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孩姓黃,叫什麼名字好聽,要特別點的…
1、黃雪虹
「黃雪虹」這一名字在聲調上是第二、三、二聲的搭配,平仄相間分布,讀起是郎朗上口,非常悅耳動聽。
「雪」和「虹」都是自然界中能帶給人無限美感的東西,因此讓名字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而且,黃是一種顏色,雪是白色的,虹更是七色俱全的,因此這一名字非常有色彩感,讀這一名字時會給人一種美妙的視角享受,這也增添了名字的好聽度。
2、黃月桐
該名字出自竇鞏的《秋夕》:「護霜雲映月朦朧,烏鵲爭飛井上桐。」這句詩的意境非常美,因此根據此詩句來起名字,美感也是十足的。
此句中的「月」「桐」二字都是比較有意境的字,而且發音比較優美,與黃姓搭配,平仄相間,讀起來很有韻律美感。泛黃的月光下美麗的梧桐樹隨風搖曳,這種詩意的感覺也會讓名字更好聽。
3、黃慧清
黃、慧、清三個字的聲調分別是陽平聲、去聲和陰平聲,這是一種平仄相間的分布,讀起來有種錯落的美感,比較悅耳動聽,符合題目要求。
而且,「黃慧清」這一名字在寓意上也是比較好的,「慧」字指聰明才智,「清」指水清澈,也可引申指人比較清廉、清正,此名可寓意女孩很有智慧,同時也是比較正直,品德良好的人。
4、黃月桐
該名字出自竇鞏的《秋夕》:「護霜雲映月朦朧,烏鵲爭飛井上桐。」這句詩的意境非常美,因此根據此詩句來起名字,美感也是十足的。
此句中的「月」「桐」二字都是比較有意境的字,而且發音比較優美,與黃姓搭配,平仄相間,讀起來很有韻律美感。泛黃的月光下美麗的梧桐樹隨風搖曳,這種詩意的感覺也會讓名字更好聽。
5、黃昕昕
「昕昕」的發音為xīn xīn,屬於疊詞形式的名字,由於發音比較平和,所以聽起來是比較親昵的,也非常悅耳好聽。
「昕昕」意指明亮的樣子,因此用來給女孩起名字,好聽之外,還可寓意女孩子性格樂觀開朗,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該詞也常見與一些詩詞中,如「吚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這也拓展了名字的意蘊。
② 中國最偉大的母親是誰,叫什麼名字
鄧穎超 最博愛的母親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一對有著特殊婚戀觀和價值觀的職業革命家,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有著鮮明的階級特性、時代特性和職業特性。在他們的一生中,尤其在艱難困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的離別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這平常中又蘊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人生意蘊,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嘆。
孟母 最知書達理的母親
相傳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相傳孟子年少時逃學,他母親就把織布機上的線割斷,對他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像這些斷線一樣,成不了布」。孟子從此勤讀,終成著名的學者。
孟母沒有棍棒相加,逼迫兒子習禮,也沒有謾罵中傷其子須勤學立業,而是設法「訓」了孟子一回。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來,也讓我輩擊節贊嘆。
岳母 最愛國的母親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 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 忠 報 國」四字。
孝庄文皇後 最睿智的母親
孝庄文皇後,一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歲時,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
十七世紀初,明王朝衰落,東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後金國。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鮮,並於明崇須九年(1636)稱帝,國號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與明朝遙相對峙。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縊死煤山,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叛明投清,於是清軍鐵騎奔突入關,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清軍追擊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鄭親王濟爾哈朗率勁騎,護送清幼生從盛京遷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裝點一新,上午已時,皇極殿前鞭鳴三響,鍾磐交鳴,韶和典樂徐徐奏起。年僅六歲的小皇帝福臨,即位。清王朝統治中國二百五十年的歷史,就從這里拉開帷幕。然而。這個小皇帝,並不理解這高高御座和聲聲歡呼的含義,只有坐在他旁邊的那位頭戴鳳冠的青年婦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親、後世稱為孝庄文皇後。
