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最需要什麼
據統計,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1.44億,佔全國人口的11%,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社會老齡化問題是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們中國尤為突出。 在這里,我不想過多地從社會的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我只是想站在為人子女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感想。 幾天前,一向自認為對父母付出最多的嶸妹打電話給我,向我訴說父母對她的不公平,事情的起因是去年底,家裡最小的虹妹兩口子在嶸妹家的一句玩笑話,意思是說,「你脾氣那麼的不好,父母住在你家,肯定會受了很大的氣吧!」聽了這樣一句話,嶸妹心裡很不舒服,因為她一向給予父母的最多,盡管自己脾氣不好,也不至於 使父母受多大的氣。她當時就打電話給我,我安慰了她幾句有同時,也批評了虹妹幾句,想來這事也就算平息了。沒想到,過了個春節,不僅沒有化解矛盾,而且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把父母也扯進來了,甚至於,有些話說起來很難聽了。她跟我在電話里說了很多很多,我主要是聽她說,同時也希望她能夠冷靜地對待這件事,因為不管怎麼樣,也就是幾句話而已,但她似乎並沒有聽進去。 我的理解,一般來說,父母當然需要有個好身體,需要有個其樂融融的家庭,需要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需要有家人的關心和照顧。 但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我們的父母需要被認識、被尊重。 他們的內心深處非常希望得到社會和家人的理解、認識和尊重,人越老自心越強,特別害怕有人觸傷他的自尊心,把他當成累贅。 今天,大多數老年人的物質問題都基本解決了,吃穿是不愁的,然而,每個人除了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我們每天有自己的工作,能夠與許多人交流,還有許多娛樂活動。而我們的父母呢,他們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他們需要更多的精神食量的充實。然而我們為人兒女者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很多做兒女的總是以為,老年人嘛,年齡老了,心也老了,只要吃飽喝足,無以他求。相當多做兒女的,自以為在出門之前給父母幾百塊錢就算是孝敬了,可是,他們哪裡去想過我們的父母也會有心靈的空虛,自我價值感的失去引起的失落感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我們的父母。許多老人豐衣足食,卻整天鬱郁寡歡,愁眉不展。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人需要撫慰, 特別是精神上的撫慰, 對老年人來說, 有時勝過物質上的給予,勝過你出門前給他留下的幾百塊錢! 我認為,我們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尊重。尊,以他們為長輩,為閱歷豐富的人,尊敬他們;重,重視他們的種種需要,從細微處關心他們。我們應該同他們多談一談我們的工作,多爭取一點意見,多說一說我們所見的趣聞趣事,多關心一下他們的精神需要,多表達一些我們的愛心。 今天,我們的父母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在出門前給予的幾百塊錢,他們需要的往往是我們兒女們不以為然的事,比如:聽到你們的說話,看到你們的快樂,看到孫子是否長高了,長胖了,還有離開家鄉的兒女們,遠離父母,在百忙中打個電話來個問侯,讓老人在另一端感到你在惦念著她們,心裡就會感到溫暖。老人只要享受到了天倫之樂的充實感和巨大的滿足感就很知足了。 總之,為人兒女的我們,目前對父母所做的一切不是多了夠了,還是少了。只有在給予他們物質關心的同時,對他們的尊重多一點,撫慰多一點,交流多一點,把老人既當成長輩又當作朋友,我們的父母才會真正的健康快樂,這也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貳』 作為父母有哪些日常需要具備的品質
父母需要具備這些品質:懂得陪伴,好好說話,言傳身教,尊重孩子,有禮貌,耐心傾聽,獨立等。
孩子成長重要的階段,正是父母工作最忙的階段,家庭事業無法兼顧往往成了父母的缺憾。而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影響都非常大。
尊重孩子表達自我的權利。重視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不妨也問問孩子怎麼想,聽聽他的意見,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更加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所以,父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對話。
『叄』 人到老年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老人真正的需要是被需要。
人到了晚年,總會覺得自己漸漸成了負擔,而不再是原來的保護傘。
當孩子們不停地告訴老人各種安排的同時,老人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決策可做了。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子孫覺得老人沒什麼能力做決策 --> 於是不讓他們做決策 --> 於是老人乖乖地按照孩子們說的去做 --> 於是子孫更覺得老人沒什麼能力做決策。 這就是所謂的預言的自我實現,在這個循環里,老人漸漸領略到了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那讓我們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如今定義的孝順和第一組看護是不是很相似。我們給老人們報了旅行團,給他們挑好了手機,帶他們去我們見識過的餐廳,告訴他們社會上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然而我們忽略了一點,在這樣做的過程中,老人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人,他們漸漸不想去思考了,對生活的積極性和探索欲也會隨之下降。
