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希望孩子具備哪些素質

父母希望孩子具備哪些素質

發布時間:2022-04-18 17:59:23

A. 作為一名家長,你認為孩子的哪些品質最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伴侶,也是第一老師。家庭教育的持久性和影響力是早期教育機構無法比擬的。培養孩子們在早期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這些優秀的品德

B. 您希望孩子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

孩子成長最有影響的是四個方面:家庭、學校、同齡夥伴、大眾媒介手段。我認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首要的,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也無法替代的。要使孩子能夠成才,家長必須注意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
在8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能否成才在於他的智力如何。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成才的條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還有更要的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盡管非智力因素包含哪些內容,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還在探討、爭論,但非智力因素對人成才的保證作用沒有什麼人懷疑了。一位專家說:發展智力,要從非智力因素)成才。我的看法與他們略有不同。我認為,對一個孩子來說,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同開發是其成人成才的基本保證。
那麼,非智力因素指什麼呢?應該是指一個人的動機、光趣、氣質、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他的志氣、理想、勤奮程度、良好習慣等。
非智力因素對人的發展究竟有多麼重要,我們介紹一些事實:
有人研究了 100位有成就人物的傳記,他們是53名學者和47名藝術家。他們的成功,與他們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分不開的。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勤奮好學,能夠刻苦地求知和工作;有遠大志向,為實現理想勇於克服各種困難;虛心好問,勤於實踐;自信心強,堅信自己的事業一定能夠成功;進取心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做事一絲不苟,有高度的責任感。如果沒有這些可貴的品質,即使智力水平再高,也難有任何成就。
20世紀初,心理學家特曼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追蹤調查研究。他用測查智商的方法,選出了1500名平均智商為 151的超常兒童,對他們連續進行了30年的追蹤研究。在總結時發現,許多智商很高的孩子,長大後一無所成,平平庸庸。於是,他從男性受試者中抽出 150名成就最大的和 150名成就最小的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兩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沒有明顯的差別,差別就在非智力因素。成就最大的那部分人普遍具有自信、有理想、有堅持性等良好品質。
我想,家長們會有這樣的經歷:當您對某件事情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您對那件事就會投入極大的精力,有時甚至廢寢忘食;當您面對某種誘惑而覺得不該「投降」時,您就下決心克制自己、戰勝自己,一旦抵禦住了誘惑,您會感到成功,對自己充滿自信;當您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奮斗目標時,您就千方百計、克服一切困難向目標前進,比沒有目標時勁頭大得多……這里就有興趣、毅力、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張海迪的事跡是家長們都熟悉的。她很小就高位截癱,連學校大門也進不了,然而她終於成了一名博士,成了一名翻譯家、作家。她靠的是聰明嗎?肯定不是,她靠的是遠大的理想,靠的是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靠的是一點一滴的刻苦求知。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足以使我們悟出在教育孩子中缺少什麼。一個身心正常的孩子,沒有責任心,很難把學習搞好;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也難把學習搞好;沒有良好的習慣,當然也不行。正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性格都是孩子進步的重要條件。有一些家長,每天只催孩子做作業,只注意得了多少分,只是用嘴說孩子「不要強」、「沒有志氣」、「沒有毅力」,而沒有認真思考過怎樣具體地採取措施,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不能保證孩子走上成人成才之路的。

1、如何培養孩子的基本素質

所謂基本素質的培養,就是指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和手腦並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基本素質是孩子發展成才的重要基礎。
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孩子精力集中和指向的能力。幼兒的注意多半是由有趣的事物和新奇的刺激引起的無意注意。這種注意顯得輕松,無須意志努力,但不持久。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以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這樣才能使孩子把精力投放到應該從事的活動上來,並取得較好的效果。如能經常引導,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能得到較快發展。
觀察力
觀察力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事物的能力。對幼兒來說,主要是觀察身邊的人、物和環境,父母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感興趣的事物,同時訓練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對事物加以描述。
記憶力
培養記憶力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教會孩子明確記憶目的、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在眾多記憶方法中,「先密後疏復習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在記住某一知識之後的當晚或次晨必須進行第一次復習,第二次復習應在此後的30小時內進行,以後,復習的時間可逐漸延長。
思維力
思維力是認識事物本質及其發展的能力,在孩子的智力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思維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發展。幼兒的思維力,大多是通過語言得到反映的。孩子1歲半到3歲期間,是學會口語的關鍵期,入學後,他的書面表達能力才逐漸形成。從2歲到小學畢業這10年左右的階段里,培養口語和書面語言的目標是:從「清楚、明白」向著「生動、邏輯、深刻」發展。語言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力必然獲得同步的進展。
想像力
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再有一定的思維力,就會形成想像力。想像力具有無限的發展力,可以說,離開了想像,就不會有創造。發展想像力的前提是豐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在確立遠大理想的基礎上加強引導,使孩子的思想具有靈活、開闊和敢於創新的特點。培養想像力的機會很多,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善於因勢利導,聯系實際,引導孩子進行豐富多彩的想像活動。
手腦並用的實踐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特別強調對孩子進行手腦並用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俗話說的「心靈手巧」,手巧,應歸功於思維靈活精細和具有創造性;心靈,則是動手實踐鍛煉的結果。兩者息息相關,互為因果

