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患癌症是什麼原因

父母患癌症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2-05-06 12:51:23

Ⅰ 我父母都是癌症患者,我會得癌症嗎

一般不會~~!

癌症是否與家族遺傳有關,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目前認為,癌症不是直接遺傳性疾病,但是確有少數癌症的發病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族中有人患癌,他的子女患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可多幾倍。這些癌叫作遺傳型家族性癌。包括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胃癌、子宮內膜癌等。這種遺傳因素形成的影響,在醫學上稱為遺傳易感性。
人們通過觀察逐漸認識到,生活方式和接觸環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質能夠增加人體對癌的易感性。也發現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病人,患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得多。對於遺傳型家族癌來說。那些常有缺損基因的人患癌可能性更大。遺傳性表現最突出的是視網膜母細胞瘤,但發病率極低。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家中有癌症患者,後代不一定患癌。
此外,在世界上還發現極少數的癌家族,這樣的家庭中約三分之一成員先後患癌,而且男女發病率一樣,多患同一種癌,這樣的癌家族肯定與遺傳有關,但實際上,這樣的家族並不多。
有一些病不屬於癌症,但是可以發生癌變,而且具有遺傳性,臨床上叫遺傳腫瘤綜合征。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症,息肉可以惡變為結腸癌,這種病人必須提高警惕,密切觀察。
癌症的遺傳問題十分復雜。癌症的發生是一個目前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因此,當家中有人患癌時,切不可胡思亂想,要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學習和了解癌的知識,幫助家人樹立抗癌信心。

Ⅱ 人到底是怎樣患上癌症的

經過科學研究發現,誘發癌變往往有多種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患上癌症往往是由於內因和外因導致。而非我們一般認知中的「長期抽煙就會患上癌症」這樣單方面的生活習慣因素。

癌變的內因主要有三個:1、遺傳 2、免疫力低下 3、抗氧化能力偏低。

免疫系統的作用是識別、排斥、吞噬或結合體內的「異己」或「非己」成分,包括病毒、細菌、突變細胞(腫瘤細胞)等。雖說癌細胞起源於體內,但它的細胞結構,代謝機能等都發生了變化,它已不同於機體的正常細胞。因此,機體的免疫系統會對癌細胞產生免疫反應。

由於癌細胞起源於體內的正常細胞,「禍起蕭牆」,它們與正常的細胞往往區別不大,免疫系統要識別癌細胞會比識別細菌、病毒等困得多。再加上,如果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系統的「識別」能力和「戰斗」能力就會降低,這時就會給腫瘤細胞的發生造成可乘之機。

最近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將癌細胞注射到免疫力較高的小鼠體內,這些老鼠很少發生癌症。但是,如果把癌細胞注射到免疫力低的小鼠體內,或把免疫力高的小鼠,事先用X光照射或大劑量皮質素處理,使其免疫力下降或遭到破壞,然後再注入癌細胞,他們都會長出癌來。

很多研究表明,癌症與免疫有很大的關系,強化免疫,是預防和治療癌症的重要途徑。

Ⅲ 為什麼癌症會遺傳

是癌症的易感性會遺傳。這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遺傳基因。就是孩子往往攜帶有和父母相近的基因型。例如最近很熱的朱莉,她就是攜帶了BRCA1的突變基因,她的母親也有,這導致在同樣的環境下,她們比很多人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二是外界環境。一家人往往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擁有類似的生活習慣。而腫瘤類疾病的發生,外因的影響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往往表現出家族遺傳傾向。
但你說的幾率,這個是泛泛而言的,針對單個人並不絕對高。目前針對腫瘤疾病的患病風險,愛身譜個體遺傳檢測這樣的檢測項目都能做出很好的預測

