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擺渡人寓意
小說《擺渡人》有哪些發人深省的隱喻?
蕭瀟心理說
2019年04月28日 · 周賢工作室心理咨詢師
周國平曾說:「一個人一生要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師或好書。」關於好書,可能每個人的定義會略有不同。在我看來,好書是那些能叩動心靈、引人思索又鼓舞人向上成長的書籍。
英國著名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系列就是這樣的「好書」。一口氣看完這套書,不僅被書中的精彩故事情節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聯結深深吸引,同時也為作者的巧妙隱喻所深深折服。一個虛構的故事中蘊含著如此多現實生活的隱喻,而恰恰這些隱喻又是這么貼近現實、直指人心。也難怪它被稱之為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書中的那些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隱喻一:荒原-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基於自身經驗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而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的經驗、認知、想法去理解這些事物,最終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一樣的世界。
在小說中,人死去之後的靈魂要到達最後安息的「家」,中間必須經過一個「荒原」。這個荒原是靈魂心像的投射,每個靈魂的荒原景象都是不同的。而荒原上的天氣也實時反映靈魂的內心情緒狀態,當靈魂心情愉悅時,荒原便晴空萬里;當靈魂內心陰郁時,荒原便烏雲密布;當靈魂憤怒時,荒原便狂風肆虐……
我們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看到同樣的半杯水,有人心生喜悅:「哇,還有半杯水」;有人則長吁短嘆:「哎,只有半杯水了」。境隨心轉,面對同樣的事物,同處一樣的環境,各人的感知卻可以是天差地別。
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抱怨環境,不如改變自身。
隱喻二:惡鬼-負能量,只有你去關注它們的時候,它們才能給你造成傷害
每個靈魂的荒原上都有惡鬼的存在,每一個靈魂對於惡鬼來說都是一頓美餐。這些惡鬼會想法設法地吸引靈魂的注意,當靈魂一不小心被吸引,去關注惡鬼的的時候,惡鬼就會將靈魂拖走,而這個靈魂也就成了它們中的一員:一隻新的惡鬼。但是,當靈魂不去看它們的時候,即使惡鬼在旁邊盤旋、肆虐,也無法傷害靈魂。
惡鬼就像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負能量,只有當我們關注它們的時候,它們才會對我們產生作用。我們給予越多的注意力,所受的影響就越深,負能量因此也得到更多的「養分」,我們就會深陷負能量的泥淖不可自拔,並且最後可能我們自己就成了一個負能量的散播源。
「正念練習」是一種很有效地應對「惡鬼」的方式。正念是一種通過有意的注意和對事物不做評價的方式而產生的一種覺察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正在做什麼,就切實地去感覺你正在做的動作。你在呼吸,你就去感覺你的一呼一吸;你在吃飯,你就去聞食物的味道、品嘗味道、咀嚼食物;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情本身,也就是「活在當下」。當你能這樣做的時候,就不會再被「惡鬼」所吸引,它們也就對你無從下手了。
隱喻三:擺渡人-人生向導,是人就會有自己的缺點和局限
小說中的擺渡人負責在荒原上一路引導靈魂到達分界線,保護靈魂的安全,不被惡鬼拖走。看書的時候,我在想為什麼作者對於這個擺渡人的設定沒有那麼「神」呢?後來才發現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處,為的就是破除「萬能神」的神話。
擺渡人在荒原上除了不會被惡鬼殺死和比靈魂多一些對荒原的了解之外,他們的所知所能也很有限,送靈魂到分界線之後,他們就必須返回接引下一個靈魂。一路上,擺渡人會盡自己所能保護靈魂,但是仍有靈魂會被惡鬼拖走。
在現實中,擺渡人可以是很多角色,比如我們的父母、一個知心朋友、能給予我們人生指引的師者尊長、心理咨詢師……他們會在我們深陷迷途的時候伸手拉我們一把,會在我們灰暗艱難的時候陪我們走過一段旅程。盡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們無所不能,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是人,不是神。
