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恩父母的俗語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4、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
5、親人不睦家必敗。
6、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7、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1、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12、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13、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4、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15、父母惟其疾之憂。
1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1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18、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19、詩書立業,孝悌做人。
2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21、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22、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
23、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B. 關於父母的諺語和名言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子不知父母恩。 —— 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諺語 德行與技藝,是子孫最美的產業。 —— 諺語 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藝。 —— 諺語 入田觀察,從小看大。 —— 諺語 言教不如身教。 —— 諺語 嬌生慣養,沒有好兒郎。 —— 諺語 月里嬰兒娘引壞。 —— 諺語 孩子不好慢慢教,哪有挖井只一鍬。 —— 諺語 樹杈不修要長歪,子女不教難成材。 —— 諺語 老受誇獎的孩子,最容易放任自流。 —— 諺語 教子光說好,後患少不了。 —— 諺語 樹小扶直易,樹大扳伸難。 —— 諺語 牛要耕,馬要騎,孩子不教就調皮。 —— 諺語 新衣裙頭次就要洗凈,人從小就要品行端正。(維吾爾族) —— 諺語 人從小時教,馬從駒時訓。(蒙古族) —— 諺語 衣服要從新的時候愛惜,孩子要從小的時候教育。(維吾爾族) —— 諺語 ,得過且過成大禍。 —— 諺語 人不教不懂,鍾不敲不鳴,樹不修不長,娃不管不成。 —— 諺語 幼小讀書要琢磨,休怪老師批評多,生鐵百煉才成鋼,寶劍再快也要磨。 —— 諺語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養兒方知父母恩 可憐天下父母心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母親的心是女兒的天堂.——柯羅里 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財富. 4,歲月給母親憂愁,但未使她的愛減去 半分.——華茲華斯 5,母親猶如光輝燦爛的朝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C. 祝福父母的諺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抄;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
中國諺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可憐天下父母心。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D. 關於父母親情的諺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子不知父母恩。 —— 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諺語
德行與技藝,是子孫最美的產業。 —— 諺語
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藝。 —— 諺語
入田觀察,從小看大。 —— 諺語
言教不如身教。 —— 諺語
嬌生慣養,沒有好兒郎。 —— 諺語
月里嬰兒娘引壞。 —— 諺語
孩子不好慢慢教,哪有挖井只一鍬。 —— 諺語
樹杈不修要長歪,子女不教難成材。 —— 諺語
老受誇獎的孩子,最容易放任自流。 —— 諺語
教子光說好,後患少不了。 —— 諺語
樹小扶直易,樹大扳伸難。 —— 諺語
牛要耕,馬要騎,孩子不教就調皮。 —— 諺語
新衣裙頭次就要洗凈,人從小就要品行端正。(維吾爾族) —— 諺語
人從小時教,馬從駒時訓。(蒙古族) —— 諺語
衣服要從新的時候愛惜,孩子要從小的時候教育。(維吾爾族) —— 諺語
,得過且過成大禍。 —— 諺語
人不教不懂,鍾不敲不鳴,樹不修不長,娃不管不成。 —— 諺語
E. 關於父母愛的諺語
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天下父母之愛,其實都在一針一線、一封家書、一件小事之中。
F. 關於父母的諺語
1母行千里而不愁,兒行千里母擔憂 。 2 牛要耕,馬要騎,孩子不教就調皮。 3樹小扶直易,樹大扳伸難。 4父之愛子,教以義方。 5 人從小時教,馬從駒時訓。 6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7姜還是老的辣。
G. 有什麼關於父親的諺語、名人名言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H.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諺語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諺語匯總如下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6、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7、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8、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9、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10、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1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1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1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6、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7、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8、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1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20、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2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