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長家暴我,我該怎麼辦
當遭受到父母的家暴的時候,可以進行報警處理,或者是向周邊的人尋求幫助。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訴。總之,用正當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提醒一下:父母雖然有教育孩子的權利,但是嚴厲禁止向孩子長期實施家暴,嚴重的話是屬於刑事犯罪的行為。
Ⅱ 孩子遭遇家暴心情不好該如何勸導面對家暴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最大的依靠,也是孩子的天。孩子通常會不自覺地去討好父母,在缺乏關懷和愛的家庭表現更甚,所以有心理學家講,對於面對家暴的孩子,他們受到的是「死亡威脅」。
因此當自己的孩子遇到家暴時,首先就應該及時的給孩子充分的心理安慰,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懷和愛,並讓孩子了解到,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家暴都是不對的,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施暴者的問題,同樣家暴也是違法行為。
2015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該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三章規定了多項保護措施:
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十四條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體受到嚴重傷害、面臨人身安全威脅或者處於無人照料等危險狀態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並協助民政部門將其安置到臨時庇護場所、救助管理機構或者福利機構。
第十六條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第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將告誡書送交加害人、受害人,並通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公安派出所應當對收到告誡書的加害人、受害人進行查訪,監督加害人不再實施家庭暴力。
第十八條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可以單獨或者依託救助管理機構設立臨時庇護場所,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臨時生活幫助。
第十九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緩收、減收或者免收訴訟費用。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據公安機關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等證據,認定家庭暴力事實。
第二十一條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等有關人員或者單位的申請,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指定監護人。
被撤銷監護人資格的加害人,應當繼續負擔相應的贍養、扶養、撫養費用。
第二十二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對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進行法治教育,必要時可以對加害人、受害人進行心理輔導。
並在第四章具體規定了人身安全保護令措施: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第二十九條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
(三)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
(四)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家暴只有一次和無數次,請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家暴。
Ⅲ 孩子自卑多源於父母的心理暴力,常見的心理暴力如何避免
孩子自卑多源於父母的心理暴力,常見的心理暴力如何避免?一個生活在家暴世界的孩子本身心裡是扭曲的,他會把這種暴力適應化,他會認為很正常。家庭暴力的主導者是父母,因為生活壓力或其他方面問題,長久未曾解決。而形成有心理矛盾的人。這種情況越發展越危險,包括夫妻二人之間,互不相任,難以包容。天天生活在猜疑當中,不能消除份猜疑,在以後的生活中是十分可怕的。從精神方面著手。就像戰爭年代的人,喜歡和嚮往和平一樣,通過講故事和道理讓孩子知道,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家暴發生,我們應該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和自信,還有許多家庭也是和睦幸福的。
Ⅳ 父親長期家暴,怎麼辦
您好,可以向父親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暴力」不單單指身體暴力,還包括侮辱謾罵等精神暴力、限制財產使用等經濟控制。根據《民法典》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在面對家暴時,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Ⅳ 如何對付家暴父親
我更希望你能夠看清事實,分清責任。
1.爸爸暴力行為背後的需求
你要看到爸爸暴力行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心理需求?是平時媽媽不尊重爸爸?不尊重爸爸的家人?你有說,爸爸因為奶奶打了媽媽,可想而知媽媽和奶奶之間一定有很深的矛盾。這是中國式婆媳關系的通病。
我們不清楚也無法判斷誰對誰錯,但奶奶畢竟是爸爸的媽媽,就算爸爸不認可奶奶,也絕不會允許媽媽對奶奶無理。
但作為孫子、兒子的你,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無法參與別人的糾葛。
還有一點,一般夫妻關系有問題的家庭,媽媽總會不自然地把孩子拉向自己一邊,對孩子痛陳父親的不是,孩子漸漸地替代了爸爸的位置,成為媽媽的「閨蜜」,母子二人統一戰線,一起隔離父親,造成父親缺位。
這樣的媽媽是無知和不成熟的。被這樣對待的爸爸也一定是不甘心的。
2.爸爸暴力行為的深層原因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是懂得控制自己的人,不會亂發脾氣,更不會對別人暴力相向。而掌控不了自己情緒和行為的人,是非常可憐和可怕的。我們說,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其實是他自己內心的投射。對別人不滿其實是對自己嚴重的不接納,他可能本身就是自卑、沒有價值感、沒有存在感的。
你爸爸也許在童年或成長過程中經歷過不幸和挫折,至少,他沒有學會愛。一個不懂愛的人怎麼可能給出愛?
