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預防孩子沉迷網路,要怎麼做
您好,在解決孩子沉迷手機這個問題之前,家長應該意識到一點:一味的禁止,只會適得其反。
現在是高科技時代,電子產品本就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想要完全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並不是明智之舉。但是,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幫助孩子戒除手機癮。
一、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試想一下,當孩子在旁邊學習時,我們在一旁玩手機、打游戲、干擾孩子,孩子還能專心學習嗎?
孩子好奇心會比成年人的大,專注力也沒有成年人好,如果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沒有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就不能全怪孩子不夠專心。
當然,有的家長是因為懶得管教孩子,所以為了省事,不讓孩子吵到自己,會選擇直接扔給孩子一部手機或IPad,讓孩子自己玩。最後,反而去責怪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嘗試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如陪孩子玩親子游戲、親子拼圖、共同做家務等。
二、給孩子定規矩
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定下規矩,比如:完成作業後,可以玩多久;每天運動多久又可以玩多久等。如果孩子沒有做到,就要適當的處罰,比如作業馬虎,減少玩手機的時間等等。
將玩耍適當地作為一個獎勵或懲罰的手段,但必須提前跟孩子約法三章,也可將約定寫在紙上,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督促孩子。
三、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發現孩子沉迷手機時,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正如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守著電視看最喜歡的電視劇、動畫片時,如果有小夥伴來找我們,我們通常就會拋下電視跟著他們跑了。
其實現在,孩子就面臨著與我們小時候一樣的情況,只不過現在吸引他們的東西,是手機。
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接觸外界更有意義更健康的事物。當然,這需要多方配合,如孩子身邊的同學好友、孩子的老師,以及作為家長的我們。
大孩子社區的木蘭老師表示,想給孩子戒除「手機癮」,既需要技巧的,更需要耐心,家長需要做好心理准備。
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其總想著控制孩子,不如思考一下,如何能夠做到尊重孩子,取得孩子信任,並做到有效溝通。畢竟真正陪伴孩子的,不是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而是身為他們父母的我們。
『貳』 如何防止青少年過度沉迷網路
防止的主要方向在於引導為主,一味的阻斷青少年於網路的聯系,勢必會導致其逆反心理的產生,在脫離監管人的監管時會暴發性反彈,導致其進一步沉迷網路引發網癮。
第一,家庭中,不可以在孩子房間放置電腦,而是放到公共區域內,這樣便於家長的監督,同時也會因使用不方便減少孩子單獨接觸網路的機會。
第二、陪同孩子一起上網,分享上網的樂趣,同時告誡其網路中的危害。
第三、設定時間段讓孩子上網,在不影響其學習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給他空間。一旦其熟悉了網路,不會因好奇而產生沉迷。
第四、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不要總是學習學習,學習之外安排一些親子活動,或者社會類活動,讓孩子充實生活,能夠在繁重的課業之餘有更多消磨時間的活動項目。
第五、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愛好,抓住孩子擅長方向及興趣點,著重進行培養。
特別要說明的是,青少年只不過是沒有長大的人而已,對於新鮮事物的探知慾望同成年人無異,只不過在認知上缺乏經驗而已。建議不要認為孩子的行為一定是錯誤的,積極的引導。
本人手打,望採納。
『叄』 提醒丨預防孩子沉迷網路,學校,家長怎麼做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做些什麼?
為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學校:
■ 一要積極配合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迅速落實相關工作;
■ 二要在重點時段播放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提醒,及時向家長推送防範知識;
■ 三要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會、板報廣播、校園網站、案例教學、專家講座、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
■ 四要明確各崗位教職工的育人責任,將預防沉迷網路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
■ 五要及時發放教育部研製的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教師、家長和學生手冊及致家長的一封信,組織收看專題警示片;
■ 六要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家長要做些什麼?
