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再分享如何引導孩子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前,我先來分享一個身邊真實的事。
前幾天又有個朋友的家人掉入了網貸的無底洞,事情起因是這樣的:
她弟弟因喜愛名牌,超前消費,最開始是刷信用卡,後來信用卡還不上,開始借貸。
就這樣,錢越滾越多,本來只是幾萬的事,後來利滾利慢慢到了20來萬。最後就是一家人全部為她弟弟一個人的愛慕虛榮買單。
其實這幾年屢次出現類似事件:孩子拿父母手機打游戲,刷出去十來萬;拿父母手機看直播,打賞主播好幾萬。
在這些孩子眼裡,他們沒有金錢概念,更不懂得賺錢的辛苦,更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因而當這些缺乏財商的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變成「負一代」,各種負債、超前消費,甚至為此走上高利貸之路。
坦白告知孩子家裡的實際經濟狀況,會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從而學會理性消費。
不過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持之以恆的努力。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理性消費觀,你有更好的建議嗎?一起來聊聊。
② 新一代父母在母嬰產品消費觀上有什麼特徵
我覺得現在新一代特別是九零後的父母在母嬰產品上的消費觀首先是要安全。也就是很多母嬰產品都不敢在網上購買。特別是一些奶粉,還有一些吃進嘴巴裡面的東西。
③ 父母與孩子的消費差異
父母與孩子的消費差異有以下幾點:
1、使用方式不同:
當代很多小孩都是月光族,每個月都沒有什麼存款,反正覺得如果沒有錢了就可以問父母要,所以在花錢上很少有小孩會對比價格。
父母大多都會多考慮一下家庭的經濟情況,在購物等方面會比較節制,有時候如果沒有必要的開支會選擇不購買,其實很多父母為了多給孩子點錢,自己都捨不得花錢買衣服。
2、對生活的理解不同:
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很簡單,可以任由自己快樂地玩耍。而大人則覺得這個世界是非常復雜的,並且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危險時刻威脅著自己。
3、考慮方式不同:
小孩都是社會經驗比較少的,所以很多時候做事會比較沖動,不怎麼考慮後果。父母因為社會經驗比較多,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把後果都考慮清楚再做打算。
(3)父母消費觀有哪些擴展閱讀:
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者劃分以及其消費心理:
1、少兒期雖然沒有消費能力,可是他們的消費意識會影響到大人的消費心理。此階段的孩子所具有的主動感和信任感會要求大人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甚至有的孩子為博取家長的信任和誇獎而自己主動挑選商品和購買。家長也因希望鍛煉孩子,而其消費心理也受到影響。
2、青少年期主要任務是學習,購買能力普遍不強,消費行為多數在學習上。由於渴望消除自卑感和建立同一感,在消費時較易產生攀比的消費心理。
④ 舉例說明你和父母長輩的消費觀念差異說說青年人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我母親消費的特點是不買太貴的,買東西要貨比三家。可能是因為年輕時挨過餓,媽媽比較喜歡囤積東西,例如當季用的毛巾如果便宜她會買三條。好的東西也捨不得用,一直囤積。媽媽也特別喜歡攢錢,平時能省就省,也特別會修復一些物品接著用。年輕人在消費中要節約,不要重復買一些沒用的東西。買的東西要實用。要有適度的攢錢意識以應對不時之需。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也可以買下來,有些東西只是適於目前的年齡段的,錯過了以後沒機會用了。
⑤ 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什麼父母該如何給孩子樹立正常的消費觀念
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那麼你應該要告訴他以下幾個事項。第1個事項就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你應該教會他要把錢花在值得花錢的地方。第2個事項就是可以教他投資理財,例如購買一些基金之類的,這樣可以實現增值。第3個事項就是叫他不要跟別人去攀比,不要跟同學攀比虛榮心買名牌。
錢花在刀刃上
每一個人用錢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能夠把錢花在刀刃上,那麼你就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反過來說,如果你把錢用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那麼你的生活將不會有多大的改觀。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讓自身變得越來越好,應該要教他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說他喜歡踢足球,那麼你就可以購買一個漂亮的足球。如果喜歡打羽毛球,那麼就購買一個高質量的羽毛球拍。
⑥ 四種消費觀念分別是什麼
1、當期收入的消費觀
消費支出的多少,取決於當期收入的高低。如果這個月收入少了,就縮衣節食,省吃少用;如果下個月收入多了,就聚會逛街,吃喝玩樂。
2、相對收入的消費觀
消費不僅受到自身絕對收入的影響,還受到周邊其他人收入(消費)水平的影響。如果周邊其他人生活水準較高,為了維持一致,自己只有多消費才跟得上。這種消費觀的形成,通常是因為攀比心理作祟——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3、習性收入的消費觀
當消費的多少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時,收入的高低就很難對其產生影響了。
例如,向來節儉的人並不會因為收入提高了,就相應增加消費。想想父母輩一代的人,從小勤儉節約,即使子女事業有成,家庭富裕,也很少會大手筆亂花錢。
4、持久收入的消費觀
持久收入指的是投資的資本產生的收益所得,這部分通常不會用來消費,而是用於再投資。低收入者的持久收入較少,所以這種現象在高收入人群中較為常見。
(6)父母消費觀有哪些擴展閱讀:
消費觀念的形成
消費觀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長期積淀的結果,又是社會現實的直接反映,在影響個人消費觀念的眾多因素中,主流消費觀念和個人因素則是影響消費觀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主流消費觀念對個人消費觀念的影響。盡管西方的消費主義文化從20世紀50年代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主流,並未對中國產生廣泛的直接影響。中華文化及經濟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為出」根深蒂固。
而建國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長期物質生活資料的匱乏,倡導艱苦奮斗,勤儉建國,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的這種保守的消費觀念。這種深受傳統影響,業已形成的保守的主流消費觀念,不會因為在改革開放短短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迅速被改變。