2、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進行智力投資外,可別忘了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因為孩子性格如何,直接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那麼,現代兒童需要什麼樣的性格,又如何培養呢?
一、要有強烈自信心。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項挑戰時,他才有可能戰勝它。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首先要盡可能地早發現孩子的天資和才能,有意識地去誘導他們,鼓勵他們抱有成功的信心。
二、要有飽滿的熱情。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任何事業都不能成功。熱情,對大多數兒童來說,都是生而有之的,然而,要使其不受傷害,繼續把熱情保持下去,卻不容易。因為熱情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諸如考試的分數、他人的嘲笑或接連的失敗等挫傷,以至被摧毀。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護孩子的熱情,千萬不要隨意傷害它。
三、要富有同情心。大多數兒童對於有生命的動物所遭受的痛苦是很敏感的。如果一個家庭經常關心他人,那麼,自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同情的種子。
四、要靈活性強。怎樣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盡早用成年人的愛心和感情去對待孩子,使他們能早日成熟,避免由於過分幼稚和脆弱而經不起來自社會的各種沖擊。
五、要充滿希望。這種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要培養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父母本身就應該是樂觀主義者。如經常教育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當困難真的來到時,孩子就會敢於面對現實,臨危不懼,從而建立起堅強的個性和忍耐力。這一點,正是其一生成功的希望所在。

3、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一、培養孩子好問的好習慣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來自於頭腦中的疑慮。孩子由於年齡小、知識少、社會閱歷淺等原因,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頭腦中有許多的問號,所以頻頻向家長提問。家長應該耐心地給孩子解答,但有的家長極不耐煩地責怪孩子多事,家長不知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的好學幼苗,是在暗示孩子別想問題。所以,家長要愛惜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問心理,並且經常引導和啟發孩子發問,刺激孩子的大腦積極思維,達到提高智力的目的。

二、培養孩子大膽實踐的好習慣
有的家長要問:怎樣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腦,引導他積極思維呢?途徑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放開孩子的手腳,讓他大膽的實踐。兒童的實踐分兩種:一種是直接實踐,這種實踐主要是指孩子直接參與其它孩子的游戲活動,各種文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各種知識。有的家長過分注意孩子學習成績,給孩子買了許多質量不高,重復性的作業,雙休日不讓孩子出去玩。可是家長不知,玩能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如交際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第二種實踐是指間接實踐,這種實踐主要是指孩子通過學習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動,如聽課、讀書、看電視等等。對孩子來講,兩種實踐活動互相補充,缺一不可。通過實踐,孩子可以獲取知識,同時通過實踐發現「疑問」,促使他積極思考。

三、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讓孩子發現問題,除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外,還要有善於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是啟迪孩子思維的最基本途徑。觀察也是創造的基礎,瓦特就是在觀察熱水汽頂起壺蓋的現象,創造發明了蒸汽機。建議家長注意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現象。我曾聽說一個孩子非常喜歡冬天的雪,每逢雪天就和小朋友在室外打雪仗、堆雪人。忽然有一天他問他的爸爸雪花是什麼樣子的?他爸爸說:你喜歡雪怎麼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呢?你自己觀察吧?。終於等到了雪天,他在外面站了很長時間,用手不斷地接雪花仔細觀察。觀察後他非常興奮地告訴爸爸媽媽,雪花是由五個花瓣組成的……由此還寫了一片日記,受到老師的表揚。

四、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當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時,家長不要急於告訴他答案,而要引導他獨立思考,啟發他思索。家長可引導孩子查閱工具書或資料尋找答案,告訴他這個問題可通過查字典、查網路全書、查辭海、查資料等等書目就可解決。也可以家長故意告訴他不知道,和孩子一起查找資料等方法。家長這樣做即可激發孩子在學習上的探究心理,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教給了孩子學習方法,使他終身受益。

