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方法
1、多做少說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是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賈,文人學士,用自己的豐功偉績,家財萬貫來做孩子的榜樣。但可以做一個善良,有愛心,負責任,勤奮踏實的人。
不必用語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見了,他將來就會有樣學樣,反之亦然。路邊的玻璃,你彎腰撿去垃圾堆,那麼你這個行為就是「善舉」,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善」的種子。
或許你的工作不是高尚,但你兢兢業業去做了,你就給了孩子認真的品格,帶著認真品格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都是優秀的。父母教兒幾乎是無法說,只有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因此,唯有多做。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如果孩子將來幸福,快樂,自食其力,那麼,我們的任務就完成,就是成功的父母。
2、共同聊天很多父母發現孩子不聽話,對朋友的話反而聽得進。其實,不是父母愛孩子不多,照顧不周的原因,而是與孩子缺乏交流的緣故。大人總覺得自己忙,不知道孩子的心是那麼細,那麼孤獨,尤其是獨生子女,天天困在家裡,內心更加孤獨。
據調查,班中守紀律,品德好,學習優秀的學生,說他們的父母經常會在睡覺前和他們聊聊天,父母跟他們講工作的事情,讓他們說說學校里的事情,說一會兒,道聲晚安。我想,如果父母注意與孩子加強溝通,孩子對父母的教育就會接受,反之,則不接受,今晚就開始吧!
3、學做家務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將來成為偉人,現在能把飯菜做出來就餓不了他。什麼東西都要學習才會的,不給孩子機會鍛煉他怎會?我知道很多家長一是擔心孩子下廚的安全問題;二是覺得孩子做不好,礙手礙腳的;三是認為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就夠了。
但是我們會老的呀,孩子將來也會有家庭的。不是常說有大學生因生活不會自理而退學的嗎?我有一個朋友,生活方面什麼都不會,大學結業後寧願不去好的城市,也守在父母周圍吃「老奶」,上個月甚至公司公派去美國進修都不敢去。真無法想像,將來他的父母老了怎樣生活。我們無法教育孩子將來一定掙大錢,但我們現在就一定可以教會孩子家務,今晚就請了煎個荷包蛋吧!
4、培養心胸你會培養孩子關心天下的廣闊胸懷嗎?你會買一個地球儀,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放在家裡嗎?每當新聞報道到哪個地方,你會和孩子把那個地方找出來嗎?新聞報道有喜有悲,地域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讓孩子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戰火紛飛下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也讓孩子知道日本,美國,英國的富裕,他們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識,若自已沒有知識,也是落後的,讓孩子明白應該勤奮學習知識。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在不出門就可以「行」萬里路,天天播放新聞,孩子就「閱」盡天下了。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具體做法
1.父母下班回到家,能給父母倒一杯水。
2.父母勞累時,能為父母捶捶背。
3.會為父母洗腳。
4.父母外出時下雨,會想著為父母送把傘。
5.吃東西時,會先考慮父母,讓父母先品嘗。
6.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衣服、整理自己房間等。
7.父母外出時,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
8.周末堅持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事。
9.會說一些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
10.經常與父母聊天,說說自己在學校的情況。
11.父母過生日時,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
12.不會命令或指示父母為自己做事。
13.能夠接受父母給予自己的合理建議。
14.平時會對父母噓寒問暖,體貼父母。
15.父母生病時,會為他們端水送葯。
16.能體諒父母的辛苦和考慮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17.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能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
18.能明白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是出於對自己的愛。
19.了解父母的喜好,包括喜歡的食物。
20.會留意父母的情緒變化,父母心情不好時會安慰父母。
㈡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
雖然很多父母在平常的時候工作比較忙,但是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只忙於工作,而忽略對孩子的重視,慢慢的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懷。下面介紹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一起來看看吧。
01
讓孩子感到快樂。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要從平常點點滴滴中讓孩子感受到快樂,不能因為自己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就表現的特別嚴肅,如果表現的太嚴肅的話,就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父母陽光快樂的一面,這種快樂的心情會不知不覺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感到快樂。
02
一起養成好習慣。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在平常的時候,家長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習慣。在生活中的父母有了好的習慣,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好習慣,這樣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不會讓孩子處於亂七八糟的生活當中。
03
多交朋友。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護關懷。在平常照看孩子的時候,最好幫助孩子多交朋友。千萬不要為了方便,只把孩子鎖定在比較小的范圍內。平常空閑的時候,最好帶著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遊玩,在一些孩子比較多的地方,可以讓孩子交到其他的朋友,可以讓孩子的多個方面得到發展。
04
和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在平常空閑的時候,一定要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以敷衍的態度來和孩子玩耍,一定要以真誠又愉快的心和孩子玩耍,這樣孩子就有被重視的感覺,進而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
05
為人處世。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在平常對待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要教孩子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處事的態度或者是為人的態度,這樣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06