Ⅳ 為什麼會得癌症

癌症的發病原因,目前仍在深入研究之中,但大量的監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資料表明,許多因素與惡性腫瘤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 祖國醫學典籍遠在2000多年前,就記載了對腫瘤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並從宏觀上進行推論,開創了探索腫瘤病因病機的先河。在當時已經認識到外邪侵害、水土不適、包含不調、情志失常均可導致機體罹患昔瘤、腸覃、石瘕、癖結等痼疾。如《靈樞。九針論》說:"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痼病者也。"在《素問。異法方宜論》就明確論斷,多食肥甘厚味對人體的危害,"東方之域┅┅皆安其處,美其食┅┅其病皆癰瘍。"還有,如《呂氏春秋。盡數》中就說:"輕水所,多禿與癭人"。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水中缺少微量元素或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易誘發腫瘤,包括甲狀腺瘤或甲狀腺癌等。 現代醫學研究從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資料證實,歸納癌症的病因可分以下幾個方面:癌症發病外部因素(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癌症發病內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內分泌、遺傳、精神因素等),以及飲食營養失調和不良生活習慣等。限於篇幅,不能詳細論述,僅作概要介紹如下。 1.癌症發病的外部因素 (1)化學致癌因素:這類因素是目前導致腫瘤的主要原因,其來源甚廣,種類繁多。經考察和動物實驗證實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已發現有千餘種,其中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化學致癌物就有數百種之多。化學物質致癌潛伏期的相對較長,對人類危害極大,它廣泛存在於食物、生產作業環境、農葯、醫療葯品之中。人們所熟知的黃黴毒素,在花生、玉米、高粱、大米等許多糧食作物中都有沾染,它具有公認的致癌作用,有明顯的致癌力,已被證實可導致肝癌的發生。廣布於自然界的亞硝胺類化合物(在腌制過的魚、肉、雞中含量較高)和熏烤或燒焦後的食物中(尤其是高蛋白食品,如魚、肉、蛋類)致癌物的種類和含量劇增,以及受到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如3,4苯並芘、二甲基苯蒽、二苯蒽等致癌物污染的空氣,均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嚴重的會誘發並導致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賁門癌、胃癌、肝癌、白血病、膀胱癌、大腸癌、陰囊癌、皮膚癌等。 (2)物理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灼熱、機械性刺激、創傷、紫外錢、放射線等。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受輻射危害可以來自環境污染,也可以來自醫源性。比如多次反復接受X射線照射檢查或放射性核素檢查可使受檢人群患腫瘤機率增加,若用放射療法治療某些疾病,也可誘發某些腫瘤。有資料報告,在用放射性核素磷治療紅細胞增多症後,相當數量的患者經過一定的潛伏期而出現白血病。肺結核患者反復的胸透檢查,可誘發乳腺癌。 (3)生物致癌因素:目前,對這類因素研究較多的是病毒。近代科學研究已證明,有30多種動物的腫瘤是由病毒引起的。近來發現人類的某些腫瘤與病毒的關系密切,在一些鼻咽癌、宮頸癌、肝癌、白血病等患者的血清中可以發現有相應病毒的抗體。有資料報道,血吸蟲病可誘發大腸癌、肝癌等。 2.癌症發病的內部因素 (1)免疫功能的影響:人體免疫系統是機體的護衛軍,當其功能正常時,能有效地抵抗、消滅外侵的細菌、病毒等,並能清除外來的有毒物質及機體內的代謝產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腫瘤的發生、發慌中佔有重要地位。臨床研究的資料證明,人體對腫瘤確有免疫能力,有不少病人可以長期帶瘤生存而不惡化,說明了機體對腫瘤有一定的抵抗力,正如《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當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損傷時,腫瘤的發生率高,生長亦快,並容易轉移。祖國醫學認為腫瘤形成與正氣不足有關,《醫宗必讀》說得很清楚:"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2)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內分泌紊亂對某些腫瘤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臨床觀察資料表明,有些長期服用已烯雌性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60歲以下者)用男性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60歲以上者),均可減輕症狀。現已發現,內分泌紊亂與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發生有關。 (3)遺傳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對人類腫瘤的直接影響問題,目前尚無定論。到目前為止,在人類腫瘤中,只有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病以及結腸息肉綜合征被認為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學者報道,在歐美婦女中最常見的乳腺癌約有30%的病例有遺傳傾向;某些潤滑脂道癌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也具有遺傳性;肺癌也似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4)精神因素的影響:精神因素即祖國醫學所概括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活動,這對於患者賴以抵抗癌症侵襲的免疫力是有重要影響的。《婦人良方》認為"乳岩"的發生:"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許多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情緒的好壞與癌症的發生有重大關系。癌症患者精神多有重大創傷,或有較長時間精神的壓抑、郁悶等,性格開朗的人很少患癌症。 3.飲食營養失調 包含營養是人類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但飲食要有節制,營養要充分,否則公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導致氣機紊亂或正氣操作而產生疾病。祖國醫學早就認識到包含勞傷可導致腫瘤的發生。若瓷食膏粱厚味、辛辣灸之物,影響脾胃功能,脾主濕,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蘊於內,積久不散,津液不化,津液凝聚成痰濁,痰積而為腫物。《景岳全書.痢疾.論積垢》中闡述得很清楚,認為積的生成是"飲食之滯,留蓄於中,或結聚成塊,或脹滿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為之積。"《濟生方》中有精闢的論述,認為微瘕的形成是:"過餐五味,於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微瘕。"這與近代醫學研究中的營養失調與腫瘤發生相關的觀點是一致的。 國內外有報道,認為飲燙茶能破壞人體食管的"粘膜屏障"。我國食管癌高發區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表明,食管癌的發病與包含習慣有關,如高熱飲食、食物粗糙、質硬難化、吞咽過快等都能促使食管粘膜受到損傷,加上感染等因素作用,使食管炎症經久不愈,導致癌變的發生。 4.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偏食、吸煙、嗜酒、不科學烹調等行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不良的習慣是導致癌症發生的最大危害。這在我國醫葯典籍中早有記載,《醫碥.反胃噎膈》中就說,噎膈(即現代病名食管癌或賁門癌等)的成因為"酒客多噎膈,飲熱酒者尤多,以熱傷津液,咽管幹澀,食不得入也。"《醫學統旨》中還深刻地指出:"酒面灸博,粘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脾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反胃。"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斷送一生唯有酒"這句話,其哲理是非常精深的。 當前,吸煙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煙者癌症發病情況:吸煙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煙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有學者呼籲:由於大量吸煙,中國男性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會猛增,到下個世紀,將有200萬人死於吸煙,其中的一半是因肺癌而死.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美國癌症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包含習慣占致癌因素35%,吸煙佔30%,兩者加起來就佔65%.有鑒於此,重視以上可近代環節的防範,就能讓絕大多數人遠離癌症,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有好多,如果你想具體了解的話,我可以去學校的資料庫給你查閱,在這里留言給我好了 參考資料: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78/7/class007800001/hwz272893.htm