佘太君 最堅強的母親
折太君(誤稱余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緒年間《岢崗州志》所述:「楊業妻折氏。業,初名劉繼業,仕北漢,任犍為節度使,娶折德(戶衣)女。後歸宋,賜姓楊。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後楊業戰死於陳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辯夫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為民。」又《保德州志》雲:「折太君,宋永安軍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女,代州刺史楊業妻。性警敏,嘗佐業立戰功。後太平興國十年,契丹入寇;業進兵擊之,轉戰至陳家峪口,以無援兵,力屈被擒,與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書陳夫戰歿,由於王(亻先)違制爭功。上深痛惜,沼贈業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詔「故雲州觀察使楊業,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 (死後)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楊業傳》)。
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保定)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
楊家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折太君正是楊家將的中流砥柱。雖然正史上對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家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後來的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了評書、小說和戲曲劇目,其中以戲曲劇目廣為流傳。
孝聖憲皇後 最幸福的母親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禎之側福晉。
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雍王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弘歷十二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於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豬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③ 黃新惠和黃新慧那個名字好
尊姓大名:
黃新惠
,各字筆畫12、13、12。
黃
天格:13(火)
新
人格:25(土)
惠
地格
:25(土)
總格
:37(金)
外格
:13(火)
【黃】12畫,字意:一生清雅,聰明伶俐,
刑克
父母,中年勞,晚年吉祥。(土)
【新】13畫,字意:多才巧智,智勇雙全,一生中年多災,晚年吉祥,名利
之字
。(金)
【惠】12畫,字意:天生聰明,秀氣伶俐,名利雙收,中年吉祥,晚年子孫旺盛。(水)
姓名綜合得分:79分
④ 父親姓黃,媽媽名字中有維蓮,分別給男孩和女孩起名字 名字中要有維,或者蓮
黃維超 黃維躍 黃維展 黃維州 黃維棋 黃維艷 黃維汝 黃維翔 黃維堅 黃維剛 黃維偉 黃維偉 黃維北 黃維諾 黃維凡 黃維珺 黃維斌 黃維勤 黃維陽 黃維邦 黃維郡 黃維飛 黃維平 黃維浩 黃維銘 黃維澤 黃維瀾 黃維傑 黃維雄 黃維博 黃維胤 黃維磊 黃維沖 黃維曉 黃維佳 黃維軍 黃維號 黃維亮 黃維剛 黃維力 黃維祥 黃維毅 黃維闊 黃維亮 黃維偉 黃維雲 黃維超 黃維龍 黃維德 黃維邈 黃維瑜 黃維洋 黃維禎 黃維宇 黃維堇 黃維宜 黃維路 黃維錦 黃維程 黃維雄 女 黃蓮沐 黃蓮香 黃蓮芳 黃蓮慧 黃蓮傑 黃蓮菊 黃蓮悅 黃蓮麗 黃蓮漪 黃蓮斌 黃蓮媚 黃蓮諾 黃蓮艷 黃蓮敏 黃蓮焱 黃蓮曉 黃蓮苗 黃蓮備 黃蓮媛 黃蓮洋 黃蓮青 黃蓮冰 黃蓮婷 黃蓮原 黃蓮諾 黃蓮昕 黃蓮香 黃蓮靜 黃蓮林 黃蓮嚴 黃蓮華 黃蓮惠 黃蓮然 黃蓮金 黃蓮凈 黃蓮平 黃蓮紅 黃蓮渺 黃蓮曉 黃蓮姬 黃蓮靈 黃蓮芳 黃蓮露 黃蓮君 黃蓮昊 黃蓮靜 黃蓮睿 黃蓮玥 黃蓮紅
⑤ 千王之王2000黃下惠是誰
黃獅虎的老婆
⑥ 黃淑惠的個人簡介
姓名:黃淑惠
組合成員: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AKI
出生年:
