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很小的孩子經常會打媽媽,這種行為該怎麼糾正
由於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導致父母對於孩子過於的溺愛,捨不得打,捨不得罵,任由孩子胡作非為,在生活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很小的孩子,經常會打媽媽。如果孩子提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在父母身上,而孩子的這個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從小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要讓孩子學會尊老愛幼。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很多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例如孩子經常打媽媽可能是由於父親經常打母親,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把自己的優點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多東西都可以改變,一旦長大之後到時候再後悔就不可挽回,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教育。
❷ 小孩動不動就動手打大人,該如何正確的教育
1發現寶寶有攻擊性行為後,家長要及時的,語氣堅定的制止,表情要嚴肅,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可以的,但不要打罵孩子
2進行最基礎的移情教育。我覺得這塊可能是你家小寶寶迫切需要的.
以前有一些1歲左右的小朋友,想糾正他一個特別不好的打人行為他又屢教不改的時候,我會把他抱在懷里幾分鍾,無論他怎麼掙扎也不放走,這個過程沒有任何傷害,我會很溫柔的抱著他們,讓他們冷靜下來。但是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承受得了這種無法行動的「煎熬」(特別是在他們渴望行走和探索的年齡),而只有這樣的「懲罰」才具有威懾力
❸ 未成年孩子打父母怎麼辦
說服教育。對於打父母行為首先要定性,如果父親被打成重傷,屬於刑事犯罪。輕傷以下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兩者性質不同,處罰程度也不同。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14-18周歲為負有不完全責任年齡,但16-18周歲並具有獨立經濟來源的負完全責任。如果子女有不良行為父母就應該好好教育,幫助他們把問題解決改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法》 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斗毆的;(二)追逐、攔截他人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❹ 孩子動手打母親,母親應如何面對
孩子動手打母親,這是多麼一件悲哀的事情。 首先,1.不要與小孩子對打。如果小孩子出現了打母親的情況,母親一定要記住不要與小孩子對打,不然會讓小孩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2.小孩子打母親是一件錯誤的行為,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家人不要起鬨,更加不能置之不理。
3.不要縱容。小孩子如果出現了打母親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對小孩子給與懲罰,比如罰站、不給吃東西等。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子打母親是一種小問題,不予理睬,或者是任其發展。
4.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打孩子。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對待他,他之後就可能會怎麼對待父母,所以不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打孩子。
5.孩子打母親的時候,緊緊盯著孩子,質問孩子,父母辛苦養大他,得到的就是打母親的回到嗎?孩子會逐漸意識到打母親是不對的,從而停止打母親。
6.教會孩子尊重與被尊重。小孩子一定要從小學會尊重別人,也讓小孩子享受到被尊重的美好,這樣小孩子就不會出現打母親的行為。
7.父母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所以孩子打母親可能是父母不正確的行為造成的。家長一定要自我檢討,看看自己的哪些行為是不恰當的,從而予以改正。
❺ 兒子打媽媽該怎麼教育
兒子打媽媽,這種行為,絕對不夠容忍,也不能夠姑息,並且,要解決在萌芽狀態。
第一次發生的時候,來的會比較突然,么有防備,事後,一定要記住與兒子進行一次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告知他這種行為的危害性,以及會對他以後的人生帶來的影響,也可以對其恐嚇,告訴他如果有第二次發生,立馬報警。
作為媽媽,真的可以選擇報警,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
如果孩子很小不懂事,應該馬上制止,並嚴厲批評,不能以為小就當好玩而任由於他,告訴孩子應該尊重人不能任性打人。兒子大了再教育就晚了,很困難了。
如果兒子是未成年人,媽媽可以理解兒子不懂事,如果兒子是成年人就太不應該了,教育孩子不要在犯同類錯誤,媽媽關心你,教育你是為了讓你快些長大,不要傷了媽媽的心。
❻ 孩子叛逆,不聽父母的話,還打罵父母怎麼辦
這個的確是讓人很傷心苦惱的事情,任何問題的出現,必然都是由因所致。所以我們要找到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對其有效的改善引導。很多人從表面看是孩子的問題,太不懂事,太混了,不可理解。但事實的根本往往不是你看的表象,所以要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走進他的思想世界。經過很多實例和專家的了解,孩子的叛逆期的很多行為都是來源於幼小時期經歷的環境所致。像和父母大吵,甚至動手大父母的孩子 經過了解,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了暴力(打,罵,吼叫,霸道)的方式管教。所以才造成孩子長大了反抗,控制不住情緒的表現。
其實父母的日常行為舉止都在時刻的影響著孩子的思想性格,也會不斷地復製表現出來。找到了因,那麼就要從父母進行改變,用情感,理解,尊重,同情,傾聽以及幫助去重新影響和改變孩子對待事物的正確認知。只有讓孩子能放鬆下來,願意和你交流,對你沒有戒備了,你的孩子才能和你友好相處。所以你要想盡辦法,下定決心改變自己,一定不是一心想改變孩子。你的所有行為都要是圍繞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孩子的改變。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貴在於堅持。
希望你能夠堅持不懈,從而改變你和孩子的關系,實現和諧友好的關系。
