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郭嘉對父母如何

郭嘉對父母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16 02:55:02

A. 郭嘉是怎樣一個人

郭嘉,字奉孝,27歲出山棄當時勢力最大的袁紹從曹操,此舉已足見其強了,先後共在曹操麾下11年,時間雖短,但功勛顯著,成功的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此後曹操鮮有卓著的軍事成就。郭嘉絕對可以說是軍事天才,神機妙算,當機立斷。曹操曾三戰呂布未果,准備撤軍,郭嘉力主再戰必勝,結果生擒呂布;曹操戰袁紹時,有人擔心孫策會趁機偷襲,郭嘉斷言來不了,曹操打烏丸時,有人擔心劉表偷襲,郭嘉再次斷言來不了,結果均如郭嘉所料;曹操打敗袁紹後,征討其子袁譚、袁尚,連戰連克,所有人都主張再戰時,郭嘉主張撤軍,結果如郭嘉所料兄弟內訌,曹操坐收漁翁之利,可見郭嘉之才能。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曾仰天長嘆:「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由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嘉身體不好,在曹操南征時,他明知南方多瘟疫,水土不服,在去之前他自己就說,要是到了南方,只怕不能活著回來,但仍然冒死前往,赤膽忠心可見一般。最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郭嘉不曾和諸葛亮對峙過,諸葛亮出山那年,郭嘉病死在南征途中,一顆巨星隕落。

B. 三國郭嘉的父親是誰還有他的家世

三國裡面並沒有提到他的父親。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2)郭嘉對父母如何擴展閱讀: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C. 郭嘉傳中郭嘉並沒有什麼黑點,為何後世人們對他評價這么不好

郭嘉字元禮,濮陽人。祖父郭昂,父親郭惠,都因戰功而顯貴。他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被世人評價得如此高的他,為何後又落下不好的名聲?


此外,世人總拿他與諸葛亮對比,他英年早逝後,就諸葛亮這個大人物就出現了。有人說,如果郭嘉沒有死得那麼早,必定可以和諸葛亮媲美,還有說會超過諸葛亮的功績。大家對諸葛亮充滿了敬畏之情,他就是個神運算元,幾乎事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總會想出辦法去解決任何問題。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後人怎能容忍郭嘉的存在,自然為了抬高諸葛亮而會「貶低」郭嘉。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看法?

D. 郭嘉的生平事跡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郭嘉少年時就有卓識遠見,隱居鄉間只與眾多英豪為伍。早期曾經投靠過袁紹,但看到袁紹無果斷的抉擇力和任用察識賢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離開袁紹。後來由於曹操的謀士戲志才的死,郭嘉受曹操謀士荀彧的舉薦,和曹操詳談後互相肯定對方的能力。袁紹曾經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對比曹操和紹的優勝劣敗,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時局,認為先掃平呂布,再謀取天下。曹操東征呂布,久攻下邳不下,便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呂布強攻下必敗,決沂、泗水灌城,終破城。郭嘉認為不該讓因呂布逆襲下投靠的劉備邀擊袁術,認為這是放虎歸山,後來劉備果然殺曹操置的徐州刺史車胄而叛。曹操想趁劉備立足未穩時速破,但諸將憂慮袁紹出兵,郭嘉指出袁紹反應遲緩應不會有大規模用兵,支持曹操的決定,事情結果也如他所料。官渡對峙時,孫策有襲擊許昌之意,但是郭嘉分析認定孫策必為小人所害,穩定了曹操的信心。袁紹死後,建議曹操暫時退兵,讓袁紹二子相殘,後袁譚來投,曹軍再次進擊攻下袁尚的鄴城。在南皮殺掉復叛的袁譚後,勸曹操多用河北賢才。追襲袁熙、袁尚余黨時勸曹操兵貴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烏丸大本營柳城,終破三郡烏丸並讓他們臣服。可惜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而病死。曹操深感痛惜,淚流滿面,對手下眾人說:「大家跟我差不多年歲,只有郭嘉最年輕,本來想托囑後事,但是卻中年而喪,令人嘆息。」赤壁戰敗後更慨嘆:「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E. 郭嘉的簡介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 。