五、培養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頭腦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強,那就要培養孩子在解決問題要多角度思考的習慣,以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道題:「樹上有五隻小鳥,如果開槍打死一隻,樹上還有幾只小鳥?」答案沒有唯一,可以是一隻,也可以是兩只,三隻,四隻,五隻或一隻也沒有等等。象這樣的問題有益於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六、培養孩子善於批判的好習慣

這里的批判不是對某人或某事的批判,而是一種批判思維,也就是對某一種理論、觀點敢說不,敢提出質疑,不相信權威。這種思維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維定勢的能力。有的家長一聽就覺得可能太難了,實質上並不難,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啟發引導即可。如在孩子已知答案了,家長還要有意問一問為什麼?或者故意反駁與孩子爭辯。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在得到答案以後自己就會質疑。曾有這樣一位一年級學生:在老師講完堵塞的「堵」後讓學生擴詞,她組成「堵氣」,老師糾正為「賭氣」的是「賭」後,她不信,在下面和一個同學嘀咕了一會,拿出字典來查,然後點點頭。一般的學生老師說什麼信什麼,可他卻有一種批判的精神,十分難得。

七、培養孩子聯想和想像的好習慣

聯想和想像是孩子思維的翅膀,聯想、想像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腦開發的水平,右腦開發的好,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突出,而且富有創造力。有些家長很注意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開發,培養孩子對音樂、美術、語言等方面的興趣或特長,這些無疑有助於孩子聯想和想像能力的開發。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聯想和想像能力。如看到一幅畫,可問孩子你想到了什麼?看到某種實物問他像什麼?(旅遊景點的名字就是人們想像的結果)或等孩子閱讀一篇文章後,讓孩子想想文章描繪了什麼圖畫等等,以訓練孩子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它既需要家長耐心地教育和思索,更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揚長補短,使孩子的心智得到和諧發展。

4、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1、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2、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3、可適當地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滿幸福,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共同參與,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
4、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例如,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損壞了物品。這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後果,應當給予賠償。之後一定要帶孩子一起買東西,去朋友家道歉。

5、如何培養孩子的恆心

誰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學一項本領時,入門後進步很快, 當達到一定水平後,要前進一步很困難,如果無恆心堅持下 去,也許就不再發展了。這里的堅持實際上就是一種恆心,可 見恆心對孩子的發展和進步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作為家長,如 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恆心呢?
1.善於培養。保護。利用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激發孩子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促使孩子在活動 中表現出更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家庭活動中增添活動和學 習內容的趣味性、生動性,讓方式靈活多變,如多採用游戲、 比賽、表演、搶答、故事等形式,使活動過程本身就能吸引住 孩子,這對孩子善始善終地做某件事能起促進作用。
2.幫助孩子確定具體的、可行的目標。
目標是某一行動要達到的某種意想結果的標准、規格或狀 態,它制約著行為的方向。一個人只有主動。自覺地去實現既 定的目標,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才體現出他的恆心。對孩 子來說,只有具體的。可行的目標,才有可能促使他去實現這 一目標。所謂具體的目標是指該做什麼,怎樣去做,要達到怎 樣的要求必須一清二楚;所謂可行的目標是指確定的目標要與 孩子的年齡。經驗。能力水平相適應,是經過自身的努力能夠 實現的,即目標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太低,孩子學不到新 東西,沒有學的興趣;太高,孩子難以實現,即使有一定毅力 的孩子也會放棄。因此,只有在短期內經過孩子的努力可以實 現的目標,才能激勵孩子去進取。當孩子完成一個目標後,成 功的喜悅會強化孩子的進取精神,激起他確定下一個目標的熱 忱,從而養成不斷進取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自我監督。
對某件活動要持之以恆,須靠自己的自覺行為,因此,讓 孩子學會檢查。監督自己是否朝既定的目標努力是必要的。要 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查。自我監督,可以從父母的檢查和鼓勵開 始。比如,與孩子共同確定某種活動。某個目標後,每天檢查 孩子完成的情況,並讓孩子自我評價做得怎樣,對孩子的良好 表現給予鼓勵,對做得不夠好的要引導。激勵孩子改正。當孩 子大一點後,可以為孩子畫張自我鑒定表格,讓孩子對完成學 習計劃、良好行為習慣。某種活動目標等情況進行打分,並定 期把自我鑒定表交給學校老師,讓老師了解、表揚孩子的自覺 行為,對孩子的自我監督進行監督。這樣,孩子學會自我評 價、自我監督後,才能督促自己持之以恆地從事某種活動。

