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孩子上大學父母怎麼辦

孩子上大學父母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4-21 13:35:32

⑴ 孩子上大學沉迷游戲,沒有上進心,這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

引言:大多數孩子上了大學之後都是比較放鬆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來安排,但是是在家長眼裡就覺得孩子經常游戲,從來都不學習,其實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沒有看見。作為家長可以適當的表示你的擔憂,但是不要過分的去進行干預。

⑵ 孩子上大學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上大學是好事呀!
請不要過多的擔心
也不要過的嘮叨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永遠生活自父母的庇護之下
他們都希望有一天能自由的翱翔

孩子上大學了,你應該給予他足夠的信任
也要給予他足夠的關心
這個關心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不要讓孩子反感才好

最主要的是加強溝通
如果它能夠有什麼事都能主動和父母說說
那就完全沒必要擔心
如果是那種不喜歡和父母談心的孩子則需要更多的拜託輔導員
但也不要讓孩子知道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束縛

教會孩子感恩的心,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辛勞
明白父母的疼愛與關心
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
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平台
因為孩子們已經長大了

祝孩子前程似錦!

⑶ 孩子上大學後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即使孩子上大學以後,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多多的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為自己的考研或者是將來以後的工作做更多的准備。

⑷ 孩子上大學家長如何調整心情

隨著各院校開學報到陸續開始,孩子和父母的喜悅、激動之情越發明顯。作為多年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筆者提醒學生和父母,校園環境、學習標准、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的諸多變化,有可能使新生及其父母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因此,筆者建議,父母可根據報到前後的特點,通過自身心態的調整,在腦中建立「信任、放手、協助」的理念,幫助孩子做好相應准備,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報到前助孩子准備

第一,報到前暢談,讓孩子提前做好准備。孩子不適應新環境,很多時候是缺乏對相應問題的應對技巧。父母可在報到前以聊天的方式與孩子暢談,但不要說空話,如「你要學會和同學交往」,「你要珍惜時間」等,這反而會引發孩子的煩惱。筆者建議,父母可在談話過程中明確提出一些問題情境,如「學校規定晚上11點熄燈,結果有個室友總是在那之後打電話聊天,你怎麼應對?」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提前做好相應的思想准備,會產生更實際的效果。

另外,父母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在校期間有問題可以多和輔導員溝通,也可以到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等。這在大學里非常普遍。父母要指導孩子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渠道。

第二,和孩子商量送學事宜。如果父母有送孩子去外地大學報到的打算,筆者建議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多聽聽他的意見,詢問孩子:「你是否願意我們跟你一起去大學報到」,「報到完成後,你希望我們跟你一起在當地遊玩嗎」,「你希望我們什麼時候回家」等。其實,在商量的過程中,孩子自身也在成長。這可以讓他提前預想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獨立思考應對的方法。

如果孩子考入的大學就在北京,筆者建議父母讓孩子自己去報到。這樣可以讓孩子從進校門開始就進入獨立生活的角色,避免日後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並且,各院校都在新生報到環節給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一定會確保每名新生順利入校。所以,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即使一定要送,筆者也建議父母將孩子送到後及早離開,因為此時的孩子多具有了一種獨立的新鮮感,父母不要在起始的這一關鍵時期將其「扼殺」。

第三,換個角度看待離別情緒。面對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獨立生活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有些惆悵、失落的感覺。尤其是北京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18年來就沒有離開過家。面對孩子的離開,父母總有種「以後朝夕相處的日子就少了」的感覺。而對於那些考入外地院校的孩子,父母更是百般擔心其無法適應當地生活。

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但父母要看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孩子早晚要離開家庭,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交際圈。因此,父母不如換一種心態看待,借這個機會來適應孩子的離開。此外,一般情況下,年輕人適應能力很強,會憑借步入大學的獨立感、宿捨生活的新鮮感、學習壓力的緊張感等,很快適應大學生活。

筆者建議,在孩子臨行前,父母要調整自身心態,不必過於留戀,否則這種傷感的情緒會影響他們,讓其在遇到不適或挫折時的第一反應是「想家」,而不是「想辦法積極應對」。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更好地給孩子傳達一種理念———上大學獨立生活沒什麼了不起的,父母相信你一定能夠適應。

