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有哪些

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6 17:40:06

⑴ 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值得中國父母借鑒

想必大家會有這么一個疑問,“只有中國父母打孩子嗎”,畢竟棍棒教育的老話言猶在耳。孩子犯錯是全世界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但是教育方式也因文化風情而不同,分享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或值得各位家長借鑒。

各國父母會打罵孩子嗎?看完各國父母“花樣揍娃法”,或值得借鑒。

法國

法國父母的體罰方式之一,是讓孩子帶著驢耳朵罰站。罰站這種體罰方式,在中國叫“面壁思過”,其實是讓家長和孩子都冷靜和反思的一種體罰方式。但是法國“帶驢耳朵”罰站有身心雙重懲罰,間接諷刺孩子做錯事像驢一般蠢笨。


03做量刑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或許要做些懲罰,但是應該“量刑”。錯誤比較輕微,可以採取寫檢討書的方式,錯誤比較嚴重就要用適當的“打”,來讓他印象深刻。

說句心裡話:

各國父母雖然體罰方式不同,但行為出發點都是讓孩子認錯,所以何不用更理智的方式呢?相信家長們看完各國“花樣揍娃法”,心中對孩子的懲罰也有一定的啟示了。

⑵ 家長究竟要怎樣懲罰孩子比較合適

出發點就錯了,懲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懲罰孩子最終目的是教育好孩子。應該將問題改成家長要怎麼教育孩子,在教育中懲罰手段使用的注意事項。

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千萬不能把他當機器,也不能當成寵物。懲罰真的沒有一種固定模式,但是有原則,比如說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要這么做。父母如果沒想明白,做任何事情肯定都是錯的。父母要想清楚,為什麼要懲罰,什麼樣的行為要懲罰。

懲罰首先是表明父母的一個態度,明確哪些行為是你們贊成的,哪些行為是不贊成的,一定要旗幟鮮明。懲罰的條件要跟孩子溝通好,約法三章,但是提 的條件要合情合理,孩子能接受,然後說到要做到,樹立這個威信很重要。懲罰是一個必須要用,但是應該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最後的手段。

對孩子的懲罰一般來說有4種:

1.冷處理。

2.暫時隔離。

3.禁止某些權利和要求,如不讓孩子出去玩,不讓孩子看電視。

4.暫時沒收心愛的東西。

注意一個原則,即懲罰的加碼原則。同樣的行為,孩子第一次犯錯,第二次犯,甚至第三次犯,可能要加重懲罰。此外,父母不能用功利性的激勵來刺激孩子,最好是精神上的激勵,現在的孩子更注重心理、精神上的滿足。

採用懲罰辦法的關鍵,是父母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不移的態度。罰要罰到點子上,不要讓孩子覺得無關痛癢。既然採取了這種方法,就要堅持到底,不 能半途而廢,否則反而讓孩子認為父母好對付,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孩子認識錯誤。但是也要注意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再根據實際情況 進行處罰,如果孩子是無心地犯錯,不需要懲罰;有些事情的懲罰可能越是懲罰越無效,反而淡化不在意更有效。孩子有的時候就是要逗你關注他,或者因為你疏忽 他了,如果是這種行為的話,越懲罰越沒用。

懲罰是教育中最高難的一項,盡量不要採用。如果真要採用時,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每個父母或老師懲罰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懲罰孩子,懲罰只是愛的一種手段,因此懲罰一定要有度。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做 父母的應先了解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摔東西、打人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知道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懲 罰有5大原則:

1.對事不對人,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懲罰的原因,並且最重要的是告訴他正確的行為。

2.選擇合適的懲罰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3.懲罰孩子不可採取報復、翻舊帳、連帶等方式。

4.不在公開場合懲罰孩子,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心。

5.懲罰後要適當安撫,告訴孩子父母真心愛他,希望他能表現更好。

懲罰孩子的時候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懲罰孩子要審慎,要在平靜自己的心情後,切忌在盛怒之下懲罰孩子。

⑶ 家長正確懲罰孩子的方式都有什麼呢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自然需要對他進行教育和懲罰。但懲罰孩子需要講究科學方式,一旦懲罰不當,不僅對孩子的行為起不到規范作用,還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與你抗爭。 那麼家長正確懲罰孩子的方式都有什麼呢?