起初,郭嘉往北晉見袁紹,袁紹對他十分禮敬。過了不久,郭嘉慢慢了解袁紹只是虛 有其表,於是就對袁紹的謀士辛評、郭圖說:「有智慧的人要審慎的選擇領袖,才能夠保護自已,建立功業。而袁紹只效法周公禮賢下士的樣子,卻不知道用人的方法。做起事情來,毫無效率。一天到晚都在計畫 ,卻又沒有決斷力去實踐。想要跟他平定天下,共謀王霸之業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郭嘉便離開袁紹。

荀彧推薦郭嘉給曹操。曹操召見郭嘉,跟他暢談天下大事後,曹操高興的說:「能夠幫助我建功立業的,一定是郭嘉這個人。」郭嘉也高興的說:「曹操真的值得我為他效勞!」

西元195年,曹操前往徐州擊敗呂布後,呂布退守城池。當時曹軍疲弊,曹操原本要退軍休養。郭嘉和荀攸一起對曹操說:「呂布有勇無謀,這時打了三次敗戰,他的銳氣已失。軍隊的戰鬥力取決於主將。主將如果失去作戰意識,那麽他的軍隊必定沒有奮勇作戰的意念。陳宮雖有智謀,但是無法迅速作出決策。趁現在呂布的士氣還沒恢復,陳宮尚未作出對策的時候猛力急攻,一定能徹底解決呂布。」於是曹操引水淹城,果然生擒呂布。

孫策轉戰千里,奠定江東的基礎後,想要趁著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的時機,率領軍隊偷襲許都。曹操的陣營聽到這個傳言,大夥兒都非常的擔心。郭嘉卻一點兒也不害怕,他對大家說:「孫策才剛剛平定江東,人心尚未齊心歸順。而他打仗時所殺的都是盤據地方已久的強豪,他們都有忠心的部下賣命。然而孫策行事輕率而沒有特別防備刺客。雖然部將軍隊眾多,但是他這麽輕浮,就好像一個人走在路上,如果刺客被利用時機,一名勇士就可以解決掉他。就我的看法,他必定死在匹夫的手裡。」果然孫策尚未北上,就被許貢的門客殺死了。

註:西元196年,孫策任會稽郡太守時,委任虞翻為功曹。孫策非常喜歡外出打獵,虞翻勸阻他說:「您喜歡輕裝便服出行,隨從部下常常來不及警戒,士兵們常常感到辛苦。身為統率,如果不夠穩重,就不容易樹立權威。所以傳說中的「龍」,一旦變成普通的魚,隨便一個漁夫就可以捕捉它。而白蛇自己放縱,在野外被劉邦斬殺。請您多加註意自己的行為。」孫策雖然贊同虞翻的話,但是卻改不了壞習慣。西元200年,有一天孫策出外打獵追趕野獸,他騎的駿馬速度特別快,隨從的馬根本追不上。正當孫策追趕獵物時,突然遇到許貢(前吳郡太守,為孫策所殺)三名門客,他們用箭射中孫策的臉頰。從後趕到的隨從立刻將他們三人全部殺死,但是孫策也因傷勢過重而去世。

官渡之戰不久,袁紹就羞憤而死。之後曹操在黎陽,連續擊敗袁譚、袁尚,當時大部分的將領都建議曹操一鼓作氣,乘勝追擊。郭嘉向曹操進言:「袁紹喜愛這兩位兒子,因此並沒有明確的指定繼承人。而郭圖、逢紀等謀臣又各擁其主,兩袁必定相互爭奪繼承權,而無法團結。如果我們急切地攻打他們,他們就會團結在一起與我們對抗。如果我們改采防守策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就會開始爭奪繼承權。現今不如把矛頭指向荊州,征討劉表,等待袁譚、袁尚之間的變化。當他們的內部不合之後,再攻擊他們,必定可以一舉攻破。」曹操非常贊許郭嘉的意見。因此開始准備南征,當大軍抵達「西平」的時候,袁譚、袁尚果然開始爭奪冀州。袁譚被袁尚所擊敗,退守「平原」。袁譚派辛毗為使者,向曹操請求投降,於是曹操便派兵去援救袁譚,攻下鄴城(斬審配)。之後又擊敗袁譚(因為袁譚背叛曹操),因此平定冀州。郭嘉因功封為「洧陽亭侯」。