所以,從我們自身來講,請避免預言的自我實現這個魔咒。老人們是可以做決策的,他們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可以安排下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生活的上游,這樣被需要的他們,才會從心底里對每一天充滿渴望。
還有就是人到老年的時候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們就跟小孩一樣,有的時候想法是比較天真的,所以有時間還是經常去陪陪他們,跟他們說說話聊聊天。
『肆』 父母到底需要什麼
你好,父母辛苦了快一輩子當然需要孩子的溫暖,關懷,多抽點時間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說說話,做做家務。他們也太不容易了,把我們拉扯大,也是我們報恩的時候了。天冷的時候打個電話回家,關心的讓他們添件衣服出門,沒事的時候帶著家人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既陪伴了家人又陪伴了父母,還會使婆媳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父母也真的覺得你長大。你說呢?我說的也許不對,僅供參考!
『伍』 父母最需要的是什麼你懂嗎
人這一世,最該善待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希望你比他過得好的人,你在哪裡,他們的心便在哪裡。不要子欲孝而親不待,父母需要的愛很簡單,並不是你所謂的大富大貴,讓他們臉上有光。而是你願意如小時候那般,時時親近他們,陪他們聊聊天。
『陸』 年邁的父母,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雖然我們做兒女的年齡不斷長大,但是我們會越來越的感覺到最父母的陪伴太少。我們的父母,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其實對於父母而言,他們需要的東西很少,他們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很多作為兒女的卻真的做不到。
很多人覺得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澤特錯的。即使沒有錢,兒女在身邊,父母也會過得十分的幸福。而作為兒女,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多多拿出一點時間,多多陪一陪自己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這對於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柒』 我們怎麼才能夠了解父母到底需要什麼
懂得換位思考,也就知道父母想要什麼了。
父母需要陪伴
王錚亮的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表達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孩子能夠陪伴我們的時間是多久呢?自從上了高中之後,孩子陪伴父母的時間就越來越少,終於有一天他們遠走高飛,有了自己的生活,所以對他父母來說最需要的就是孩子的陪伴。
『捌』 父母需要的什麼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是種無私的奉賢,不求回報的奉賢。他們愛自己的孩子,無論多老在他們眼裡那也是孩子,需要他們的照顧,他們的愛。我想,為人父母以後,我才能真正體會和了解吧
『玖』 自己的父母需要什麼
雖然父母表面上說你買這買那浪費錢,其實他心裡開心得很,過母親父親節,你打電話過去問好。他們也會說,這節有什麼過頭。其他們心裡很開心。他們的牙刷壞了,你偷偷的買新的回來換上。他們也會很開心。其實父母想要的很少,只是生活中的點點,你做到了,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比你給大量金錢給他開心多了。他們要的,就是子女的關心和子女的重示。希望你父母健康。也希望你孝順!
『拾』 優秀的父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如果把父母當作一份職業的話,你首先要具備這個職業要求的知識理論,這樣才有可能被聘用。當然,要想成為父母,不需要考察這個條件,這也就使得為什麼教育問題這么多,因為父母們根本就不懂正確的教育知識,面對孩子問題,他又如何能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呢?
5、總結反思能力
這是我特別加的一條能力,因為這個能力可以幫助父母不斷地提升自己,更上一層樓。具備了前面4條能力,我們已經是一個優秀的父母了,但是再優秀的父母也會犯錯誤,或者說,再優秀的父母也可以繼續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比如說,原來面對孩子的一個不良問題,我們用一個方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還不錯,但是不是說這種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呢?不一定。或者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吸取什麼經驗教訓,避免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呢?肯定是可以的。所以的這些都靠總結反思來實現。
總結反思可以幫助父母個性化的提升自己,能切實有效的真正實踐所學的教育知識,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優秀的父母必然要具備總結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