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是怎麼看孩子的

父母是怎麼看孩子的

發布時間:2022-04-19 07:50:17

A. 家長應怎樣看孩子

我是這樣的心態去教育孩子:不要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要早早把他當大人看,在能力允許的范圍下讓他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要過於擔心他會被欺負,人天生是有自我保護意識,但如果你事事保護他,他這個功能就會退化。不要教他欺負人,也應引導他自我保護!

B. 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

您不妨思考兩個問題:

是滿載而歸的累累碩果最重要,還是披荊斬棘的探索過程更珍貴?

「釣」和「魚」究竟哪一個更值得我們關注?

1欣賞孩子學習的過程,淡化學習的結果

曾經看到網上有人說: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我歷來是不關注的。我很佩服兒子,他是一個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寫的作業,考的試卷都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他寫的數學卷子特別干凈、整潔,我經常把這樣的試卷當作書簽。兒子喜歡閱讀,寫的文章既生動有趣,又充滿了真情。所以,我不關注結果,只欣賞過程。我感受著兒子的成長給我帶來的無限快樂。一個在非常寬松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個充滿了創造性的孩子所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是無以言表的。他無需家長的督促,他會自我教育,自我關注學習成績。

你會說,這樣的孩子畢竟鳳毛麟角,是所有家長掛在嘴上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之所以不關注結果,是因為完全不需要擔心結果。

你在嘆息「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家」的強的同時,可曾思考過,究竟是孩子與孩子之間差距,還是「別人」和「你」的差距?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卻在孩子失敗之後跳出來指手畫腳,他們只看到了令人失望的結果,看不到孩子努力的過程,更忽視了教育的失敗。

每一位家長都是從學生時代走來,經歷過寒窗苦讀,感受過黑色七月。有過輝煌傲人的戰果,也嘗過功虧一簣的苦楚。如今回望過去,恐怕那一張張試卷上的分數早已在記憶中模糊不清,甚至很多人連自己高考分數都忘記了,但當年點燈熬夜的情景,攻克每一道難題之後內心的成就感卻歷歷在目。最珍貴最動人的,永遠是歷練的過程。

體諒,寬慰,鼓勵,比取得了高分更能讓孩子歡欣鼓舞,家長們不妨將自己過高的期望暫時放下,帶著欣賞和感動,引導孩子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

2「被認可」和「被欣賞」對孩子尤其重要

以我自身的一個例子來說,我的字很醜,於是在工作之餘每天都會練習一篇字,堅持了兩個月,效果不盡如人意,於是放棄。可是突然有一天在填表格時,前台說了一句:你的字真好看,我以為僅僅是一句恭維,但聽到後面那句「你的字看著有一種字帖的感覺,是不是用字帖練過?」,我的眼睛突然放了光,瞬間覺得自己兩個月的努力受到了認可,於是拾起信心,重新拿起了筆。

一個人低落沮喪的時候,一句無意中的鼓勵和認可,都有可能給他堅持的動力,照亮他前進的道路。

我記憶最深的是我的一個學生寫的一句話:總有一天我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原來,家長在一起聊天總是會聊到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向來都是茶餘飯後上好的談資。對成績的攀比往往讓一批家長無地自容。回到家一股腦的對著孩子去宣洩:你看人家的誰誰誰,成績出類拔萃,你吃的不比人家少,穿的不比人家差,怎麼一到考試就這樣不爭氣?

於是孩子有了心理陰影——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差距甚遠,給父母丟了臉。試想如果有一天,在孩子的眼中,自己成了家長的棄兒,他們還能看到什麼希望?

朱自清的《兒女》中有這樣一句話——近來與平伯談起教子,他卻答得妙,「總不希望比自己壞啰。」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壞」就行。(註:平伯——俞平伯)

教育不是禁錮,而是放手。我們無權將孩子塑造成另一個我們,而是引導他們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喜歡看書,我們可以不顧別人說孩子會「不務正業」之嫌,給他買大量的課外書閱讀;孩子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於是,我們也可以底氣不足地對他說,其實媽媽小的時候數學也不是太好……

或許由於家長的釋懷,使得孩子摘下「高分」的緊箍咒,從而減輕了考試帶來的壓力。家長們引導他們享受著學習帶來的快樂,體會著排除萬難暢快淋漓的過程,在下一次考試來臨之前,我們只需溫和的告訴他們: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績怎樣,你在媽媽眼裡都是最優秀的。

