教學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又進行發散式跳躍式教學,兩者的結合,既能打好基礎,又能促進學生大膽地自我探索,走向世界科技前沿。對於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十分有利。
⑹ 什麼是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是最幸福的。這種教育類型的父母也愛孩子,但是從不驕縱孩子;對孩子嚴格要求,但是不會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⑺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類型
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
專制型
專制型,又稱獨裁型,這是一種嚴厲的教養方式,是高「要求/控制」與低「接納/響應」的結合。通常成人會提出很多規則,期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他們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懲罰和強制性策略(比如權利專斷或愛的收回)迫使兒童順從。專制型的父母不能敏感察覺到孩子的不同觀點,而是希望孩子聽話、尊重他們的權威。這是一種限制性非常強的教養方式。
放任型
放任型,是低「要求/控制」和高「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會縱容孩子,比較少地提出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沖動,不會密切監控孩子的行動,很少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強硬的控制。這是一種接納且放任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
權威型,是高「要求/控制」與高「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對孩子提出許多合理的要求,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證孩子能夠遵從指導,他們會立下清晰的規矩並貫徹始終。與專制型的父母相比,權威型的父母更多地接納孩子的觀點並做出響應,能夠認識到並尊重孩子的觀點,以合理、民主的方式來控制孩子。這是一種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較靈活的教養方式。
忽視型
這是低「要求/控制」與低「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很少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他們或者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由於過度關注自己的事情而對孩子投入極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幾乎沒有規則與要求,對孩子的需求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這是一種非常放任且具有較低要求的教養方式。
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不同
一般來說,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更多正面的影響,孩子更容易表現出積極、主動,自控能力強,做事有主見,能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專制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現出不愉快、不友好,他們容易被激怒。
溺愛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多地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
而放任型的教養方式比較容易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向,讓孩子長大後表現出亥高的攻擊性等行為。
每位父母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養方式恰當,孩子的性格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若方式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而不管採用何種養育方式,都需要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能夠而耐心地傾聽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勵孩子自我成長。
⑻ 家庭教養方式有哪些類型
一般情況下,研究者將家庭教養方式分為權威性、放縱型、民主型三種類型,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根據這兩個維度,把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和忽視型四種類型。⑼ 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包括
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養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
1.權威型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現得過於支配,兒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控制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甚至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2.放縱型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父母對兒童過於溺愛,讓兒童隨心所欲,對兒童的教育有時達到失控的狀態。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無理、胡鬧等。
3.民主型教養方式,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尊重兒童,給兒童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能夠使兒童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富於合作、思想活躍等。研究也發現,在這種民主、尊重的教養方式下,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顯著偏低。
二、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要求性和反應性。要求性是指家長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建立適當的標准,並堅持要求孩子去達到這些標准。反應性是指對孩子和藹接受的程度及對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把教養方式分為四類,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1.權威型
一般而言,權威型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但這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與此同時,他們會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這種教養方式的特點雖然嚴格但是民主。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且會比較樂觀、積極。
2.專制型
專制型的特點則是嚴格但不民主。專制型的家長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雖然有時家長為孩子設立的目標和標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這種教養方式的家長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地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但他們在學校中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比較聽話、守紀律等。
3.放縱型(溺愛型)
放縱型的家長對孩子則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於家長,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
4.忽視型
忽視型的家長對孩子不很關心,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不會對其表現出愛和期待。對於孩子,他們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質,而不會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