Ⅳ 為什麼人會得癌,什麼原因引起的

揭秘: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絕症,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找到攻克癌症的辦法。癌症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又是怎麼害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部顧問孫燕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題一:癌症如何拖垮人體

首先,孫燕院士指出,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清除干凈,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並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孫院士告訴記者,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這種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這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它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慾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來,人體這個生物機器運行得天衣無縫,然而癌症改變了這種情形,它的任務就是破壞。如果繼續下去,就將拖垮人體。但是,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免疫。

問題二:癌細胞由何而來

孫院士給記者打了個比方: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很多人說,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只不過沒發展起來。從醫學上講,如果能查出癌細胞,就可以診斷這個人患癌症了。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現在醫學家認為: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絕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

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為了「管束」它,人體里還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校因此,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症程序」;「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

我們還無法破解所有「鑰匙」,因此還無法攻克癌症。

孫院士指出,腫瘤細胞由「叛變」的正常細胞衍生而來,經過很多年才長成腫瘤。「叛變」細胞脫離正軌,自行設定增殖速度,累積到10億個以上我們才會察覺。癌細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時間計算,1個變2個,2個變4個,以此類推。比如,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時間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時間是40多天。由於癌細胞不斷倍增,癌症越往晚期進展得越快。

問題三:癌症怎麼轉移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孫院士說,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3條: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灶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系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葯「沿途」消滅癌細胞。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最後,孫院士告訴記者,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麼東西致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麼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麼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症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症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癒。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玻一些症狀可能與癌症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才去看醫生。

