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哪些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⑵ 初中生遭遇校園暴力,家長該怎麼辦
告訴孩子,遭遇校園暴力該怎麼辦?
1、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有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藉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但要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言語,以免反而激發攔截者的逆反心理。
6、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7、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8、孩子遭受暴力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家長要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9、知道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之後第一時間和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並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孩子。
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家長該怎麼做?
1、重視與老師、學校的溝通與聯系
不少家長忽視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又很少去觀察學校周圍情況,因而對孩子上學期間的安全情況缺乏了解。家長可以找機會與孩子同學聊聊天,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暴力現象。
2、以預防為主。
家長平時可以結合一些常見的校園暴力現象來引導孩子,進行預防教育。在預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曲與直,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為不受欺負而以暴制暴。當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准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3、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時,家長自己先要管理好情緒。
在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時,家長容易出現激動情緒,甚至不理智的行為。這時建議家長自己先要平靜下來,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學校的安全情況,是否對孩子做過如何自我保護的教育?是否曾引導孩子分辨校園暴力的嚴肅後果?等等。如果是理性的家長,在通過一番分析之後,會根據已有的現實情況,在與打人孩子溝通、通過班主任、學校協調解決,還是通過法律途徑等選擇中間得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4、不要盲目指責打人孩子及其父母。
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一定要及時收集相關人證和物證等關鍵證據。燃然後,再去找當事孩子了解情況。一般說來,打人孩子或是其家長,面對證據不敢推脫責任,即便是訴諸法律也有理有據。切莫光顧著指責班主任和校方引發對方反感,導致他們不願意配合與協助解決問題。
5、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決問題的方式。
孩子暴力傷害他人,並不是單一現象,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密切聯系。提醒部分家長,如果你的孩子有欺負別的同學現象,一定要認真反思,家裡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現象?以暴制暴,如果引導不好,可能會讓孩子從被打中學會經驗,反過來發泄內心的負面情緒,轉而去傷害其他無辜同學。
⑶ 校園暴力反殺,弄si 了會讓父母做牢嗎
不管是不是因為校園暴力原因導致你反擊打死了人,就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可能現在你年紀還是太小,但是也會讓你長大了去承擔責任,然後你父母還要去出錢賠償款。如果遇見校園暴力不要自己去決定,和大人老師說,處理好這個問題。
⑷ 校園暴力問題
這種事情是不能的如果你一旦給他們慣成著脾氣,他們就會把你當成軟柿子捏到時候你就是在想反抗都不行了這種氣焰不讓他增長。你可以怎麼做首先,你先警告他們如果還有下次我就對你們不客氣,我可不是好欺負的,我一定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不要把我說的話當成玩笑,我只跟我的朋友開玩笑,你們不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一定會說到做到的.