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在平常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些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對於很多事情,心裡都特別的明白。當你的言行恰當,孩子就會進行模仿學習,慢慢的就會把父母當成模範,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和自己的關系更加親密。
07
尊重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涉及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擺在家長的地位對孩子呼來喝去,家長對於孩子的不尊重孩子是非常敏感,而且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所以涉及一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小孩子,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
08
擁抱親吻。
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在平常的時候。可以多用擁抱和親吻的方式來表達愛,比如還在上學之前,可以通過親吻來和孩子道別,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也可以擁抱一下孩子,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
㈢ 怎麼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
1. 多抱抱孩子。
無論多少歲,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擁抱,而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抱抱。父母的擁抱讓孩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2. 多陪伴孩子。
要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多交流,多參與,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會讓孩子感受到愛。
否則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全程無交流,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愛,反而會因為受到父母的忽視而影響健康性格的形成。
3.多關注和包容孩子。
多和孩子聊天,要專心聽他講話,看著他的眼睛,握著他的小手,一起做孩子感興趣的游戲,這是最好的愛的表達了。
4.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成為孩子精神上的依靠,遇事和他一起商量解決,尊重孩子,支持孩子自己的想法。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是一味的責備,而是理解和諒解,讓孩子知道,全世界最包容他的就是父母。
㈣ 教育孩子,要以「愛」為第一位!你都是怎麼做的
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愛,他自身的性格和情商都會提高,他也會用善良的一面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會認真的對待學習,在不考慮智商高低的情況下,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下成長,對待一切都是積極向上的,抗壓能力也會很好,所謂心情順暢,其他也就跟著順暢。
我也是孩子的家長,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歸結起來就以下幾點:
㈤ 3歲的孩子,該怎樣教育他們學會愛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是從小培養的。很多的人都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筆者看來,也是如此的。孩子是會去學習和模仿大人的一些行為,而他小時候對父母的所見所聞,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是一張白紙,你給他引導和教育什麼,他自然就會生長成什麼樣的人。想要孩子可以愛父母,就應該去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生長環境。讓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去培養他愛人的能力,讓他感知這個世界的溫暖,那麼他終究會成長為一個溫暖的大人。
㈥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不需要懷疑,但經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大多數人都羞於把愛掛在嘴邊,很多父母終其一生都不曾對孩子說過「我愛你」。那麼問題來了,愛究竟怎麼表達,才能准確傳達給懵懂無知,還不知世事的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能深切感覺到父母的愛意呢?
讓孩子感受到愛意的好處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究竟有多重要,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知道。但是原生家庭的烙印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能感受到愛的孩子會活得更加自信充實,同時也會擁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
如果愛孩子,就不要忸怩,大膽的對孩子表達出來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加優秀。
㈦ 若想讓孩子更愛父母,該如何教會他們表達愛
怎麼樣讓孩子愛父母呢?其實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教育家,在他們學會學習開始,家長的言行就能夠影響孩子。
父母開心喜悅的笑容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孩子的出示學習就是通過父母的笑容來決定的。
通過父母反饋的認證,也給了孩子無限的動力,事實也驗證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父母想盡辦法給他們動力,就能讓孩子擁有無窮的能量。
讓孩子學會表達愛也是愛他們最好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有類似的困惑“為什麼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他們卻沒有心存感激呢?”究竟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心存感恩呢?
僅僅愛孩子是不夠的,在家長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時候如果沒有把愛意適當傳遞給孩子,他們內心可能無法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不會感恩其實有很多原因,家長可以試圖讓他們學著愛人,給孩子一個表達愛的機會,讓他們漸漸明白家長是如何愛自己的。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引導孩子表達愛,另一方面要個孩子的愛積極的回應,使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愛是父母力量的來源。
比如孩子的爸爸過生日,媽媽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給爸爸精心准備生日禮物,做一頓豐盛的美食,這樣他們就會從中學會如何表達愛,爸爸如果能夠流露出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會讓孩子得到鼓勵和信心。
