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讀書花了父母多少錢

讀書花了父母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6-08 19:05:48

❶ 媽:讀書要花你爸媽5萬塊錢(至少),以後要是還不上,你看是什麼罪!我服了呀,各位

這樣的話,你也要理解。其實這跟我們做生意一樣,總是希望會賺錢,如果明知道是個坑,誰會往裡扔錢?有些意思別理解得太偏。家長其實就是希望孩子努力而已。

❷ 作為女孩子,因讀書花了父親太多錢(好幾萬)是不是就要一定留在家工作,或者嫁給離家近的男人

沒有的事情
父親養育你
是一種義務
18歲以前
你的父母是有法律責任養育你的
因此你沒有什麼債

❸ 算一算從出生到大學,你花了父母多少錢

作為一個95後,我簡單的算一下我印象中的花銷吧。


首先,上學校之前的費用。我是四歲上的幼兒園,四歲之前的歲月,是在家裡面度過的。出生的時候,在醫院住的時間不長,也就500元左右吧。後來,也沒有吃奶粉,每年的生活費用大概就是1000元左右吧。人生的前四年,共計花了父母的500+1000×4=4500元


第二,幼兒園時期。我是農村的孩子,幼兒園期間我花的錢也不是很多。每年600元的費用,然後加上每個月吃的費用,200元足矣。再加上各種衣服、玩具的費用,大概也就是500元每年吧。這樣算下來,三年一共花了600×3=1800,200×12×3=7200,500×3=1500,合計共1800+7200+1500=10500。也就是說幼兒園的三年至少花了父母10500元


第三,初中時期。初中的時候,我記得我們學校的飯菜比較便宜,除了初一上半學期,我是住宿,剩下的一年半,我是走讀生,一天只在學校吃一頓飯,每頓飯大概3塊錢就夠了。因為我記得當時的才是1元一份,有的是1.5元,最貴的是2元的。平均一頓飯3元就差不多了。初一上半學期:就當簡單的算一下,半年照180天計算,在學校的日子差不多有90天。90×3×3=810元。剩下的兩年半:90×5×3=1350元。在家生每年的學雜費是1000元,三年就是3000元。再加上每年的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大概是2500元。2500×3=7500元。初中三年,大概是810+1350+3000+7500=12660元。


第四,高中三年。高中三年住校:住宿費800×3=2400,學雜費1600×3=4800,還有每周是200元,一個月就是800元,一年大概有9個月是在學校度過的,也就是800×9×3=21600,加起來是21600+4800+2400=28800,再加上這三年中的輔導班的費用,衣服、課外書費用,大概至少需要10000元。三年不完全統計就是28800+10000=38800元。


第五,大學時期。大二黨,特別清楚自己大學的費用。上大學前,買手機,不貴1000元。電腦3000元。大學每年的學費是4500元,住宿費是1200元,書本費差不多是600元,三年下來就是(4500+1200+600)×3=18900.每個月的生活費是500,一年就是500×8=4000元,每年買衣服的錢至少2000元,這兩樣,三年就是6000×3=18000.每年回家差不多有四次,每趟火車費等費用加起來,硬座是120元左右,如果想坐硬卧回來,就要200+了。每次都按硬座算:120×4×2=960,三年是2880元。差不多的算一下,1000+3000+18900+18000+2880=43780,在加上學車的費用,5000元,是48780元。


這是我算的,也就是說:從出生到我大學畢業,我至少花了爸媽4500+10500+12660+38800+48780=115240元。剛才算的時候跟爸媽還討論了一下,媽媽說,高中三年,至少一年你能花一萬五,大學四年,一年你最少花兩萬元。也就是說,高中加上大學,我就花了12.5萬元。試問,父母的血汗錢都去哪裡了?我們到底欠了我們父母多大的恩情呀?這輩子怎能還清?沒有什麼是應該,父母的付出也是如此!珍惜父母的愛吧,趁時光未老,父母未老,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吧!