預防癌症四點事項
第一,不要抽煙,或者戒煙。抽煙的人有一半會死於與抽煙相關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國,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煙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為吸入二手煙造成的。Ferri說:「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要每天花三五美元來幫助自己折壽8到12年。」
第二,關注你吃的東西。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人們應該每天至少吃五種不同的蔬菜和水果,這是幫助抗癌的有效辦法。《營養與癌症》雜志也公布說,很少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比吃水果蔬菜比較多的人高一倍。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選擇全麥粉而不是精麥粉,限制紅肉食用量,特別要少吃處理過的和高脂肪的肉類,限制酒精飲料,等等。
第三,多做運動。中度運動是科學家推薦的運動方式。據研究,每天散步一小時可以把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降低46%。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人們每天至少做60分鍾中度或稍強烈的運動,每周運動五次以上。Ferri補充說,過度肥胖也會增加患癌症的可能。
第四,了解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致命癌症的最大誘因,遺傳可能導致基因中有致癌因素。如果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過癌症,那麼你可能需要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做定期檢查。
但無論如何,人們不應該害怕,而應採取積極的態度預防癌症。

預防癌症的食物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鈣和維生素D,在腸道內能與致癌物質相結合,清除其有害作用。酸奶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2)蜂蜜和蜂乳 蜂蜜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組織修復作用。近年來發現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對防治惡性腫瘤有效。

3)茶 含兒茶素,能清除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放療病人經常飲茶有益康復。茶還可以防齲齒。

4)花粉食品 效是提高智力,促進發育,補血,增加耐力,延緩衰老,具有激素樣作用,增強抗病能力等。

5)蔬菜 新鮮蔬菜如胡蘿卜、蘿卜、瓠果、茄子、甘藍等,含有干擾素誘導物,能刺激細胞產生干擾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病人對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但它易受加熱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以上。食物以生吃為好。許多研究都證實大蒜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性油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還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也具有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蔥頭也能抗癌,可能是含有谷胱甘肽以及多種維生素的緣故。對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膚癌等均有防禦作用。

6)海產品 可用作惡性腫瘤病人的治療食品。海藻類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物質和海藻酸鈉。海藻酸鈉能與放射性鍶結合後排出體外。常吃海帶、紫菜等食品對身體有益。鯊魚的軟骨能抑制腫瘤生長,魚翅有抑制腫瘤向周圍浸潤的能力。魚類中含有豐富的硒、鋅、鈣、碘等無機鹽類,對抗癌也是有益的。

7)真菌食品 中含有多糖物質和干擾素誘導劑,能抑制腫瘤。香菇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有一定的療效。金針菇也具有同樣的功效,對腫瘤有抑製作用。猴頭菇對胃癌有療效,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免疫力。銀耳對癌瘤有抑製作用。近年發現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抗癌瘤的作用。

8)果品 杏仁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細胞癌變。它對口腔乾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但對口:腔有炎症、潰瘍以及鼻出血的病人不宜食用。烏梅也有抗癌作用,棗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無花果的提取物可治療胃癌、咽喉癌、宮頸癌、膀胱癌等。蘋果中含有果膠多,可與放射性元素結合,促使其排出。木瓜能阻止癌瘤擴散、發展。

9)其他 山芋中提取類固醇物質能抑制乳腺癌的發展。玉米粉能抑制腫瘤生長,減輕抗癌葯物的副作用。薏苡仁中的多糖體和薏苡脂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

預防癌症,如何飲食

(1)食品多樣化:食譜廣不僅可滿足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而且還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質。

(2) 喝含酒精的飲料一定要適量:喝酒多有損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臟的癌與喝酒過量有關。喝酒多,同時又抽煙的患癌症的危險性更大。

(3)避免過多膽固醇的攝入:低脂肪飲食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危險性。

(4)食用含有足夠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這樣可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

(5)保持營養的均衡,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吃過多的糖。

飲食預防癌症14法
癌症是當前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每年全世界約有600萬人被癌症奪去生命,其中我國約130萬人死於癌症。但是,癌症也是可以控制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癌症的基礎、臨床以及癌症預防等方面研究,總結了全世界在癌症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廣泛科學依據的從膳食和健康方面預防癌症的14條建議。現摘錄如下:
建議一: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類和豆類應佔2/3以上。
建議二:控制體重,避免過輕或過重。在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用體質數(BMI)公式來衡量。(見公式)
體重(千克)
BMI=——————————————
身高(米)×身高(米)

