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指導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2.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每一個好父母都有著獨特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而好父母的方法其實也非常簡單,最重要的在於你如何去執行:
1、只要有空,就陪孩子去玩玩
大多數父母忙於工作,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做得遠遠不夠,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好的父母是無論多忙,都要抽空留出時間給家庭給孩子。親子互動是必要的,親子互動不僅有助於增強家庭的聯系,更是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3. 你爸媽是怎樣教育你的
父母給了我最大的自由度,所以我是非常獨立的,也非常的好強。這也是我朋友非常羨慕我的地方。我知道跟我大學讀書不容易,所以不會要求父母給我買什麼。想要的東西就自己去爭取。我小的時候,父母一般都是用他們的言語來教育我。給我講一些道理,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
4. 父母怎樣教育我
人的一生是不斷積累與成熟的過程,有時候,一件事,一個人都會給我們一種歷練與感動。我的父母,在我生活,生命中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 我的父親是個既嚴厲又有耐性的人,我母親是個溫柔、細心的人。我敬佩我的父親,甚至達到了個人崇拜;我愛我媽媽,就像所有女兒愛母親一樣!父親幾經滄桑的臉上,訴說著生活的洗禮,而他的談吐,也使我感到作為一個父親的偉大與庄嚴。他不時會對我說:「雖然我讀得書少,但是我的社會經驗比你多。生活就像知識一樣,要不斷的積累。學好知識是未來社會立足的一筆財富,而懂得生活,懂得做人則是我們立足社會的本錢!」夜晚,功課之後,父親總會坐在我身旁,除了簡單的詢問一下學習的情況,大多都是給我講關於社會的事情;有的時候更會用一些簡單的畫圖給我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解釋。母親則盡到了母親應該做到的一切,雖然話並不多,可從舉止中她告訴我,做人要誠實,要本分! 父母的舉動使我知道了很多關於社會里的事。對於我這個未經世事的孩子來說,社會是如此的復雜,未來的生活,還有許多需要我自己來挖掘。未來屬於自己,父母以生活經驗與閱歷,深深教育了我,使我受用終生! 我敬佩我的父親,我更愛我的母親!
5. 父母是怎麼教育我的
每天為你檢查作業,對你做錯的題給予講解;問你學校的飯菜好不好吃,你吃得習慣不習慣,盡量為你准備你喜歡的飯菜,讓你有漂亮的衣服穿;告訴你什麼是對與錯,讓你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告訴你過馬路要當心,告訴你天冷了要加衣。你每天上學起得早,他們比你起得更早,要為你准備早飯;你每天放學後要做作業很晚他們有的會去接你放學,有的已經在家裡准備好了你喜歡的食物或水果,怕你冷了去接你時還會幫你帶件衣服。
6. 我們做父母的如何去正確的教育孩子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於「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於「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7. 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要和孩子進行積極的溝通,幫助孩子樹立社會發展的正確觀點。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裡面,家長應該要去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要幫助孩子了解到這個社會的發展究竟是怎樣的。
1、有效溝通
在這種高速發展的時代裡面家長對於孩子的積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應該要做的就是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積極的溝通,要幫助孩子了解到這個社會的發展,同時要全方面去觀察自己的孩子在生活當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家長教育孩子其實就是要從這幾方面去做,幫助孩子及時的解決相關的問題,去樹立正確的觀點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同時能夠去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發展,在未來的人生當中也能夠學會更多的東西。
綜上所述,教育孩子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做,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成長。
8. 「父親(母親)這樣教育我」作文怎麼寫
在世界上,我最親、最尊重的人就數我的爸爸媽媽了.我的父母樸素而又誠實,是他們養育了我,我非常尊敬他們.
我的父母是一對孝順,聽話的兒女,所以我尊敬他們.奶奶沒有牙,好多東西都吃不動,爸爸媽媽就盡量買些軟的水果.做飯、炒菜、都往軟里做,盡量讓奶奶吃好,去年,爺爺生病了,爸爸媽媽更是心急如焚,日日夜夜的守在爺爺身邊,爺爺奶奶無論做錯了什麼事,他們從不說一句重話,因此,爸爸媽媽在爺爺奶奶的眼裡是這些孩子當中,最孝順的.