❹ 各位網友你從小到大,我們95後上學花了多少錢父母付出了什麼代價現在呢,現在的孩子,不敢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我們作為老一輩只能看開點,從我們的角度確實很難理解現在的孩子。

❺ 出國讀書每年開銷占父母年收入的多少或者家庭總資產的

美國作比例

去美國就讀主要有兩方面費用花銷,一是學費,二是生活費。

美國私立大學每年的學費約為25000—30000美元不等,按中等水平27500美元推算,約折算成23萬元人民幣。研究生階段學費較本科階段有所增加,一些專業學院,如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等學費較為昂貴,每年學費大約在28000—35000美元之間不等,按中等水平31500美元推算,約折算成26萬元人民幣。

根據學校所在地區不同,每年住房和伙食費約為6000—11000美元;書本及個人開支約為600—2600美元;雜費及保險費約為150—1000美元。這樣,每年在美國讀書的生活費大約為6750—14600美元,按中等水平10675美元推算,約折算成9萬元人民幣。

當前,在美國讀大學,每年學費和生活費合計約為32萬元人民幣;讀研究生,每年學費和生活費合計約為35萬元人民幣。並且,這兩項費用每年都在以一定比例增長,最近一次的漲幅約在5%至10%左右,有一些學校,例如加州大學的學費漲幅甚至達到了20%。

細究留美費用,可作如下分解:

入學考試:每次考試約收費100-200美元,大多數學生至少要考兩次。因此,估計每個申請入學者在考試上至少要花費500美元。

申請費:每校平均需50-75美元。

學費與雜費:

每學年(9個月)約為5,000-30,000美元,依學校的性質和質量而異。私立的學院和大學一般比州立的貴。大多數的州立大學對在本州生活不滿一年的「非定居」學生要收取更高的費用。外國學生當然被視為「非定居」學生。College Board會在美國學院國際學生手冊(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Handbook of US Colleges)上發布收費標准、考試要求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有時學生還要支付一些別的費用。例如大多數學校向學生收取「學生活動費」,用於俱樂部及體育活動的開銷。如果要使用特殊的科學圖書館、藝術工作室及健身運動設施等還需另行付費。

書費和文具費:

學生每年為書籍、筆記本及其他學慣用具共需支付約1,000美元。買舊書可節約一些費用。有的學校不提供計算機,這一點應在擇校時先問清楚。少數學校規定學生要自己購買個人電腦,但提供價格優惠。

食宿費用:

每年約3,000-7,500美元。有的學校收取額外的住房費,有的則預收伙食費。到美國的外國學生,第一年一般住在學生公寓或宿舍,常常是兩人或兩人以上合住一間。不過,某些設在大城市中的學院、大學及語言學校等允許學生在校外找較便宜的住房。在校外租房一般要預付至少一個月的房租,再加相當於一個月房租的「押金」。

日常費用:

用於支付郵票、牙膏、肥皂、報紙、洗衣、交通、醫葯及娛樂活動等。有的學校定期為學生公寓提供洗衣及乾洗服務。有時可在公寓內或校園里找到自助洗衣處(投幣使用的洗衣機和烘乾機)。

醫療保險:

很多學校要求外國學生入學時就買妥健康保險。美國的醫療費用極為昂貴,校方對於其家庭不在美國健康保險范圍內的外國學生安排了一種強化醫療保險策略。該項至少收費500美元的保險包括看門診、醫葯、住院、外科手術、急救、X射線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的費用。一名家庭成員的醫療保險費每月至少200美元。此類保險不包括牙醫、眼科檢查及配鏡。因此,需配眼鏡或角膜鏡的學生最好在赴美之前辦妥。

旅費:國際旅費約為500-2000美元;美國國內旅費約為300-700美元。

零花錢:約每年2000美元。

其他家庭成員的年開支費用:每一名家庭成員同行將使總費用增加約15%,或5000美元。所有費用總數會因通貨膨脹每年上升5%左右。此外,匯率變動可能使總費用數目有10%的波動。

各校的學費以及其他教育費用均不相同,有時甚至相差很大。為了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請認真閱讀你就讀的美國大學寄給你的簡章等介紹資料。如果仍有疑問,應該毫不猶豫地寫信給招生辦公室、留學生指導員或資助單位,向他們提出詢問。赴美留學每年所需的費用因州因校而異。