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父母給予我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所以我們會覺得父母是無所不能的,是一個完美的神。可能很多人成年後仍然對父母帶著這樣的認知和需求,所以有人會埋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好的「原生家庭」。但是事實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是人就會有缺點和局限。當我們從「人」的層面去與父母相遇的時候,我們對父母就會多更多的理解,打破「完美的神」的幻象,自我也就能生出更多的勇氣。
與父母的關系也會投射到我們的人際關繫上,所以如果破除不了「完美的神」的幻象,勢必會給人際關系帶來挫折。對於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我們除了感恩,更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存在。
隱喻四:審判官-命運,面對命運,改變可以改變的部分,接納不能改變的部分
在《擺渡人3:無境之愛》中,因為迪倫和擺渡人崔斯坦穿過荒原的帷幕重回現實世界,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打破了荒原的平衡。審判官因此帶走了迪倫父母的靈魂以維持原有的平衡。迪倫知道後,要求審判官放回自己的父母,自己和崔斯坦願意重回荒原。但是,迪倫和崔斯坦必須自己去荒原中找到父母的靈魂才能使他們重回人間。也就是說,重回荒原的選擇一旦做出,極有可能既找不回父母的靈魂,自己也將和崔斯坦面臨永別的境地。
面對命運給出的選擇,對父母的愛讓迪倫毅然選擇了重回荒原,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父母的靈魂並將他們送回現實世界後。迪倫、崔斯坦、蘇珊娜、傑克四人到了分界線,擺渡人不能過分界線,然而這一次他們居然過去了。審判官被他們的真情所打動,小小地開了個後門。一個小團圓的結局。
面對審判官的決定,迪倫和崔斯坦只能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部分:用自己的死換父母的生;當然不能改變的部分是:迪倫和崔斯坦無法回到現實世界,這是需要接受的事實。
生活的智慧也是如此,面對命運,努力改變能改變的部分,接納那些不能改變的。
隱喻五:靈魂-自我,即使有擺渡人的幫助,個體成長的責任依然在於自我
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盡管有擺渡人的幫助,但是靈魂依然需要自己跨過高山丘陵,越過重重險阻,才能到達安全的分界線那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穿越荒原的路上,不管靈魂如何抱怨走不動了,太累了。擺渡人都只會讓靈魂繼續走,因為如果無法在天黑前趕到安全屋都話,惡鬼就會把靈魂拖走。
正如前面所說的,作者為什麼對於擺渡人的設定不是那麼「神」,為什麼不直接給予擺渡人一種瞬間傳送的能力,直接把靈魂送到安全的彼岸呢?就是因為每個人成長的路,只能由自己走,擺渡人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引導,但無法代替他走完這段路。
自我的成長是主動選擇並對選擇帶來的結果負責。小說中也處處在傳達著這樣的理念:迪倫到達分界線那邊後決定重返荒原尋找崔斯坦,就要承擔獨自在荒原中行走被惡鬼拖走的危險後果;崔斯坦選擇和迪倫回現實世界,就要承擔後續審判官給予的懲罰;迪倫選擇讓父母生還,就要承擔與摯愛崔斯坦永別的結果……幸運的是,我們看到書中的少年少女,一路主動選擇並負責,一路迅速成長起來並完成救贖。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當事人,總是希望咨詢師能直接幫他做決定告訴他怎麼做,而不願意去探索去自我成長。他們尋求心理咨詢的目的通常是為了找到另一個能為他們人生負責的人。只是,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背負另一個人而行。只有真正認識到成長的責任在於自身,也只能由自己完成,才會擺脫「弱小無助」的狀態,為自己的生命真正負責。
小說的最後,迪倫和崔斯坦給分界線那邊依萊扎帶去了線索,她有機會拯救他那已經成為惡鬼的丈夫。於是依萊扎站到了通往荒原的門面前,她以為那扇門會重如磐石,那把鎖會永遠打不開,那門把手會紋絲不動。但是她只是輕輕一擰,門就開了。新生的機會就在那扇門里,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念,去選擇並負責,去打開那扇門呢?