我勸你們好自為之,這時如果他們敢說別的你上去就說話的那個人,注意下手一定要狠你把他打倒其餘的人就不敢上了。
這是我在學校打架總結的經驗(*^__^*) 。
⑸ 高中生校內暴力事件,家長有責任嗎
高中生校內暴力事件,家長也有責任。
提到校園暴力現象,歸根結底屬於學校不作為,家長不作為,警察不作為。按常理來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去負責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而每所學校都有負責的管區民警來做協調員,其所負責的管區內各種與治安有關的事情一般都要管區民警來協調解決,如果管區民警不作為,受害人又不知道,或者沒有辦法打110報警的話,只能忍氣吞聲。再提到家長,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總會從情緒上有所表露,如果不去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又不敢說,自然就會讓孩子無法及時得到幫助,如此發展下去,孩子就成了受欺負對象。
一、校園暴力發生的常見區域
區域一:學校門口是高發區。受校園暴力傷害的孩子大多數為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生,少數為高中生。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人負責接送,到了小學四年級以後,孩子們基本上都可以獨立上學和回家了。通過情況分析來看,校園暴力發生最常見的區域一般都在校園門口,或者離校園門口不遠處。因為有些愛欺負同學的孩子非常清楚,離開校園後,學校便一般管不著了。
區域二:在校園內操場上。常見的時間段為課間休息,或者午間休息。不要小瞧短短的課間休息,就那麼十幾分鍾或者二十幾分鍾的時間里,就足夠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下手傷害其他同學。
區域三:班級內或走廊中。這種現象表面看好象同學間打打鬧鬧,個別有暴力傾向的同學會藉此機會下手。這種打常見方式有攻擊、嘲笑、漫罵、拳腳相加,但又不會留下傷痕。這種軟傷害即使找到老師,因為找不到證據,往往不了了之。
區域四:在放學的路上。有些過早輟學的不良少年,經常會選擇學生放學的路上下手,用威脅和毆打方式搶劫學生身上的財與物。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同學間產生矛盾和誤會,找幫手在路上等待,目標同學出現後,上前一起動手毆打與自己產生矛盾或糾紛的同學。
二、面對校園暴力常見的解決辦法
辦法一:班主任老師出面協調。一般來說,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課老師都不會負責解決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責任心,班裡同學遭遇校園暴力時會告知班主任,而後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學,如果打人孩子能認錯,老師給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傷,班主任就得及時通知被打孩子家長,到學校去協調解決,當然打人孩子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
辦法二:班主任協調無果後上交學校。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常常表現為被打孩子家長不饒人,想求一個令其滿意的說法,無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長的道歉和賠償,要求校方給一個承諾,確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類事件發生。而針對打人孩子家長,要麼態度非常誠懇,積極配合,要麼就推脫責任,不承擔後果。面對這種情況,就要看校方怎樣去解決了。
方法三:發生在校園以外的暴力傷害校方會表現不同的態度。有些學校比較負責,常會認真教育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責令其寫出檢查、警告、要求家長道歉或者賠償,如果有多次傷害他人後果的,可以開除。但有些學校,弄的就不那麼陽光,因為如今是人際關系社會,如果家長蠻橫不講理,胡攪蠻纏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長沒有辦法,甚至還有些肇事孩子家長會找關系息事寧人,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直至將孩子縱容的變本加厲,滑向深淵。
方法四:部分家長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協調解決。這是一種對校方解決不滿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長不配合,不講理,採取避而不見等方式,讓受傷害孩子家長最後不得已而採取的辦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長不信任學校處理問題的辦法而選擇的方式。一般來說,鬧到這種程度,事情結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長會帶媒體去學校。這種方法一般來說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為一曝光後,學校的名譽會受到負面影響,學校自然會積極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長根本不再乎學校的名譽,如果校方如此作為,肯定在校園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長在解決事情無果後採取以暴制暴策略。像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被打孩子家長無奈的一面,說也說了,協調也協調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視,最後沒辦法只能像前面所說的那個朋友,讓兒子當著父親的面以牙還牙,用震懾方式讓打人孩子不敢再動粗。但這里也事關法律後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會稍加思考,然後才考慮到去做。
三、家長如何積極應對校園暴力現象
校園暴力現象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社會現象,如果孩子們從小就養成暴力傷害他人,品質道德自然會越來越差。如果孩子多次被暴力傷害,會產生心態上的負面變化,比如自信心逐漸喪失,缺乏對他人的信任,說話做事偏激,郁悶寡歡不願意和父母或者他人說心裡話,有些孩子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自卑感等。