也許在爸爸的原生家庭里,他的爸爸和媽媽也是暴力相向的,或者爸爸從小被他的爸爸施以暴力,所以爸爸習得了通過暴力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很深很舊的傷疤,深入潛意識,很難改變,除非他自己有覺知,開始成長。
3.媽媽也需要成長
你媽媽應不止一次遭受爸爸的暴力吧?她怎麼想?是委屈求全?互相撕打?還是撒潑打滾要死要活?或者要求離婚?甚至,有可能對你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都是為了你她才選擇了忍?
我們說,一個人被暴力對待,一定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最起碼,是他自己允許了對方的暴力。
你媽媽要知道,面對暴力,只能零容忍。
遭受暴力,媽媽一定是痛苦而糾結的。我們說,誰痛苦誰改變。
作為媽媽,一定要找到自身的不足,是自己太軟弱?是自己太缺乏處理關系的智慧? 還是自己根本不愛自己,總是為別人而活?或者自己不夠包容?總是盯著爸爸和奶奶的不足?
一個人永遠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如果媽媽不想離婚,還留戀這個家,就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維持這個家的平衡,而不是繼續被亂七八糟的情緒裹挾著膽戰心驚地過日子。
弄清楚媽媽的想法,如果她忍耐的出發點是「為了你」,你一定要告訴媽媽,你希望媽媽幸福,媽媽幸福,兒子才會幸福,你已經長大,希望不要媽媽為你而活。
Ⅵ 父母被家暴孩子應該怎麼做父母家暴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父母被家暴孩子應該怎麼做?父母家暴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如果在家裡面遭到父母的家訪,可以向身邊的鄰居尋求幫助,如果鄰居不能幫助自己,那麼只能採取法律的武器,父母家暴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孩子的心裡造成陰影,長大以後可能會變得很叛逆。很多孩子在家裡面遭到家暴,家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小的時候就被家暴會給心理造成很大的心裡陰影,別人想到家人是幸福,是溫暖,還被家暴的人想到家人卻是害怕。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觀點,你覺得孩子被家暴之後會有什麼影響呢?
Ⅶ 兒子對父母家暴應該如何處理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嗎
尊老愛幼、孝敬老人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我國把「孝順老人」當作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在不少的朝代不孝敬老人是要受到社會譴責。毆打老人是不可原諒的,會受到「家法、國法」懲罰的。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發生了家暴,出現了兒子毆打自己父母的行為,這種行為不但是不文明、不道德、違背社會倫理,還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對父母毆打的行為構成了傷害,那麼兒子毆打父母的行為不再是「家務事」而是違法犯罪行為,需要追究兒子的刑事責任。
家庭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家庭暴力也是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作為我們每一個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及時的採取以上步驟,避免事情的惡化。
Ⅷ 孩子面對家長的家暴,該如何學會自我保護呢
家庭暴力的問題尚未受到大家足夠的重視,由於權力的不平等,孩子作為弱勢的一方,在小的時候,是沒有反抗來自於父母的暴力的能力的。
正因為父母是持有權力的一方,很容易給自己找打罵孩子的說辭,一律把問題都推到孩子的身上,說是孩子做錯了事,所以才要教訓孩子。這是最令人不齒的說辭,說明擁有權力,會讓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物件來為所欲為地控制。
Ⅸ 面對父母間的家庭暴力,子女該怎麼做
提到家庭暴力,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男性毆打女性的場面,也不是說不存在男性被家暴,只不過是男性被家暴,這個比例太小了,所以說我們今天著重談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女性被家暴的問題。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家暴,其實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在你看來,面對父母間的家庭暴力,子女該怎麼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分享你的觀點。
一、我認為子女要堅定的表達自己的立場。
在我看來,不管是父親家暴母親還是母親家暴父親,作為子女,我們都必須堅定的表達自己的立場,首先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家暴是一件不正確的事,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先動手的人肯定是不對的,其次我們應該告訴他們,看到父母家暴對於我們的影響,最後我們應該拿出我們的態度告訴他們如果不考慮子女的感受,也不考慮伴侶的感受,繼續家暴的下場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