生日:1月6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馬來西亞
地域:港台
職業:歌手
身高:172cm
血型:
三圍:
嗜好:寫歌,唱歌,買cd,?自拍照,自行剪發
明星簡介 |
AKi本名黃淑惠,15歲起在馬來西亞駐唱,組過「淑惠&美娜」,不過未闖出成績,3年前就要和前「凡人二重唱」的袁惟仁簽約了,竟然緊張地失聲,有半年時間吃東西、唱歌時,舌頭和喉嚨都痛,難過到幾乎憂郁,常常整個星期窩在房裡不出門,自言自語:「小胖(袁惟仁)老師何時簽我……
⑦ 父母都姓黃 給孩子起名字
公歷:2009年11月02日16時00分農歷:己丑年
九月十六日
[霹靂火]命
己
甲
辛
丙
丑
戌
亥
申
這個八字:3土,1木,1水,2金,1火,辛金生於秋末旺,要補水,木黃:12劃,木土之字
楚:13劃,水金之字,一生清雅,智勇雙全,中年吉祥隆昌,出國之格。
惠:12劃,木土之字,天生聰明,秀氣伶俐,名利雙收,中年吉祥,晚年子孫旺盛。納音五行水木順生之運,數理按康熙筆畫,25,25,37均為吉祥富貴數還可叫:黃鈺淼,黃薇樺這些都是根據八字推算,希望喜歡
⑧ 黃一惠的介紹
黃一惠,1991年出生於山東,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演員。曾參加過CCTV-6《愛猜電影》。代表作品電影:《拐 杖》、《愛情不NG》、《中國合夥人》,微電影: 《路 線》、《穿PRADA的樹》,電視劇: 《黎明前的抉擇》《紅顏利劍》《冒牌英雄》12015年6月27日與鞏漢林、金珠的兒子鞏天闊結婚。
⑨ 黃新惠女兒叫什麼名字
黃新惠女兒叫李珍伊;黃新惠,生於1963年4月16日,畢業於韓國仁荷工業專門大學航空運航科,韓國女演員。因為身高因素,1983年進入KBS電視台。 曾在韓劇《天生緣分》中飾演安在旭的年長太太。
曾主演熱播韓劇《灰姑娘》、在韓國人稱「電腦美女」的42歲影星黃新惠難逃「七年之癢」,於2005年2月23日與丈夫協議離婚,結束了兩人7年的婚姻生活。這是黃新惠的第2次婚姻。
(9)黃一惠父母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黃新惠第一次結婚是在1987年;離婚之後,她於1998年和比自己小3歲的實業家朴民書再婚,且有一個即將上小學的女兒。黃新惠的經紀公司透露,「他們夫婦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所以受到很多人的羨慕,但兩人最終因性格差異導致分手」。
公司方面說,兩人分手的原因不是因為特別的糾葛,所以對離婚贍養費達成了圓滿的協議,女兒的養育權將交給黃新惠。 報道說,黃新惠結婚後一直在朋友面前和各種采訪中炫耀兩個人深厚的感情,因此這次她宣布離婚在影迷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⑩ 在古代皇室中,兒女對父母的稱呼有哪些 (最好每個朝代都寫到,謝謝!)
其實,古代皇室成員彼此間的稱呼並不一定很強調皇家身份,很多時候就跟平民用的沒多大區別,「父皇」、「母後」等一般只用在書面語中或在正式場合提及時,起碼在宋朝是這樣。以下就此話題寫點我所知的內容,如有錯誤請讀者指正。
一、父親
宋代皇子皇女對父親的口語稱呼不是「父皇」,而與尋常百姓一樣,是「爹爹」。
例:
上(高宗趙構)至,奉卮,白太後(韋氏)以「燭頗愜聖意否」?太後謂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設數百枝,諸人閣分亦然。」上因太後起更衣,微謂憲聖(吳後)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貴?」
——《四朝聞見錄·宣政宮燭》
二、母親
在平時口語中,宋代皇子皇女稱嫡母(皇後)為「娘娘」或「娘娘」。
例:
……上(仁宗)由是怨章獻(劉太後),而親章惠(楊太後),謂章獻為大娘,謂章惠為小娘。
——《涑水紀聞》
章獻既沒,或疑章懿之喪。仁宗遣李用和發其喪,視之容貌如生,使者馳入奏,仁皇於章獻御前焚香泣告曰:「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仁宗謂劉氏為大娘娘,楊氏為小娘娘。
——《龍川別志》
治平時,英宗疾既愈,猶不得近嬪御。慈聖(曹太後)一日使親近密以情諭之曰:『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宣仁(高皇後)不樂曰:『奏知娘娘,新婦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
——《鐵圍山叢談》
至謂母後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鐵圍山叢談》
皇子皇女稱身份為妃嬪的生母為「姐姐」。
例:
太母(朱太妃)語哲宗:「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里出來,你立取十二哥即穩便。」(當時哲宗病危,朱太妃在他病榻前要求他傳位於自己所生的十二哥簡王似。結果引起向太後強烈不滿,不顧宰相章敦的反對堅持立了端王趙佶。)
——《曾公遺錄》
上(高宗)嘗語憲聖曰:「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後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原註:謂太後),爾其選已。」憲聖再拜,對曰:「大姐姐遠處北方,臣妾缺於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裡淚下。臣妾誠夢不到此。」