我的父母有一種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因此我十分尊敬他們.我們家是個體戶,有一次,一位粗心的阿姨把一個真皮皮包落在我們店裡了,裡面有一部手機,一大串鑰匙,一張身份證和一些現金,當我們發現時,就去找那位阿姨,結果沒找著,爸爸焦急的說:「這個人真是太大意了」.媽媽嚴肅說:「這是不義之財,我們得等她回來,還給她,要不然,她該多著急呀」.等了許久,那位阿姨焦急地趕回來了,拿回了包,對我們再三感謝,誇獎道:「你們可真是大好人呀,以後,我多來你們店」.爸爸媽媽說不用謝,這是每個公民應該做的.在平時,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教育我們,使我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在生意上,爸爸媽媽給小孩、老人、學生、殘疾人的價格盡量便宜一些,從不敲詐他們,父母對待客人都很好,從不給顧客擺臉色,也從不辱罵客人,更不強行買賣.
看,這就養育我,教育我,使我茁壯成長的父母,他們是多麼的平凡啊,又是多麼偉大啊
9. 我們的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的演講稿
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成為了家庭關注的中心,從小就被家長賦與了很高的希望。而我們這一代家長大多是從多子女的時代過來的,都有意無意地延續著從多子女時代帶來的教育理念。這些教育理念對今天的孩子是否還有效,究竟該如何教育現在這個時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存在著疑惑。今天在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當今時代孩子的特點,討論究竟該如何教育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首先我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1、有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
2、有沒有覺得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去愛自己孩子的?
3、有沒有對自己目前家庭教育的結果感到不滿意的?
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時代的家長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多數家長卻並不會愛,對孩子的表現又往往不太滿意。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我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做個分析。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今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為什麼我要先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是種教育產品,而這個產品遲早要進入社會接受檢驗,我們這一代家長都已經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競爭的壓力了。競爭是殘酷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如果我們不首先了解社會需求,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幾個方面:
1、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一個具有良好心態和心理素質的人,才有能力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不被壓垮。
2、強烈的終身學習慾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人類近五十年的發展成果,比此前一千年成果的總和還要多得多,這就要求每個現代人都要會學習、肯學習,否則很快就會落伍。
3、敏捷高效的思維和決策能力。現代社會需要能夠敏捷高效思考,迅速有效做出決策的人,不會思考,沒有決策能力的人,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成功的可能將大大降低。
4、豐富的想像力。有人說過,「沒有想像,就沒有我們人類世界」。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和人類具有的豐富想像力是分不開的。在未來社會,一個沒有想像力的人,將永遠是打工者。
5、團隊合作能力。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團隊合作時代已經來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社會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將寸步難行。小到手錶生產,大到航空航天,沒有合作將沒有發展。
除此以外,現代社會的人才還要具有:
6、自信心和毅力
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8、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還應時時留意到社會的發展趨勢。今年高考後就傳出了一個令人感到震驚的消息:中國香港大學拒收了11名內地高考狀元,11名內地高考狀元因為面試不過關被拒之門外。一時激起紛紛議論,網上相關的評論創下了教育類評論的紀錄。這件事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內地大學也會傳出類似的消息。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清醒地看到這種變化,否則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在培養時就已經被淘汰了。
今天我們進行的是一場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講座,但在講這種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講一下失敗的教育經驗,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家長的教育會失敗。
為什麼要這樣呢?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家長們不斷嘗試著各種教育理念,各種教育方法,但往往是,看到別人教育成功的例子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好象所有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都無效。有沒有這種感覺的家長呢?我們做一個現場調查,有這種感覺的家長我們舉一下手好嗎?
