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的愛我們能擁有多少年
圖:來自網路 文:維尼小熊忙忙忙每天都在忙媽媽再愛我一次 已是忘記的電影孤單單是爸媽老去的身影 他們操勞了一生 帶著爸爸媽媽去旅行 感受大千世界的美景就像小時候爸媽陪著我們看星星 帶著爸爸媽媽去旅行 留下我們最幸福的合影等老了以後還有最美麗的回憶溫暖生命…… 看著高燒到39度的兒子剛喝完葯睡去,坐在電腦邊聽著今晚元宵會那首《帶上爸媽去旅行》的歌曲,腦海中馬上浮現昨天父母站在家門目送我們離開時,媽媽那雙長了厚厚繭子的手,左一袋右一袋的將行李特產塞進我們車尾箱,恨不得把整個家能吃能用的都讓我們帶走,然後揮手示意我們一句「路上小心」的話反復說了N遍,那淳樸臉上雖掛著笑臉,但我仍能讀懂父母閃著不舍的雙眼。 曾經一篇《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引來了許多人的共同心聲,這刻我更想問: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從出生嗷嗷待哺起,父母就是我們的天;在外受了委屈時,爸媽就是我們的全世界;而當我們成人工作了、結婚了,我們有無數的時間去會友,聚餐、郊遊、購物、旅行時,卻常常淡忘了那兩個垂暮的寂寞身影,只是在重新審視父母的時候,發現他們已在不經意中變老了。我現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才開始體會了做爹媽有多麼的不容易。 想起母親,我由衷的心疼,從小沒有母愛的她,卻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姐弟幾個養大。為了兒女與家庭,總是一天到晚操勞著,好不容易盼到我們成家立業,本以為可以享享清福時,可卻得到父親中晚期肝癌的消息。如今,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身體,他吃到健康的有機食物,她只能離棄悠閑干凈的城裡生活陪著父親去田野農村。或許在她們那代人的婚姻生活中,也許沒有現代人的甜言蜜語或浪漫的風花雪夜故事,但卻真正驗證了感動天地的那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想起父親,我情不自禁心疼的想哭。在我印象中,父親真如山的強大,幾乎連小感冒都不曾有過,而小時候那次生病時父親背著我在醫院喊護士的記憶,一輩著溫暖著我心。手術後的半年多,父親的身體恢復還算理想,至少目前精神還不錯,只是看到瘦如柴骨的他,平時最愛的煙酒酸辣現連碰都不碰時,我討厭歲月的無情,我更害怕可惡的病魔隨時奪去父親的生命。 夜深了,冷空氣又一度的來襲,聽著窗外滴滴的雨聲,閉上雙眼平心靜氣和地想父母,年少無知的我曾抱怨爸媽太啰嗦,而如今那聲聲的叮嚀中,飽含濃重而無私的父母愛顯得是多麼的珍貴。
② 別讓愛成為等待,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久
別讓愛成為等待,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久?
