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應該怎樣看待有同性戀傾向的孩子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邸曉蘭:我的感覺和建議是: 1.孩子的心理測查提示心裡非常正常,家長不要疑神疑鬼的。 2.要學會欣賞與眾不同、但非常有才華的孩子,不要照父母的好惡控制、改造孩子。不理性干預的後果就是培養一個會撒謊、會隱瞞的人,或是虛偽或是逆反。 4.同性戀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容他(她),因為真的同性戀是沒有任何辦法改變的。可你的孩子還特別小,你們只需觀察,不要干預更多。目前看來他似乎還不能確認為同性戀,就是有點女性化。也許,這個就是他的性格,依性格發展,選擇一種比較與藝術相關的職業,可能發展會很好(我看他繪畫的筆觸相當熟練)。
Ⅱ > 如果孩子是同性戀者家長應該怎樣對待
抱著理解的心態吧。只要你正確地對待同性戀的問題,你就會理解你的朋友。
同性戀是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存在的。中國的同性戀約占總人口的3%-5%。這些人的存在是否正常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事實是世界平均比例是5%左右,它能夠保持著一比例,說明這一類人是正常的存在。在中國,這一類話題是比較敏感的。但是在加拿大和少數歐洲國家已經立法:同性戀可以結婚。美國大約20%的人與同性發生過關系。中國人,很多人都不能夠接受,因為這是一個禁閉的話題。
你的朋友是同性戀,說明他在我們國家3%—5%這個人群內。試著去接受他吧,盡管短時間內你難以做到。如果你是擔心他「愛上」你的話,你要事先告訴他不行,讓他找一個合適的伴侶。
最後說一句:現在的真心朋友很少了,每一個都要好好地珍惜啊
Ⅲ 女兒是同性戀,家長該怎麼辦
這個不一定的,因為很多問在青少年時期都會出現欽慕同性的現象,一個是因為青少年這個時候正處於性發育的階段,性心理不成熟,而該時期又和同性相處較多,有關兩性問題也是同性間討論較多,很有可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一些特殊的感情。另一個是人們有一種崇拜強勢同性和欽慕自己認為完美的同性的心理,特別是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這一時期心理比較復雜,所以不能單純的以喜歡男生就來定義自己的性取向,因為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但等他們性發育成熟,心理發育成熟後,有絕大一部分人還是遇到自己心儀的異性並與之結婚生子,而每當他們談起過往這段同性間的特殊感情時自己也很難定義那是什麼,只是覺得2人間很親密,超越了好朋友的范疇,但又不是想要相守一生的愛情,很多人表示這段特殊的感情期間2人都不會想要發生關系,但彼此又親密無間。所以你現在這個年齡很難定義的。
其實,人的感情是最復雜的東西,很難具體定義它,我建議你現在應該對進行兩性教育,多交流溝通,正確的引導,但不要老提同性戀,不然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可能反而促使她這樣做,不要讓她早早的背上思想的包袱,不如順其自然,讓她輕松愉快些,等她慢慢的長大了,人生閱歷越來越豐富了,就會自己判斷自己的感情,隨著長大和異性的交往增多,她很可能就找到了心儀的對象。如果她長大了還是覺得自己喜歡的是同性,那麼我只能勸你,兒孫自有兒孫福,強逼著她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她也不會幸福的,你不就是希望她能幸福嗎,那麼順其自然吧。
Ⅳ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父母怎麼辦
現在的時代已經不一樣啦,外國很多國家都已經同性戀婚姻合法啦,同性戀是兩個人,兩個靈魂的愛戀,不是病,如果是病國外就不會合法啦,不用感到恐懼,這不會改變什麼,他還是你的孩子,還是會繼續愛您,繼續走正常人的道路,只是要辨別他是真的有同性戀的傾向還是只是誤會了自己的情感,這點蠻重要的,不然會傷害到他喜歡的人,畢竟人家也沒有錯嘛,您不用過於擔心這個問題,順其自然吧,畢竟人生是孩子的人生,不是我們的嘛,現在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所以未來我國很可能也要同性戀合法的啊,不然就要一妻多夫制,多違背道德啊,所以兩相比較下,還是同性戀易於接受吧