不少家長在試完了各種方法之後,最後選擇了放棄,結果就從「望子成龍」變成了「防子成蟲」。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多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只顧去研究別人是如何教育成功的,卻從來沒意識到,當我們採用了成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時,又犯了失敗教育的錯誤時,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失敗的教育原因。
失敗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容易犯這些錯誤:
1、過高的期望
獨生子女時代是「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孩子從小被賦與了高期望值。在高期望值的意識下,家長不斷給孩子制定出高標准、嚴要求的標尺。孩子考了第一,不許再考第二,考了全班第一,還要考全校第一,有的家長甚至把一句廣告語當成了對孩子的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第一」、「更好」的要求中,標尺始終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們如同在黑暗中行走,總也看不到光明,總也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於是最後自我放棄。
2、過度的溺愛
有些家長從小對孩子過度溺愛,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味滿足,「只要你學習好,要什麼都行」。還有的家長,自己小時候吃的苦太多,有種補償心理,於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孩子往往不明白父母為他們的辛勤付出,認為父母滿足他們的願望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孩子變得不懂得關心人。
3、過度的保護
現在都一個孩子,很多父母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傷害、吃虧,於是本能地對孩子進行保護。兩個孩子打架鬧著玩,孩子沒有隔夜仇,家長卻反目成仇;學校要組織孩子春遊,家長們怕出事鬧到學校,老師為難,孩子生怨;孩子打了別人,家長一聲訓斥,「就知道給我添亂,回家學習去!」孩子沒事了,家長是又賠理又道歉又包賠醫療費。
孩子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從正確中學到的牢固得多,很多家長卻在用自己寬大的肩膀替孩子擋住本應孩子去承擔的問題,培養出了自理能力差,交際能力差的無能孩子。
4、過多的干涉
「為你好」是我們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打人是不對的,但爸爸媽媽打你是為了你好。」於是打罵訓斥成了家常便飯,潛意識中孩子還應該感恩父母。
「不讓你和***玩是為了你好。」孩子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力被剝奪了。
「讓你考這個學校是為你好。」家長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成了家長決定的執行者。
當愛心被用錯地方的時候,可能會成為人世間最歷害的武器,孩子們在家長「為你好」的口號聲中,淪為了心靈的乞討者:給點時間吧,我想出去玩會,給點錢吧,我想買點東西,給點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
當孩子的心靈變成乞討者時,他們的身心健康能夠正常發育嗎?
5、過多的指責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話,我覺得這樣一個詞比較貼切:挑錯教育。孩子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可家長們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著孩子的缺點,不管專家們怎樣提醒他們「多看孩子的優點」、「要以表揚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改變不了許多家長愛批評孩子的習慣。對多數孩子來說,挨批評是家常便飯,受表揚則是偶爾會餐。
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們有種教育理念:所謂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點的孩子。孩子的任務是改錯,大人的任務是挑錯。最好的孩子是沒有錯誤的孩子,最好的家長就應該是「挑錯專家」。結果,家長只給孩子指出錯,卻沒給出解決方法,孩子感到無從下手,還是一團糟。
6、過強的虛榮心
中國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中國的家長更愛自己的面子,說白了,就是虛榮心在做怪。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對象,孩子成績好,沾沾自喜,孩子考得差,沒臉見人。為了讓孩子成績能靠前,保住自己的面子,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家長採用打罵訓斥的方法,開始還見效,後來發現越來越沒效果了,於是又另闢蹊徑,采物質刺激法:「兒子,這回你考到前十名,我帶你去吃肯德基……」
然而,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家長們發現,這種方法好象也不見效了。孩子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肯德基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慾望了,當孩子提出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失去學習動力,成績驟降,甚至還和家長產生了對抗。
7、從眾心理
對孩子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的問題,家長們的從眾心理顯得尤其突出。別的孩子參加這個那個的培訓班了,自己的孩子不參加,肯定就落後了。結果,要麼一廂情願,要麼貪多求全,嚴重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也正是由於這種思想,有些學校的老師為了配合減負,作業少留了,家長找到學校,為什麼給孩子留這么少作業,這不是不負責任嗎?搞得老師們也是左右為難,哭笑不得。
從眾心理滿足的是家長的虛榮心,傷害的則是孩子的自尊心和童心。以犧牲孩子美好的童年來換取家長的面子,將來後悔的將不僅僅是家長。
8、對教育的錯誤認識
很多家長對教育本身就存在著錯誤認識。
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就是灌輸知識。在這種認識之下,教育成了填鴨,培養出了一個個只會讀死書的書獃子。還有的家長認為,好學生的標准就是沒日沒夜地學習,睡覺就是偷懶。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學習成了煎熬,很多孩子甚至連睡眠都不足,嚴重影響了身體發育。在這些錯誤的理念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早已失去了對學習興趣,一旦有機會不用再學習,就從此與學習拜拜。