BMI小於20,體重不足;BMI為20~25,理想體重;BMI為25~30,輕微超重;BMI大於30,嚴重超重。
建議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
建議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綠葉蔬菜、胡蘿卜、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
建議五: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製糖。
建議六: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建議七: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家禽以替代紅肉。
建議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建議九:少吃鹽,少吃腌制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克(約一茶匙)。
建議十: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建議十一:用冷藏或其它適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爛的食物。
建議十二:食品中的添加劑、污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家規定的限量即是安全的,但亂用或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建議十三: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腌肉,熏肉只能偶爾食用。
建議十四:對於飲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議的人來說,一般不必食用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對減少癌症的危險可能沒什麼幫助。

Ⅵ 父母如果得了癌症,子女會被遺傳嗎

癌症,也就是常說的惡性腫瘤,是指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發生原因包括周圍環境因素以及個人因素,當然也受到家庭遺傳因素的影響。最常見的就是原發性肝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並且這些病人通常還會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史,尤其是乙型肝炎,因為是經過體液傳播的,和密切接觸也有一定的關聯。像肺癌或者食道癌,也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也主要是受到飲食因素的影響,平時經常吃過燙的食物、腌制的食品。另外,常年吸煙、飲酒的病人,也容易導致消化道腫瘤、呼吸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

人到一定年齡後會由於身體代謝減慢,可能會導致組織器官發生異常的增生。所以癌症的發生跟年齡、遺傳、個人因素都有一定關系,平時保持良好的情緒,養成良好的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盡量減少癌症的發生。

Ⅶ 癌症遺傳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

內外因影響 癌症不會直接遺傳
與30年前相比,人群中患癌症的幾率大大提高,而每年檢測出癌症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生活居住環境質量日益下降是促使癌症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隨著醫療檢測手段更加精細和專業,癌症的檢出率也在上升。
就目前病因學研究結果看,癌症與遺傳的確有關,但癌症的發生同時絕大多數又與不良的飲食和環境因素密不可分,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癌症並不會直接遺傳。
此外,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或傾向性,也就是說,在相同生活條件下的人群中,有的個體有更易發生癌症的傾向。因此,出現「一人得癌,代代擔憂」的煩惱也不無道理。
提高警惕 幾類癌症遺傳傾向明顯
癌症沒有遺傳的必然性,但有些癌症,如乳腺癌、結腸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和視網膜細胞瘤等癌症比其他腫瘤更有遺傳傾向。
1. 直腸癌
有一種稱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很容易發展成為腸癌。如果父母患有結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幾率要比其他人高兩倍。就算經過治療後,其死亡率也要比其他人高四倍。 因此如果直系親屬有患結腸癌的,那麼最好定期查腸鏡,平時特別注意飲食保養。
2. 乳腺癌
此外,如果家族中母親或姐妹曾患有乳腺癌,其本人乳腺癌的發病機會比一般女性高2-3倍。如果母親在停經之前患有乳腺癌,則女兒就非常危險了。一般女性在35歲後開始定期做乳腺健康檢查,但有遺傳傾向的女性,在20歲以後便應在月經後定期做「乳房自檢」。
3.肺癌
不良的環境因素可促使癌症的發生,一個人的近親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煙,則其患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14倍。
4.鼻咽癌等其他癌症
有的癌症與人種有關系,比如說全球有80%鼻咽癌都集中發於黃種人,而在中國,廣東地區的鼻咽癌發病率又要高於其他地區。張紀良還補充到,此外,視網膜細胞瘤多好發於兒童,1/3的患者雙側發生,且都是顯性遺傳。
定期體檢 及早發現可以避免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不一定會得癌症,因此對於與癌症病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來說,也不必過於擔心。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通過定期體檢,也可以盡早發現、甚至治癒癌症。
對於20歲以上的人來說,每兩年最好做一次X線檢查,以及B超、CT等對癌症的常規篩查。此外,有條件的人士還可以做PCR檢測,這是檢測癌基因最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技術含量較高,價格昂貴。有癌基因的高危人群才需要進行新式癌症檢測,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多掌握預防癌症的相關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Ⅷ 癌症是由什麼引起的

