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逼迫大娃讓小娃有四大危害,家長應該怎樣化解
「你是姐姐,不會讓讓你弟弟?」
「你是老大,妹妹還小,你讓讓她怎麼了?」
「看看你一點沒有當哥哥的樣子,人家誰誰對自己妹妹多好。」
家有倆娃,有關上面的對話你是不是也感覺很熟悉呢?兩個孩子的家庭,如果你也總是會有意無意地要求「大寶讓小寶」,那麼可要注意了,有幾點危害,對兩個孩子的影響都很大。
家有倆娃,最好的愛傳遞是父母把愛給大寶,再讓大寶把愛傳遞給二寶。
認識一位寶媽,她生二寶的時候,家裡大寶剛滿4歲,為了讓兩個孩子可以相親相愛,這位寶媽想了很多辦法。類似如在二寶剛出生的時候,給哥哥訂了專屬蛋糕,說是慶祝他當哥哥;沒幾天又給哥哥准備了他心心念了好久的玩具,說的妹妹給他准備的禮物……
而這位寶媽她之所以這么做,其實就是為了讓家裡大寶感覺因為二寶的到來,家人對他的愛和關懷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這樣大寶對二寶有了好感,家人之間的愛自然就延續了。
❷ 如果一個熊孩子惹得你非常生氣,但他的家長卻說,孩子嘛小不懂事,讓著他,這種情況該怎麼懟回去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❸ 如何反駁父母「大的要讓著小的」
我覺得大的不應該讓小的,家長也不應該強迫大的讓小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這無關年齡,謙讓固然是一種中華留下來的美德,但沒有人可以強迫他讓他去謙讓,即使是父母也沒有資格,不能一昧的讓大的讓小的,要看對與錯,大的孩子怎麼了,年齡大是一種錯嗎?不是吧,既然不是為什麼要讓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呢?這樣會傷害兩個孩子,讓小的從小培養出來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和錯誤的三觀,也讓大的長大後過度的謙讓。讓對的事情被大人們扭曲成錯的。大的不應該讓著小的。
❹ 怎樣看待爸媽對你說,你是大的,大的就要讓著小的,無條件的讓著
怎樣看待爸媽對你說,你是大的,大的就要讓著小的,無條件的讓著?當然不會啊。當然不可能這樣無條件的讓著。我覺得關於這一點,我爸爸媽媽都做得很好。我的弟弟小了我五年,那麼多年以來,我的爸爸媽媽至少沒有說過我比弟弟大,我必須要讓著他。我和弟弟兩個在我爸爸媽媽心裡地位是一樣的。
我身邊的一直有這樣的朋友,也不是獨生,可是爸爸媽媽一直讓他們讓著小的弟弟妹妹。搞到兩者都不開心。覺得爸爸媽媽偏心,只愛弟弟妹妹了。這樣只會弄得姐妹或者姐弟之間的感情沒有那麼好。
讓他可以,可是不能無條件退讓。讓他要有一個度。
❺ 家裡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嗎我家長說不管怎樣都應該讓著小的,我該怎麼辦!
父母這種一直要大的孩子讓著小的孩子的情況,在中國絕大多數人——不管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是別的人、甚至是我們自己——都覺得是應該的,是對的。其實不然,是由於我們太多人受老一輩的或者傳統觀念影響太深了,所以才覺得應該大的讓小的。這其實是不對的,也是不應該的。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任何人都會和別人有交往,從一出生時的餓了或者不舒服,通過哭來與人交往,到長大了我們用語言明確告訴別人自己的需求,通過交流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都是社會生活的日常交往。既然我們都離不開社會的交往,並且成人世界的社會交往並沒有要求誰一定要讓著誰,是我們的正面社會價值觀決定了如何與人交往,在這種平等自由且相互理解有共同感受的情況下,才能有效的交往。所以每個孩子都應該獨立自主的去解決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問題,作為大人或者父母,不應該過多干涉他們之間的事情,留給他們自己去解決是最好的方法。這樣對兩個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好的。父母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引導孩子們自己解決遇到的矛盾,讓孩子快速成長。
❻ 父母很偏心,總是要我讓著妹妹怎麼辦
說一下我個人的真實經歷吧,雖然看起來很胡鬧,但是也並沒有影響到,我們兄妹之間現在的親情!