應對方法一: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校園內外的治安情況。有很多家長忽視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又很少去觀察學校周圍情況,自然就對孩子上學期間的安全情況不了解。同時有些班主任根本無暇顧及班裡同學的安全狀況,甚至有些人壓根就不去關注。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必須要騰出點時間,專門去觀察一下學校放學期間,學生們在校園門口的表現,或者通過校門,觀察一下課間學生們都在做什麼?有沒有打架現象?有沒有高年級欺負你的年級孩子現象?那當然,這種觀察只是隨機性的,有時校園暴力並不是天天有,時時見。但不管怎麼說,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如果你是聰明的家長,還可以找機會與孩子同學聊聊天,通過聊天去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暴力現象。
應對方法二:要以預防為主。很多家長常常在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之後,才去想到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功夫放在平時的調查和了解,以及預防性教育中來。凡事「預則立」,意思就是當自己有預防性心理時,自然就事前有準備了。預防性教育要結合一些常見的校園暴力現象來引導孩子,教孩子學會觀察所在學校的校風,以及關注一些打架同學,看看他們因為什麼打架。當然這可不是教孩子當圍觀者,如果孩子用心去關注,很容易弄清楚打架的原因,因為同學之間也會談論這些事情,自然就不難獲得相關信息。 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曲與直,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負而以暴制暴。當然,還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准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應對方法三: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管理好情緒。每一位家長都或多或少在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時傷心、難過、憤怒。但先不要拿情緒說事,因為一怒發沖冠就很難冷靜下來思考,該如何去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如果自己孩子遇到這件事,必須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時了解孩子學校安全情況,是否和孩子同班同學,或者高年級的同學了解過相關情況?是否平時對孩子做過如何自我保護的教育?是否引導孩子分辨校園暴力的嚴肅後果?等等。如果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家長,在通過一番分析之後,自然就不難再根據孩子班主任老師的師德,工作責任心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了。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孩子如果第一次遇到校園暴力傷害,就必須要徹底解決,絕不能拖泥帶水,埋下隱患。所以,遇事解決的過程,就能充分體現我們做家長的綜合素養了。
應對方法四:不要盲目指責打人孩子及其父母。如果自己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一定要在當天收集相關證據,人證和物證是關鍵證據。人證,可以問孩子當時被打時,身邊有都哪些認識的同學,爸爸或者媽媽好去找他們了解情況,請他們做旁證。物證,比如孩子身上的傷痕,最好用數碼相機拍下來,比如孩子被撕破的衣服,其他方面受損傷的東西等。當你把證據都收集齊備後,再去找當事孩子了解情況。對當事孩子了解情況,需要運用智慧的頭腦了。如果當事孩子不承認,就需要請班主任介入其中,在事實和證據面前,讓班主任出面協調此事。一般說來,如果班主任能拿到相關證據,打人孩子也好,還是其家長也罷,都面對證據不敢推脫責任,即便是訴諸法律也底氣十足。同時通過寬容的心態,自信而從容的話語,本著教育打人孩子為目的,讓其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肅性。針對無德不承擔後果的打人孩子家長,也不用擔心,如果能取得班主任和校領導的信任與支持,一切都好辦了。這里就要看怎麼去協調關系了,切莫光顧著指責班主任和校方而讓他們反感,不願意配合與協助自己解決問題。
應對方法五:家長要學會巧妙給校方傳達你的個人訴求。如果你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僅是僅個別現象,相信你通過前面的准備,找到學校後,不難解決。但如果孩子所在學校校風很差,肯定不止自己孩子一個人遭遇過校園暴力,那麼可以及時收集被打孩子的信息,聯系被打孩子的家長,了解他們的孩子被打後的處理結果,然後形成一份文件,共同簽名,然後送給校方。如果校方不作為,可以聯合家長共同出面給校方施壓,逼他們及時採取措施,給出針對校園暴力解決方案。當然,這種方式,可能很多家長做不到,缺乏底氣,大多數家長認為自己是弱勢一方,不敢也不願意參與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那就只好請家長及時找媒體出面,一般來說,凡是有代表性的新聞線索,媒體都會出面的,媒體怎麼聯系你自己想辦法,我想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在聯系媒體的同時,還可以找管區民警,或者去轄區派出所尋求幫助。或者找轄區婦聯機構,這是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政府組織,他們也會出面幫助解決的。或者找關心下一代協會,這也是政府的一個機構部門,這里的成員都是退休的老同志,老幹部,平時經常幫助解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問題。