回首童年,五彩斑斕,無憂無慮,如童話里的小公主。風雨中有母親溫暖的懷抱,泥濘中有父親如山的支持與鼓勵,荒唐中有父母如海的寬容……
細細品之,母親的愛如小詩般的細膩、優雅,如甘泉般的清涼、香甜;父親的愛如山般的深沉、厚重,如酒般的甘洌、醇香;母親的愛,纏繞著我的每一根神經;父親的愛,融進了我的每一滴血液,因為他們,我的生活才充溢著恆久的芳菲。
今日已為人母的我,養兒方知父母心。回首往昔,雙親含辛茹苦將我們兄妹三人撫養成人。而今,父母為了減輕我的負擔,讓我安心教學,專注於工作,百忙之中又一次承擔起撫養我女兒的責任,他們依舊重演著昨天的角色,演繹著亘久不變的愛,我不由潸然淚下。
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未曾報答,如今卻又讓父母為我再度操勞,心如針刺般的疼痛,無奈而又無力,內疚、慚愧如鬼魅般的纏繞整個心湖,痛恨、懊悔自己的無能和無助。
含淚仰望蒼穹,難忘父親在勞累一天之後為我做的可口佳餚;難忘父親因心疼我而流下的眼淚;難忘一生操勞、勤儉持家的母親為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難忘父母盼兒歸的煎熬…
在此,我唯有囑托雲兒,捎去我對二老的虧欠與誓言,父母的這份恩情,我將時刻銘記於心。
似水流年,清淺了歲月,素染了人生。父親的背託了,母親的眼睛花了,白發已悄悄爬上他們的雙鬢,歲月也悄悄地在他們的臉龐印下了滄桑的痕跡…
曾經感恩歲月賜予我的一切美好,如今卻痛恨歲月的無情與放肆。試想:花兒可以年年綻放,草兒可以春風吹又生,太陽可以每天循規蹈矩的東升西落,但是歲月拂去雙親的韶花卻如流水般不再復返。陡然間,心中多了幾分擔憂,幾分牽掛,幾許不安襲上心頭。
我曾幻想自己如孫悟空般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讓時間放慢腳步甚至停滯不前,定格在父母的年輕時代,定格在父母健步如飛的歲月,然而痴人說夢,唯有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此時,我唯有和時間賽跑,趕緊盡孝,不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林肯曾說:「我只所有,我只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深有同感的我,除了感恩之外,此時的我卻不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結婚以來走過的歷程,跌跌撞撞、深深淺淺、酸甜苦辣,無不滲透著父母對我愛的支持與鼓勵。父母為我無悔的付出,卻從未想在我這里得到什麼,只求女兒安好。
女兒方知,時間不等人,最讓人害怕、擔心的是那一刻會停止。有父母在,我才有家;有父母在,我的世界才會美好;父母在哪,愛就在哪,家就在哪,心就在哪。
清風抱著落花飛舞,且聽風吟清寒,吟不完我們一生的思念與牽掛。朋友們,天冷了,心中如有牽掛縈繞,不如聽從內心的呼喚,讓我們的愛回家吧,別讓愛成為等待。
想想瑟瑟寒風中,母親翹首以盼的身影,父親早已為我們准備好的可口飯菜,回家吧,好好陪父母一起沐浴陽光,如孩童般依偎在父母身旁,和他們嘮嘮家常,為他們捶捶後背,揉揉肩…
試問: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久?讓我們把愛帶回家吧!
③ 我們還能陪伴孩子多少年你還能陪父母多久求解答
孩子3歲,要去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而堅強的背影,心裡又喜悅又有點心酸。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地奔跑過來,撲在你懷里,對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
孩子6歲,上小學了,他的人生從此翻開新的篇章,他為脫離「文盲」這一稱呼而歡欣鼓舞,你也深感這是他受教育時代的開端,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但卻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他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他喜歡每天去學校,那是他更喜歡的生活。寒暑假期間,他尤其想念上學和同學相處的日子。他會說:媽媽,我好無聊,沒有同學和我玩。
孩子18歲,離家上大學了,一年回來2次。他回家的好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放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食品。可是一回家打個照面,他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後,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您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有限的時間里,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在家裡和你們相守的日子更少了。你已經習慣就你們老倆口在家,但是,你還是希望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我回家陪你們過年啊。
當孩子又有了他們的孩子,你已經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小家庭成員里,已經不包括你們。而我們也慢慢地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喜歡閑來無事的時候,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無論孩子身在何方,他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卻會抱怨,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可是,你仔細想想,當孩子成年以後,就算你想為孩子這樣付出,也沒有機會了。孩子會不停地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也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和需要了。你是不是在孩子斷奶後懷念給他餵奶的時光?是不是在孩子能自己吃飯後懷念給他喂飯的日子呢?也許那時候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你是不是常常看他吃手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那是你也許曾經為需要不停地給他洗手而煩惱。你是否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懷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否孩子離家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粘在你身邊的日子?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什麼時候去上大學就好了。
時光無法倒流,過去了就永遠過去了。孩子待在我們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和寶貴,因為這一點,我們要更加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要對擁有孩子而心存感激。
我感謝上帝賜給我這樣一個孩子,讓我分享和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在撫養他成長的過程中,無論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感,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依然感恩,因為,他是上帝賜給我的最好禮物。當他在我身邊的每一天,我要努力讓他感到幸福,讓他體會到家的溫暖,也給他和我們都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努力不給他太多壓力和束縛,不讓他感到牽絆和困擾,不成為他的負擔,但我會適時管教,給他建議,並對他做量力而行的投資。我有責任和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將來自由快樂地飛翔。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將來盡可能和我在同一個城市生活,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有一條路總是暢通的,那就是回家的路。
最近網路里的一個熱帖,在各大網站論壇上瘋狂轉載,貼中說道: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和你相處時間最長的是誰呢?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父母。如果你和父母分隔兩地,你每年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去應酬朋友,逛街購物,休息睡覺,你又有多少時間真正與父母在一起?中國人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老天眷顧我們的父母能活到85歲,算一算這輩子你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或者相聚幾次?