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營造良好家庭環境,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家庭要發揮好第一個課堂作用,父母要承擔起第一任老師職責,希望廣大家長做到「五要」。
■ 一要教育引導,履行家長監護職責;
■ 二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網路素養;
■ 三要注重陪伴,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 四要疏導心理,不將網路當作精神寄託;
■ 五要配合學校,引導孩子合理安排上網時段時長。
『肆』 防止孩子沉迷網路如何做
方法/步驟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很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網路,在很多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響的。比如父母親本身就愛上網,玩游戲也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等等。因此,父母就要堅決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重塑有利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行為方式和習慣。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那麼孩子就會接受這些正面示範,最終也會改變自己的網癮行為,才能健康成長。
家長要教育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
孩子在成長,本身的活力是有限的,孩子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也就自然減少了他們上網的時間,從而有利於孩子在行為層面戒除網癮;體育鍛煉還能充分釋放身體和心理的能量,享受運動的快樂,從心理上減輕了對網路的依賴;在運動之後人的身體會有一種酣暢感,再面對網路時會本能地產生排斥感,從而有利於孩子在生理層面上戒除網癮。建議家長們帶著孩子行動起來吧,而不要只是語言上的命令,能夠讓孩子更喜歡接受,慢慢培養孩子的運動鍛煉意識和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於孩子擺脫對網路的依賴。
父母親要多陪伴孩子
孩子沉迷網路有時候往往是因為缺少陪伴,沒有足夠的精神滿足感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履行做父母的職責,盡量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不論父母有多忙,都要用心陪伴孩子。父母要盡可能在家陪孩子一起吃飯,陪孩子郊遊,陪孩子唱歌,陪孩子學習。當孩子想上網時,父母也完全可以陪孩子上網。陪孩子上網時正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機會,可以借機讓孩子學習正確的上網規矩,讓孩子明白網路應該為人服務,網路本該被人控制,而被網路控制的人是本末倒置的錯誤行為。
父母親因該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家務勞動
要讓孩子成為參與者,而不是參觀者,進入角色的孩子往往會更加的成熟。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堅韌和毅力,讓人在心智上早點成熟,早點長大成人,早點為家庭、為父母分擔點責任。通過勞動,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教育,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磨煉,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勞動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和身心發展的需要,通過勞動,可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品質。因此父母可以鼓勵和支持孩子多參加一些家務勞動,通過勞動,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幫助他們更合理的利用網路而不是沉迷。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製力。
自助能動性和自我控制力是成熟的必要條件,父母親應該盡早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孩子共同協商,達成協議,幫助孩子限制上網內容,上網之前先設定目標,先限定時間,和孩子共同協商改變網癮行為的方案,如何管制自己的上網行為,當孩子能夠執行計劃的時候,家長就及時肯定和表揚孩子的行為,這些全部都要寫在規定之中,孩子與家長都必須嚴格執行,這個過程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堅持,時間也許漫長,但成果一樣斐然。
家長與孩子溝通要剪就方式方法
孩子心智還未成熟,父母不能以強硬的命令孩子,與孩子溝通要有耐心,要細心一些,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才可以。在防止網路沉迷問題上,要由孩子主導改變過程,父母只管耐心陪伴,並給予適當地幫助和引導,而不必過多地說教和控制,父母對孩子要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是可以改變的。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戒除網癮的計劃,調動孩子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孩子自己去改變。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上,不要總是從父母自身這一個點去理解和處理問題,還要站在孩子的那個點上,為孩子著想,去體諒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充分地尊重孩子,做到與孩子共情,這樣的溝通才會有效果,孩子才願意採納父母的建議,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溝通,當孩子真正明白其中道理也就是成長的過程。
父母要與孩子做好約定
網路具有兩面性,既能幫助學習,也能讓人沉淪。父母要向孩子言明上網的利與弊,講清楚網路的用處和網癮的危害,告訴孩子網路只是學習工具,網路是用於學習的,而不是用於做無聊事情的,電腦是學習機,電腦是閱讀器,電腦不是游戲機。網路是為學習和工作服務的,我們可以用它來學習,用它幫我們做事情,決不可以用它來玩游戲,我們全家人都要遵守上網的規矩。通過這樣明確的指導,讓孩子對網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走正確的方向。
家長可以改變一下孩子上網環境
環境的改變往往能夠潛移默化改變人的一些習慣。家長朋友可以把電腦搬到客廳的某一個地方,電腦前換一張實木硬座椅子,椅子要比原來的椅子要矮些,因為座椅矮一點會使人上網不太舒服,因而可以減少上網時間。電腦旁邊張貼一些關於健康上網的自製的條幅,其上對網路行為的約束必須是針對全家人的,而不只是針對孩子的。如果孩子有反對意見的話,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這樣做的道理:我們工作和學習也需要用電腦,這樣大家人都很方便呢。孩子都是聰明的,對此也是明白的,他的內心深接受這個暗示信息,就能夠更好的成長。
父母要沉著面對問題
面對問題要沉著冷靜,教育孩子更要如此,著急往往會犯錯誤。父母對孩子出現的網癮問題,要從正面去認識,不要把問題看得太糟,也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難管。有的父母平時與孩子溝通很少,當發現孩子有網癮時又不願接受並面對這個事實,把責任全部推給孩子和外界,父母應該明白:網路沉迷並不是人身體上的具體病症,它意味著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狀態感染狀態,用改變帶來改變的過程。父母應該做的是:接納並理解孩子,面對現實,分析原因,積極學習,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孩子與父母更加深刻的增進感情,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
注意事項
如果父母只是偶爾發現孩子上網太頻繁,不必大驚小怪,輕易給孩子貼上「網癮」的標簽,可能孩子也就是上網時間多一點而已。
如果真的發現孩子網路沉迷,那也不必太著急,可以認真思考,學習溝通技巧,尋求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
『伍』 如何避免 青少年沉迷網路
至於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應該從三個方面出發!