我妹比我小很多歲,所以我父母一直都非常寵著她,用我們老家一句話來說就是,慣得都不成人形了,最常見的就是我想要的東西,父母總是說我長大了,買不買都行,但是總是給妹妹買他想要的,這真是氣人,然後就是嫉妒,這種情況忍著,雖然我也想,像書上說的那樣富有道理的人生哲理讓著她,但是做不到,當時就嘗試過錘老妹一頓撒撒氣,讓這傢伙搶去了原本屬於我的父愛母愛,然後就是遭到了母親身體和心靈上的教育,毒打加嘮叨。
之後我就學聰明了,老妹這傢伙不懂事,經常犯錯誤,每當她把我東西弄壞了,我才出手教育她撒撒氣,這樣老媽也就只會說兩句,並不會出手,不過這傢伙幾次過後就變聰明了,就不動我東西了,胡鬧也會當著老媽的面,這樣我也不能動手。
然後隨著逐漸的長大,老妹也就逐漸懂事了,雖然偶爾也會仗著父母疼愛和我胡鬧,但是也不會太過分。
因為時間過去了很長了,當一件事情不在意的時候就會逐漸淡忘,所以這件事情不是記得很全面,我想說的是,我不會教你什麼大一點的孩子就應該讓著小一點的孩子,什麼血脈親情,並不是因為我小我就不知道這些道理,我當時也知道這些大道理,可是因為我是孩子,所以我做不到,我想說的是,她胡鬧,該教訓的時候就要教訓,不過這里提醒一下,別下死手,打幾下出出氣就行。
❼ 如何反駁父母的「他比你小你就該讓著他」的言論
父母不可能永遠把小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你總要教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一句話就說得很好:你的孩子如果你不教育的話,將來出了社會,就會有人狠狠地替你教育他。所以父母們也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孩子小並不是他能夠欺負別人、做壞事的借口,也不是你能夠拿來搪塞自己無知的理由。等到孩子將來真的不知道是非對錯,做了錯事,你才知道後悔的話,那已經是來不及了。這種情況,我相信所有的父母親都不希望看到的吧。
❽ 在家裡父母偏袒小的冷漠大的,大的應該怎麼博取父母開心
父母偏袒小的,冷漠大的, 首先 ,可能父母對於小的照顧的比較多,因為小的更需要 照顧大人的照顧,你 就會感覺父母冷落了自己 。大的不用刻意的去博取父母的開心 ,如果真的想讓父母開心的話,就要用行動說話 ,比如,好好學習 考好個好成績, 讓父母面子上有光, 大的只要做好弟弟妹妹的榜樣,
父母就會開心的
❾ 如何反駁父母要求讓著弟弟妹妹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但是還是有一些家庭會有兩個孩子,也許在外人看來,孩子多比較好,一起玩一起生活,不會無聊,但是一件事情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比如家裡的老大,總是會被要求什麼事情都要讓著自己的弟弟妹妹,有的時候錯並不在自己,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當你有委屈的心理的時候,不要當著弟弟妹妹的面,單獨的找爸爸媽媽說清楚,很多時候自己也想渴望那一份關心和愛護,就只是因為自己早出生那麼幾年就要忍受這些嗎,父母是愛所有的孩子的,當你全部說出來的時候,他們也會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對,當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也會先看誰對誰錯,正確的處理問題。
有的時候父母更疼愛自己的弟弟妹妹,也是給予你更多的希望,在他們心中,你能夠應付這一切,弟弟妹妹還小,需要父母的幫助,他們是愛你的,相信你能夠做的很好,這也是一種認可,所以當被要求的時候,不要總覺得委屈,想要反駁,更多的時候也要替自己的父母著想,這么多孩子,他們很不容易,自己也應該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好好照顧弟弟妹妹,不要讓父母操心。
❿ 當父母說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該怎麼反駁
我們不一樣,我媽覺得無論什麼事都要聽姐姐的,讓著姐姐,因為她比我大,從小到大都這樣,她比我大9歲,我媽說有我就是因為姐姐的身體不好,要我照顧她,所以生了我,我抗爭過,但是媽媽說我心眼小,還說我姐妹之間,為什麼要分的那麼清楚,她身體不好,你要讓著她一些,而且姐姐初中生病休學了,她沒上學而我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