相信我,這句話只會極大的調整他們的焦慮和緊張,不會導致他們放任自我,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在意自己學習的成果。

建議在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需做到:

1高分不「捧」,總結經驗

其實,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作為獎勵。這里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理解,獎勵的目的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贏來了收獲和他人的認可,要恰到好處的去控制獎賞力度。同時我們還要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如果班內競爭氣氛很濃,我們應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試應挑戰自己,超越自我,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2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進步更不容忽視。如:這次考試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沒有掌握的知識或是一直做錯的題目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長就應該狠狠的表揚,這是給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發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徑。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學習上更是如此,這個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偶爾的失誤也是成長的寶貴經歷。

3定下目標,鼓勵為主

每次考試後,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最近發展區」,就是說我們在幫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標時,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實際能力高出一點,引導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但我們應該明白這個目標不是「軍令狀」,不是死命令,平時應多在精神上鼓勵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過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學得愉快、考得輕松。反之,若不問青紅皂白就來一頓「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家長應戒之。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與未來,望子(女)成龍(鳳)是每一個家長的最大心願,但我們應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良好、務實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每次考試分數,讓孩子在和風細雨中茁壯成長!

C. 父母怎樣才能更了解孩子

父母想更了解孩子,需要學會走入孩子的世界,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因為對父母來說很多事情輕而易舉,但是對孩子來說很多事情懵懂無知,站的角度不一樣,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

幫助一個孩子成長不是那麼簡單的市場,家長要付出很多,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他的三觀塑造很大程度就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來教導孩子一些正確的觀念,通過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都深切的關乎到孩子以後的人生狀態。

D. 家長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呢

序言: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績,如果孩子成績名列前茅的話,家長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旦孩子成績下降,家長就會發脾氣,希望孩子努力學習,把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學習上面。小編建議,我們在看到孩子的成績時,要合理的看待,這樣才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三、多鼓勵

無論孩子考得好還是考得不好,家長都要多鼓勵自己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一時的好壞,並不代表以後。只有讓孩子正視成績,那麼孩子才能夠繼續努力。我們在看到孩子的成績時,要對孩子樹立信息。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如果一時退步了,那麼家長也要不斷鼓勵孩子,讓孩子慢慢找到自己的短板。

E.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正所謂人無完人,就看人們如何去看待這些優缺點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

三、父母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意識到應該取長補短才能更優秀。

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那麼,在以後的成長中,應該取長補短,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和孩子多溝通,去引導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盡量減少自身的缺點,對於自己的影響。

F. 作為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與老師私下交流來了解,這個是最直接的方法。再比如說,還可以根據孩子的一些作業情況來看,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孩子也會願意與你說自己的在學校的事。還有,像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這些都是了解孩子的渠道。一個有心的家長,他/她是會通過很多細節來關注孩子的在校表現的。

現在各個班級都會有微信群,你可以從微信群里找到老師,單獨加各科老師的微信。通過微信和老師保持溝通是非常簡便省時的方法。不過不要過度,畢竟老師也是人,也有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總是在很晚的時候或者周末去找老師,我感覺不是太合適。去見老師這件事情一定要主動,畢竟是你的孩子,如果你只是等著家長會或者等著老師找你,實在不是有效率的辦法。