相關推薦
賈平凹《暫坐》:女人獲得經濟獨立就能自由?這其實是一個謊言
海籽 0條評論
林徽因顏值到底有多高?從小到大12張舊照,告訴你何謂絕代風華
帝國的臉譜 273條評論
古言文,《春日宴》《九重紫》《美人溫雅》高分角逐榜首,你愛誰
阿肆的浮生書鋪 30條評論
林徽因討厭她,張愛玲瞧不起她,她卻活成了民國才女中最後的贏家
島主歷史觀 14條評論
八旬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專家詳解「意定監護」
杭州網 0條評論
熱門討論
娛圈匯
有一次,郭德綱問所有徒弟:「你們想要多少,才不離開德雲社?」 當時各個徒弟都被問住,曹雲金第一個表達忠心:「師父給多少都行,不行我貼給你都行啊。」 何雲偉立馬附和:「是啊是啊,師父,我們不在乎多少錢。都會好好表演的。」 郭德綱當時可開心,想著沒白疼他們一場,沒曾想,一年後的生日會,這些乖巧的徒
娛圈匯
2002年,付笛聲拉著火風去買房,他很快就買了一套,火鳳卻遲遲未動,他說:「我真沒錢,你買吧。到時候你買了我來你這做客。」 而付笛聲豪爽的把自己的銀行卡塞到了火風手上,他說:「刷,別和我客氣。」沒想到一下就刷掉了80萬,後面火風才知道,那其實是付笛聲的全部家當了。 付笛聲和火風兩人是很多年的好友
知了聊情感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今天我打算和我老公去宜家選張床,本來心裡有了目標和規劃,可到那裡還沒逛,我老公就拉著我往外走,還說以後再也不來了! 什麼情況呢?我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估計大家聽了也惱火! 我們到宜家的時候快中午了,就直接奔著卧室區域去了。誰知道看一張床上面有人,看一張床上面有人,甚至還有人直接在人家展示的床上吃飯
娛圈匯
一天,王剛打電話給女兒的男朋友:「你是外國人,我女兒是中國人,你們不合適,現在就給我分手!「 對方卻說:」我們是自由戀愛,你不該干涉!「 王剛當年為了送女兒王婷婷出國,把央視的工作都辭了,就是想著孩子在外國能好好學習,才有出息,沒想到的是,沒過不久,就得知了女兒戀愛的消息,他和女兒男朋友皮特溝通
桑梓同學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自從大衣哥朱之文
㈡ 教育孩子,要以「愛」為第一位!你都是怎麼做的
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愛,他自身的性格和情商都會提高,他也會用善良的一面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會認真的對待學習,在不考慮智商高低的情況下,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下成長,對待一切都是積極向上的,抗壓能力也會很好,所謂心情順暢,其他也就跟著順暢。
我也是孩子的家長,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歸結起來就以下幾點:
㈢ 對小孩子進行初步的空間知覺感培養哪種方式最好
其實用接觸的方式最好的,因為這樣子可以讓寶寶切實的感受到很多真實的東西,他也會有一個很清醒的認識。
㈣ 擺渡人的概念被反復提及,誰是你的擺渡人
父母。因為我每次受到打擊或者想不開的時候,都是父母給我做思想工作,幫我開導,所以父母是我的擺渡人。
㈤ 父母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想到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父母作為孩子心理世界的塑造者,從孩子出生到成人再到成家,父母的影響無時不刻都會存在,即使父母的死亡,也對孩子存在巨大的意義。所以,父母本身的存在,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直接的影響。
(5)父母是孩子的擺渡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做好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最好先審視自己,覺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好了父母這個角色。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想得到怎樣的孩子,先做怎樣的父母,千萬不要忽視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正面或負面的「暗示」和影響。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積極、主動和准確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覺,以達到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
㈥ 《擺渡老人》
《擺渡老人》閱讀答案
