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朱元璋父母怎麼死的

朱元璋父母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4-29 22:30:36

Ⅰ 朱元璋的父母去世時,地主拒絕安葬二人,後來下場如何

朱元璋並沒有對他怎麼樣,反而賞賜了他三十畝的田地。這事說來也怪,我們都知道朱元璋自幼失去了父母。那一年是個災年,遍地災荒,還有嚴重的蝗災,百姓沒有飯吃。再加上瘟疫蔓延,於是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死亡。


朱元璋稱帝後,曾回到他的家鄉想要報答劉繼祖,可惜劉繼祖當時已經死亡,朱元璋只好將其子孫封侯,且世代相傳與明共存亡。至於那個劉德,朱元璋只是笑了笑,並說你當時又不知道我會成為天子,那樣做也是人之常情,然後賞賜了他三十畝地。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果然是個愛憎分明的人。

Ⅱ 朱元璋的母親是怎麼死的

母親陳氏。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元天歷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今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凈凈。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其64歲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

Ⅲ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葬父,朱元璋當帝後,如何回報的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有兩個侯爵的受封完全不憑軍功,一個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貞,曹國公李文忠的父親;一個就是鳳陽的地主義惠候劉繼祖。

李貞就不說了,朱元璋的二姐嫁給他後,生了兒子李文忠,李貞在朱元璋一家落魄的時候對其多有資助。朱元璋登基後,記得姐夫的恩惠,洪武三年,拜李貞為榮祿大夫、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右柱國,封為曹國公。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並沒有忘記鳳陽的鄉里鄉親,不但遷徙了十萬江浙大戶填充鳳陽,而且把鳳陽設置為中都,給予特別的行政待遇,而且對於他們村子裡的那二十多戶更是照顧有加,連不給他地埋葬父母的地主劉德不但沒有受到報復打擊,還很理解他的難處。

朱元璋當皇帝後,劉繼祖已經死了,朱元璋深為惋惜,追封他為義惠候,其子繼承爵位,並世襲罔替,直到明朝滅亡。

與人為善,總是好的。

Ⅳ 父親、大哥、母親先後去世。朱元璋沒有土地埋葬親人,最終他將親人葬在了哪裡

朱元璋後來將自己的父母以及大哥朱興隆安葬在他老家濠州的一個地主——劉繼祖的一小片田地以北的地方。因為當時濠州鬧蝗災,朱元璋他們地里的收成不好。於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朱元璋的家裡因為交不起佃租,他的大哥和父母就活活餓死了。當時朱元璋的家裡很窮,根本就沒錢買棺材,甚至連用來包裹他的去世的親人的一塊草席都沒有,更不要說埋葬他們的土地了。

後來這個風水先生又回來轉悠了之後,他發現朱元璋親人的墳墓不見了,因此他又向在田裡耕地的劉繼祖問了一下那兩個墳墓地去向。這個風水先生知道了事情的緣由之後就對劉繼祖說他這么做其實是白費勁。因為現在整條路的帝王之氣都變得非常濃重了。這應該就說明朱元璋會占完南京打北京,但是劉繼祖他也可以因為幫朱元璋下葬父母而得到一些賞賜。

因此,朱元璋的父母應該最後就是葬在濠州老家——劉繼祖家裡的田地的北邊了。雖然朱元璋父母一開始無法下葬,而且他們的墳中間還遷移過一次,但這對於朱元璋的帝王之氣來說也沒什麼影響。後來朱元璋就沒有再遷動過自己父母和大哥的墳墓了,直接在原地給他們修了皇陵。

Ⅳ 朱元璋的身世

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天歷元年)在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其地在今江蘇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以便在這里能過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自古以來,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暴戾,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勛很少有善終的,這就是朱元璋的缺點.

Ⅵ 朱元璋的父母真的是餓死的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個出生貧困的草根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逆襲成一代帝王的故事,鼓舞了許多寒門子弟。俗話說經得住多大的榮耀必定承受得住多大的苦難,朱元璋大概如此,都知道朱元璋貧窮,但是貧窮到何種地步呢?