❼ 兩歲多的孩子在發脾氣時喜歡打媽媽,該如何教育
兩歲多的孩子在發脾氣時喜歡打媽媽,該如何教育?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被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慣壞了,一旦打孩子,別人就會出面保護缺點。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今天專門講如何對付這個孩子,下次孩子生氣打媽媽,不要心疼他,不要可憐他,不要打他的頭和臉,狠狠對准他的屁股!不要以為孩子小,不要任性,從小就要告訴他做人的道理。我同意胡蘿卜和棍子的說法。媽媽對你這么好,你為什麼能打媽媽?你要做個好孩子,媽媽很喜歡你!要知道,作為父母,這個家庭里孩子不是主人,最多的是未來的主人。要強調教育是主要的,打孩子也是萬不得已的。在這里再說一句,我家養了兩代孩子,其實很少打孩子!
❽ 現在的孩子打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想必很多家長都看過《變形記》吧,拋開節目的成分不說,裡面的每個「問題兒童」都帶有一定的暴力傾向是事實。我們在呼籲不要打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同時,孩子對父母暴力相向的問題有擺在了眾人面前。
還手的成功讓孩子一發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媽媽拳腳下長大的。小時候淘氣,媽媽竟然在大街上打我,當時的情景我到現在都記得。她從不考慮我的自尊,經常當著別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學6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順手擋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驚,還後退了。」
15歲的男孩小明說:「從那以後我發現有能力反抗了,他們再來打我我就打他們。我讓他們給我買什麼他們就得給我買,不買我就打他們。媽媽再對我嘮叨,我就讓她『閉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閉了嘴。」
蔡女士15歲的兒子沉迷於上網打游戲,學習興趣不高。他平時寄宿在學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發脾氣要錢,然後讓媽媽滾出去。最近一個周末,他回來要錢,媽媽沒答應,他竟掄著拖把追著打媽媽。現在蔡女士只能睡在親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體關注
這種新型家庭暴力僅是一些個案報道,但是在它的背後潛藏的社會問題是: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從小對孩子放鬆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對家長出言不遜、語言頂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級」為極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發展到打罵父母,應該說是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嬌慣造成的惡果。
孩子膽敢在家庭內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緣故,一般來說,根源在於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放縱溺愛或「棍棒教育」。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問題孩子」的產生,是從父母的管教方式發展而來的。
放縱溺愛和棍棒教育都會早就暴力孩子
在現代社會激烈競爭的形勢下,人們急功近利,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選擇「智力優先」的原則,只要學習成績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無論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並且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處處寬容,甚至孩子隨意打罵父母,父母也認為是孩子一時任性。
有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稍有不滿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卻從來捨不得動孩子一根指頭。孩子和家長玩游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 「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現在網路游戲、宣揚暴力的圖書、影視等的不良影響,還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往往會選擇以暴力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孩子試圖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者發泄內心的焦慮、憤怒時,父母必須盡快制止其暴力行為。你可以用平和但堅決的態度告訴他:雖然我們能理解你現在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接受你企圖以動武解決問題的方式。
記住:你的話語要盡可能簡潔,語氣雖然不瘟不火,但是態度要堅決,讓孩子有冷靜的空間,平復此刻激動的情緒。倘若孩子變本加厲,繼續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重復告訴他:「只要你能安靜下來,我便會放手。」父母必須堅決拒絕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則,孩子使用武力的情況只會變本加厲。
建議孩子發泄不滿的其他方法
打枕頭、在無人的房間里大聲喊叫,在戶外跑步,或進行其他體育運動,或找人傾訴等等。寫情緒日記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活動、喜怒哀樂寫出來,自己與自己進行心靈的交流,可以緩解壓力,平和心態。
我們也要提醒家長,父母的行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對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來發泄情緒或表達不滿?孩子其實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實際上也反映了家長的問題,因此家長也應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不要為孩子提供消極的示範作用。
對於孩子,家長是一個指導者、可靠的朋友和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指揮官、不是奴僕、也不是救星。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❾ 孩子打父母該如何教育
孩子打父母如何教育呢?