曹操計畫攻打袁尚及烏桓,當時許多部下都害怕劉表會派劉備偷襲許都。郭嘉向曹操分析局勢:「您雖然威震天下,但是烏桓憑藉著距離中原遙遠,必定不會嚴加防備邊境。如果我們乘其不備,突然進軍攻打他們,他們必定會驚懼而被我們消滅。而且袁紹待民寬厚,恩德施於民間與外族,而袁尚、袁熙兄弟還活在世上。現在四個州郡的人民(袁紹的老地盤:「冀、青、幽、並」四州)只是因為懼怕我方的軍勢而臣服歸降,我們尚未施加恩德給人民。如果我們現在不攻打袁尚而去征討劉表,袁尚會利用烏桓的幫助,招攬原來效忠袁紹的舊部屬。只要袁尚與烏桓一發動攻擊,四州的人民都會乘機響應,我們恐怕會失去青、冀兩州。劉表這個人,只會坐在那裡高談闊論。他自己知道他的才能無法駕御劉備:如果給予劉備重兵,深怕劉備會反客為主;而不給劉備兵權,劉備無法被劉表善加利用(利用劉備開疆拓土)。因此就算我們傾全部之力攻打袁尚,也不用擔心劉表。」曹操聽從郭嘉的意見。

當大軍抵達易縣,郭嘉建議曹操說:「兵貴神速!如今我們不遠千里奇襲袁尚,輜重太多的話,行軍的速度就不會很快而難以掌握先機。而且當袁尚方面得到我們奇襲的消息,必定會加強防備。不如我們留下輜重,輕裝急行來個出奇不意。」曹操接受郭嘉的提議!烏桓突然聽到曹操揮軍而來的消息大感驚慌,蒼猝之下與曹操會戰,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首領及重要幹部都被曹軍所殺,袁尚及袁熙奔走遼東。後來曹操感嘆說:「只有奉孝能夠充分了解我的想法。」

曹操征討烏桓之後,從柳城回軍,郭嘉在這個時候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八歲。於是曹操跟荀攸等人說:「在諸位謀士中,你們的年紀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輕的。本來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後,把我的繼承人託付給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蒼天作弄!」於是上表陳述郭嘉的功業:「郭嘉隨軍出征共計十一年,每當召開重要的軍事會議時,其他的謀士都還在思索應敵的方略,郭嘉就己經做好了決策。我能夠平定北方,策畫的功勞當屬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實在不可忘記郭嘉的功勞。後來赤壁之戰失敗,曹操感嘆的說:「如果郭嘉還在人世,我也不會受到這麽大的失敗。
郭嘉從十個方面分析了曹操的優勢、袁紹的劣勢,認為曹操有「十勝」: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贊,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要求,希望他能保有這「十勝」,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任何推測都意義不大。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無怪乎曹操聽後贊不絕口,「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遂「表為司空軍祭酒」。

如同荀彧一樣,郭嘉在重要關頭也總是為曹操謀劃。如:官渡戰後袁紹病死,曹操乘勝進攻袁譚、袁尚,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連戰數克」。這時,有人主張加強攻勢,徹底鏟除袁軍。郭嘉則主張緩兵以待其變。他認為譚、尚都深得袁紹寵愛,袁紹生前又無立嗣,兄弟二人之謀臣「必定斗其間」。如果我們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將合謀圖外;相反,「緩之而後爭必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果如其言,曹軍一擺出攻劉表的姿勢,袁氏便出現內訌。曹軍回兵各個擊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隨曹操平定烏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謚貞侯。

