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長究竟該不該把自己家財務真正的情況告訴孩子
我覺得還是應該告訴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家裡的大小事宜以及真正的財務情況,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很大的好處,讓孩子變得更加明事理,更加懂事。
『貳』 家長該不該把自己家財務真正情況告訴孩子
家長應該把自己家財務真正情況告訴孩子,孩子也有知情權。
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他有權知道家庭財務的真實情況,雖然現在孩子還小可能理解不到金錢的數目概念,但如果換算成多少頓肯德基,他就有大概的概念了,在以後消費生活中也能有個參照物,如果沒有這個參照物,孩子可能就無法建立合理消費的意識。
如果隱瞞富有,孩子不敢買想要的東西,也不敢和朋友出去吃飯,甚至可能失去了很多童年的樂趣,如果隱瞞貧窮,孩子不知道家裡的真實情況,毫無節制的消費,與他人攀比,最終家庭無法負擔他的慾望,很有可能導致其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的方法
1、用勞動換取金錢
如果沒有地方可以給孩子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打工,不如家長來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孩子干一些較為簡單的家務活來換取零用錢。不用擔心孩子做不好,一邊不行做兩遍,幾次下來後必定能做的出色。
2、給孩子一個錢包
孩子嚮往著大人的生活,而錢包正是大人的象徵,翻開錢包便能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正羨慕著這一點。給孩子一個錢包,讓孩子將自己所賺的錢放入錢包中,可以讓孩子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家長不要過多的干涉,限制孩子買東西的權利。
3、告訴孩子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
孩子可能會將錢存起來,等到有了二十三十塊錢的時候去買一些比較高檔的玩具,家長不必擔心孩子會將時間完全花在玩具上,因為孩子在只顧玩玩具之後,再看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時,發現自己沒有了錢,必定會問家長要,家長此刻不能心軟,要讓孩子明白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要想買玩具就要用自己的錢買。
『叄』 老年人手裡有多少積蓄,該不該告訴子女 為什麼
作為子女,在父母的積蓄這個問題上應該明白的幾個道理
①父母的養老錢,無論何時,自己都不要想著去挪用
年輕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管自己想要做什麼,如果缺錢那就自己去想辦法,你可以問任何人借,但絕對不可以拿著父母的養老積蓄去為自己的理想買單,畢竟你准備用這錢去做的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存在風險的。你年輕不怕失敗,可老人上了歲數,他們經不起。
②父母的積蓄如何處理,權利在老人自己手中,做子女的不要去強求
作為子女,雖說父母的積蓄和財產自己都有權利去繼承,但說到底老人自己的積蓄,他想要如何處理,權利還是在老人自己手裡的,而自己作為孩子,不管你是兒子還是女兒,都不要去強求,或者寄一些不切實際的希望。
那樣不僅你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會受影響,你還會給自己的孩子做很糟糕的例子,若干年後,當你老了你的日子未必就會好過。
③問父母「借錢」和「啃老」又有什麼區別?
雖說兩者的差別是有的,可如果你借了父母的錢又不還或者還不上,那這借錢其實就是「變相啃老」,老人自己沒了養老積蓄,而你又沒能力給老人提供好的養老條件,其實就是置老人的晚年生活於不顧,這不是啃老又是什麼。
『肆』 作為家長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經濟狀況該如何說
不應該。孩子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家長不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庭的一些情況。
『伍』 家長不告訴孩子「家裡有多少錢」,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家長不告訴自己的孩子有多少錢,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培養出一個勤勞節約的精神。如果經常告訴自己的孩子家裡非常窮的話,有可能會導致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自卑。比不上別人的孩子,因此會有一些內向。
『陸』 該不該把家裡真正的經濟收入水平告訴孩子呢
我覺得是需要把家裡真正的經濟水平告訴孩子的,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柒』 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有多少錢
我覺得不應該。因為告訴孩子,只會讓孩子有金錢觀念。我覺得孩子還是單純一些好。
『捌』 父母應不應該向孩子說明家庭真實的經濟狀況
我覺得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就不應該說,因為孩子是很純真的,那時候還不懂事,對金錢的概率也不了解,但是當孩子能夠明辨是非了之後就應該告訴他。
『玖』 老人手裡有多少錢,要不要告訴子女
人老後,格外害怕自己被身邊的親人拋棄,害怕在這個世界沒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中悄無聲息地離開。於是,一些人從中年開始就為自己的晚年盤算著。
只要自己還有力氣,就不放棄賺錢的機會;只要太陽還照常升起,便努力鍛煉身體。做這些無非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更加從容地老去。
老一輩人都與存錢的習慣,平日里勤儉節約,一分錢掰開兩份用,辛苦一輩子積累的財富是老人的定心石。
財不外露是基本常識,即使面對自己身邊最親的親人,老人也很少會告訴對方自己有多少存款。
3. 兒女有了退路,不願意努力。
別不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什麼都不幹,在家啃老的兒女。對於這些人來說,得知老人還有存款,就等於給了他們繼續啃老的底氣。
對比了告訴兒女之後的好處和壞處,個人認為可以學一下陳奶奶的做法,告訴兒女自己有存款,但是不要告訴兒女自己具體有多少存款。
如果兒女孝順,自然不會惦記父母的存款;如果兒女不孝順,告訴對方自己有多少錢,在兒女的心裡也只有錢。
假如親情必須用金錢來維持,那老人不如自己存好這筆錢,好好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