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什麼受之父母的上一句

什麼受之父母的上一句

發布時間:2022-03-28 08:27:21

㈠ 受之父母的前一句是什麼

「受之父母」的前一句是:身體發膚。

原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譯文: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啟示

我們要感念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從小含辛茹苦地養大我們的不易,切不可因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就隨意傷害自己。傷了自己,苦的還不是家中那雙老父母。每次回家,看著父母漸漸老去的容顏,慢慢變白的華發,又怎可忍心因挫折而傷害自身令父母心憂。所以。愛護好自己,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道。

㈡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後面兩句是是什麼出自哪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出自<孝經>
孝經這部書,據說是曾子問孝於孔子,退而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由學生們記載而成的一部書。

㈢ 受之父母上一句是什麼

受之父母,身體發膚上一句: 思古來屈正則,直恁地稟性僻
【中呂】上小樓自適
[作者] 王愛山
[全文] 酒酣時乘興吟,花開時對景題。剪雪裁冰,擊玉敲金。貫串珠璣,得意時,
自陶寫,吟哦一會,放情懷悅心神有何慚愧?
思古來屈正則,直恁地稟性僻。受之父母,身體發膚。跳入江里,舍殘生,
博得個,名垂百世,沒來由管他甚滿朝皆醉。
黑甜濃坦腹眠,清涼風拂面吹。高卧藤床,鋪片蒲席,枕塊頑石,日三竿,
睡正美,蒙頭衲被,起得遲怕畫不著卯歷?
開的眼便是山,那動腳便是水。綠水青山,翠壁丹崖。可作屏幃,樂心神,
凈耳目,抽身隱逸,養平生浩然之氣。

㈣ 「(_ _ _ _),受之父母」本詞是形容自己的身體是父母給的,前半句是什麼來的

前半句是身體發膚。原句出自於先秦孔子的《孝經》。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白話譯文: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訴你。人的軀干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修養自身,推行道義,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實行孝道的歸宿。孝道,從侍奉父母開始,以服事君主作為延續,成就自己忠孝兩全作為最終歸宿。」

(4)什麼受之父母的上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孝經》為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

賞析: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

《孝經》還把道德規范與法律(刑律)聯系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其宗法關系和道德秩序。

㈤ 受之於父母的前一句

孔子說的。這句話是收錄在孝經里。

開宗明義章第一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㈥ 什麼什麼受之父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語出《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何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古人認為,自己的身體是父母所給的,應當倍加愛護,不敢有所損傷,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曹操曾割發代首,割發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其原因就在於此。《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夏侯惇中箭後吞食眼珠之舉也是基於此種理念,夏侯惇高呼的「父精母血,互可棄之」,說的也就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當然不敢扔棄。

㈦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接下來一句是什麼,急!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接下來一句是「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原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譯文: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7)什麼受之父母的上一句擴展閱讀: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

㈧ 俗語有句什麼受之父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諺語,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的損傷,指愛護身體如同敬愛父母。來源於《孝經·開宗明義》。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受之父母的上一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
長壽花澆什麼水能長成 瀏覽:653
2018退休金上漲到6000 瀏覽:190
廈門哪裡有不體檢的廠 瀏覽:679
佛山環市街道敬老院 瀏覽:559
女性的美容養生館一般有哪些項目 瀏覽:500
父母節的值是多少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