9、家長本身素質不高,又不願改變提高
現在都在提倡終身學習,我們國家也提倡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然而,很多家長自己一提到學習就有種抵觸心理,總是給自己找借口。「現在工作收入還算可以,沒必要再去學了;自己年齡大了,對新知識和新技能沒必要去掌握了。」結果電腦、網路知識貧乏,又不願主動去學。這樣的家長在面對當今一代電視、網路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時,已經遠遠落伍了。孩子在談論電腦、網路時,家長們感覺是在聽天書,於是,孩子開始看不起家長了,被孩子看不起的家長,說話是沒有份量的,孩子不聽話理所當然。
10、家長自身心理素質差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最需要得到家長的鼓勵,但有些家長,心理素質奇差,孩子還沒感覺怎麼樣,他們的心理防線卻已崩潰了。我的一個同事有個女孩子,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很好,家長一直以此為榮,孩子中考時成績很不理想,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本來孩子這時最需要鼓勵,孩子的父親卻為此三天沒吃飯,母親更是因此得病,請了一個月假在家養病。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負罪感,上了普通高中,為了讓父母高興起來,每天把自己埋在書本里,吃飯時都必須看著書。一個十六七歲的花季孩子,心靈已經被負罪感充斥,孩子的未來會怎麼樣呢?我相信家長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答案了。
11、缺乏有效的溝通
大家注意,我為什麼說「有效」兩字?很多時候家長們也在和孩子進行溝通,但往往沒有效果,因為他們是在做無效的溝通。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往往與家長的溝通方式有很大關系。
這些話恐怕我們都聽到過:「你比誰誰差遠了!」
「將來你掃廁所都沒人要!」
「你記著,看我回去怎麼收拾你!」
「不聽話,滾!」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播種笨種,結出傻瓜,誰之過?
1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
大量事實表明,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所謂的差後背後必然有一個實施錯誤教育的家長——孩子越是處於逆境,越需要家長的幫助,可一些家長面對落後的孩子,把造成孩子落後的原因歸於「不用功,粗心,太笨」,實際上是在推卸責任。
對孩子的教育有兩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內因,即家庭教育,一是外因,即學校和社會教育,很多家長只要求外界環境好,不惜血本一心把孩子送入好的學校,卻忽視了對孩子成長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上,結果大失所望。大量經驗教訓表明,如果誰能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好,誰就會獲得教育的成功,如果誰忽視本身的家庭教育責任,對孩子採取「不管」的態度,就必定會失敗。
以上是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12種錯誤心,我希望我們每位真正對孩子負責的家長都應當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過這些錯誤?如果您同時犯了五種以上的錯誤的話,我可以斷定,這時您採用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得不到您想要的結果。
知道了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錯誤後,我想問一問諸位,我們已經找到問題的根源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希望孩子改變,我們必須首先做出改變。你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首先做出改變嗎?如果願意,請給自己點掌聲好嗎?(掌聲)謝謝!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克服這些問題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一種教育理念——賞識教育。
我們發現,當代中國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一種理念——賞識。正是賞識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失敗。
某個學校,老師在一次考試後留下了班裡成績最差的十個孩子,同時喊來了這些孩子的父母。這位老師當著家長的面把十個孩子變本加厲地數落了一通,眼看著家長們的臉由白變紅,由紅變紫,最後都沖向自己的孩子噼哩叭啦一頓暴打。老師大概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在這場混戰中,有一位母親非常反常,他的兒子考了全班倒數第一,倒數第一的孩子誰看得起啊?照理說他這頓打是跑不了的了,而他的母親卻一反常態,站在孩子的面前,雙手扶著孩子的肩膀,無限深情地對兒子說:「孩子,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媽媽都會眼含熱淚地擁抱你,親吻你,為你而自豪。」在場的其他家長都覺得奇怪,為什麼你不打自己的孩子呢?他們認為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他們盡到了責任。
這位母親說:「你們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兒子,但做為母親,我沒有理由不為兒子自豪,我相信他是最好的孩子,讓我打兒子,永遠辦不到。」
十年後,這個孩子考上了一所一流大學,而其他那幾名學生都非常平庸。
到底什麼是賞識?很多家長剛一接觸到賞識認為很容易,不就是誇孩子嗎?賞識是不是單純地誇孩子呢?諸位可以回家試一試,回去後你們就開始誇孩子,一個月後如果你還能誇得出來,面不改色心不跳,請主動與我們聯系。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如果諸位回去後就開始誇孩子,不但得不到你們想要的結果,往往還會鬧出笑話。有位母親剛聽完一場賞識教育報告會,明白了要誇孩子,回到家後看到孩子在家寫作業,興奮地連鞋都沒脫,沖著屋裡就喊:「兒子,你今天表現地得真好!」兒子用怪異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媽媽,你今天是不是有病啊?」
賞識是什麼?賞識就是即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我們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這個萬物之靈感到自豪!
