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兒子27歲經常打罵父母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27歲兒子經常打罵父母,父母該怎麼辦,如果我是你們,第一就是分開住,27歲了早就應該自己獨立了。第二,如果分開住你兒子還打罵你們,你們就出去打工,不告訴你兒子地址,第三,如果後面還會打你們,就斷絕關系吧!狼是喂不熟的
㈡ 兒子辱罵父母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兒子辱罵父母可能涉嫌虐待罪,如果所犯情節惡劣的,將會對其判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罪指的是經常以打罵、禁閉、捆綁、凍餓、有病不給治療、強迫過度體力勞動等方式,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精神上的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㈢ 兒子打罵父母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兒子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在家庭生活中要關心父母的生活。對於打罵父母的行為,可以對兒子進行法律宣傳教育,或尋求婦聯等部門介入處理,制止其不當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㈣ 如果兒子不孝,經常辱罵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㈤ 孩子罵父母怎麼辦
有一位老人家就是這樣,把自己過去所有的事情都帶在身上,想起來就恨,這個「恨」給她帶來的是一身的病,這些病是怎麼來的?80%來自於她的孩子,因為她有一個不孝的孩子,想起這個不孝子就會非常的生氣,非常的難過,非常的恨,最後就造成這位老人家一身的病痛。但是,她身上這 80%的病痛也是她自己造的,是她自己背著不肯放下,如果能把這個包袱早一點甩掉,自己的身體會這樣嗎?
要知道生氣傷身啊,而且是在傷自己的命啊。千萬不要生氣,一切都是欠的,都是因果,前世你欠孩子的,今世就得還,而且要沒有任何條件的還債,要還得開開心心,要把自己松綁,要把自己的包袱徹底地放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活在世上,劫難就不會離開你的身。真正弘法救度眾生的人,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像菩薩一樣,而是做一個真正有肉有靈的人,如果靈魂戰勝不了肉體,他就是人。如果他的靈魂很純潔,能夠戰勝自己的肉體,他就是一個神。
因為他不被自己身體的慾望所控制,反而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是修心到一定境界才能做得到的。如果你被自身的慾望所控制,那你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比如,你很餓的時候,看見那些海鮮,但知道自己是吃素的,這時能否控制住自己不動心,不吃。又如,明明你的身體不好,你能不能控制住吃對自己身體不好不該吃的食物,不吃,道理都是一樣。
學佛很重要,學的是心,學的是精神。修心就是把身上的那些不好的習慣,貪瞋痴都要改掉,修心就是要把過去做過的事情全部忘記,忘記是最好的事情,猶如一台電腦,要把病毒和不好的文件抹掉一樣。如果真的能把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部忘記,你就成功了。人的毛病就是:人家對你不好,你忘記不掉;人家對你好,卻記不住。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懂得修心,不懂得做人,就像一台機器——任命運擺布。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修心,就是一個很粗俗的人。
今天給大家講講覺性,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本來具有的性叫本性。看得見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的佛性,就是覺性。也就是你看見了這個人身上本來就具有的本性,就是覺悟的本性。
給大家講一講「根本智」,根本智就是這個人的智慧是他本來就有的,這個智慧是菩薩的智慧。根本智要無念,如果沒有念頭就會得到真的安靜,一個人真正的安靜,不是說你坐在那裡就能安靜。你坐在那裡念經,你的心能靜得下來嗎?如果定不下來,就不是真的安靜。真的安靜是坐下來後沒有念頭,叫無念,無念才叫真正的靜。如果能真的安靜下來,就是涅槃的基礎。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明心見性,涅槃是梵語,是滅度、滅煩惱、滅生死,只有脫離煩惱和了脫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靜,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就是這個人沒有生也沒有死,永遠沒有滅度的,即成佛。
為什麼要閉關,閉關就是讓這個弘法的人安靜,不要受到世俗的侵襲。真正救度眾生的人才稱得上是菩薩,菩薩是不怕自己受苦去救度眾生的,真正的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如果自己只知道保護自己,不肯去救人家,這個人永遠成不了菩薩。
要捨去一切浮動的心,如果真正安靜的人,一切浮動的心都要捨去。浮動的心就是心動盪不安,就像工作定不下來時,你說你的心浮不浮啊,心能定得下來嗎?擔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進好的學校,這個心浮不浮啊?……所以要去除一切浮動的心,才能真正的靜下來。心不安定是因為沒有智慧,不知道自己是在學觀世音菩薩,是在學佛。學佛可以改變自己的一切,只要堅定信念就不會有浮動的心。要把你的心安定下來,只有真正的相信才能安定,相信觀世音菩薩一定能救我,才能把自己浮動的心克制住。
涅槃是真實性的體,當一個人能夠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靜的體。涅槃是腦子里完全是空的,這個涅槃就是你真靜的體。真的靜就是要捨去一切浮動的心,去除身體上的傲心、慢心,即傲慢之心;要去除尊貴之心、分別之心。尊貴心就是自己感覺很尊貴,分別心就是看見人家不如你,就看不起人家。比如,人家經濟不如你,就瞧不起人家;如果人家比你有錢,就嫉妒人家等等。你們不能有任何的分別心,不能有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個毒,因為人的嫉妒心是與生俱來的,是生出來就會有的,是六道輪回的產物,因為有了嫉妒心,才會有六道輪回。如果你到了菩薩界,脫離了六道輪回,你就不會有嫉妒心。還有爭斗心也要去除。
為什麼要懺悔,因為懺悔能消除業障。修心的人要沒有道理,才是道理,而有道理了,就沒有道理了,這就叫辯證法。經常說自己錯的人,這個人永遠不會錯;經常說自己對的人,這個人就經常有錯。是人就會有錯,做錯事情沒有關系,要懂得懺悔,要懂得道歉,然後改過,這樣就會把自身的毛病改正,境界提升。人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是找一大堆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做錯事情就是因為沒有好好修心造成的,現在學佛修心了,就必須改正。過去的讓它成為過去,不要死死的把它拉在身上,還咬著牙說:不對,因為我怎麼怎麼的,就是因為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把這些不好的東西永遠帶在身上,而後造成自己永遠的失敗。
有一位老人家就是這樣,把自己過去所有的事情都帶在身上,想起來就恨,這個「恨」給她帶來的是一身的病,這些病是怎麼來的?80%來自於她的孩子,因為她有一個不孝的孩子,想起這個不孝子就會非常的生氣,非常的難過,非常的恨,最後就造成這位老人家一身的病痛。但是,她身上這 80%的病痛也是她自己造的,是她自己背著不肯放下,如果能把這個包袱早一點甩掉,自己的身體會這樣嗎?