(網路配圖)

四、走投無路,出家為僧,只為一口飽飯

朱元璋四處流浪,想著再給地主家放牛。可是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哪有什麼好的差事給他尋覓?為了活命,為了一口飽飯,朱元璋於是去了皇覺寺出家為僧。每天在寺廟里上香、掃地、敲鍾、燒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充實,最重要的是終於能吃飽了。

可是後來連寺廟都出現了飢荒,寺廟得不到施捨,主持於是將所有和尚們都打發去山下化緣,這樣朱元璋又開始了新的流浪生涯,所幸在流浪生涯里,朱元璋抓住了機會,最後歷盡千辛萬苦成就了自己的霸業,想必這也與其早年不幸的生活有關,塑造了一顆強大勇敢的內心!

Ⅶ 為朱元璋提供土地安葬父母的地主,後來結局如何

雖然朱元璋在明初幾個大案當中誅殺了很多無辜的人,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很記別人恩情的人。比如在朱元璋父母死後,因為沒有地給父母和長兄下葬,他們幾乎要成為死無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是一個同村的富戶劉繼祖在朱元璋和二哥懇求以後,將家裡的一片荒地送給他們成為了朱元璋死去親人的墳墓。

為此,朱元璋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世襲罔替」。也就是說,朱元璋讓劉繼祖家族跟著大明朝一起富貴發達。只要大明一直存在,就能夠一直享受下去。


結語:大明存世276年,劉繼祖家族也因此得以富貴276年。誰能知道當年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換來的卻是這幾世的富貴榮華?所以說,生而為人,善良為先,總不是壞事!雖然我們在塵世當中不改變的東西很多,但我們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幫助一些急需救助之人,這些善舉可能對我們算不得什麼,但對他們可能就是救命之舉!


而且,雪中送炭必然好過錦上添花!這是社會上為人處世,怎麼也不會出錯的大道理!顯然,劉繼祖做到了!

Ⅷ 朱元璋父母去世時,地主拒絕安葬,朱元璋稱帝後這個地主的下場如何呢

朱元璋八代貧農,父母給地主當佃農,小時父母雙亡,沒有葬身之所,可憐的朱元璋向地主請求安葬父母,卻遭到地主殘忍拒絕。以朱元璋嫉惡如仇的性格,他稱帝後這個地主會有什麼下場呢?結局讓我們大跌眼鏡。

朱元璋想報答劉繼祖的恩情,一打聽才知道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仍然下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讓他的兒子繼承侯爵位,世襲罔替,表達劉繼祖的感激之情,詞曰: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雲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

報完恩,朱元璋又找來劉德,這個薄情寡義的地主仍然健在。

劉德雙膝跪地,面如死灰,一個勁磕頭認罪,但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或許是誅滅九族。

Ⅸ 朱元璋父母去世,曾向財主借地安葬雙親被拒,稱帝後那一家結局如何

朱元璋當時他的雙親去世了,朱元璋向他周圍的那家地主,找一塊地來安葬他的雙親。但是卻被那家地主拒絕了。後來是因為這家地主的兄弟,有點看不下去了,所以就把自家周圍劃出了一畝地來給朱元璋,幫他安葬雙親。

而且既然之後朱元璋已經成為了皇帝,他如果通過皇帝的權力來報復一個當時沒有幫助他的平民的話,百姓知道了過後,也會暗地裡看不起他這個皇帝的。所以我覺得朱元璋應該不會對那個地主幹什麼。而且如果地主知道朱元璋成為皇帝的話,應該也會全家逃之夭夭,朱元璋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找到他的。

閱讀全文

與朱元璋父母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保健養生特色項目有哪些 瀏覽:209
保險交了到了退休年齡 瀏覽:643
湖南老年痴呆醫院哪裡有 瀏覽:777
內蒙古2015退休金調整 瀏覽:23
老年人眼球發脹怎麼辦 瀏覽:407
曲靖最低退休工資標准 瀏覽:583
有多少父母都是為了孩子 瀏覽:202
天津老年大學手風琴班 瀏覽:794
老人家安息吧 瀏覽:976
揚州2018退休工資調整方案 瀏覽:877
老人補鈣的葯最好是什麼 瀏覽:575
南充市中人退休金何時兌現 瀏覽:932
孩子說我害怕父母什麼反應 瀏覽:78
我最孝順父母 瀏覽:611
東北人去寧波養老怎麼樣 瀏覽:201
農村不孝順公婆吵架的例子 瀏覽:678
50歲女人心慌 瀏覽:618
失孤原型養父母如何判刑 瀏覽:209
東園邊上的老年公寓有個老中醫 瀏覽:167
灌南縣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