郭嘉跟隨曹操11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親密無間。郭嘉說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說郭嘉:「唯奉孝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問疾者交錯。」不幸而死,曹操「臨其喪,甚哀」,並不無惋惜地對荀攸等人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擬交郭嘉以治國安邦之任,可見曹操是多麼賞識其才。郭嘉死後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績,稱贊他「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述追贈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給曹操的統一大業以很大影響——至少是曹操認為這樣。次年曹操赤壁失利,還深情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後人有詩贊嘆郭嘉說: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F. 郭嘉的一生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市),本屬於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後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任司空軍祭酒,封洧陽亭侯,死後謚為貞侯。

弱冠隱居
郭嘉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二十歲)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此前曾北見袁紹,了解袁紹的器度後,對其謀臣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離開遠去。197年,郭嘉二十七歲時,被司徒趙溫辟為府吏;一說司徒為司空之誤,實為曹操辟為司空軍祭酒。[誰?]後郭嘉得曹操謀士荀彧的推薦,代替早逝的戲志才,曹操與郭嘉討論天下大事後說:「令我成就大業的人,必定是這個人。」而郭嘉出門後,亦高興的說:「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為司空軍祭酒。

出謀獻策
劉備被呂布襲擊,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察覺!」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

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198年,曹操東征呂布,呂布固守城池,曹軍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呂布必敗,建議用水計強攻,果然攻克呂布。不久,劉備借口攻打袁術而離開曹操的勢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果然奪了下邳,對抗曹操,曹操大嘆不應放走劉備,便決定與袁紹開戰前,先東征劉備,眾將領都擔心袁紹會南下,但曹操不認同,郭嘉亦認為先東征較為務實。最後曹軍遂大破劉備,解決了東邊的問題。

算盡袁家
官渡之戰前,曹操擔心勢力不及袁紹,郭嘉與荀彧便分析出曹袁間的十勝十敗,令曹操信心大增。開戰後,兩軍於官渡對峙,江東之主孫策有意北上,攻擊曹操根據地許都,曹營眾人皆感恐懼,但郭嘉研判孫策喜歡輕騎單出,必為刺客所害。果然,孫策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殺。

200年,曹操大敗袁紹。不久袁紹死去,曹操出兵討伐袁紹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節節勝利,眾人都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唯獨郭嘉則認為應退兵,令其自相殘殺,曹操從計,南擊劉備。袁譚、袁尚果因爭奪冀州而開戰。可是袁譚為袁尚所敗,出走平原,並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便進攻鄴城,將袁尚趕向北走。不久曹軍又擊敗袁譚,平定冀州。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曹操繼續北上,討伐袁尚及外族烏桓,曹營中都怕荊州的劉表會派劉備偷擊許都,但郭嘉又認為劉表與劉備實是不和,所以應盡快解決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貴神速,宜留輜重,輕騎兼程,出其不意,果然大破敵軍,斬殺蹋頓,一路追殺袁尚。袁熙、袁尚前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將他們殺死,表示歸附曹操,曹操成功統一北方。

惜哉奉孝
當曹操自柳城北還時,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擔心,不斷前去探望。可惜,郭嘉回天乏術,死時三十八歲。曹操到其喪禮時,大感哀痛,對荀攸等說:「各位年紀都是我的一輩,唯獨奉孝最年少。當天下定了後,想囑托他後事,但他中年夭折,真是天命呀!」謚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繼嗣。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大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後也經常懷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262年,因功而受到曹奐於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G. 關於郭嘉的故事

擇明主而事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

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

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盪盪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

此役,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於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H. 求助!郭嘉字奉孝這是什麼意思啊

感謝郭嘉是感謝國家的諧音,是網民們使用拼音輸入法的小錯誤,但是大家覺得很戲謔和有趣,遍漸漸流行起來,以至於很多網友在說感謝國家的時候故意寫成感謝郭嘉來產生惡搞的快感。

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姓郭名嘉,字奉孝。

字奉孝的意思是,奉孝是郭嘉的字。

古人有名還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又稱「表字」。孩子出生三月,由父親給他命名。男性二十歲行冠禮,取字。奉孝便是郭嘉的字。


(8)郭嘉對父母如何擴展閱讀:

古人有一種「名外之外」,也就是字。俗話說:「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在許多情況下,「名」和「字」存在著一定的關聯。

並列式:字和名意義相同或相通,是並列關系。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的意思。

輔助式: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陸機,字士衡。機、衡皆為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李漁,字笠翁。蓑笠是漁翁的象徵。

矛盾式:字和名以相反的意思進行關聯。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擴充式:字與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話中,意思相順,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於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延伸式:字的意思為名字的意思的延伸。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名、字怎麼用?

