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語交際。如何對待父母的錯誤
「爸爸,你知道誠信是什麼意思嗎?就是守信用。爸爸,你們這些小販對顧客也要誠信,這樣你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別人下次就還來你這里買啊!如果你去買別人的東西,他給你缺斤少兩的,你會高興嗎?」
2. 作為而兒女應該怎樣看待父母的錯誤
當意識到父母的錯誤時,我們可以指出,然後幫父母改正,當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幫他們及時解決。兩代人畢竟有很大的代溝,有些我們認為是錯誤的,是在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時候如果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就不要太過於計較。
3. 你怎樣看待父母曾經的過錯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們都過去吧,人總是要往前看的,總是看以前的事情還怎麼進步呢?更何況他們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長輩,我們沒有資格去評頭論足,即便他們真的做錯事情了,但是人活在世,有誰是一輩子都不犯錯的呢?只要事後勇於改正就好了,沒有必要揪住一時的過錯不放手。
4. 怎樣面對父母的缺點和錯誤的做法
努力改變自己的缺點,比如任性一類的毛病很容易熱家長生氣,你做的不應該是埋怨媽媽,而是懂得體貼媽媽,再說了,媽媽是為你好啊
!
5. 若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該如何應對父母
不管你做了什麼,首先你要對面你的父母,你就得面對你所犯下的錯誤,而且有勇氣去承擔後果,你的態度是你父母最能接受的方式
6. 父母難免會做一些錯事,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犯的錯誤
我們當然應該原諒父母犯的錯誤,因為他們也是人啊,作為人總要犯一些錯誤,我們不能夠因為他們在我們這里身份是父母,就對他們有嚴苛的要求,覺得他們應該做這做那,他們是第一次做父母啊,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是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才發現怎樣是好,怎樣是壞?
不管和誰相處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而且我們不要對任何人有太高的要求,我們如果和身邊的人相處就會發現有時候不能夠太講道理,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是需要講感情的,所以父母也不例外。
7. 口語交際 如何對待父母的錯誤
按理說這是違法的行為,他們的做法是不對的.小蘭應該跟父母好好談談,說明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是違法的.說明其中的嚴重性,掙錢應該用正當的方法走合法道路...
改成第一人稱
8. 該如何正確面對父母錯誤的教導
首先哪怕父母確實錯了,做為晚輩也應該給予父母足夠的尊重,在這個前提下心平氣和的跟父母商量;如果實在不行可以通過家裡親朋好友,父母的同輩或者長輩對父母進行勸解。
9. 我們犯錯了應該怎麼面對父母
應該把犯的錯誤主動告訴父母,讓他們幫助分析,是可以彌補的還是不能彌補的,如何去彌補,下次遇到這件事情該怎麼去解決
10. 關於怎樣對待父母錯誤與缺點的作文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資格和能力做孩子精神世界的導師,甚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盡自己所能把孩子撫養大。有時候,他們個性中的自私、貪婪、懦弱和無能,會影響到他們做父母的質量和水平。不要對父母寄予太多的期望,他們也是普通人,並不是生育一個孩子,就會讓他們理所當然的升格為聖人,或者想像中的懂得奉獻、不惜犧牲自己的慈祥的老人。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的,父母也會市儈、會狹隘、會無恥、會卑劣,當然,要面對這些,確實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所以,對父母,總是要有一個夢想幻滅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定會有這樣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他們不再高大,不再神聖,也弱小,也瑣碎,這,就是成長。
我們要降低對父母的期望值,在成年後學會換一種角度,以一種更成熟的心態來理解過去的父母,把他們看成一個單純的人,而不單單是作為父母來要求。把他們從神聖的父母尊位上請下來,學著用平等的、客觀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我們才能心平氣和的原諒他們曾經的錯誤,解開自己心靈上的枷鎖。
他們都是有著人性缺點的人,也許不幸他們不是我們心目中堅強溫和父母的楷模,他們沒有能夠做到在生活中保留住自己完美的父母形象,可是,想必他們也曾用自己的方式關心過我們,愛過我們,只不過受到自己性格和能力的限制,這種愛更隱蔽,帶有更多我們無法體會的強硬罷了。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中,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煩惱,家長們總是忽視孩子們的情感需求,粗暴,專制,簡單,太多的煩惱,太少的溫暖。他們疏於表達愛,讓我們在貧瘠的情感世界中長大,所以,我們也不太會去愛。
有時候,當我們清晰地看到父母身上的某些弱點,然後指責他們的時候,其實往往我們身上也有著同樣的問題,只是我們距離自己太近,我們看不到。成長在他們的羽翼下,受著他們的影響,我們其實都很相像,只是不願意承認。我們和他們,常常因為相似的性格,彼此受苦。
一代一代的輪回中,永遠都要經歷這樣的失望、痛苦、沉思、醒悟的過程,隨著人生的沉澱了解到我們原來曾經不明白的東西,放下曾經耿耿於懷記掛的東西。
我們不能改變父母,他們是我們一生都無法放下的擔子,是我們永遠無法更改的歷史。但是,我們終將要脫離父母的控制,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所以,別把相互之間的分歧想得那麼嚴重,也不要為自己反抗父母、違背他們的意願而內疚,不要稍有違逆就造成自我否定的痛苦。不是所有我們愛的人,都值得尊重和服從,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不代表就要對他們無限度的服從,愛是愛,崇拜是崇拜,服從是服從,這都不是一回事。
在成長的歲月中我們對父母凝聚了太厚重的情感,這情感干擾了我們用平常目光審視他們的機會,所以才會有不滿和失望。但是最終,我們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將父母扶持作用逐漸的弱化,有一天,我們應該能夠引導他們前行,如果我們做不到,就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成長。
如果我們經歷了曾經的情感荒蕪,不能與父母一下子恢復親密無間,那也不要強求自己去做一個那樣的孩子,先試著體諒他們的苦衷就好了,做客氣的父與子,母與女,也不是什麼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