引起癌症的原因既有外源性,也有內源性,如下:一、外源性因素,比如受日光照射,紫外線誘發DNA復制錯誤,引起黑色素瘤,這是外源的物理因素。食物以及環境中的癌症誘變劑,這是化學因素。乙型肝炎感染以後誘發肝癌,這是病毒因素。這些都是外源性因素誘發基因變異,而產生癌症。二、內源性因素,比如有些人由於先天或者後天的原因產生了基因突變,最著名的像BRCA1/2基因突變,這些就會導致女性乳腺癌以及卵巢癌,發病風險提升很多倍。這里一定要明確一下,癌症的發生並不是單一的因素所造成,它是由各種各樣的內源因素和外源因素一起合起來,導致細胞自身分裂,而產生的復制錯誤,並且錯誤不斷的累積,然後不能修復,最終形成癌變,細胞發生了惡性增殖所引起。

Ⅸ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揭秘: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絕症,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找到攻克癌症的辦法。癌症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又是怎麼害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部顧問孫燕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題一:癌症如何拖垮人體

首先,孫燕院士指出,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清除干凈,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並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孫院士告訴記者,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這種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這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它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慾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來,人體這個生物機器運行得天衣無縫,然而癌症改變了這種情形,它的任務就是破壞。如果繼續下去,就將拖垮人體。但是,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免疫。

問題二:癌細胞由何而來

孫院士給記者打了個比方: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很多人說,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只不過沒發展起來。從醫學上講,如果能查出癌細胞,就可以診斷這個人患癌症了。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現在醫學家認為: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絕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

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為了「管束」它,人體里還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校因此,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症程序」;「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

我們還無法破解所有「鑰匙」,因此還無法攻克癌症。

孫院士指出,腫瘤細胞由「叛變」的正常細胞衍生而來,經過很多年才長成腫瘤。「叛變」細胞脫離正軌,自行設定增殖速度,累積到10億個以上我們才會察覺。癌細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時間計算,1個變2個,2個變4個,以此類推。比如,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時間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時間是40多天。由於癌細胞不斷倍增,癌症越往晚期進展得越快。

問題三:癌症怎麼轉移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孫院士說,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3條: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灶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系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葯「沿途」消滅癌細胞。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最後,孫院士告訴記者,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麼東西致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麼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麼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症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症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癒。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玻一些症狀可能與癌症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才去看醫生。

預防癌症四點事項

第一,不要抽煙,或者戒煙。抽煙的人有一半會死於與抽煙相關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國,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煙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為吸入二手煙造成的。Ferri說:「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要每天花三五美元來幫助自己折壽8到12年。」

第二,關注你吃的東西。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人們應該每天至少吃五種不同的蔬菜和水果,這是幫助抗癌的有效辦法。《營養與癌症》雜志也公布說,很少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比吃水果蔬菜比較多的人高一倍。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選擇全麥粉而不是精麥粉,限制紅肉食用量,特別要少吃處理過的和高脂肪的肉類,限制酒精飲料,等等。

第三,多做運動。中度運動是科學家推薦的運動方式。據研究,每天散步一小時可以把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降低46%。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人們每天至少做60分鍾中度或稍強烈的運動,每周運動五次以上。Ferri補充說,過度肥胖也會增加患癌症的可能。

第四,了解家族病史。家族病史是致命癌症的最大誘因,遺傳可能導致基因中有致癌因素。如果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過癌症,那麼你可能需要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做定期檢查。

但無論如何,人們不應該害怕,而應採取積極的態度預防癌症。

預防癌症的食物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鈣和維生素D,在腸道內能與致癌物質相結合,清除其有害作用。酸奶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2)蜂蜜和蜂乳 蜂蜜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造血功能和組織修復作用。近年來發現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對防治惡性腫瘤有效。

3)茶 含兒茶素,能清除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放療病人經常飲茶有益康復。茶還可以防齲齒。

4)花粉食品 效是提高智力,促進發育,補血,增加耐力,延緩衰老,具有激素樣作用,增強抗病能力等。

5)蔬菜 新鮮蔬菜如胡蘿卜、蘿卜、瓠果、茄子、甘藍等,含有干擾素誘導物,能刺激細胞產生干擾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病人對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但它易受加熱的影響而被破壞,因此以上。食物以生吃為好。許多研究都證實大蒜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性油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還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也具有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蔥頭也能抗癌,可能是含有谷胱甘肽以及多種維生素的緣故。對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膚癌等均有防禦作用。