第三個方式是排豆子。當孩子亂丟東西時,可以准備一個盤子,裡面放一些彩色的珠子,然後放幾個塑料罐子,讓孩子在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子擺放在正確位置。這樣可以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和分辨能力。懲罰完成後,要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父母都需要加以指導,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⑷ 初為人父母,在生活中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有哪些呢

初為人父母,在生活當中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最有利的一定是要讓孩子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犯了錯誤以後,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犯了什麼樣的錯誤,甚至當父母在反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的時候,孩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父母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家長在針對性的好好和孩子說話,才能夠減少孩子犯錯誤。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誤

很多小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也能夠理解自己犯錯誤,但是卻從來不長記性,而作為家長為了讓孩子犯錯誤時能夠長記性,一定要對孩子適當的懲罰。只有通過懲罰的方式,孩子才知道自己下一次應該怎樣做。在面臨孩子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時,家長不能總是想著去處罰孩子,畢竟不能以孩子的學習成績去評判孩子的好壞。

⑸ 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你知道哪些

其實,錯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犯,孩子犯錯對我們大家來說理所應當就是教育,認為教育後就不會再犯。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常用的懲罰目的都是讓孩子承擔後果:比如罰站、罰跪、罰做家務、挨打等。我認為太多的親子書只教會我們解決孩子的問題,卻忘了引導孩子成長的家長,孩子如果是家長的復印件,主件出問題了怎麼教仍然還會出問題。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點燃生命。有一本親子書《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教會我們把自己活出來成為孩子的光。推薦一本親子溝通書《親子溝通密碼》,真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正確且有效的溝通。這2本書其實不僅可以用在親子,還可以用在工作、生活中,家長也是需要不斷學習才可以更懂孩子,和孩子與時俱進。

⑹ 父母懲罰犯錯的孩子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呢

那麼父母在懲罰孩子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1、控制好情緒

孩子犯錯誤,懲罰孩子,掌握這四點,教育要有愛,才能得到尊重

孩子們做錯事時,父母比較生氣,有些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吐露自己的不好的感情。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指導和糾正,而不是盲目地發泄感情,如果父母不能控制感情,對孩子的懲罰就會失去意義。

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要就事論事,避免感情的轉移,這樣孩子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不要太嘮叨

孩子犯錯誤,懲罰孩子,掌握這四點,教育要有愛,才能得到尊重

家長最不願意教育孩子的是嘮叨。說得多,孩子聽不見,會完全不以為然。

⑺ 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有什麼科學的懲罰措施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所以很容易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孩子犯錯誤之後,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引導,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和社會觀。當孩子犯錯之後,卻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進行打罵,不僅會造成孩子的身體受傷,也容易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因此家長一定要採用科學的懲罰措施。

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由於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性格非常敏感,容易採取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所以當孩子有一些不正常的動作,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並詢問原因,同時多抽時間去陪伴孩子,這樣會加深雙方的感情,這樣父母的懲罰和建議,孩子才會更加願意接受,同時家長也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

⑻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什麼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准,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
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鹹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後說理不可無: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⑼ 對於孩子的懲罰措施,哪些比較合適

引言: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誤了,就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家長要告訴孩子必須要改正不好的錯誤,不要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家長看到孩子有壞的習慣不阻止孩子,孩子也會比較叛逆,不願意服從家長。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對於孩子的懲罰措施,哪些比較合適?

閱讀全文

與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經故事 瀏覽:949
社會養老壓力太大會造成什麼影響 瀏覽:861
老人一般一小時走多少公里 瀏覽:263
冬季養生聊膏方聽聽葯師怎麼說 瀏覽:755
天津民政局招標養老院 瀏覽:355
軍人父母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996
九九重陽節意義 瀏覽:503
退休金怎麼變少了 瀏覽:933
進養老院工作應該學什麼專業 瀏覽:531
吉林百歲老人多少歲 瀏覽:197
孝順對父母 瀏覽:997
海口父母的房如何給子女 瀏覽:553
心臟病能長壽嗎 瀏覽:119
2018退休金最高上限 瀏覽:897
石家莊藕王養生湯加盟多少錢 瀏覽:51
鐵養生鍋多少錢一台 瀏覽:56
老年養老金加工資怎麼算 瀏覽:987
孝順鎮公交長度 瀏覽:183
老人血壓高能吃什麼鈣 瀏覽:315
為什麼養生壺燒水只到98度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