6、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多做有益游戲,多看益智圖書。孩子喜歡做一些簡直而有趣味的游戲,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表達愛心的游戲來吸引孩子;從孩子識字起,就應該多給他們看一看益智圖書,讓他們開闊視野,學得更多的知識,懂得真善美。
第二,多交往,拓展交往空間。孩子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我們要讓他們學會多與人交往,從交往中學到東西,孤獨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造成自閉症。愛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
第三,父母重視,多教育,善於引導。孩子的第一臨護人,就是我們的父母,作為父母,要高度重視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學習情況。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加表揚,讓他們的愛心行動得到鼓舞。
第四,注重言傳身教,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大人們的舉手投足,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讓孩子有愛心,大人們就要做出有愛心的行動,有什麼會比言傳身教更有說服力呢?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什麼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你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麼。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最不好的五句話』

× 1、「你怎麼越大越……」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歷那些固執,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你對孩子大喊:「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
我們建議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 2、「別跑,會摔跤的。」
你當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於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兒。」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過沒有,當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你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么做。
作為父母,你的責任是愛並且幫助你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得那麼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你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 4、「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麗麗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果:讓你的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斗爭。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要記住,你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後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 5、「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
這樣的問題,你當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如果你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責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什麼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你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麼。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那麼,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里抹去的呢?

最讓孩子快樂的5句父母之言最好的五句話
1、「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夥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鍾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
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後果的關系,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傢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麼讓你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裡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後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並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C.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要具備哪些能力和品質

1.接受失敗的能力———走向成功的橋梁

在一個團體社會里,輸給別人的機會,本來就比贏他人的機會多,因此,比起把目標放在第一,努力邁進,更重要的應該是對任何事都盡力的心態。

請不要忘記,在你畏懼孩子的失敗之時,孩子更多的成長機會正在被你剝奪。我們不能再因為自己的畏懼而執著於第一,並無形中把孩子的手腳給捆綁,反而應該要培養孩子跌倒後,可以有站起來,並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

我們要切記,沒有「失敗力」的孩子,其人生絕不會成功。

2.哲學式的思考能力———培養一個會思考的孩子的第一步

哲學式的思考,時時抱著懷疑的精神,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當成是理所當然般的對待,不應該用太多的直觀來看待事物,不是「憑著感覺走」的模式,而是以理論為基本,來解釋所遭遇到的事物,對於不熟悉的,如果思索沒有任何的收獲,不是因為你的智商不夠。

3.感知幸福的能力———培養可以自我變幸福的能力

既然當官不是幸福,發財不是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我的老師告訴我:幸福不在於得到多少,幸福在於感知幸福的能力!一個沒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無論他得到再多,他都不會幸福;一個能夠感知幸福的人,無論他多麼平凡,他都是幸福的。

4.領導能力———領導的首要條件,有著為他人著想的心

領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而且3歲之前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關鍵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時只想著讓孩子智能開發,而錯過了學習溝通及觀察別人的最佳時期。

學會溝通的孩子無論在幼兒園里還是學校里,都會受到同伴們的喜歡,身邊的朋友也一定會很多,這能為他將來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就算不成為領袖人物,也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領導能力需要靠訓練來增強,一位胸懷大志的領袖需要機會去磨煉他的領導藝術。

讓子女參加運動隊、童子軍。課外活動小組和其他社區組織吧,他們將在那兒獲得待人處世的經驗。不過還應該讓孩子在其興趣范圍內去努力爭取領導地位。

5.交流能力———總體基本能力的搖籃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個人無論多麼 聰明,多麼優秀,要是沒有別人的支持,取得突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沒有他人的支持,連獲得高智慧的途徑都找不到。

聰明的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如果覺得交流是一種享受,無論跟誰交流都能輕松自如,身心一致,內外一致,他的交際圈就會越來越大,他的未來與社會的相融性就會越來越強。但是,聰明的家長更應該知道,無論怎樣,孩子都需要家庭的理解、幫助和支持。

D. 作為家長,你覺得孩子擁有什麼品質是最重要的呢

特別是幹活愛琢磨,所以干出的活都特別漂亮,拿得出手。就拿父親點豆漿的水平來說,那真是沒得說,舀出來的豆腐花軟軟嫩嫩的,好看又好吃。至今學妹看到大街上的豆腐花還饞著呢!要尊老愛幼,對自己做的事一定做有正能量不要去期騙人,但我父母現在都是七八十歲的人了,我母親現在還在種地,我們幾姊妹叫她不做,她老人家說做到要好一些,玩到反而不舒服。