G. 家長該怎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是要感受對方。
家長要知道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奮斗目標是什麼,喜怒哀樂是什麼。如果不了解這些,就無法影響他。
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處於冷靜、理智、客觀的狀態。作為家長,如果你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倒霉事,讓你心情很壞,結果回家孩子又跟你頂嘴,這時你還能冷靜、理智、客觀地理解和感受你的孩子嗎?大部分家長是無法做到的。
三是要自我認識
了解自已所處的狀態。有時,人在情緒化的時候,未必知道自己在干什麼。這時,家長就要努力控制、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幫助孩子成長,首先應該接受自身成長的挑戰。在一些發達國家,對孩子的輔導,首先是對父母和教師的輔導。教師和父母調節好心態後,再去輔導孩子。家長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善於理解自己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自己能夠理解孩子,而大多數孩子卻認為家長不理解自己。怎麼會出現這么大的反差呢?其實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表達理解更困難。
家長們跟孩子溝通經常犯一個毛病:
還沒表達理解,就急於提供真理。比如,家長跟孩子反復強調要怎樣做,孩子似乎也聽得很仔細,結果發現孩子還是沒明白家長的意圖。對同一句話,家長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執行起來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家長對孩子誤解自己的意思,或者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要多想幾個可能性,不要馬上指責,不要馬上給孩子下結論。比如,不專心,不認真,不尊重家長等等。家長要從各種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觀臆斷。例如,孩子作業拖拉,缺少緊迫感,有多方面的原因:行為習慣不好、缺乏自覺意識、自控能力差、作業太多太難等等。家長要認真分析孩子作業拖拉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果家長武斷地批評孩子,孩子就會反感,慢慢地孩子就不願意跟家長溝通了。
理解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別人的感受。理解不等於同意,理解也不等於同情,理解是設身處地的將心比心。

H. 父母是怎麼樣看待自己的孩子

我說你也太不堅強了啊,怎麼能這樣軟弱呢?你爸天天喝酒凈花錢,你還吃那麼差的飯有沒有搞錯啊?你不成年了嗎?那就自己獨立啊!還讓他們離婚,他們會聽你的嗎?既然這樣,你倒不如收集下證據,當你真過不下去就上訴法院解除父女關系,開什麼玩笑,還威脅?你爸他真敢嗎?他要敢進監獄就讓他殺,大不了全都同歸於盡,不然這種生活你終有一天也會過不下去,難道去選擇自殺嗎?借你爸8個膽他也不敢吧!當然這是最沒有辦法的時候使出的最後招數。最好還是與父母過下去孝順他們,不論他們做了什麼,畢竟還是你的親生父母。況且他們還都有病。至於你的那個娘家的人更沒有什麼好東西,你的媽媽竟然笑自己的女兒?她根本不配當媽媽,我敢肯定你父母結婚時根本就沒有為未來打算。但不管怎麼說你的媽媽比你爸爸還好點,還有我並沒有看你提到你的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啊!他們是什麼想法啊?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為他們都有說話的權利啊!畢竟你和你父母還有你的那些姨的輩分也在那擺著呢!你的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處理這件事才是最得當的!你害怕將來結婚後還是這樣?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家的這些事沒有處理好不管是誰都不會與你結婚的!!!這可不是我危言聳聽!!!
行了打這么多字我也挺累的,希望選我!

I.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父母該如何正確了解孩子

1、父母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一定會有人說:哎呀現在的孩子真矯情,像我以前就怎麼怎麼樣。然後就刻意嚴肅對待孩子並引以為傲。就好比步入青春期這段時期,家長們都會挽起袖子拚命的維持自己的威嚴,以免孩子叛逆不聽話。如果要讓孩子敢於和你交流,就盡力培養他的安全感。



4、了解孩子與溝通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東西越來越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可能有些孩子喜歡玩的東西,家長大部分都不感興趣,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採用的就是打與罵?大多數家長一般不會去跟孩子有過多的溝通,其實這是一個很錯誤的做法,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去跟孩子多溝通多了解,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讀懂孩子,在下次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然後去跟他溝通,去解決下一次的問題,讀懂孩子就是從一次次的溝通和了解做到的,我們要給孩子成為好朋友,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才叫真正的讀懂他們。

5、給孩子講書

我現在給他講聊齋故事,他看書選文章後我用白話翻譯,什麼仁義道德三字經弟子規這樣都不如懂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這些所謂的老思想體系。我還鼓勵他獨立生活抗風險能力。總之,父母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沒能力做父母就不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

J. 父母看待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和心態呢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都長不大,他們永遠都要關心關懷你,即使你已經長大,他們還是會在一旁看著你,他們總說自己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其實只是他們見的多了看的多了想的也多了,很多事不是非要自己經歷過才知道的,所以有些事他們的看法會和你的不同,你們會說有代溝,其實只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罷了.因為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結晶,他們為了你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許多,可能你還未為人父母,所以感覺不到什麼,等你做了父母就會有感覺的,做父母的沒什麼特別的心態,就只是想自己的孩子好.

閱讀全文

與父母是怎麼看孩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