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加鼓勵,賞識是看得起,夠朋友,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能侮辱我。准切地說,賞識教育關注的是孩子無形生命的成長,是種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
我們的祖先真的很有智慧,他們創造出的漢字就能說明很多問題。我們看「人」字怎麼寫?一撇一捺,對吧,再簡單不過了,這其中就有相當的寓意。他們很早就明白了生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有形生命,一部分是無形生命,有形生命是人字的一撇,這一撇是出頭的,人的高矮胖瘦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而這一捺則不出頭,是人的無形生命,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這一撇一捺相互支撐,缺了哪一筆,人都會倒下來。現在家庭教育的誤區是,家長們過份注重孩子有形生命的成長,卻嚴重忽視了對孩子無形生命的關注。
我們的孩子其實並不怕訓斥打罵,正相反,他們最怕被人看不起。每個人都希望能有幾個好朋友,大家想想,全班學習倒數第一的孩子,他最要好的朋友是誰?哪位朋友能說說看?正數第一?前十名?還是前二十名?
我告訴大家吧,全班學習成績倒數第一的孩子,如果他有好朋友的話,必然是倒數第二!為什麼?因為只有他們之間才能夠互相看得起。
孩子第一次考了倒數第一回家,家長兇巴巴地對孩子說:「你怎麼這么笨,考了倒數第一!」孩子往往很不服氣地說:「才一次倒數第一嘛!還有下次呢。」孩子一次沒考好,家長說:「你這次可退步了!」孩子馬上會說:「***考得還不如我呢!」多麼大無畏的心態!
而家長聽到這些話第一反應往往是孩子學會了頂嘴,孩子沒有上進心,卻很少意識到,這是我們孩子渴望得到肯定的表現!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頭瞌睡多。」人的心情好,一好百好,做起事情來更有動力,心情不好,一了百了,做什麼事情來都沒勁。心態決定一切!
賞識教育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它是一種我們每位父母都曾經掌握的,都本能使用過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所有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態度跟現在是不是不一樣?甚至於完全相反。所有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從內心最深處都是本能的、無條件的、百分之百的絕對相信孩子一個字——「行」!
教孩子學說話時,四個字——承認差異。說話早,好孩子;說話遲,也是好孩子。說話遲的孩子不但沒有被打成「差生」,反而怪了,享受貴人待遇。中國有句俗話叫「貴人語遲」。有個孩子4歲才開口說話,孩子的爺爺奶奶逢人還炫耀,乾隆皇帝4歲才開口說話,我怎麼看我孫子怎麼像當皇帝的料。
教孩子學走路時,也是四個字——允許失敗,有沒有家長教孩子學走路時不許失敗的?孩子剛學走路時不小心跌一跤,家長沖上去兩個耳光,「下次走路再跌跤,走著瞧!」神經有毛病是吧?跌十跤、一百跤、一千跤——站起來!
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好在什麼地方呢?它是一種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了生命成長最基本規律的教育。
賞識教育關注的是孩子的生命狀態。春天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一棵果樹枝繁葉茂,我們想到的是什麼?秋天是的果實累累。而如果我們看到的果樹是枯枝敗葉,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呢?秋天將會是一無所獲。花的生命狀態好了,必然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樹的生命狀態好了,必然枝繁葉茂,人的生命狀態好了,身心才會舒展,才會有成長的動力,有學習的動力,學習成績好也是必然的。
賞識教育是種教育方法,更是種教育心態,賞識教育是關注孩子成長,關注孩子的心態的教育。
有這樣四種人生,做為家長,您更願意讓孩子選擇哪種:痛苦的失敗者;痛苦的成功者;快樂的失敗者;快樂的成功者。
賞識教育培養的是快樂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