由於古人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一般來講,有以下幾條原則。名一般用作謙卑的稱呼,或是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不過,上對下、長對少也存在以「字」來稱呼的情況,以示尊重。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這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輩之間才會相互稱名。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萬萬不能稱名。特別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完全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



I. 求郭嘉身世、生平、家庭

郭嘉年表

日期:公元170年
出生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
--------------------------------------------------------------------------------
日期:~~
早年聽說袁紹求賢若渴,遂往之。但不久看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納才而不知用,難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遂去之。
--------------------------------------------------------------------------------
日期:公元196年 (27歲)
曹操得力謀士戲志才死,求才於荀彧,彧薦郭嘉。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大有相間恨晚之意,曹操慨嘆道:「能助我成就大業的非此人莫屬!」郭嘉也欣然覺得「真吾主也!」遂出仕,被表為司空軍祭酒。
從此,二人開始了十一年的黃金搭檔。
--------------------------------------------------------------------------------
日期:公元197年 (28歲)
曹操討張綉新敗,袁紹與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勢問計荀彧,郭嘉。出來乍到的郭嘉詳細立體的分析了曹操與袁紹的狀況對比,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說,勸說曹操征討呂布。郭嘉的分析流暢縝密,很具說服力,不但重新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從而正式將自己送入了曹操軍事智囊的核心。
--------------------------------------------------------------------------------
日期:公元198年 (29歲)
呂布擊敗劉備和曹操的援軍收納了泰山賊部若干,勢力壯大,虎踞徐州。曹操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了東線,對呂布展開攻勢。
呂布在前期遇挫後固守,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准備放棄。
郭嘉和荀攸卻看出勝機。郭嘉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之氣衰力竭只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從諫,果然一鼓作氣擒殺呂布。
--------------------------------------------------------------------------------
日期:公元199年 (30歲)
曹操派劉備朱靈聯合袁術。郭嘉看破劉備狼子野心,與程昱,董昭諫曰:「劉備不可譴也!」曹操從言大悔,派人追劉備回來,已經來不及了。後來劉備果然殺車胄叛走,聯合東海賊寇聚數萬之眾欲與袁紹聯兵。
(關於這一節,參考《傅子》及《資治通鑒》。《三國志》中沒有相關記載,僅見於裴注。但是《魏書》中有完全相反的記載,說有人勸曹操殺劉備,郭嘉勸曹操莫因一害而傷眾士之心,曹操笑而附之。)
--------------------------------------------------------------------------------
日期:公元200年 (31歲)
曹操譴將征討劉備,不克,欲自討之。諸將都懼怕袁紹偷襲後方勸阻曹操,曹操拿不定主義,問計於郭嘉。郭嘉說:「袁紹性格遲緩多疑,就算要偷襲也不會很迅速。但劉備的勢力剛剛聚集不久,眾心未附。如果實行閃電戰,必然得勝。」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獲其妻子,擒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同年,曹操和袁紹對峙於官渡,正要展開一場生死決戰。
此時,江東小霸王孫策剛剛成就江東霸業,乘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遂有謀圖中原之心。
曹軍得知這個消息都很畏懼,只有郭嘉料道:「孫策剛剛吞並江東,所殺的都是深得人心眾養死士的英雄豪傑。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有百萬之眾,但還是和孤家寡人一樣容易對付。如果有刺客伏殺,只不過能憑借一人之勇罷了。我看他必然死於匹夫之手。」(此前董卓,曹操都遭到過刺殺)果然,孫策是年死於許貢家客的刺殺,北進計劃毀於襁褓。
曹操終於打敗了強於己數倍的袁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
日期:公元203年 (34歲)
袁紹已死,袁尚、袁譚被逐退到黎陽。諸將想乘勝攻破二袁。郭嘉說曹操道,譚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記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曹操十分贊同,於是南征,在軍隊形至西平的時候,果然譚尚變起,袁譚被擊敗走保平原。曹操輕而易舉的分別擊破了袁尚袁譚。
是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
日期:公元205年 (36歲)
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目前的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毀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
日期:公元207年 (38歲)
袁尚逃入烏桓。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夷人貪婪不義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郭嘉進言道:「胡人自持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覆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遲早是隱患,現在四州未穩,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胡人一動,舊臣復應,民夷俱動後方就不安穩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必然會對他有所防備不盡其用。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啦。」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立刻進兵遼東。
到了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曹操於是便問計熟知遼東地理的田疇,行小路奇襲柳城,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也許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隕。曹操痛拗失聲,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戶,謚貞侯,並謂荀彧等曰:「你們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只有奉孝最年輕。等到天下事竟,我還要將後事託付給他,但他夭折在巔峰之年,難道這就是命運嗎!」
嘉長子奕,字伯益,為太子文學,也早逝。子深,獵先後繼承封嗣,生平不詳。
嘉孫敞,字泰中,有才識,位散騎常侍。
--------------------------------------------------------------------------------
日期:公元208年 (郭嘉去世的次年)
曹操兵敗赤壁,嘆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J. 介紹一下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陰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家、謀士。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