6)海產品 可用作惡性腫瘤病人的治療食品。海藻類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物質和海藻酸鈉。海藻酸鈉能與放射性鍶結合後排出體外。常吃海帶、紫菜等食品對身體有益。鯊魚的軟骨能抑制腫瘤生長,魚翅有抑制腫瘤向周圍浸潤的能力。魚類中含有豐富的硒、鋅、鈣、碘等無機鹽類,對抗癌也是有益的。

7)真菌食品 中含有多糖物質和干擾素誘導劑,能抑制腫瘤。香菇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有一定的療效。金針菇也具有同樣的功效,對腫瘤有抑製作用。猴頭菇對胃癌有療效,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免疫力。銀耳對癌瘤有抑製作用。近年發現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抗癌瘤的作用。

8)果品 杏仁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細胞癌變。它對口腔乾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但對口:腔有炎症、潰瘍以及鼻出血的病人不宜食用。烏梅也有抗癌作用,棗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無花果的提取物可治療胃癌、咽喉癌、宮頸癌、膀胱癌等。蘋果中含有果膠多,可與放射性元素結合,促使其排出。木瓜能阻止癌瘤擴散、發展。

9)其他 山芋中提取類固醇物質能抑制乳腺癌的發展。玉米粉能抑制腫瘤生長,減輕抗癌葯物的副作用。薏苡仁中的多糖體和薏苡脂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

預防癌症,如何飲食

(1)食品多樣化:食譜廣不僅可滿足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而且還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質。

(2) 喝含酒精的飲料一定要適量:喝酒多有損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臟的癌與喝酒過量有關。喝酒多,同時又抽煙的患癌症的危險性更大。

(3)避免過多膽固醇的攝入:低脂肪飲食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危險性。

(4)食用含有足夠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這樣可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

(5)保持營養的均衡,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吃過多的糖。

飲食預防癌症14法

癌症是當前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每年全世界約有600萬人被癌症奪去生命,其中我國約130萬人死於癌症。但是,癌症也是可以控制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癌症的基礎、臨床以及癌症預防等方面研究,總結了全世界在癌症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廣泛科學依據的從膳食和健康方面預防癌症的14條建議。現摘錄如下:

建議一: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類和豆類應佔2/3以上。

建議二:控制體重,避免過輕或過重。在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用體質數(BMI)公式來衡量。(見公式)

體重(千克)

BMI=——————————————

身高(米)×身高(米)

BMI小於20,體重不足;BMI為20~25,理想體重;BMI為25~30,輕微超重;BMI大於30,嚴重超重。

建議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

建議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綠葉蔬菜、胡蘿卜、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

建議五: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製糖。

建議六: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建議七: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家禽以替代紅肉。

建議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建議九:少吃鹽,少吃腌制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克(約一茶匙)。

建議十: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建議十一:用冷藏或其它適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爛的食物。

建議十二:食品中的添加劑、污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家規定的限量即是安全的,但亂用或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建議十三: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腌肉,熏肉只能偶爾食用。

建議十四:對於飲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議的人來說,一般不必食用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對減少癌症的危險可能沒什麼幫助

Ⅹ 得癌症的原因是天生的呢還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呢

癌症是由突變引起的,後天因素導致突變需要時間積累,在短短幾年以內是不可能純靠後天因素導致癌症的。因此可以肯定,嬰兒,或者幾歲的兒童得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的:要不然就是父母遺傳了致癌基因,要不然就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胎兒產生了突變。

閱讀全文

與父母患癌症是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小孩子感悟詞語 瀏覽:111
老人家腦出血之後吐血 瀏覽:73
父母是你什麼親人 瀏覽:551
養生館里喝什麼茶 瀏覽:850
公司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維權 瀏覽:434
不想養老了該怎麼辦 瀏覽:688
老人家椎體後移 瀏覽:677
廣州社保養老金月交多少 瀏覽:269
買賣二手房房主年齡大於70歲 瀏覽:242
結婚後怎麼對待女方父母 瀏覽:702
南寧個人交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149
老人家中風吃什麼補品 瀏覽:867
老年人睡衣用什麼面料好 瀏覽:241
孝順感人瞬間 瀏覽:408
新沂市健康體檢站是做什麼 瀏覽:834
臨時工養老保險有什麼政策 瀏覽:281
體檢前尿液應該什麼顏色 瀏覽:520
什麼昵稱適合老人 瀏覽:779
調整基本養老金完成 瀏覽:238
公婆回農村養老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