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為什麼特別喜歡依賴父母如何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長輩都非常疼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干一點點活。有時候即使孩子想幫忙做些事情,父母也會阻止,生怕孩子會累壞。
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差是必然的。而且,如果長期這樣,孩子還會遇到事情就找父母,養成事事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作為大人,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去面對,別人是幫不上忙的。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讓孩子糾正依賴父母的習慣,變得獨立起來。
父母想讓孩子變得獨立,改變離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那麼,就不要太過寵愛孩子,讓孩子從小就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讓孩子明白,如果想要得到某樣東西,就要努力去爭取。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⑵ 依賴父母的事例~~急啊!~快
1、溺愛
一個偷竊的少年犯被當場捉住,犯縛了雙手,被牽到劊子手那裡。疼愛孩子的母親跟在後面,捶胸慟哭。兒子回轉身來,說要對她說句心裡話。母親走近去,想不到卻被兒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來。
母親罵兒子大不孝,犯了罪還不夠,又把母親的耳朵咬下來。那少年犯說:「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學的寫字板拿去給你的時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於膽子越來越大,被牽去處死呢!」
2、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3、雞蛋有皮
孩子出門遊玩,餓的時候拿著雞蛋大哭,雞蛋有皮沒法吃!
旁人看不下去了,指點:把雞蛋皮剝掉不就行啦。孩子繼續大哭:爹媽不在,不會。
4、依賴父母
有一次,看電視看得正入迷,忘了裝飯,對媽媽說「媽媽,幫我裝飯一下,我腳痛了,走不了路啊。快點,我快餓死了」。
媽媽大聲吼說「自己裝,你別給我找借口,你餓死就算了。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這么大的人了,連裝飯都不會,我都還沒有叫你洗碗、洗衣服呢?」
我氣得火冒三丈,急忙沖進房間,躲進被窩里偷偷的哭了起來……媽媽媽媽,我的襪子呢?幫我找一下,我放哪兒了;媽媽媽媽,我的外套呢?幫我拿來一下,我快遲到了。媽媽,我先走了,你自己關門吧。
5、期待父母歸來
記得那是前年的一天,那時我們剛放暑假。我和往常一樣看著我最喜歡的名著。而父母一大早就出去了,整個房子只剩我獨自一人。正當我津津有味的看書時,時間一分一秒的走過了,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午後。
但是,爸爸媽媽都還沒回來。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沒辦法只能吃方便麵了。唉!人倒霉的時候,真是喝涼水都塞牙。開始也用完了。
當我燒好開水時,手又被燙傷了。這時,我才明白我原先這么沒用,要是父母在那裡有多好呀!下午,爸爸媽媽打電話說這天晚上可能晚點回來,讓我不要等他們了。
到了晚上,天黑了,外邊靜了,靜的可怕。我獨自一人在看電視。剛剛開始我還適應,但隨著夜越來越深,外邊越來越靜,我就感到有些恐懼。別說讓我去睡覺了,就是讓我開著燈,我仍然感到害怕;即使我把窗戶都關起,我仍感到寒冷。
我是多麼期望父母在我身邊,即使打我、罵我我都願意。此刻想起以前,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讓父母干,實在太難過了。我以前就是一向在父母呵護下的一隻小鳥,不曾飛向藍天,也不曾有偉大的志向。
⑶ 有沒有人像我從小什麼事都依靠父母的真不敢想像以後父母走了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就是我所有的精神寄託
不能總是依賴,其實也不是完全怪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小時候父母太溺愛你了,盡量把好的都給你,讓你什麼都不缺。所以你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你現在能想到這些,說明你懂事兒,你可以慢慢的自己那點骨氣出來,變成你好好照顧你爸媽,什麼事情都學會自己完成,這樣到你的下一代就會越來越好
⑷ 寶寶過度依賴父母的原因有哪些
引言:很多家長在生活中對寶寶都出現了過度溺愛的狀況,所以很多時候都會讓孩子出現的人比較依賴父母的症狀,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
首先家長們在生活當中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放手,因為這樣也能夠減少寶寶過度依賴父母的狀況,當寶寶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們不要第一時間想著幫助孩子解決,而是要去協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當孩子受到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也要讓孩子們自行去解決,切記不可以包辦孩子的事情,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同時父母應該保持著與孩子最基本的距離。
⑸ 是不是我們很小的時候,才幾歲子的時候對媽媽的依賴性非常大,會時常想如果媽媽不在了自己該怎麼辦