大多數中國學生到美國自費留學時都會申請獎學金,和英國不同的是,美國的獎學金項目很多,而且發放的數額也很大,如果拿到全額獎學金,不但學費和生活費有著落,而且還有剩餘的可能。

因此每年美國各高校的獎學金發放情況成為留學生關注的熱點。根據美國《時代周刊》和《新聞報道》去年美國大學獎學金競爭難易程度的調查報告,目前最難申請獎學金的專業為:工商行政管理學、牙醫學、法律學、外科醫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美術與表演藝術等,而比較容易拿到獎學金的是那些基礎學科——數學、統計學、普通物理學、高能物理學、基礎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工程、生理學、海洋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農業科學、哲學、教育學、歐洲歷史、印第安人歷史、人類學、考古學、非洲歷史等。

❻ 作文:這些年花了父母多少錢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新年到了,在這個充滿吉祥、溫馨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於我們小孩子了,穿新衣,吃美食,得壓歲錢……這么喜慶的日子誰會不開心呢? 每逢這個時節,爸爸、媽媽都會帶著我到外婆家過年。我會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又可以得到大把大把花花綠綠的壓歲錢了。嗯,這個是阿姨給的,200元,這個是外婆給的200元,這個是舅舅給的500元,我躲在房間里拆著紅包,忙得不亦樂乎,像跟開了銀行似的開心,這下我發財了!每年,我都把壓歲錢存到銀行里,現在,我在銀行里的帳戶都快有五位數了。 這么大一筆壓歲錢該怎麼花呢?我現在已經長大了,壓歲錢怎麼花由我來做主。 1,用壓歲錢來交一部分學費。雖然疼愛我的父母不在乎在我的身上做多大的投資,但是,一年下來,學校的學費,伙食費,牛奶費,雙休日的培訓費,七七八八加起來,數目可也不小啊。用壓歲錢交一部分學費,既能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也能培養我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多好。 2,花一部分錢來訂購報刊、學習資料。雖然課業的負擔很重,但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多讀課外書,翻閱一些學習資料,能幫助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3,花一部分錢購買學慣用品及益智玩具。緊張的學習之餘,要學會放鬆身心,勞逸結合,才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買一些益智玩具的玩具,像七巧板、科學小實驗小製作的材料等等,不僅能幫助我學好功課,也有助於啟迪思維,增長智慧。 4,花一部分錢獻愛心、捐給希望工程。我生活在小康家庭,能夠無憂無慮地享受父母的愛,每年還有這么多壓歲錢,怎麼也得為貧困落後地區的小朋友奉獻愛心,幫助他們上學讀書,這樣能培養我助人為樂的精神,長大後成為一名有愛心的人。 5,花一部分錢給小區里的老爺爺老奶奶贈送小禮物。小區里有許多老人居住,他們很喜歡小孩子,我們去玩耍的時候,經常給我們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用壓歲錢買點小禮物送給老人們,能培養我尊老敬老的美德。 總之,我要把自己的壓歲錢用到有用的地方,從小學會理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又到了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春節。春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可以從長輩那裡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壓歲錢本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習俗之一,以表達長輩對小輩的喜愛。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額也越來越大,有些孩子的壓歲錢甚至多達上萬元。