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一個沒有父母的人的心裡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和朋友們聊天,她回憶起小學時期很多事情不禁感嘆,那時候父母不在身邊的傷害深深烙印在了她心裡。
在朋友的記憶里,自己就是爺爺奶奶養大的,對於外出打工的父母感情是陌生。朋友說,小時候有很多事需要幫助時,父母不在自己身邊,爺爺奶奶也只管自己不餓死,漸漸地自己的性格也變得內向了,不愛說話,也容易不自信等……
長大後,雖然朋友很想改變,但是那樣的傷害已經根深蒂固的長在了她的心裡,小時候她很羨慕其他小朋友,有爸媽陪在身邊,那時候的她覺得父母是不愛她的,即便現在長大後她知道父母有苦衷,可就是過不了那個坎。
生活中,或許有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努力賺錢就是愛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來自他們的愛。但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們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往往對錢並沒有什麼概念。
孩子衡量父母是否愛自己的標准,就是父母是否會抽出時間陪伴自己。他們認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
在熱播劇中【小歡喜】季楊楊一家,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一直沒回家,而忽略了兒子「季楊楊」多年的成長。
當高三就要來臨,父母也希望陪伴在孩子身邊,爸爸媽媽回來了,兒子只覺得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不適應還是不適應。
他和父母之間就像隔著一道牆,父母在他成長中的缺席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你們不是都不在乎我嗎?我也不在乎你們。沒有你們,我也活得挺好。因為缺少安全感,表現出來就只有冷漠、叛逆。
在季楊楊眼裡,自己還沒有父母的前程和工作重要。季楊楊雖然表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無拘無束的樣子,但內心卻十分敏感脆弱。
其實,孩子就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投資,關愛孩子是基礎,他們想要的不多,陪伴和理解僅此而已。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人都忽略掉了這個要素: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知道在他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而沒有父母在身邊,會給孩子的帶來多大的影響嗎?
一
漸漸變得敏感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一切就是他們的天地。他們少了這個能夠為他們打開這個新世界大門的啟蒙老師,當孩子面對一些新變化時,內心會容易變得敏感、多疑等心理。孩子內心慢慢會產生孤獨,變得孤僻起來。
一
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人愛,在未來的一生中去追尋他人對自己的關愛,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當孩子遇到挫折之時,會逐漸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沒有辦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總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很難再改變。
一
容易叛逆
有調查顯示,很多問題少年都在童年時得不到父母相應的關愛和陪伴,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後發現其越來越叛逆,甚至出現「管不了」的局面。
問題何在?實質上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沒有享受到愉快的親子時間,孩子缺乏親情呵護,也沒有獲得想要的關注,那麼性格就容易變得叛逆。
家長要明白這一點:並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伴,邊陪孩子邊玩手機,各顧各的,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有效陪伴。「有效陪伴」一定是和孩子有互動,有交流,包括眼神的交流,語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上的交流。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或者一起進行體育鍛煉。或者晚飯後適當散步,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最新喜好,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好朋友是誰,孩子最近喜歡的偶像又是誰。
在家的時候,盡量放下手機,可以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或者做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戲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
總之,我們陪孩子要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從細節上著手,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永遠都在。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童年總是很短暫,陪伴孩子成長,其實就是重回我們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
作為孩子,他們成長道路上需要的東西並不多,父母的一個擁抱、一句稱贊,甚至一個眼神,孩子都會覺得心滿意足。
我們養育小孩的目的是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一起尋找使他幸福快樂的途徑。
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別讓缺少陪伴阻礙情感的交融,把專注的目光更多投射到孩子身上,才能讓孩子擁有一段溫馨的童年時光。
註:部分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2. 現實中沒有父母的人多嗎
現實中孤兒還是挺多的,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親,真的特別慘,希望他們有美好的人生。
3. 甲午戰爭使多少兒童沒了父親,多少人沒了親人
這位知友,據有關專家統計甲午戰爭傷亡數據,中國陸海軍傷亡官兵約35000人 日本陸海軍傷亡官兵18542人。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
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4. 我想了解一下有多少人從小就失去了父母。
你的
心態要改變,父母和你的快樂不能過多聯系,你放下心結,認真交一些朋友,在朋友中選擇志趣相投的人就可以有很多的真心朋友,你們可以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建議
不要想太多
想多了累這樣的提問是
沒有任何意義
的
5. 沒有父母有多少人能結的起婚啊
我看想像其他人一樣結婚很累,得很努力,我就正在努力,發現一切的努力得不到回報,你看哈現在又在鬧全球金融危機,想結個象樣婚,沒什麼希望了,不過只要努力肯定會有那麼一天的
6. 《ok,主人閣下》為什麼13家族的人會沒有父母
他們是「爺爺」從全世界裡面挑出來的人,並不是沒有父母。而且他們的爺爺並不是親的,他們都是因為胸口有一塊嫣紅色胎記,所以才會被爺爺選中!
7. 世界上大約有多少小孩沒有父母的溫暖很孤獨的生活
只要自己尋找快樂,變得堅強,這樣的小孩就少了一個,這樣的中秋節就不存在。生活中有很多快樂,不只來自於父母,更多的來自於心態的良好。
8. 世界上著名的有幾個名人的童年是沒有父母指導的
呵呵 當然有啦
莫扎特 在他還沒到六歲時 父親叫他把樂譜送到一位客人里 莫扎特在路途中不小心把樂譜弄壞了 隨即自己快速地寫起來 之後交給客人 客人事後高度贊賞莫扎特的父親 莫扎特的父親在看了樂譜後才知道不是自己的作品 大為驚訝
還有方仲永 五歲在從未接觸過紙筆墨的情況下 突然哭著問鄰居借了紙筆 作了一首詩 並寫上自己的名字 後來詩中被村裡的秀才觀賞 認為是可造之才 但因為父親貪圖錢財 四處帶他去賺取錢幣 導致方仲永錯失了學習的機會 從天才變為了庸才
是後人用來比喻天才因缺乏學習而成為庸才的代表
9. 什麼人沒有父母沒有子女
亞當和夏娃。
解釋:亞當是上帝用泥土做的,夏娃是亞當身上的肋骨做的。
亞當與夏娃,是《聖經》里記載的人物,耶和華·神所創造的人類,亞當是世上第一個人類與第一個男人,後來耶和華又用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夏娃,並讓他們結為夫妻,共同生活在幸福的伊甸園。可是後來夏娃受蛇的誘惑,偷食了禁果,並讓亞當食用。耶和華發現後,對亞當和夏娃進行了懲罰,把二人逐出了伊甸園,二人最後成為人類的祖先。
10. 在這個世界上誰沒有父母,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領悟到父愛和母愛的偉大呢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有父母,對父愛與母愛都應該深深感悟到是一種偉大,因為都是給予自己生命的人,對自己都奉獻著愛,父愛的內斂,不輕易的表露,但他內心是一直關注著自己兒女,母親的愛是從出生就一直能夠感受到的,讓人感覺她是平實而樸素的。偉大不在於宣揚,這種平實的、樸素的、深斂於心不易言表的愛何常不就是一種偉大啊。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