(一)從做網民的角色上看,更應注重自身修養的養成。
一要增強政治修養。廣大青少年要加強理論和政策教育,自覺運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要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信念,堅定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信心與決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要增強道德修養。網路空間和現實社會一樣,都需要有良好的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自己識別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
(二)從家庭教育角度出發,要發揮家長積極介入的作用。
一要發揮引導作用。作為家長,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盡量抽時間參加電腦培訓,刻苦學習網路知識,不斷提高自己運用網路技術的能力,自覺遵守網路道德規范。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上網時有發言權,才能引導好孩子運用互聯網去正確鑒別信息,有效獲取知識,真正增長才幹。二要發揮干涉作用。對孩子的上網行為,採取放任不管或者完全禁止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明智的做法是支持孩子,但不縱容,也就是要對孩子的上網活動進行干涉,要禁止孩子上不健康的網站,要干涉孩子在網上的不道德行為,要鼓勵孩子在適當上網後,多參加其他活動,最好能夠幫助孩子找到一種健康的替代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與上網時的同樣感受。
(三)從學校培養出發點上,要充分注重素質教育。
一要強化道德教育。要對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培養和「成功教育」,使人人都能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減少青少年對虛擬世界的依戀。要對那些痴迷於游戲和聊天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擺脫對網路的依賴。 二要強化法制教育。要向廣大學生進行網路法制教育,當前要加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以及《關於維護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決定(草案)》等有關網路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要對學生機房、電子閱覽室加強管理,對學生的上網進行有效監督,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懂得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陸』 如何避免孩子過於沉迷網路
首先在孩子接觸的網路之前就應該讓孩子知道網路的弊端,他要有一定的自控力不能沉迷於其中,家長把沉迷於其中的一些後果和影響給孩子多講一下。
這樣就會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等到孩子接觸到的時候孩子也會心理有一定的暗示絕對不會讓自己有網癮的,他們都會有一定的自控力讓自己避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因為他畢竟是個孩子他的心智還沒有健全還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現在網路上好玩的游戲那麼多很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的,所以有時候我們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盡量從源頭上去解決。
最後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真正重要是什麼,不是天天的沉迷於網路荒廢自己的學業,自己對自己有個定位就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不至於被中間的一些誘惑所吸引。
『柒』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網路游戲
網路游戲產業爆發式發展,如何防止游戲沉迷,特別是讓青少年群體適度玩網游,已成為世界性難題。許多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中,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成了許多家長的心頭大患。那麼,如何讓沉迷游戲的。一、游戲開發商防沉迷系統。二、家長以身做則。三、培養孩子學習動手能力。四、引導孩子有正確的認識,讓孩子知道利弊。
四、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對自己有用,什麼是沒用的。比如游戲也不是不可以玩但是讓他知道什麼樣子是對的,偶爾娛樂放鬆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要沉迷無法自拔,勞逸結合嘛也是有益孩子的身心發展。
『捌』 孩子沉迷網路,家長要如何教育,如何防止
孩子沉迷網路,家長要耐心的引導。不能走極端的去處罰和責備,這樣會讓孩子更逆反。
建議你在孩子電腦上裝個監護上網的軟體「綠網蛙蛙」:可以控制時間;敏感詞報警;網路瀏覽游戲聊天監護;同時對孩子上網行為記錄、截屏,並形成上網行為的分析。讓父母知道孩子在網上做些什麼,從而了解到孩子心理動向,找到孩子沉迷的根本,而健康的引導和教育。
同時多與孩子參見戶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用心,用心媽媽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玖』 如何避免沉迷於網路
1、用替代方案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長需要觀察和溝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父母的愛不夠、學習挫敗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後,給予補償。對於學習成績差,只有在網路游戲中才能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長在學習方面可以提出最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讓他能夠達到,然後給予鼓勵、達到這一要求以後,再逐步提高標准。對於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邀請其他家庭的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對於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對著乾的孩子,家長要優先改善親子關系,然後解決上網問題。
2、家人多關懷
網路強迫症患者陷入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生活,實際上內心是十分孤獨的。此時,周圍人要給予親情、友情和愛情的關懷,使他們感覺自己並非孤立存在,讓他們自己主動從虛擬情感世界中走出來,找到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位置。
3、發展新的愛好
孩子都喜歡學習新事物,現在社會上為青少年提供的興趣班很多,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學琴、篆刻、武術等等,家長花點時間陪孩子轉轉,選擇一個新的學習項目,培養一個新的愛好。
4、音樂療法
美國「弗里斯」網癮音樂療法是目前眾多網癮治療方法中最安全有效、最健康科學和最深層次的治療方法。它的本質作用在於解除網癮青少年心理的緊張急促,治癒被傷害的身心,達到鎮靜催眠、安撫心理、緩解緊張,消除抑鬱、振奮精神、穩定情緒等作用。從根本上改善網路成癮青少年的情緒波動和社會認知度,幫助他們走出網路成癮,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樹立健康良好的性格心理。
5、父母的積極關注,及時有效的溝通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都在談,青少年時期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關注的。一旦在現實層面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尋找其他方法,由於網游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些。所以,要想把孩子從虛擬層面中「拯救」回來,就要加強他對現實生活的吸引力。這里,父母就要起到這個引導作用,耐心的、及時和孩子溝通,慢慢的他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也就不再沉迷網路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