我想,這樣最簡單的數學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計算,但,每一個人做完這道題一定都會為之震驚!
大多數朋友與年邁父母分開居住,只是,逢年過節偶爾回家幾趟。而,遠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有時候以為工作忙,又要帶孩子,每年回家也就一至二次吧!即使每次回家五天,兩次也就十來天而已!除去走親訪友,出門逛街,再除去每天十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七十小時。如果你的父母今年60歲了,即使能活85歲,你也只能陪他們1750小時,也就是73天,兩個多月短短的時間,對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我不知道,當你算過這道題的時候,心裡是怎樣的滋味與感覺?也許,你會突然意識到,未來的日子裡,你陪父母的時間,只能以「天」或者「次」來計算。而且,是見過一次會少一次,陪過一天少一天!也許,這時候,你會十分愧疚與不安!是啊,「子欲養而親還在」是多麼幸福與溫馨的事情!而,「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我們有遺憾又有什麼用呢?!
孝敬父母,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個人問題,更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我們國家有八千多萬空巢老人,百分之十五的老人存在各式各樣的心理疾病,其中,最大就是心理空虛,寂寞導致的精神抑鬱。而且,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成為了老人。更多的老人需要我們去關愛與關心!作為兒女的我們又做的怎麼樣呢?回想這幾年零零碎碎回家的歷程,心裡不覺一酸。真的慚愧不已!現代社會,在我們忙於生計的時候,忙於賺大錢的時候,忙於自己的事業的時候,讓我們遺忘了那些不該遺忘的父母,遺忘了那些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
一道簡簡單單的親情計算題,讓我思慮良多!感悟良多!
不知道現在的你,每年回家幾趟?也不知道你還能陪你的父母有多久時間?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如果,你也很少回家,此時的你,趕快拿起你手中的電話吧!也許,一個小小的電話,會拉近你與父母的距離,一根長長的話線,會鏈接你與父母的思念!
與其,想著等自己賺大錢了才去孝敬父母,而來得真實與實在!不如,現在就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每時每刻!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長壽,幸福!