這也使壓歲錢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金錢、物質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壓歲錢里少了往昔濃濃的情意,壓歲錢也就有些變味了。首先,壓歲錢所包含的人情味逐漸淡薄。以前給的壓歲錢不多,但禮輕情意重,長輩與小輩間的情感真摯。現在呢?家庭的收入日益增加,這本是好事,但有少數人為顯示自己的富裕,給壓歲錢時一出手就是幾千,從而掀起了陣陣攀比風。有的人明明生活並不富裕,卻也跟著打腫臉充胖子,跟風似的把給出去的壓歲錢「加倍加倍再加倍」。不斷變厚的紅包成為眾多不太富裕的家庭難以承擔的經濟負擔。其次,壓歲錢成了某些人搞不正之風的工具。某些心術不正者為了陞官發財,假借春節給壓歲錢這一習俗,在上司領導的子女身上下功夫,少則幾百,多則幾千上萬,用自己來之不易的錢作為壓歲錢給上司領導的子女,以謀求更大的私利。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拿到大筆壓歲錢後,容易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孩子幼小純潔的心靈容易遭受金錢的腐蝕。有些孩子用壓歲錢到網上僱人幫他做作業,還有些孩子拿著壓歲錢去買一些價格昂貴的、平時買不起的奢侈商品。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平時想得到卻又得不到的東西,想做卻又做不到的事情可通過錢得到、做到,自然而然就在心中對金錢產生崇拜和嚮往,在頭腦中播下「金錢萬能」的種子,在不經意間釀成苦果。而且,壓歲錢對孩子來說來得很容易,可孩子的壓歲錢大都是父母的辛苦錢,做父母的往往還要還別人的人情債,給多少還多少幾乎成了給壓歲錢的規律。以前的壓歲錢點到為止,大家生活都困難,給壓歲錢只是圖個喜慶的氣氛,給的人和拿的人都高高興興。現在的壓歲錢,金額逐年上漲,幾十塊錢根本拿不出手,都得以百元作單位了。加重了經濟負擔不說,有的人還以所給壓歲錢的多少來判斷親戚之間的親疏遠近,本來大過年的大家都和和氣氣的,卻造成了花錢找氣生的尷尬局面。大人們的「金錢至上」觀念影響了孩子,許多孩子借壓歲錢攀比。這樣反而違背了這種風俗本來的內涵。作為青少年,我們對待金錢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新春佳節中合理利用壓歲錢,力爭從壓歲錢的陰影中走出來,走向充滿陽光的天地,使純潔的心靈再不受金錢的玷污! 壓歲錢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打開一看,啊,裡面有這么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說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裡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打開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著一頭柔美的秀發,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大媽媽。」…… 有了這么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里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我的壓歲錢 壓歲錢,是每一個小孩子過年時的企盼;可不知何時開始,壓歲錢成為許多孩子心中的傷心處。對於我來說,壓歲錢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及。 每年除夕夜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同時收到好幾份壓歲錢。而且不管多晚入睡,大年初一我總會老早起來,然後拉著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拜年,那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壓歲錢唄。 記得有一年,我拉著爸爸媽媽一大早就來到阿姨家拜年,我那張嘴就立刻變得甜了起來:「阿姨新年好!」「姨丈新年好!」阿姨和姨丈聞聲迎了出來,也問候了我們一家,哈哈,阿姨還給了我一個紅包。我裝作推脫的樣子,嘴上說「不用不用」,手握著紅包往阿姨那推了幾下,就以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收下了壓歲錢,其實啊,心裡那份高興勁簡直無法形容。 