起初,潁川名士戲志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與其共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會見後,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呂布以轅門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劉備,劉備不久便又得兵萬餘人,引起呂布妒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逃走,歸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讓劉備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於是給劉備增兵增糧,派其至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紹休書與曹操,辭語驕慢。曹操大怒,對荀彧、郭嘉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二人回答說:「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曹操笑著說:「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說:「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說:「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圖也。」曹操操說:「然。吾所惑者,又恐紹侵擾關中,西亂羌、胡,南誘蜀、漢,是我獨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將奈何?」荀彧說:「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彼見山東之爭,必備擁眾自保,今若撫以恩德,遣使連和,雖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東,足以不動。侍中、尚書僕射鍾繇有智謀,若屬以西事,公無憂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曹操於是上表封鍾繇為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鍾繇至長安,移書寫信給韓遂、馬騰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為人質。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布。呂布敗退固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軍久攻不克,將士疲憊,曹操想罷兵撤退。郭嘉與荀攸指出:「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國志·魏書·荀攸傳》)。曹操點頭稱是,於是,曹軍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經月余,呂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呂布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叛變,引曹軍攻入下邳,呂布被圍在白門樓,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誅殺呂布、陳宮、高順等,傳首許都,凱旋班師。此役,曹操殲滅了勁敵呂布,為掃滅袁紹等割據勢力,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郭嘉、程昱、董昭等聞後,都說:「備不可遣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後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後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乘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之時,襲斬徐州(治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刺史車胄,又擊敗曹操派去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軍,據有徐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等地,背叛曹操,響應袁紹。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泄露,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幸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欲親自征討劉備,部將們擔心袁紹從背後攻擊,都進言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曹操則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也認為:「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三》)。曹操為剪除後患,遂親率大軍東征劉備。冀州別駕田豐勸說袁紹,乘機襲擊曹操後方,袁紹卻以幼子重病為由不肯出兵。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劉備部將關羽,又進擊依附劉備的昌稀等,將其擊破。劉備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袁紹,逐漸收集潰散的殘兵敗將,成為袁紹大舉攻曹的力量。此戰,曹操迅速擊潰劉備,避免了在官渡之戰中兩面作戰的局面。

自興平二年(195年)起,孫策從袁術處借兵,渡江征討江東(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至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已盡得江東之地,成為割據一方的豪強。此時孫策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孫策果被郭嘉言中,後為刺客所殺。