開學後對孩子放手

第一,主動放手,不要一天一個電話。有的父母陪孩子報到回家後,心仍在孩子那裡,結果就是每天用電話或簡訊不斷詢問孩子的各種情況。其實,父母的這種心理孩子也能理解,但往往會使其產生反感。

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在送學回家後,要迅速恢復原有的工作、生活狀態;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愛好,把原先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用其他活動來填補。生活忙起來,自然也就不會總掛念孩子。當然,這並不是說對孩子不管不問,尤其是孩子遇到問題主動尋求幫助時,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和孩子做坦誠深入的交流。

第二,被動放手,理性應對孩子訴苦。個別孩子可能由於多種原因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內反復跟父母訴苦;甚至有些離家近的孩子天天往家裡跑,不住校了。對此,父母一定要理性應對。

如果孩子出現身體不適等「水土不服」的症狀,父母要建議孩子先去校醫室檢查,必要時可通過輔導員加以關注。一般的小病不必太過在意,畢竟學校的人力、物力都很充沛,但若嚴重就要和學校溝通去醫院檢查。如果孩子因為嬌氣、與同學不和等原因向父母訴苦,父母切忌立即趕往學校或讓孩子回家,一定要預留時間讓孩子自己應對。畢竟日後他要獨立應對很多事情,現在這些小事正好是其鍛煉的機會。父母除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外,可以幫他列出一個個短期目標讓他去努力實現。當一個個小目標不斷實現時,孩子的自信和生活重心就找到了,慢慢就會獨立起來。

第三,引導孩子自我關注學習。作為大學生,又是經歷過緊張有序的高三復習的學生,其實孩子在發揮學習主動性、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不斷發現新的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心得體會。但是,由於大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了老師事無巨細的督促,擁有大量的空閑時間自主安排,喪失了高考清晰明確的奮斗目標,增添了諸多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誘惑。這些都非常容易讓大一新生產生懈怠心理。

筆者建議,父母要及時、正確、有效地引導,可以和孩子在聊天的氛圍下談談自己當年上大學或親戚朋友孩子上大學時的應對故事和技巧,讓孩子自己思考、吸收經驗;也可以講一些趣聞軼事,讓孩子更加樂觀地面對各種問題。孩子一定能在輕松的聊天後獨立思考,有意識地規劃自己現階段的短期目標和未來四年的長遠目標。父母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不必再像孩子小時那樣嚴肅地說教了。

⑸ 孩子上大學父母需要跟著一起嗎

對於俞敏洪老師來說,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對於他及新東方來說,可以是家喻戶曉了。過去在很多80後、90後的寶媽寶爸讀書的歲月里,就會有好多的同學會選擇新東方來進行學習方面的提高。

不僅僅是新東方的教育質量和辦學理念很好,留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俞敏洪老師在教學之外,對於學生們的思想和未來也很關心。就拿現在孩子們在選擇報考大學的時候,會選擇什麼的樣的大學,俞敏洪老師也有著自己的觀點,也很希望能夠給眾多的孩子以建議。


對於上大學的孩子們來說,那個時候的他們,大多是步入成人的階段了,可以說從生理和心智上都趨於成熟,可以擁有自己更多的選擇機會了。雖然在父母的眼中,他們還會是孩子,但是他們也可以擁有自己更加獨立的選擇了,而在上大學和將來的發展方向上都可以遵從自我的選擇。

⑹ 孩子上大學的花費過多,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主要的家長,現在非常多家長認為孩子已考上了大學,一人獨自在外面,手頭不可以過的緊巴巴,不然會讓別的同學看不起,會使孩子受委屈。

一、先弄明白孩子花錢到哪裡去了。也就是講,這些錢都幹了什麼。因孩子沒有在身邊,要弄明白這個問題也不是特別簡的單,可是這是第一步。


二、給孩子的花錢用向提供認真的分析,父母需要去統一下意見,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與目前已經知道的情況等因素,商量出個解決的辦法。