——《四朝聞見錄·憲聖不妒忌之行》
三、祖父
曾祖父為「公公」,祖父為「翁翁」或「大爹爹」。
例:
憲聖叱王立侍,因責王以「我見你公公,又見你大爹爹,見你爺,今又卻見你。」言訖,泣數行下。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光宗,孝宗第三子。初庄文既薨,孝廟白德壽(高宗)立光宗。宣瑣之夕,德壽故召魏王燕宿於禁內。次日歸邸,則儲冊已行。魏邸復入見高廟曰:「翁翁留愷,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帝漫撫之曰:「兒謂官家好做?做時煩惱去。」(魏王愷是孝宗次子,庄文太子薨,愷次當立,但孝宗以三子恭王「英武類己」,竟立之。故魏王向高宗抱怨說爺爺留他是「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
——《西湖志余》
四、祖母
曾祖母為「大媽媽」。
例:
嘉王連稱:「告大媽媽(原註:憲聖),臣做不得,做不得。」憲聖命侂胄:「取黃袍來,我自與他著。」王遂掣侂胄肘環殿柱。(嘉王是光宗之子,憲聖吳後的曾孫。)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祖母為「娘娘」。
例:
神廟一日被金甲詣慈壽宮,見太皇太後曰:「娘娘,臣著此好否?」曹後迎笑曰:「汝被甲甚好,雖然,使汝衣此等物,則國家何堪矣。」神廟默然,遂卸金甲。
——《鐵圍山叢談》
另,既然神宗稱曹太皇太後為娘娘,高太後稱其為娘娘,想來皇子皇女稱嫡母為「娘娘」的幾率應該比「娘娘」大。
在兩宋民間,對祖母的稱呼除娘娘外,還有婆婆、太婆、媽媽等。「媽媽」也可以用來稱呼母親。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間皆以「哥」稱呼,無論長幼,按排行區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趙頊比岐王顥大,但他也是稱顥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樣如此稱皇子,如趙佶稱趙構為九哥,趙構稱趙瑗為大哥。
公主之間稱「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六、子女對父輩的自稱
皇帝和宗室在身為帝後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稱為「臣」,而不是「兒臣」。
公主平時沒很多限制,口語可以稱「我」,但正式上表章時要稱「妾」。在神宗朝之前,長公主本來有表章不稱妾的特權,但後來禮院議謂:「男子、婦人,凡於所尊稱臣若妾,義實相對。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稱臣,即公主理宜稱妾。況家人之禮,難施於朝廷。請自大長公主而下,凡上箋表,各據國封稱妾。」神宗從所請。
七、嬪妃自稱
嬪妃對帝後自稱為「臣妾」或「妾」。也有稱「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階不高的情況下。皇後在皇帝面前也自稱為「臣妾」。
嬪妃平時自稱也可稱「本位」,但不是「本宮」,因為在宋代,嬪妃居處不能稱宮,只稱閣、閣分或位。
例:
奏曲罷,婉容(高宗大劉妃)進茶訖,遂奏太後雲:「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瓊華、綠華,並能琴阮、下棋、寫字、畫竹、背誦古文,欲得就納與官家則劇。」遂令各呈伎藝,並自進自製阮譜三十曲。
——《武林舊事》
八、太後自稱
皇太後、太皇太後自稱為「老身」。
例:
皇太後向氏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事須早定。」章敦厲聲曰:「當立母弟簡王似。」太後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太皇太後(高氏)諭曰:「今病勢有加,與公等必不相見,且善輔佐官家。」又曰:「老身歿後,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宜勿聽之。」乃呼左右賜社飯,曰:「明年社飯,當思老身也。」
——《續資治通鑒》
九、皇帝自稱
朕。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實皇帝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這樣自稱,用「朕」是在朝堂之上、與大臣議事,或在較正式的場合對宮眷談正事時。平時回到宮里與家人輕松閑談,大多時候還是用最簡單的字自稱——我。
十、對皇帝的稱呼
除皇子皇女外,無論是太後、皇後、妃嬪、大臣、宦官、宮女還是平民,平時都稱皇帝為「官家」,也可稱「大家」,禁中人私下議及時也稱「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時,要稱之為「陛下」。大臣與皇帝議事時一般也是稱陛下。
總之,相較於「官家」,「陛下」是種更正式、慎重的稱謂。皇後一般稱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場合或談很嚴肅的事時也會稱其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