我四叔蓋房我爸搭三角棚給看守…我五叔結婚要整個舊院,我爸義不容辭讓出…我二叔晚婚給與參謀介紹…還有姑姑們出嫁…三叔住院…父親總是忙忙碌碌圍著大家庭轉…所以姑姑,那時生活困難,省吃儉用,他們用最多心血,把我養大,一直到現在,他們這也舍不扔東西,那也舍不買,看著辛酸。每每打電話,告訴我多吃點,胖一點,我都點頭,看著滿頭白發。

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小時候父母總是教導我們,為人要誠實,要尊老愛幼,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還有要讓我們要養成好的習慣等等,所以父母的品質和精神非常令我敬佩。能夠從父母身上辨別優良品質和存在不足,我們就會在這一個基礎上更好的傳承好品質,克服他們的不足,新的一代就這樣向前發展。不知道我的觀點朋友們是否同意,希望大家拍磚和留言。

E. 父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素質

爸爸媽媽要言傳身教,給孩子塑造一個模範,許多小孩便是爸爸媽媽效仿的品牌形象,父母的優良行為舉止會立即傳送給孩子,營造人體的實際效果是非常大的。

父母要逐步完善自身的文化藝術,應用文明行為語言表達,在家庭氛圍下不說臟話、罵人的話,根據自身的個人行為耳濡目染地危害著小孩,讓小孩在優良的自然環境中產生優良的文明禮貌習慣性。

父母假如想讓小孩在任何時刻都保證公平、誠信、心地善良,就應當保證 她們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也那樣做。爸爸媽媽和別人互動交流的方法,與親人用餐時的就餐禮儀,立即關聯到小孩的教育經歷,並將效仿這種個人行為。假如小孩被沒有理由地深愛著,受人尊重地看待,而且常常由於所做的勤奮而遭受稱贊,她們便會順理成章地接納。

F. 大家說說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好品質

首先有適當的行為,一個好孩子應該聽父母老師的意見,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會對自己的家庭作業負責的同時還會承擔一部分家務,從來不需要家長的提醒以及勸阻。

一個優秀的孩子,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都會有生氣,發牢騷壓力過大的情況,那麼優秀的孩子將會更好的識別以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優秀孩子所具備的品質,首先應該具有適當的行為,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學會控制憤怒,更是孩子們這一生都要學習的課程之一,那麼作為父母就要及時的給孩子引導,父母一定要成為他們最信任的人,多跟孩子交流。

G. 通過小學六年的成長你希望孩子具備哪些品質

孩子擁有怎樣的品質,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話,是:自信,寬容,善良,樂觀這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的結論。
自信。自信太重要的。在我的人生經驗中,人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有自信的人才能讓這無限不斷的被發掘。一個不自信的人,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做什麼都小心翼翼,反而頻頻出錯。可是沉澱下來,觀察周圍,發現,事實不是如此,很多人不是比自己好,只是比自己自信,所以,她能從容的完成任務,當然不會犯錯。後來,漸漸的,自己意識到自信最重要。當你從內心深處真正的自信的時候,就完成了人生最大程度的蛻變。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信就會他信。你自信了,精神氣就會改變,別人就會信任你,即使有了小的錯誤,也覺得瑕不掩瑜。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雖然這個自信來的有點晚,但是再晚的開始也不晚。媽媽最終有了自信。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走彎路,能夠從小擁有這個品質。
寬容。寬容是我覺得孩子必須具備的第二個品質。寬容的人才能有健康的身心。這是由於孩子外婆的事情給我的啟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學會寬容。寬容的對待周遭,我想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善良。善良是必須的。媽媽是一個善良的人,媽媽的家人很善良,所以,孩子一定要善良。善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善良,有愛心。才會有親情友情。才會有幸福。幸福的人生才有意義。眾生平等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心裡要永遠住著一個孩童。甚至是愛你的敵人。有愛,才有一切。
樂觀。這個放在最後。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在這四項當中,這一項應該是最後的次序。心情最重要。總是樂觀,才會快樂。

H. 為了孩子的明天,家長需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呢

家長要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智慧健康的大腦,家長應注重培養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

孩子們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好的,家長一定要耐心對待孩子。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等四種能力越早讓孩子養成孩子越優秀,每一種能力都能讓孩子多一份自信,會成長得更加順利。

閱讀全文

與父母希望孩子具備哪些素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