同年,郭嘉隨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紹因軍敗憤愧嘔血而亡,少子袁尚繼大將軍及冀州牧位,令長子袁譚率少數兵力防守黎陽。九月,曹軍渡黃河攻黎陽,譚請增兵,尚恐譚兵多後奪其權,遂自率軍來援,與曹軍相持於黎陽。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軍發起總攻,大戰於黎陽城下,袁軍戰敗,袁尚、袁譚棄城逃鄴,曹軍佔領黎陽。四月,曹操進軍鄴城,為充實軍糧,搶收小麥。袁軍乘機發起反擊,曹軍小挫。曹操本擬重新組織攻城。郭嘉認為:「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納其計。五月,撤軍返許昌(今河南許昌東),留部將賈信屯兵黎陽,監視袁軍。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譚果然發起內訌,袁譚為袁尚所敗,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譚為名,攻打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七月,袁尚軍潰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輜重盡為曹軍所獲。鄴城守軍聞汛瓦解。十月,袁尚勢力基本上為曹操所消滅。

在曹操圍攻鄴城時,原已歸降曹操的袁譚,又背叛曹操,乘機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等地,並進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縣東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譚收袁尚殘部,駐扎龍湊(今山東平原東南)。曹操在擊垮袁尚後,按各個擊破的方針,以袁譚背盟為借口,出兵進攻袁譚。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進攻南皮,大破袁軍,佔領南皮,袁譚出逃,被曹軍追上殺死。袁譚所屬各郡、縣盡歸順曹操。郭嘉對曹操說:「多辟青、冀、幽、並名士以為掾屬,使人心歸附」(《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四》)。曹操為安撫地方,採納了郭嘉的建議,穩定了統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為洧陽亭侯。

時遼西少數民族烏桓部落乘中原戰亂,擄遷漢族邊民10餘萬戶。曹操取冀州,殺袁譚後,袁熙、袁尚逃往烏桓,二者聯結,不斷侵擾邊境。曹操為統一北方,於建安十二年(207年)秋,開始遠征烏桓的作戰。劉備聞訊,立即趕往荊州,勸劉表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奪取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迎獻帝,興漢室。曹操甚為擔心,諸將皆說:「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認為:「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曹操聽罷,茅塞頓開,遂立即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時,郭嘉又獻策說:「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依計而行,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在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縣東境白鹿山)殲滅烏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殘余勢力,斬蹋頓及名王以下10餘人,俘虜20餘萬人(參見白狼山之戰)。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曹操再次採納謀士郭嘉之計,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坐觀局勢,聲言等待公孫康把二袁首級送來。九月,曹操從柳城撤軍,不久,果然公孫康伏殺袁尚、袁熙及遼東單於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術、敗張綉、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又北征烏桓(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國北方只剩荊州劉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師不久逝世,年僅38歲。曹操哀痛不已,對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國志·郭嘉傳》)!乃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於是上表謚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嗣。

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當初,陳群責怪郭嘉不治行檢,多次在朝中控訴郭嘉,郭嘉卻神色自若。曹操則更加重用郭嘉,而陳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興。

點評:郭嘉身為謀士,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壯志未躊,實為可惜。

三國志評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表郭嘉「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國語日報字典),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桓,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連毒恨這個字眼都出現了,可見其心目中的重要性)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曹操因為痛失軍師而頻頻書信給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話來說就是郭嘉是少數能夠完全理解、諒解曹操的賢內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因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軍師呀)。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閱讀全文

與郭嘉對父母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遠安養老院 瀏覽:381
浙江企業的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978
90歲老人心臟衰竭腎臟衰竭 瀏覽:991
父母是建築工人怎麼填工作單位 瀏覽:118
重陽節西江月 瀏覽:460
跟父母分離戶口有什麼好處 瀏覽:745
香港老人家吃的葯 瀏覽:875
孝敬感恩評價標准 瀏覽:892
父母該如何具體陪孩子寫作業 瀏覽:616
南寧養老保險有哪些 瀏覽:81
與父母分歧怎麼辦 瀏覽:499
90歲的女人生殖器有多大 瀏覽:112
多層次養老金怎麼解決 瀏覽:858
離職人員退休金計算 瀏覽:239
哪些國家過重陽節 瀏覽:387
潿洲島80歲 瀏覽:514
青島2018年退休金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338
養老保險幾個月沒到賬 瀏覽:636
老年人兩側胯骨疼怎麼治療 瀏覽:102
浙江養老院護理分級標准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