英國教育家認為“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個愛的源泉,他們的活力來源就是讓愛流動。”所以父母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心中的愛流動起來,只要感恩,孝順和接受愛的能力不阻塞,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每一次的愛都能創造出喜悅,從小在家庭中培養感恩之心,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㈧ 家長會教育孩子如何愛父母
前陣子衛視熱播劇《小歡喜》成為家長學生熱議的話題,三個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及孩子的性格養成一度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這部劇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當今社會諸多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及家庭教育的困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的起跑線置於幼兒園,甚至是早教階段。許多家長不惜花高價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寄託於教育機構,三字經、古詩文大賽、英語口語比賽…越來越多的比賽也將參賽年齡放致幼齡階段,舞台上,孩子機械化背誦著,甚至連其中的含義都不知道,台下父母長輩卻饒有興趣地拍著照片。殊不知,孩子一生中最受益的教育是來自於家庭。
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智商情商都不會低。
《愛的教育》一書中說: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為人父母,我們都應學會如何給孩子營造愛的家庭氛圍。
(1)父母要有愛的互動,並積極的表現出來
在家庭關系中,我認為父母之間愛的互動更為重要,而不是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家庭最好的狀態是,媽媽愛爸爸,爸爸愛媽媽,並且隨時表現出來,不需要藏著掖著。上班前的一個擁抱、對方衣著的贊美、對所給予的感謝、工作上的鼓勵,這些行為對孩子的智商與情商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對孩子心緒最好的滋養。而這些是教育機構不能帶來的。
(2)父母要對孩子傳遞的愛作出積極回應
有一次帶3歲的兒子逛商場,我在試衣間試衣服,讓兒子在沙發上玩一會兒,當我從試衣間出來時,兒子抬頭望見了我,並大聲說道:「哇!媽媽你好美,你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人了!」我一下愣住了,並立刻發現了周圍顧客投來的目光,我一下語塞,不知該怎麼回應。
從商場出來,我一直有些懊悔,我覺得不能就這樣結束,在上車後,我對兒子說:「謝謝寶貝,媽媽聽到你的贊美好開心,只是剛剛媽媽有些害羞了,沒有對你表達感謝。」3歲的兒子用發自內心的微笑回應了我。
當孩子主動表達愛的示意時,父母讓孩子感受愛,學會表達真情實感,孩子才能擁有愛的能力。
(3)陪伴比任何早教機構都有效
網路信息時代,家庭信息已無隱私可言。我的孩子剛出生不到一周時,就接到過早教中心的咨詢電話。她們如何精準獲取了這些信息,我們暫且不深究,這些教育機構的追命連環call,也從側面反映出許多父母已將智力的開發時間提前到了小月齡的嬰兒。
我認為,與其將資金花費在早教班中,還不如將其花費在家庭出遊和陪伴中。孩子在家庭的和諧氛圍中獲得自信與安全感,這兩者是個人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催化劑,對將來人際關系處理及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4)糟糕的父母關系,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是一輩子
我有一位80後女同事,業務能力優秀,樂於幫助他人,但是在個人問題上面總是沒有發展,在一次私人聚餐中,我忍不住提出我的疑惑,是眼光太高?還是說沒有遇到那個合適的人?
她的回答讓我陷入深思,她對異性潛意識里是抵觸的,因為她的父母在她5歲時就離異了,原生家庭的分裂使得她沒有得到過父親的關懷與愛。她渴望一個完整的家庭,同時對異性又保持著一定的抵觸,渴望得到,但更害怕失去,對於未來的婚姻,她是不自信的,甚至是自卑的。這足以看出,糟糕的父母關系,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每一位已成為父母或即將成為父母的人,都對即將出生或即將長成的孩子有著許多要求、期望和夢想。然而我們更應清楚意識到,我們的絕大多數僅會成為普通人。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做一名幸福的普通人,讓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感受到獲得感與滿足感,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快樂的成長,在面對任何事情時能夠積極面對、樂觀的生活,我想,這就足夠了。
㈨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增強對孩子的關愛和耐心。 有些孩子出現放縱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和關心,因為很多家長都忙著忙那,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當孩子想家長了,想和爸爸媽媽說話,家長還不耐煩,對孩子的心理來說是很有影響的。
因此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要疏遠孩子,工作再忙,也應該注意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感到被愛的孩子們,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工作學習起來也更熱情。
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才會體驗到在愛的懷抱中,才會感覺到幸福與安全,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
怎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不要把對孩子的愛埋在心中。要用合適的方法體現出來,讓孩子能夠接收到父母愛的信號,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才能由僵持走到緩解,由一般走向融洽,教育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會在這良好的關系中得到有效的解決。
2我們怎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父母要明白,對孩子的教肓和引導的時候,要教和養結合,並用突出教的作用。忽視了對孩子「教」的作用會導至孩子情感體驗貧乏,久而久之,導至孩子情感上出現麻木、無知的狀態。嚴重的直接會導至孩子的冷血感情,對什麼都不關心,只關心自已。
父母要多給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也才會拿出一棵愛心去愛別人,愛這個人類的社會。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留守兒童的情感為什麼那麼令人擔憂。要想讓孩子走的更遠。
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吝奢自已的愛,讓孩子在愛中成長,這一點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就做的外露,而中國人大多還是父權思想,一方面不喜於表達,另一方面父親在孩子面前就一定得保有「嚴」的體面。這樣一來,孩子的情感也會壓縮在「沒有」的空間里。
要培養孩子的關愛之心,可以利用我國傳統的節日啟發誘導孩子,可以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婦女節、教師節等誘導暗示孩子的關愛之心,利用節日來喚醒孩子的愛去關心身邊的人,利用國慶節,建軍節等引導導孩子樹立愛國之心。利用諾貝爾獎等國際獎項培養孩子對全人類的愛,從而樹立為全人類做貢獻的遠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