過年了,希望做子女的我們,常回家看看!最後,用餘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本文: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終結……
④ 我今年20了 可以揮霍的還有多久並想問問 我們一生擁有多少時間好好的陪一陪我們的父母
可以揮霍到死。父母一般比孩子大25-30歲,想陪父母就別讓他們感受到你正在揮霍。
⑤ 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前幾天看見一篇文章,是寫我們還能擁有孩子多少年,看了以後不盡感概,反過來想想呢?當我們呱呱墜地,第一聲啼哭響徹父母心底的時候,我們毫不吝嗇的開始了我們的索取行動,搜刮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心血,還有父母沒日沒夜因照顧我們換來的辛苦。而我們的父母呢?開始為我們擦屎擦尿,沒有怨言。 3歲,我們上幼兒園,離別了一整天,換來的沒有對父母的想念,而是揪著父母的頭發,哭著喊著不要在上幼兒園,打著鬧著要糖塊吃!8歲,我們上小學了,已經對離開父母一整天習以為常,對於上夜班回來的父母沒有問候,有的只是我們明天要交xx雜費,伸出要錢的手。14歲,我們上初中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青春的叛逆。回到家,不耐煩地聽著父母的嘮叨,偶爾和父母頂上幾句,狠狠的摔上自己屋的門,留在門外的是父母的嘆息。 17歲,我們上高中了,喜歡打扮,喜歡攀比。和父母的溝通僅限要錢,從不考慮父母下崗有多難,也從沒看見父母的雙鬢已悄悄添了白發。20歲,我們上大學了,一年回家兩次。回家之前的幾天,父母的電話響個不停,喜歡吃的東西已經塞滿了冰箱。而我們呢,一回家和父母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聚會去了。我們可曾想過,父母最怕聽到一句話:「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吃吧。」 大學畢業後,我們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難得回家一次,回家幾天就又走了,留給父母的就是擔心,再擔心。而我們卻不知道,父母最盼望的就是我們打電話,哪怕是一句:「我很好,你們放心 」,父母也知足。 我們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公婆家,回去的更少了。父母已經習慣就老兩口在家了,但是,我們還渾然不知,父母最希望聽到我們對他們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已經不算家庭成員了,我們一家三口裡已經不包括父母了,我們留給父母的依然是牽掛,擔心,卻仍不知我們的父母老了,眼花了,背駝了,走路氣喘吁吁了。…… 生活中變數太多了,我們一生留給父母的只有擔心,牽掛,還有父母的衰老。父母的一生都毫無所求的奉獻給我們,當父母漸漸變老時我們在哪裡?
⑥ 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少年初中作文
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和你相處時間最長的是誰呢?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父母。如果你和父母分隔兩地,你每年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去應酬朋友,逛街購物,休息睡覺,你又有多少時間真正與父母在一起?中國人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老天眷顧我們的父母能活到85歲,算一算這輩子你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或者相聚幾次?
我想,這樣最簡單的數學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計算,但,每一個人做完這道題一定都會為之震驚!
大多數朋友與年邁父母分開居住,只是,逢年過節偶爾回家幾趟。而,遠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有時候以為工作忙,又要帶孩子,每年回家也就一至二次吧!即使每次回家五天,兩次也就十來天而已!除去走親訪友,出門逛街,再除去每天十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七十小時。如果你的父母今年60歲了,即使能活85歲,你也只能陪他們1750小時,也就是73天,兩個多月短短的時間,對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我不知道,當你算過這道題的時候,心裡是怎樣的滋味與感覺?也許,你會突然意識到,未來的日子裡,你陪父母的時間,只能以「天」或者「次」來計算。而且,是見過一次會少一次,陪過一天少一天!也許,這時候,你會十分愧疚與不安!是啊,「子欲養而親還在」是多麼幸福與溫馨的事情!而,「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我們有遺憾又有什麼用呢?!
孝敬父母,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個人問題,更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我們國家有八千多萬空巢老人,百分之十五的老人存在各式各樣的心理疾病,其中,最大就是心理空虛,寂寞導致的精神抑鬱。而且,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成為了老人。更多的老人需要我們去關愛與關心!作為兒女的我們又做的怎麼樣呢?回想這幾年零零碎碎回家的歷程,心裡不覺一酸。真的慚愧不已!現代社會,在我們忙於生計的時候,忙於賺大錢的時候,忙於自己的事業的時候,讓我們遺忘了那些不該遺忘的父母,遺忘了那些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
一道簡簡單單的親情計算題,讓我思慮良多!感悟良多!
不知道現在的你,每年回家幾趟?也不知道你還能陪你的父母有多久時間?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如果,你也很少回家,此時的你,趕快拿起你手中的電話吧!也許,一個小小的電話,會拉近你與父母的距離,一根長長的話線,會鏈接你與父母的思念!
與其,想著等自己賺大錢了才去孝敬父母,而來得真實與實在!不如,現在就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每時每刻!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長壽,幸福!