三、今後對於孩子用錢的計劃進行控制與把關。家長對這個採取高度的重視,否不然任由孩子去亂花錢,別認為孩子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就可以亂花錢。與此同時加強對於這方面的學習。

可以採取記賬的辦法,以身作則首先自己去記賬,還有把自己家中真實的情況告訴孩子,不可以打腫臉去充胖子。

⑺ 孩子上大學了,家長都准備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

及時調整心態。看到子女去上大學而「離巢」,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經階段,是子女成長過程中的標桿之一,是為以後踏上社會而自立自強的關鍵環節。家長應該為子女的成長「離巢」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轉移生活重點。子女離家上大學後,要及時轉移生活重點。將原來的圍著子女轉的生活模式轉換成為自己而忙碌的生活模式。「孩子上大學我就解放了」,這是多數家長的想法。解放以後家長去忙碌自己的生活,這就成功轉移了生活重點。

培養興趣愛好。如果孩子在家沒時間與精力去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那現在孩子離家上大學去了,就可以重點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了。喜歡語文的,可以看看名著,寫寫散文;喜歡攝影的,可以出去走走,在旅遊的同時攝下當地的風光美景。也可以參加喜歡的專題沙龍,探討發展趨勢等。

加入健身行列。孩子上大學後,家長此時要重視防病健身了。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每次持續30分鍾以上,每周參加5次以上。無論什麼活動方式都可以,如跑步、跳操、打球、游泳和散步等。運動不但達到了健身的目的,還有調節情緒的效果,可以明顯緩解空巢所致的焦慮不安。

加強父(母)子交流。及時聯系加強交流,可以有效緩解家長的思念之情。現代通訊工具的日益發達,為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家長可以通過行動電話、手機簡訊、電子郵件、視頻通話等方式,隨時隨地與在外地上大學的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隨時了解孩子狀況。家長通過交流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狀況,同時也將家裡的情況及時讓孩子知道。家長知道孩子在大學里的情況穩定了,心裡也會踏實許多。孩子了解父母的現狀不錯,也會覺得沒有後顧這憂了。可以說是雙贏的結果。

見證成長一刻。在孩子學業結束之際,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畢業典禮,見證孩子的成長一刻。孩子在完成艱辛的學業即將踏上工作崗位之際,如果有父母共同見證這一時刻,將在以後的日子裡會一直銘記著。家長更是如此,會在以後的記憶中永遠引以為豪。

⑻ 孩子在上大學後就不和家人聯系,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上大學後,除了要生活費,幾乎從不主動聯系家長,家長咋辦?我覺得家長應該調整心態,要為自己而活!

孩子高考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擔心孩子參加高考發揮失常,擔心孩子的高考成績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孩子考上大學之後,很多家長又有了新的郁悶:「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之後幾乎從來不主動聯系自己,而只是在要錢的時候才聯系自己?為什麼孩子把含辛茹苦將他們養大的父母當作『透明人』了,連個電話也不打呢?」一些家長的存在感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彷彿消失不見了,所以他們就開始慌了。有些家長感覺到恍惚,心生疑惑——自己的孩子呢?怎麼感覺如同失蹤了似的?



在相應的行業上已經退休的家長,更要注重自己平時的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一些,心態更健康一些,這樣不僅讓自己過得更自在,而且也能為將來的孩子減輕負擔,你說對吧?

⑼ 孩子上了大學後,父母該怎麼做,才會讓孩子對他們敞開心扉

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其實他已經到達了一個成熟的年齡,他已經成年了,也就是說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可能不會再像小的時候一樣,有什麼事情都告訴你了,開始對你隱瞞一些事情。

所以我覺得父母一方面不要一直去渴望讓自己的孩子無論是什麼事情都告訴自己,不要去強迫他們,如果他們願意的話那是最好的,所以我覺得你作為父母的話,首先你要主動一些多去和他們進行一些溝通。你去嘗試著表露出你的情感,以一種朋友的姿態去與你的孩子進行溝通,那麼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孩子才會願意去把自己的一些秘密告訴你。當然了,這件事情你也不可以去硬性的強求。