這樣一路走了幾家親戚,我的腰包又鼓了不少,僅有的幾個口袋已經裝不下了。媽媽看見了,「微笑」著對我說:「連勛,你的壓歲錢就先裝我包里吧,回去了再給你。」我正擔心把壓歲錢弄丟,便把自己的壓歲錢默默地數了一下,記著數,心想:這樣就不怕被老媽貪污。於是,爽快地答應了媽媽:「好,先放你那!」 可是我這人忘性比記性還大,回家一玩起電腦,就把壓歲錢的事拋之腦後,第二天才想起向老媽索回。可老媽竟然說她已經把我的錢存起來了;我找老媽要存摺,想把錢取出來,可她卻說存了定期取不出來;我又說我要買東西怎麼辦?老媽說她掏腰包。可當我問她要錢買點券、充Q幣時,老媽卻掏給了我一個巴掌。 我的壓歲錢 每逢歲末年尾,孩子們的心情便會變得難以抑制的澎湃和激動,幼稚,浪漫的心底湧出一個個不可思議,大膽新奇的希望與計劃,設想著親朋好友送給自己的年終獎賞:壓歲錢。究竟有多少,我的奮斗目標是否能夠達到。 朦朧中我似乎記的在很小的時候,春風燦爛的姑媽,大爺,舅媽,姨媽等許多人遞給我一張張窄窄的,花花綠綠的紙片在手中咯吱作 響,我嘴中不停的重復著大人交給的拜年話:過年好,謝謝。每當遇見 陌生的客人,我就會嚇得縮進母親的懷里,或者父親的背後,任憑客人百般春光燦爛般的哄逗,我依舊不買真情,母親只好千恩萬謝地,不好意思而且有些惴惴不安地收下那張紙片,臉龐泛起一層滿意的笑容。 幾天下來,母親收了好幾張,但據後來我母親回憶說,其實沒多少錢,也就十塊二十來塊,因為那個時侯都很窮。為了給親友買過節禮品已經掏空了自己一個月的積蓄和生活費用。送給我的壓歲錢的確可以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生活所迫,所以,那個時候的壓歲錢全部被母親據為己有,我只不過是父母收取壓歲錢的一個招牌罷了。 到了我上小學以後,每逢一放寒假,我的春風計劃便早早的從腹中脫穎而出了,躍躍欲試地幻想著即將擁有的一切。最新的詞典。剛出的光碟,游戲卡,日本卡通畫冊,神氣十足的米老鼠書包,以及五光十色的貼紙,光怪陸離的小食品,我的購買慾望日益膨脹,從來也沒有想到這樣做母親是否承受得了。但是每當我收到壓歲錢以後,父母總會生出千萬個理由,用花言巧語從我的手中抽走紙幣,那上邊還留有客人和我手掌的余溫哪。我有些心不甘,但是每當我看到母親為過節心力交瘁,處心積慮的時候,我又有些於心不忍了。是啊,在平時,他們為生活所破,節衣縮食,極少為自己添置心儀鍾愛的服飾,零嘴,即使是去拜訪兄弟姐妹,也是匆匆忙忙地從早市上買件並不時髦的化纖衣服了事,看上去又土氣又過七,可是她仍然會欣喜若狂,心滿意足。我的心裡充滿了對父母的不解與困惑,他們難道不知道社會流行色嗎,也許是工作環境不允許吧,剝奪走了我的壓歲錢還嘮叨說,不會過日子怎麼行呢。 盡管如此,每當新學期來臨,當我的心中煩惱驟生,怒氣滿腔的時候,母親總會早早地把洗得干凈的校服放在我的床頭,父親把嶄新的書包,學具擺放在書桌上。我的目光從迷惑不解逐漸的變得有點茅塞頓開,原來,為了我的將來和前途,父母用壓歲錢為我的明天添加動力和勇氣,糾正那些不良的奢靡習氣,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格,我為他們的言行深深感化陶醉了。 進入中學以後,繁重的學習任務壓迫得我喘不過氣來,父母為了我的學業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可我卻總是沉迷在娛樂,享受的國度里玩樂而不能自拔。聊社會不公,談周圍怪狀,吹未來計劃,侃飛天夢想,至於新春的壓歲錢,我更會及時地納入自己的腰包,制定自己快樂的飛計劃啦。全然忘了一進入中年的父母。 但是今年的春節卻使我幡然醒悟,茅塞頓開,壓歲錢,其實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的,他們用真情實感聯絡起親棚好友的紐帶,同時也為我的成長創造鋪平了道路。 我把今年的壓歲錢如數交給了父母,讓他們幫我存入銀行,打理我的日常生活開支,徹底剎住我亂花錢的壞毛病,同時,父母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也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開始影響著我,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無論我將來走到哪裡都會牢記,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良師益友,他們教會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待我長大以後,我會用我的全部真情回報他們的。