應對方法六:避免粗暴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所以把這一條應對辦法放在最後,是因為簡單和粗暴是很難圓滿解決問題,也無法通過事件解決達到讓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以暴制暴,如果引導不好,可能會讓孩子從被打中學會經驗,反過來發泄內心的負面情緒,轉而去傷害其他無辜同學。在這里還要重點提醒部分家長,如果你孩子有欺負別的同學現象,一定要認真反思,自己家裡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現象?孩子暴力傷害他人,並不是單一現象,還與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密切聯系。前一段時間,一位初一學生家長帶著兒子來找我尋求幫助,經過了解發現少年父親經常粗暴對待兒子,結果孩子在家裡不敢反抗父親就到外面傷害他人。兒子在外面惹了禍,父母出面賠禮道歉外加賠償後,孩子回到家裡後再被暴打一頓,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直至學校要開除這個少年,家長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後記:關於校園暴力現象的應對之策,往往因人而異,因事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在本文中只是給家長做一些提示,如果遇到具體的事情還需要慎重考慮,力爭做到一次事件徹底解決,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從而確保孩子在學校上學期間,來迴路上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總之,有責任心的家長,只要懂得如何應對,肯定能理性面對校園暴力現象,也能處理好。希望每個孩子都少受些校園暴力的傷害,也希望校園暴力得到全社會的重視,還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⑹ 發現孩子被校園暴力了,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
發現孩子被校園暴力了,家長應該要勇敢的站出來,面對校園暴力,家長一定要敢於維護自己孩子的安全,應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解決問題:
第一、向學校反映一個家庭,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當家長發現孩子被校園暴力了,如果嚴重到一定程度,家長一定要果斷報警,採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對於校園暴力絕對不要採取縱容的態度,這只會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處理,不要畏懼強權。
⑺ 校園暴力,怎麼處理
方法一:班主任老師出面協調。一般來說,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課老師都不會負責解決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責任心,班裡同學遭遇校園暴力時會告知班主任,而後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學,如果打人孩子能認錯,老師給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傷,班主任就得及時通知被打孩子家長,到學校去協調解決,當然打人孩子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
方法二:班主任協調無果後上交學校。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常常表現為被打孩子家長不饒人,想求一個令其滿意的說法,無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長的道歉和賠償,要求校方給一個承諾,確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類事件發生。而針對打人孩子家長,要麼態度非常誠懇,積極配合,要麼就推脫責任,不承擔後果。面對這種情況,就要看校方怎樣去解決了。
方法三:發生在校園以外的暴力傷害校方會表現不同的態度。有些學校比較負責,常會認真教育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責令其寫出檢查、警告、要求家長道歉或者賠償,如果有多次傷害他人後果的,可以開除。但有些學校,弄的就不那麼陽光,因為如今是人際關系社會,如果家長蠻橫不講理,胡攪蠻纏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長沒有辦法,甚至還有些肇事孩子家長會找關系息事寧人,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直至將孩子縱容的變本加厲,滑向深淵。
方法四:部分家長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協調解決。這是一種對校方解決不滿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長不配合,不講理,採取避而不見等方式,讓受傷害孩子家長最後不得已而採取的辦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長不信任學校處理問題的辦法而選擇的方式。一般來說,鬧到這種程度,事情結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長會帶媒體去學校。這種方法一般來說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為一曝光後,學校的名譽會受到負面影響,學校自然會積極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長根本不再乎學校的名譽,如果校方如此作為,肯定在校園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長在解決事情無果後採取以暴制暴策略。像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被打孩子家長無奈的一面,說也說了,協調也協調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視,最後沒辦法只能像前面所說的那個朋友,讓兒子當著父親的面以牙還牙,用震懾方式讓打人孩子不敢再動粗。但這里也事關法律後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會稍加思考,然後才考慮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