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老師獎勵了小紅花家長在家可以繼續獎勵小紅花嗎需要注意什麼
導語:對於父母來說,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一天天長大也是父母最開心的事情,當孩子步入小學之後,只要成績優秀就會得一個獎狀,很多家長也都會拍下來,發朋友圈和更多的寶媽分享自己的快樂,如果沒有看清楚獎狀上面寫的是什麼,很容易鬧出誤會。
在前段時間有個孩子得了獎狀之後,媽媽高興得合不攏嘴,看都沒看就發了朋友圈,結果好友們紛紛評論:看好內容再發。
看到大家的留言,這位粗心大意的媽媽仔細看了一遍獎狀,獎狀上的「好孩子」寫成了「好該子」,和表揚孩子也沒有半毛錢關系,所以趕快將朋友圈刪掉了。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會發生這種類似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他們也會進入學校之後感到別扭,畢竟孩子覺得獎狀不是用來炫耀的。
孩子遇到好的事情總會想著分享給父母,而父母卻總想著發朋友圈炫耀,所以家長應該多多注意孩子的內涵,而並不是遇到什麼小事就炫耀。
小學獲得獎狀,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
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
對於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誇贊和認可的話,這對孩子來說可以有效地提升自信心,而且在學習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
肯定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認真學習的時候,很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表揚,而且也會認為自己的這個努力方向也是正確的,就比如說一張小小的獎狀,孩子們就覺得是老師的認可。
記錄成長
獎狀也是記錄孩子成長的一個好辦法,每一張獎狀後面都代表著孩子背後的努力,在孩子長大之後再看一下這些獎狀也是很有意義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也都關系著孩子的成長,只有小時候孩子有了一個良好的習慣,而且打下了學習的基礎,他們才會從而愛上學習。
當孩子們得到獎狀的時候,並不像大人一樣心思那麼復雜,只想把這件好事情告訴父母,發自內心的高興。
所以當孩子把獎狀帶回家來的時候,家長們不要首先發朋友圈,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正確的對待這件事情。
當孩子拿了獎狀之後,孩子也是想得到爸媽的認可,希望爸媽以此來鼓勵自己,所以家長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戲之類的。
當和孩子做游戲的時候,孩子成為贏者,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頒發小獎狀或者是小紅花等之類的獎勵,這些雖然在大人眼裡微不足道,可在孩子眼裡卻是最好的鼓勵。
結語:媽媽發朋友圈炫耀女兒獎狀,卻被好友潑冷水,當大家看完這個真實的事情之後,是不是也覺得這位媽媽是在炫耀女兒呢?如果你是這位寶媽的話,會先把獎狀拍下來發朋友圈嗎?
⑵ 父母怎麼運用「獎勵機制」,能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
小樂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按理來說也應該嘗試獨立去做一些事情了,不過每天他的所有事情都是讓父母幫忙來做的。就連穿衣服,整理書包,都是小樂的母親幫忙做的。小樂的母親心裡想的是孩子還小,能不讓他做的就不讓他做,覺得只要自己付出了,孩子一定會感覺到的。
這種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延遲滿足「,有專家做過一個實驗,就是給孩子們發糖,並說明要過十分鍾才能吃,有的孩子經得起誘惑沒有吃,有的孩子經不起誘惑偷偷吃了。等到了過年以後,發現經得起誘惑的孩子普遍要比那些經不起的成就要更高。集小紅花不僅是鍛煉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同時也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2、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那麼父母可以先陪伴孩子一起來做,比如洗碗的時候,讓孩子一起來幫忙洗碗。
先讓孩子跟著一起來做,然後再逐漸的讓孩子單獨的去做,而且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務,還能夠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父母的寵溺所導致的,特別是包辦型的父母,孩子如果本身就沒有做家務的習慣,他當然不願意主動去做家務活了,從小事做起,讓孩子逐漸的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樣他才能夠更好的幫助父母分擔憂愁,主動做家務。
⑶ 家長應如何鼓勵和表揚孩子
1、父母對「我」好話壞說,明褒暗貶。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是:「你今天終於沒有做錯,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
對於交給孩子的任務或是孩子做的事情,他們表現得很好,父母雖然心裡滿意,嘴裡卻說:「你這幾天終於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這樣的表揚很勉強,而且隱含著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環節上,不得翻身。
2、父母對「我」無的放矢,盲目比較。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是:「你做得真棒,比××強多了。」
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他在幼兒園畫的畫給父母看,他的眼神很期待,父母煞有介事地說道:「畫得真棒,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不一樣,起點也不同,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裡最棒的,而明天他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
這樣大而空的誇獎並不能給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覺,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
他盲目地認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裡,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的判斷和分辨能力。
3、父母對「我」沉溺歷史,苛刻要求。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是:「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父母對孩子以往取得的成績整日掛在嘴上,並常對孩子嘮叨。
父母這樣做無非就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績為孩子確立一個「高標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須達到,否則就是「驕傲、退步」。
此時的表揚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為了孩子的「緊箍咒」,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4、父母對「我」以偏概全,「浮誇」無度。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是:「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孩子考了第一或是做了件好事,父母就對其大加誇贊。
這樣的表揚是父母最常說的,表面上看是對孩子有一定的鼓勵作用,可是這樣隨意的話說多了,會使孩子順著父母的思路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個高分,因此我是聰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長的思路,還可能進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錯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個壞孩子;我在一次考試中得了低分,就是一個笨孩子。
這種「以偏概全」式的獎勵,會使孩子錯誤地把一件事情成敗的評價,當成了對自己整體的評價。
而且過度的表揚,會造成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經不起外界的批評,在競爭中經不起挫折與失敗,對孩子造成所謂的「捧殺」。
5、父母對「我」誇獎的言不由衷。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是:「你真棒!」「你真是個好孩子!」孩子在向父母分享成功和喜悅時,父母表情淡漠,語氣敷衍地表揚和鼓勵孩子幾句,對孩子來說是模糊和誇張的。
模糊而誇大事實的表揚,聽起來,有一種滿足感,卻經不起推敲,容易讓孩子變得自負,認為自己就是最好的。
延遲、淡漠、敷衍的表揚不會迸發出激勵的效果,會讓孩子的喜悅減掉大半。
父母表揚和鼓勵孩子時的語氣與方式很重要。
⑷ 爸媽對幼兒園孩子的鼓勵
1、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2、這個問題有點兒難,但我相信你有能力去解決它!
3、多麼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個會想的孩子!
4、你的辦法真好!考慮的真全面!
5、只要努力,下次就一定能考好。
6、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贊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7、認真是成功的秘訣,粗心是失敗的伴侶。
8、我很欣賞你在ㄨㄨ方面的才能---放大優點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9、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10、誠實是做人的第一美德。
11、成功是屬於最有力量的人。在這里,「力量」是指有文化、有知識、有能力。
12、勤奮、認真的你,再認真、踏實些,必定收到累累的碩果。
13、你已經很努力了,別急,自信點!
14、孩子,你一點也不笨---尊重與信任讓孩子變得信心十足。
15、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生活中處處有學習榜樣,人人都有值得效仿和學習的地方。
16、你瞧,通過努力,你成功了,祝賀你!
17、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18、我相信你會盡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好的。
19、只要認真細心,什麼也難不倒你!
20、靠著你的勤奮,就會站在那成功的金頂,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