❼ 從出生到大學,你一共花費了父母多少錢

作為一個95後,我簡單的算一下我印象中的花銷吧。


首先,上學校之前的費用。我是四歲上的幼兒園,四歲之前的歲月,是在家裡面度過的。出生的時候,在醫院住的時間不長,也就500元左右吧。後來,也沒有吃奶粉,每年的生活費用大概就是1000元左右吧。人生的前四年,共計花了父母的500+1000×4=4500元


第二,幼兒園時期。我是農村的孩子,幼兒園期間我花的錢也不是很多。每年600元的費用,然後加上每個月吃的費用,200元足矣。再加上各種衣服、玩具的費用,大概也就是500元每年吧。這樣算下來,三年一共花了600×3=1800,200×12×3=7200,500×3=1500,合計共1800+7200+1500=10500。也就是說幼兒園的三年至少花了父母10500元


第三,初中時期。初中的時候,我記得我們學校的飯菜比較便宜,除了初一上半學期,我是住宿,剩下的一年半,我是走讀生,一天只在學校吃一頓飯,每頓飯大概3塊錢就夠了。因為我記得當時的才是1元一份,有的是1.5元,最貴的是2元的。平均一頓飯3元就差不多了。初一上半學期:就當簡單的算一下,半年照180天計算,在學校的日子差不多有90天。90×3×3=810元。剩下的兩年半:90×5×3=1350元。在家生每年的學雜費是1000元,三年就是3000元。再加上每年的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大概是2500元。2500×3=7500元。初中三年,大概是810+1350+3000+7500=12660元。


第四,高中三年。高中三年住校:住宿費800×3=2400,學雜費1600×3=4800,還有每周是200元,一個月就是800元,一年大概有9個月是在學校度過的,也就是800×9×3=21600,加起來是21600+4800+2400=28800,再加上這三年中的輔導班的費用,衣服、課外書費用,大概至少需要10000元。三年不完全統計就是28800+10000=38800元。


第五,大學時期。大二黨,特別清楚自己大學的費用。上大學前,買手機,不貴1000元。電腦3000元。大學每年的學費是4500元,住宿費是1200元,書本費差不多是600元,三年下來就是(4500+1200+600)×3=18900.每個月的生活費是500,一年就是500×8=4000元,每年買衣服的錢至少2000元,這兩樣,三年就是6000×3=18000.每年回家差不多有四次,每趟火車費等費用加起來,硬座是120元左右,如果想坐硬卧回來,就要200+了。每次都按硬座算:120×4×2=960,三年是2880元。差不多的算一下,1000+3000+18900+18000+2880=43780,在加上學車的費用,5000元,是48780元。


這是我算的,也就是說:從出生到我大學畢業,我至少花了爸媽4500+10500+12660+38800+48780=115240元。剛才算的時候跟爸媽還討論了一下,媽媽說,高中三年,至少一年你能花一萬五,大學四年,一年你最少花兩萬元。也就是說,高中加上大學,我就花了12.5萬元。試問,父母的血汗錢都去哪裡了?我們到底欠了我們父母多大的恩情呀?這輩子怎能還清?沒有什麼是應該,父母的付出也是如此!珍惜父母的愛吧,趁時光未老,父母未老,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吧!

❽ 一個人從出生到讀完高中會花費家長多少錢

你好,中等偏下的家庭我們以前粗略的估計大概需要18萬。
現在的話,我覺得仍然需要近20萬去供養一個孩子讀完高中。
謝謝提問,望採納哦。

❾ 有的同學兩年在電腦學校花了父母五六萬,結果就到這里來上了兩年的網。這說明了什麼

孩子的行為與家庭教育分不開。

❿ 父母供一個孩子讀書要花掉多少錢

一百多萬以上

閱讀全文

與讀書花了父母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能活多久嗎 瀏覽:701
重陽節可以走親訪友么 瀏覽:77
跟父母分居有什麼影響 瀏覽:317
心源養老院 瀏覽:46
2018年退休金北京怎麼計算 瀏覽:104
通過延遲退休年齡來解決養老金缺口 瀏覽:478
長壽面怎麼下的 瀏覽:839
體檢色盲測多久交去車管所 瀏覽:110
養老保險卡怎麼只有一張銀行卡 瀏覽:329
孤寡老人進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66
密雲水庫清朝永琪父母什麼情況 瀏覽:527
長壽哪裡有快遞公司 瀏覽:625
養老保險清繳委託書怎麼寫 瀏覽:835
老年人用品誰家好 瀏覽:915
王菲的父母怎麼樣 瀏覽:271
長壽花桿爛了怎麼治 瀏覽:127
80歲老人一天睡幾小時 瀏覽:134
重陽節動漫人物圖片簡筆畫 瀏覽:144
南通什麼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733
內蒙古農村社保60歲補交規定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