擺渡老人 ①讀中學時,學校設在鄰村,與我們村有一條河隔著,便認識了那擺渡老人。 ②當時,那老人一直是我們取樂的對象。每到放學,肚子餓得直叫的我們便一窩蜂向渡口跑去,擠在那兒。渡船隻要一近岸,大家便爭先恐後地向船上躍去。雖然老人很有經驗,未到岸邊便做好回撐的准備,但超載和落水的事仍然時有發生。超載時,船上的,岸上的,都望著老人手忙腳亂的樣子大笑。夏天下雨時,大家總是把傘迎著風,看著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遠的地方,老人一番折騰,將船撐到渡口,我們便鬨笑著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數冬天(當時我是這樣認為的)。冬天很冷,河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每天早晨,當我們趕到渡口時,總看見老人在那邊晃著船,好長時間,才把船晃過來。望著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勢,我們總是鬨笑,一直到船靠岸。我們往往因此耽誤了早讀,但我們都挺願意。於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遲點起來,反正去早了也過不了河。我們都為找到一個偷懶的理由而感到高興。當時的我們,是「心憂讀書願天寒」。 ④那一天特別冷,我因有事起了個早。吃過早飯後,便不緊不慢地向學校走去。到渡口時我驚奇地發現,那老人不是我預料的那樣正在「跳舞」,卻已經到了這邊。我和他攀談起來。我問他:「你今天怎麼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聲,緩緩地說:「許是人老了,早上總起不來,昨天聽學校說耽誤了學生上早讀,今天我就起了早。誰知等了好長時間,才來了你一個人。」說完,便送我過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頭對我說道:「你們小孩子可要好好讀書啊。」那雙眼中竟滿含著期待和愛意。我心中一震,看著老人瘦弱的身體,沾滿冰碴的白鬍子,一雙手凍得發紫,猛地問道:「你幹啥要吃這份苦呢?」好久,老人長嘆一聲說道:「幹啥?哎,以前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他曾吵著要上學,但終究沒上成。後來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對不起他,我在這兒擺渡,接送你們上學,心裡好受些。」談話間,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後,老人又把船向河那邊撐去。看著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了。以後,我們上船再也沒有起鬨。於是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出現了笑容。 ⑦再後來,兩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最後一次過河時,老人對我們說:「以後不再送你們過河了,你們要記住,好好讀書。」 ⑧「好好讀書」,這句話一直留在我記憶中。 ⑨真想再見見擺渡老人。1.本文具體描述了擺渡老人接送「我們」過河上學的辛勞。先寫老人因「我們」的_____________ 而手忙腳亂,一番折騰;再寫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過來」;最後寫老人不顧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們」過河上學。2.第⑤段中擺渡老人說「我在這兒擺渡,接送你們上學,心裡好受些。」請你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說說為什麼老人覺得這樣做「心裡好受些」。 3.第⑤段中加點的語句表現了「我」當時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情。4.原先,擺渡老人在孩子們的眼裡是個___________的形象;後來,擺渡老人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一個___________的形象。5.「擺渡老人」中的「擺渡」可以理解為老人對「我們」生活、思想上的幫助。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擺渡者」,請你展開聯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寫三個句子。 示例:(1)作家把讀者擺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貧窮的孩子擺渡到求知的校園。《擺渡老人》答案1.惡作劇(淘氣、調皮) 河面結冰 年老體弱2.因為老人失去可愛的兒子深感痛苦,於是把父愛轉移到「我們」身上,每天接送「我們」上學,所以覺得「心裡好受些」。3.愧疚 感激4.可笑 可敬舉例 (1)父母把兒子擺渡到成人世界。(2)老師把學生擺渡到知識的王國。
㈦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自己父母的擺渡人,你們知道嗎
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
孩子是一面鏡子,Ta的美好總能映照出成人的醜陋,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自慚形穢,也因此去自省、療愈和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可孩子又何嘗不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擺渡人。
㈧ 家有兒子,千萬不要對他說這6句話,你知道是哪6句嗎
1.你是男子漢,不許哭。2.你看看別家孩子多棒,再看看你。3.我就知道你又在搗亂,真不讓人省心。4.你看看你,跟你爸爸一個樣。5.我真後悔生下你。6.聽我的,我都是為你好。語言傷害不是“愛”,而是一道沉重的枷鎖,一顆刺痛的釘子。身體的創傷或許吃葯、看醫生就能恢復,但是語言暴力的傷害不管過了多久,都難以修補。學會做合格的父母,從好好說話開始,請給兒子多一份的溫柔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