對了,一定要給您一個忠告,如果您真的接受不了,也請緩和的勸解孩子,千萬不要相信外面那些誤導性的東西,把他送到戒同所或其他亂七八糟的場所,戒同所是違法的場所,裡面會用違法的電擊、強奸等方法來對待孩子,會讓他們受到很大的精神虐待和肉體虐待,會徹底成為無性戀,男孩子會不舉,女孩子會被輪奸從而留下陰影精神不正常,所以您千萬不要沖動和盲目聽信,將孩子送到犯罪分子手裡,同性戀不是病,也沒什麼可怕的,想想看,並沒有人規定生活是什麼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就像喜好不同,他只是比較獨特,也比較可愛
Ⅳ 父母非常反對同性戀怎樣說服他們
摘要 您好,關於這件事國內通用的做法不是說服,而是說利用時間拖下去。對於父輩來說,要是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他們對於同性婚姻是沒法接受的,但是如果您這邊長時間保持不婚的狀態的話,他們態度就會有所松動,進而接受這個問題,當然如果您父母是知識分子或者是性格比較開朗的話,那麼可能會更容易接受這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殺
Ⅵ 父母怎麼接受自己的同性傾向
非常理解你和你父母的痛苦。同性戀對於當前社會和傳統家庭文化來講還是一個難以被理解和接納的事物。但這不是誰的錯,誰有病誰沒病的問題,只是你和你父母在戀愛問題的溝通。即便是異性戀,如何你遇到一個女孩子,喜歡對方,但父母就是不同意,你所遇到的難處其實和現在的你是一樣的。建議你從這個角度考慮一下如何去和你的父母討論。
Ⅶ 發現孩子同性戀 父母該怎麼辦
發現孩子同性戀,父母該怎麼辦?我認為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搞同性戀的情況下,應該說服教育,把搞同性戀的害處給孩子講清楚,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是可以把孩子教育過來的,因為孩子也在成長的年代,這樣如果用無力的情況下,孩子會有逆反的情況,只有給他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才能慢慢的把孩子教育過來的,所以我認為發現孩子同性戀,父母應該不要急躁,應該給他拜,把孩子搞害處告訴他,這樣還會慢慢的轉變過來
Ⅷ 有關同性戀的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歸宿,但是在中國這個十分看重傳統的國家裡,同性戀一直是不被接受的,甚至有很多的人會覺得骯臟,但你要明白,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所以就算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如果自己是真的喜歡他,如果對方也能對你不離不棄,如果你相信你們之間的感情,那麼就堅持下去,至於對父母怎麼說結果都有一個,一定要讓父母知道,畢竟他們養育了你,不管父母如何傷心,這都是必有的過程,父母一定會讓你們馬上分開,如果是這樣,請你把他也帶過回家一起向你父母說明,如果他不願意去你家,就說明他不願意承擔責任,這樣的人,放棄就好,如果他願意,說明你們之間的感情很可靠,那麼就可以完全相信他。至於父母,畢竟你是他們養育了十幾年孩子,相信他們一定會體諒你們的苦楚,即使時間會很漫長,但一定會有好結果的,說真的,你一定也不好受,但是也請你堅持,不要讓自己後悔
Ⅸ 發現孩子有同性戀的傾向,作為家長的該怎麼辦
不要去罵孩子打孩子.既然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是一位理智的家長 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同性 您孩子的性取向可能是先天因素也可能是後期導成 但是孩子大了總要讓他有自己的想法 了解完之後如果孩子真的堅持是不會改變自己性取向的 可以試著接受 假如你孩子是女孩兒 多一個女兒照顧你們不更好嗎 或者假如你的孩子是男孩 您的兒子就不需要過多的擔憂 因為遇到事情他們會一起解決 也會一起照顧你們 不過十四歲的男孩確實比較小 先讓他好生學習 如果長大之後還是一樣 我只能說尊重他們 同性戀並不是病 只是您的兒子不同於常人罷了 我們應給予理解 我的女兒就是同性戀 她們在荷蘭定居了 生活的很幸福 我女兒的另一半對我們也很不錯 我身為一個母親我也知道孩子是勸不回來的 我開始也是不同意的再遇到我女兒的另一半之後我改變了我的看法 真的很細心 所以擁有兩個女兒也是不錯的 說這么多隻希望您不要覺得同性戀是一種病 我們應理解他們尊重他們
Ⅹ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同性戀