過年了,希望做子女的我們,常回家看看!
最後,用餘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本文: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終結……
⑦ 中學生作文《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最近看了幾篇「我們還能擁有孩子多少年」類型的文章。頗有同感。是父母對孩子的寵愛與困惑所致。可是,倒過來呢!當我們立業成家,當我們身為父母,當我們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正在老去,無法停下腳步。
是啊,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呢?!
父母70歲了,如果身體健康的話能夠過百年,這是我的願望,希望父母能夠健康長壽!
剛在網上搜了個帖子,說是現在的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是80-85之間,如果父母真的能夠活到100歲,那麼作為自己擁有家庭的子女來講,又能夠拿出多少時間來跟父母在一起呢!
結婚後,基本平時工作不會回娘家的,看望父母的事情不過是節假日而已。春節是回婆家過的,回娘家只有一天而已,五一十一清明放假,都是帶著孩子出遊,也很少回到父母身邊。偶爾有事情會回去,例如每年父母的生日,也不過是當天返回,最多小住一宿。
有了女兒後,因為給父母買的房子比較方便,也減少了路程。於是去的多了些,兒子暑假寒假時候可以會父母家小住幾日。偶爾他們想我了就來青小住,也不過是來去匆匆,從來沒有超過一個禮拜。
這樣算下來,每年能夠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過是一個多月而已,就多算些吧,每年40天大約。那麼在父母100歲的時候,還可以有1200天也就是三年零三個月而已。那時候我也年近古稀,身體狀況如何還不知道,加入身體不再靈活,就連每年40天也不能保證,就只好再減掉大約400天也就是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即便是父母活到100年,能夠陪伴父母的日子也不過只有兩年多而已。
因為有了兒女,就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兒女的身上,很少去算算每年能有多少時光能與父母共處。這樣的結果讓我有寫黯然傷懷。
可是這是最理想的演算法,如果按照平均年齡來算呢!我不敢算,也不願意算。我希望那與我無關。
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不要再算了,就從即日開始吧,每年多抽時間回家陪著父母聽他們嘮叨體會擁有父母的幸福,如果有條件,讓父母多些與自己同住的日子,在有生之年,為父母多做些事情讓他們開心幸福。並且自己好好生活別讓父母再來擔心吧。
我們還能有有父母多少年?!
不管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不要在父母離開的時候才去想起:沒有好好的為他們盡孝心,沒有給她們買過愛吃的食品,沒有給她們買過喜歡的衣服,甚至沒有好好的給父母講一通電話噓寒問暖。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吧,因為人生不長。記住所有的與父母有關的日子,這樣會提醒自己多些回家的理由。
⑧ 父母的愛我們能擁有多少年
直到父母壽終正寢為止。父母只要有一口氣,也會牽掛自己的孩子。
⑨ 父母養育我們幾十年,我們養父母幾年(現代人)
一、二十年吧,因為父母最起碼是等到過六十後歲才讓我們做兒女的養,不是嗎?
⑩ 我們能陪孩子多久;你能被父母擁有多少年
聖經里說:「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 我們只是代為撫養。他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有他們自己的家庭。只是我們不曾想過,原來,我們擁有他們的日子,其實是那麼少。 3歲,他去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得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里。跟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了整個世界。 6歲,他上小學了,孩子終於走進校門,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他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他喜歡每天去學校,這是他更喜歡的生活。甚至,他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回一次家,見上一次面。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他們喜歡和你對著干。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他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好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了,為他准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他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後,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的回來一次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孩子回來的更少了。你已經習慣就老兩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里,已經不包括你們了。 而我們也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習慣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無論孩子身在何方,他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還會抱怨。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後,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孩子會不停的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斷奶後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卻為要不停的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了。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因為這一點,我更加的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讓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這么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無論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他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讓他覺得幸福,也是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我不會給他太多壓力與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與阻擾,但是我會適時管教,也會做量力而行的投資,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的飛翔。同時,我也會告訴他,他未來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還有一條路你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