⑽ 孩子上大學家長如何調整心情

隨著各院校開學報到陸續開始,孩子和父母的喜悅、激動之情越發明顯。作為多年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筆者提醒學生和父母,校園環境、學習標准、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的諸多變化,有可能使新生及其父母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因此,筆者建議,父母可根據報到前後的特點,通過自身心態的調整,在腦中建立「信任、放手、協助」的理念,幫助孩子做好相應准備,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報到前助孩子准備

第一,報到前暢談,讓孩子提前做好准備。孩子不適應新環境,很多時候是缺乏對相應問題的應對技巧。父母可在報到前以聊天的方式與孩子暢談,但不要說空話,如「你要學會和同學交往」,「你要珍惜時間」等,這反而會引發孩子的煩惱。筆者建議,父母可在談話過程中明確提出一些問題情境,如「學校規定晚上11點熄燈,結果有個室友總是在那之後打電話聊天,你怎麼應對?」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提前做好相應的思想准備,會產生更實際的效果。

另外,父母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在校期間有問題可以多和輔導員溝通,也可以到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等。這在大學里非常普遍。父母要指導孩子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渠道。

第二,和孩子商量送學事宜。如果父母有送孩子去外地大學報到的打算,筆者建議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多聽聽他的意見,詢問孩子:「你是否願意我們跟你一起去大學報到」,「報到完成後,你希望我們跟你一起在當地遊玩嗎」,「你希望我們什麼時候回家」等。其實,在商量的過程中,孩子自身也在成長。這可以讓他提前預想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獨立思考應對的方法。

如果孩子考入的大學就在北京,筆者建議父母讓孩子自己去報到。這樣可以讓孩子從進校門開始就進入獨立生活的角色,避免日後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並且,各院校都在新生報到環節給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一定會確保每名新生順利入校。所以,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即使一定要送,筆者也建議父母將孩子送到後及早離開,因為此時的孩子多具有了一種獨立的新鮮感,父母不要在起始的這一關鍵時期將其「扼殺」。

第三,換個角度看待離別情緒。面對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獨立生活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有些惆悵、失落的感覺。尤其是北京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18年來就沒有離開過家。面對孩子的離開,父母總有種「以後朝夕相處的日子就少了」的感覺。而對於那些考入外地院校的孩子,父母更是百般擔心其無法適應當地生活。

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但父母要看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孩子早晚要離開家庭,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交際圈。因此,父母不如換一種心態看待,借這個機會來適應孩子的離開。此外,一般情況下,年輕人適應能力很強,會憑借步入大學的獨立感、宿捨生活的新鮮感、學習壓力的緊張感等,很快適應大學生活。

筆者建議,在孩子臨行前,父母要調整自身心態,不必過於留戀,否則這種傷感的情緒會影響他們,讓其在遇到不適或挫折時的第一反應是「想家」,而不是「想辦法積極應對」。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更好地給孩子傳達一種理念———上大學獨立生活沒什麼了不起的,父母相信你一定能夠適應。

閱讀全文

與孩子上大學父母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脫臼接上多久能恢復 瀏覽:482
護士資格證體檢需要什麼表 瀏覽:926
養老保險優惠政策補貼 瀏覽:582
青州市東夏養老多少錢 瀏覽:390
退休公務員工資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293
蓋州地區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56
養老院現狀數據 瀏覽:483
上海老年公寓市場現狀 瀏覽:368
老年人肺熱咳嗽掛什麼科 瀏覽:511
精神病人怨恨父母怎麼辦 瀏覽:11
賀卡怎麼做簡單又漂亮重陽節 瀏覽:45
北京城市戶口70歲以上老人有何 瀏覽:270
寫重陽節的作文200字 瀏覽:995
男性達60周歲還屬於合法勞動用工嗎 瀏覽:953
孝敬之星的自我評價 瀏覽:134
老人80歲送什麼禮物 瀏覽:701
嬲小強孝順 瀏覽:990
2016年退休補發工資嗎 瀏覽:316
農村的社保是不是55周歲退休 瀏覽:612
重陽節活動猜謎活動反思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