⑦ 家長的消費觀念
看看你父母平常怎麼花錢的不就行了,比如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這是一種觀念。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花,這又是一種消費觀念。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也花,這還是一種消費觀念。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也不花,這同樣是一種消費觀念。
⑧ 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父母要做到哪幾點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受父母的寵愛長大的,只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家長寧可自己委屈,也要去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尤其是孩子沒有金錢觀念,想花錢就給父母或者長輩要,一點都不懂得金錢來之不易,而且還認為這是天經地義,長久如此,孩子形成揮霍、浪費、沒有節制的消費。
3、懂的存錢的快樂
孩子還沒對金錢產生概念的時候,家長要讓鍛煉孩子學會等待,例如告訴孩子今天不吃糖果,明天就可以得到兩顆,這樣即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又可以讓孩子提前體驗到儲蓄的樂趣。
4、學會合理分配金錢
存到錢之後,要教會孩子如何花錢,平時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拿錢買東西,可能剛開始他會買到沒用的東西,可家長不要生氣,要學會以身試法,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學會挑選,學會比較更好的物品,逐漸就會學會如何合理分配金錢。
5、記賬
當孩子開始有自己零花錢的時候,家長就要給他准備一個小本子,讓他學會記錄支出和收入的每一筆錢,這樣會讓孩子清楚錢都花哪裡了,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真正學會自己理財。
⑨ 媽媽的哪些消費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消費觀
如果說誰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大,毫無疑問就是父母。父母的一些行為方式往往會對孩子起著榜樣的作用,也驗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2、在孩子教育上的花銷
不會花錢的媽媽,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可能總會給孩子報一些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並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以及是否有天賦和特長。
在教育上不會花錢的媽媽,不僅僅加重了孩子的成長負擔,還會容易埋沒孩子真正的天賦和特長,更容易讓孩子長大後處於一種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卻都又不精通的尷尬狀況。
會花錢的媽媽們,往往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真正的天賦和特長,從而針對性的給孩子找老師,克服生活困難,幫助孩子學習,引導孩子往他擅長的領域發展。
在教育上會花錢的媽媽,孩子們受到媽媽的影響,往往能在某一個擅長的領域取得成就和獲得成功,並且能讓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一個會花錢的媽媽,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影響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能讓孩子從小有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念,更能決定孩子未來的眼界是否開闊,以及是否擁有生活智慧。
⑩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消費觀
父母應該在孩子適合的年齡向孩子解釋清楚金錢的作用,及早的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避免寶寶成為日後的「敗家子」或是「小摳門」。給寶寶灌輸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念,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心指導孩子的。
1、零花錢方面
在孩子開始知道錢的作用時,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錢財。那麼對於5歲的孩子,給多少零花錢合適,專家建議:5歲左右的孩子每周給2.5~5元最合適。
在零花錢的給予上,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自立,在家庭中就建立出讓孩子做家務的問題,通過付出自己的勞動來掙取零花錢,這種方式的給予專家建議不要做。因為本身自己收拾玩具、擦桌子之類的家務活是孩子在這個家庭中應盡的義務,這樣為讓孩子單純的只認為做這些活只是為了賺取傭金。
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通過獎勵的方式來給孩子零花錢,比如,你的孩子做了一個你認為很對的事情,或者是做了一件家務活,都可以獎勵孩子,這樣不僅促進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玩游戲方面
准備不些不同面值的硬幣,與孩子一同游戲,在游戲中教孩子認識面值不同的硬幣,同時,教孩子數數並准備一個儲蓄罐,讓孩子把硬幣自己數著數裝進儲蓄罐中。
3、陪同孩子購物
建議父母在出去購物時,帶著孩子一同購物。在准備出去購物前,問問孩子的意見,讓他做一些心理准備。如果媽媽有一些優惠券的話,將這些優惠券交給孩子,並告訴孩子使用這些優惠券可以節省多少錢。讓孩子在購物的"同時學會節省金錢的這個觀念。
同時購物時,比如買一盒果汁,可以介紹給孩子不同的品種功能以及價格,告訴哪種的果汁便宜,讓孩子自己選擇買哪一款。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自主選擇權還有利於提高孩子自已的合理消費觀念。
(10)父母消費觀有哪些擴展閱讀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長的消費觀也在不斷地變化,例如在開的車子、住的房子,以及身上穿戴的選擇上的高消費,都可使身邊的孩子耳濡目染,從小就大手大腳地消費慣了,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們卻以節儉聞名於世。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給我們多少帶來一些啟示。家長在滿足孩子的正常消費之外,更應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