其實真的是這樣子的,越小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是越大的。因為他們覺得父母真的是非常強大,能夠幫助你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們長大了,反倒希望離開自己的父母,因為覺得父母的管束讓他們非常壓抑。所以說有的時候,真的不要想太多,一切按部就班就好。
⑹ 孩子處處依賴父母,完全沒有自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寶貴,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也不會做,在家像個少爺或者小姐。吃飯都要家長喂,不吃還要追著喂,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其實這些都是和父母教育孩子也關。
一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孩子的教育是越早越好,對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也是越早培養越好。只有鍛煉孩子獨立完成事情,他才能夠有這種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這樣日後孩子才能夠在社會立足。如果父母放任孩子,家裡大小事都不要孩子做,認為孩子小做不了。那麼他就會有依賴性,也會覺得這個事情我不會做,媽媽也不要我做,自然任何事情他都要依賴父母去完成,到最後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樣父母就會懊惱不已。
綜上所述,孩子之所以會處處依賴父母,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生活,如何獨立,如何自己完成一件事情。
⑺ 孩子太過依賴父母那可能是因為父母身上有哪些「壞習慣」
現在的家庭裡面一個孩子的仍然比較多,孩子在父母的心裏面就是個寶貝,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父母不捨得打、不捨得罵,基本上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讓孩子越來越任性,也導致孩子養成依賴的父母心理。
在孩子眼裡,父母什麼都可以解決,不需要自己出面。等到孩子長大了,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喪失了,造成孩子處於不適用社會的狀態。
父
父母再經常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心裡明白父母的愛,也不會離開。這樣孩子就不會過度依賴父母了孩子依賴父母,多數是被父母溺愛,或者是內心缺乏安全感,認為父母會離開自己。父母平日里要多和孩子交流,寵愛也需要有度!
⑻ 中國教育怎麼了,為何孩子長大了還會依賴父母
這種現象說明: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相一致。我談一下個人看法:
一個人年紀大了,在心理上還很依賴父母,首先,是因為父母的行為長期給他的「依賴心理」提供了溫床,讓他無法擺脫那種依賴感,讓他無法自拔。
其次,是因為這個年紀大了的人,長期以來對他那種依賴心理沒有自我覺察,把那樣一種心理當做理所當然。久而久之,這種依賴的心理在他身上扎了根,並且蔓延生長,所以依賴的行為自然而生。
有些人家裡窮自己也喜歡比較別人,為什麼別人有錢有房,而你呢,什麼都沒有,此時你就會怪父母為什麼一出生就沒有這么有錢,怪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你,父母一直給你最好的,你的依賴就是他們對你付出,應該值得的,應該的,久而久之你就會心理上產生依賴,無論你多大了你沒有本事,你還會想著親人,只有他們才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你,也是無私的愛。所以趁年輕早點獨立,自己生活,努力奮斗給自己給家人創造一個好的生活,讓父母能夠依賴你,而不是你去依賴親人。
因此由於人除了生理年齡外,還有心理年齡。
⑼ 為何有些孩子在學習上會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呢
隨著教育的全面普及以及社會形勢的發展。教育在每位家長的心裡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不管是什麼家境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非常的關注。家境比較好的家庭,在小時候就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課外班以及輔導班。家境較差的家庭也會在孩子閑暇之時給孩子進行補課。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現象,但是有的家庭操之過急,就會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抵觸心理,或者依賴家長的心理。
因此我認為,如果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不會解決的難題,這個時候先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一會兒,如果遲遲無法求解,那麼家長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但是這個適當的幫助是有限度的。你可以提供給他一點小提示,但是整個解題過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思索列出的。
⑽ 兒童時期才幾歲時的時候對父母依賴性很強,然後父母老了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對子女的依賴性非常樣子
小孩子小的時候確實是對父母很依賴的,老年人老了,也會對兒女比較依賴,越老的話越像小孩子,人家不說了嗎?老小老小啊!也就是說,老了的話,就像小孩子一樣的,所以年輕人要注意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老了,是不是要多關心他們?就像父母當初關心自己小時候的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