近兩年,網上經常爆出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打罵長輩的視頻與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那麼,孩子叛逆打父母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孩子叛逆大父母怎麼處理
1、保持冷靜,不要與孩子對罵,甚至大打出手,因為我猜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打過他,或者說很少很少打他。這時,你們打他的時候已經過了,也就是說你們錯過了用「打」來教育孩子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適當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錯誤很重,就要大。目前,當再孩子罵你們時,不要與他對罵,等他冷靜了,在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
注意只用夫婦兩人,只用一個跟他講道理。他可能還會罵你,但也來保持冷靜。如此這樣的反復三到五次,如果他還這樣,夫婦的另一個要站說來,也是心平氣和的跟他講:「你太過份了,你經學把你母親罵得流淚起來。」 「過分」這個詞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孩子們也有這個不成文的約定。你說這句話後,一般的孩子就會思考:是不是過分了點。
如果他也跟你大罵,對不起了,一個字「打」,打得要狠,不要留餘地,但不能打出大傷,或者弄出人死。你硬起來了,孩子會怕的。這樣「禮讓三先」的做五幾次,可能你的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愛和持家的苦。
2、自己教育或請親人教育孩子要明確:父母很辛苦,父母是愛你的,父母也需要別人的愛與關懷、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時,要多徵求意見。如果孩子不願做,要詢問他怎樣做才好,如果按他說的做,成功了,他會高興,他會覺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敗了更好,他會覺得可能父母說的是對的。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說的是錯誤是,但為了救你的孩子,還是就著他吧。如果他既不說出他的意見,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這就是孩子已經很危險的。他連一點照顧父母的情緒都沒有,不要說尊重了。如此三翻的這樣,一個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4、培養孩子喜歡的,你們又能接受的興趣和愛好。與孩子一起活動,實踐體驗中體會親情。
5、適當的向孩子訴苦,讓孩子將心比心。
6、一定,一定要規定孩子在家的權利與義務。義務就是他非承擔的事情。
7、20歲的人了,找點工作給他做,讓他在工作中受氣、受教育。他工作回來要多關心他,如果你能指導他的工作,就當他的導師罷。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充分的關心、愛護、尊重他。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則,你們的原則不能變,特別是不能因為他而改變。教育這樣的孩子時必須做到「禮讓三先」,必須充分的利用大家必須遵守的原則。好了寫了這些,不知道對你有幫助沒有。
2家長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多和孩子溝通
多創造和孩子溝通的機會,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太過刻意的談話,特別是那種教育式談話,大道理,要多融入孩子的世界,在玩與娛樂中和孩子溝通,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利用這些事情和孩子交流,把你的想法融進去。
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
叛逆期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有一些差異,但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跟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商議解決雙方差異的方法,孩子也有判斷能力的。如果雙方差異大,父母也別太著急,用耐心和事實慢慢的和孩子進行解釋。減少差距,盡量避免過多的沖突。
觀察孩子的日常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家長必須先冷靜下來,好好觀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變化的原因。不要以強硬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反叛。這時候的孩子就像緊綳的橡皮筋,你越是用力,他們的反彈會越加厲害,因此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對孩子的行為不要以暴制暴,這是最不可取的。也可以從學校老師或者孩子身邊朋友那裡打聽一下孩子最近的反常原因,必須先找到症結所在,才可以慢慢找出化解方法。
❿ 對於生氣打家長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進行教育呢
對於生氣打家長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進行教育呢?
1、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愛動手打人的話,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這種霸道的行為。
如果孩子發脾氣、動手打人的話,家長的態度和處理的方法真的特別重要。最後提醒家長,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避免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