要知道生氣傷身啊,而且是在傷自己的命啊。千萬不要生氣,一切都是欠的,都是因果,前世你欠孩子的,今世就得還,而且要沒有任何條件的還債,要還得開開心心,要把自己松綁,要把自己的包袱徹底地放下。
所以要把自己的歡喜心、哀傷心、求財心、爭斗心、嫉妒心、分別心、尊貴心、傲慢心等,幾乎所有的煩心全部都要去掉,你把這些所有的心都不要了,讓它們全部倒下來。有一尊佛菩薩叫卧佛,你們知道佛的一個動作代表著很多層意思嗎?就是這位佛菩薩,把所有的心全部拋開了,當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時候,你是不能涅槃的,卧佛的這個姿勢就是達到正定涅槃,開悟、醒悟,達到了妙覺定。妙就是最終覺,就是達到了最終的覺悟。
覺有四種:第一種是始覺,始覺就是剛剛開始覺悟;第二種是相似覺,相似覺就是好像是覺悟了;第三種是隨分覺,隨分覺就是隨著緣分來慢慢地覺悟;第四種是究竟覺,究竟覺就是你最後明白了之後才覺悟了。
這四種覺也是人的四種轉變:
1.始覺,剛剛開始的感覺,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從來不會想到父母會死的,等到媽媽過世了,才知道原來媽媽也會死掉的,這個就叫始覺。
2.相似覺,我和你受的苦是一樣的,我跟你的福氣也是一樣的,慢慢地通過感情交流,覺悟了,好像我們倆有緣分。相似覺是過去的一種緣分。
3. 隨分覺,就是隨著緣分來慢慢的覺悟,隨著緣分的不斷增加,慢慢地覺悟了。師父講這個也叫慢覺,因為你碰到了、遇到了你們的師父,你才開始覺悟。應該主動地去抓住這個覺悟,去追求這個覺,而不是慢慢地覺。
4.究竟覺,就是最後終於覺悟了。最後終於覺悟的有年輕人,有老人,不是最後終於覺悟了,就一定是老年人,覺悟不在年齡的大小,你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宇宙的真相,你就覺悟了。如果一個很年輕的人,忽然之間覺悟了,他就是一個菩薩了。為什麼出家叫遁(頓)入空門?就是頓時明白了,進入了這個空門。空門就是什麼也沒有的門,因為這個有色世界本來就是空的。
恭錄 放下煩心 找到正覺
㈥ 兒子罵父親怎麼辦
1、首先自己先要以身作則。孩子在認知事情的時候總是父母做什麼他們就會看在眼裡甚至學父母的一些行為。一些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習慣,認為說臟話是對自己心情的一種宣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語言和態度。
2、孩子出現罵臟話的時候要立刻制止。孩子如果出現說臟話的時候要立即進行阻止,並且要細心的對他進行教育,不要拉過來就打罵孩子。甚至恐嚇孩子,這樣不但對孩子的做法沒有幫助可能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畢竟孩子已經長大了。
3、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遇到事情控制情緒,不要急躁。平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也要有耐心的進行教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學習到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出現打罵父母的壞習慣。
㈦ 兒子不尊重父母,辱罵父母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 想一想為什麼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 父母平時不尊重孩子 2 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孩子報復 3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 4 父母自身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解決:
1 試著去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不去逼迫孩子傳統意義上好孩子
2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 孩子如果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就會成為一個遇上困難只能依靠父母解決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父母 尊重其他人
3 嬌縱型教育下的孩子最容易目中無人無法無天,孩子不尊重父母 是為什麼 是因為他覺得無論如何父母都會原諒自己
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父母是什麼樣子 孩子就能模仿成什麼樣子
㈧ 兒子辱罵父母怎麼辦
兒子辱罵父母具體的處理方式為:父母可到當地民政部門求助,通過政府部門出面調解解決,若情節嚴重的,涉嫌違法的。還可以向公安局報案,給於子女相應行政處罰,若構成犯罪的,父母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二)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㈨ 兒子辱罵父母應該怎麼處理
小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能力。所以有的時候並不受父母的控制,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被慣壞的孩子,在長大有思想以後會變得非常不聽話,父母有事情沒有做到他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出現罵父母的孩子,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怎麼辦?
1、首先自己先要以身作則。孩子在認知事情的時候總是父母做什麼他們就會看在眼裡甚至學父母的一些行為。一些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習慣,認為說臟話是對自己心情的一種宣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語言和態度。
2、孩子出現罵臟話的時候要立刻制止。孩子如果出現說臟話的時候要立即進行阻止,並且要細心的對他進行教育,不要拉過來就打罵孩子。甚至恐嚇孩子,這樣不但對孩子的做法沒有幫助可能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畢竟孩子已經長大了。
3、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遇到事情控制情緒,不要急躁。平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也要有耐心的進行教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學習到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出現打罵父母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