張女士的女兒正在上大學,她在班上有3個同性好朋友,平日里4人關系特別好,干什麼事都在一起。但不知怎麼,4人慢慢發展成了兩對「情侶」,並彼此發誓要永遠在一起。前段時間,張女士的女兒竟提出要帶著戀人上家吃頓飯,順便見見父母。這可急壞了張女士,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對她認為不合常理的「情侶」。
像張女士這樣,面對同性戀不知如何是好的還大有人在,有人還說,同性戀如今越來越多,甚至影響了社會穩定。但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性健康中心主任醫師張北川教授認為,並不是同性戀者增多了,而是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敢於表達了。
撫養因素和偶然機會是主要成因
張教授提出,導致同性戀行為的因素包括三個方面,即先天因素、成長環境和後來的偶然機會。
研究發現,與性取向密切相關的性別意識,主要建立於出生後18~36個月。一旦建立,終生相對穩定。所以,有些父母喜歡把小男孩當小女孩養,或者反之,可能會影響孩子正確性意識的確立。
而有些同性戀者是因為童年期和青春發育期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引起的。比如,小孫的父親常年出差在外,一年只回家待兩三個月。每次父親回到家,小孫總會有一種害怕的感覺,進入青春期以後,父子之間更是難以溝通。但小孫又極度渴望能從父親那裡得到更多的關愛,所以成年後,他總想從同性那裡得到補償。
青春期期間以及成年後的偶然遭遇,比如被異性「傷害」或「誘惑」,也可能在先天基礎上引發同性戀。有的人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遇到了特別的對象,才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就好像是一根導火索,它能把同性戀者體內原本未曾察覺的一種需求釋放出來。
某些環境易產生同性戀行為
據調查,在單一性別場所,比如女子學校、男子學校和監獄等,同性戀比例都很高。張教授解釋說,所謂單一性別場所,主要是指交往的對象、場所較固定和封閉,且大多是同一性別的人。一般在劃分時,大學也會被歸入單一性別場所。「因為,大學生的交友圈相對狹窄且固定,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更多地和同性交往。這樣就很容易形成單一性別場所。」張女士的女兒在校期間,較多的是和女同學在一起,使她的交往圈子局限於同性之間,這樣就增大了她和同性產生感情的機會。另外,某些專業,比如體育,會促使一些女性在行為和日常處事上表現得和男性一樣,甚至在感情需求上也模擬男性。但只要離開了這個環境,就會恢復本來面目。
從白領到學生,甚至普通農民或無業者,都有可能是同性戀者。值得指出的是,性取向和學歷、職業無關。
部分女同性戀者會改變性取向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明白,子女有愛的能力是件好事。應當說,現在許多青年人沒有愛的能力,只有性的能力,那才是最值得擔心的。一部分喜歡同性的人不過是在生活的某一階段有這樣的傾向,隨著時間流逝,會慢慢改變。
如果發現自己的子女有同性戀傾向,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順其自然」。硬性打壓和阻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少父母提出,能否讓子女的性取向恢復本來面目?張教授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父母要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由平等環境,多和子女交流,深入了解子女對其選擇另一半的感情和態度。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能言辭過激,避免加深誤會,激化矛盾。第二,父母要從子女自身利益的角度,來分析同性戀生活方式可能給其帶來的利與弊。第三,適時地給子女安排和不同人群接觸的機會,也許慢慢就會發生變化。不能急躁,急躁是和同性戀者相處時最大的忌諱。
同性戀者需要父母、朋友乃至全社會的理解和包容。他們通常會經歷強烈的困惑、矛盾甚至自卑心理。其實,他們不必因此而內疚,要認識到這只是一個性取向差異,與人品、性格等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