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孝順養父養母,
雖然是先有生,後才是養,但是如果只有生而無人養,在十分艱難中成長的你會怎麼想。很簡單:為什麼要生我?——雖然有些片面,但卻是一種現實。請你去掉父、母前面的「養」字,只要你做到一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即可!
2. 我該如何孝順父母,孝養天下。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想干成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比如說:別人提出讓你幫忙,你都去盡力幫助別人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求什麼回報。這樣等很多、很多件小事情都做好了,你就會發現你在關心、孝順父母方面、以及幫助朋友等方面都會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
3. 在家修行如何孝養父母以及孝順的果報
第一個是講"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批註裡面注得很多,諸位自己看可以做參考,我們這個批註的本子都贈送給諸位,大家細細去看。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現在人知道的不多。我們也可以說學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點,為什麼?現在社會教育已經不講孝道,孝道、師道都不講了。常常聽佛經,這佛經裡面還是常常講孝道、師道,常常勸我們修學,所以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方面比較有一點印象。雖有印象,這印象不深刻,何以說不深刻?你的修行沒有進步,從這個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會勇猛精進,為什麼?出家了。
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所以這個孝養里頭,包括的范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體我們要照顧到,生活起居要照顧到,這是物質生活;除物質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物質上樣樣都照顧了,父母心裡有憂慮,不快樂,這個不孝。
怎樣能叫父母快樂?那裡面這個因素就很多。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歡喜;兄弟不和,父母傷心、憂慮;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頭痛。換句話說,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歡喜、才開心,這是你家裡沒有問題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裡,你總要踏進社會去工作。你踏進社會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闆兩個不合作,這父母又傷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們不能和睦相處,這又麻煩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諧,天下要太平,這父母高興。我們能做到嗎?能做到,盡心盡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個孝不是單純我們父母照顧到就行,哪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是從事相上說,使父母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憂慮沒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進?你的學術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進步?不進則退。退,父母就又牽掛,就又有憂慮。這些統統都在孝道里頭。然後才知道這一個孝道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虛空法界、過去未來,這才是全部,真的!
中國這個"孝"字,這個字就造得好。在我們中國這個造字,造字是有六個原則,叫六書,它這個屬於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現在世間人講,現在有所謂代溝,代溝是什麼?代溝就是不孝,孝沒有了。這個字沒有代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才叫盡孝。所以這個孝字真正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成佛才能做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盡,那就是孝道還有一個缺陷,還不能圓滿。所以這個孝道做到圓圓滿滿是成佛。
所以我們出家了,在家學佛也是一樣的,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是盡孝。何況俗語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個道理?是因為他的兒孫當中有一個作佛的。他兒孫作佛,他作不了佛,為什麼?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這個功德不能分給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給你,佛有福報。一聽說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還得了,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這個便宜。所以縱然墮落在惡道,這惡道里頭閻羅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惡道,請他到天上去享福去。這個天到哪一層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麼?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沒有功夫,你只有福報。只有福報,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剛才講的未到定,他雖然定沒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較上要清凈,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沒有功夫,憑福報是到忉利天。這我們俗話講沾光。是這么一回事情。可見得我們世法里頭人情關系,在六道里頭都有,六道里頭都有人情關系。
由此可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盡心盡力,常常犯過錯,全都是不孝,這一個范圍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廣大。這一個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那就是經典上所講的「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個什麼?就說一個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不能出這一個字的范圍,所有一切經教法門是這一個字圓滿的相狀。把它擺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從這里下手,到最後還是圓滿孝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始終不離孝道。
4. 和尚出家如何孝養父母
和尚四大皆空,父母成為了施主,還如何奉養呢?
5. 請問父母去世了 學佛人怎樣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應該如何去做呢!平時工作特別忙 怎樣來修持佛法。 謝謝!
您的問題包含三個層面:(1)父母去世,學佛人怎樣孝養父母?學佛人版知道因果通三世,權父母靈性不滅,自當感念父母恩德,努力行善積德,迴向父母。大乘經典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人皆我母,應該是我等佛弟子修養慈悲心所應奉持的金句。(2)奉事師長應該如何去做?孝養父母是修養慈悲心,奉事師長是修養誠敬之心。奉事師長最應該注意的是克制自己的傲慢之心,即使師長有不是之處,也不可起輕視之意,而是專注護持自己的恭敬之心。(3)工作忙,怎樣修持佛法? 這個要看您修持的法門了。最好請教您所信服的法師。在下修持念佛法門,常常是做散課(不定時),一想到就立刻在心中默念十聲佛號。當然能做定課最好。
6. 如何孝順父母
在佛教里,講到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所以?有五個方法: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質所需、精神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虞欠缺。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兒女無論要做什麼事,要創哪裡一種事業,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父母感覺到你隱瞞他,讓他感受到兒女對他有十足的信任。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為,身為子女的就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們一生受之於父母,怎忍心違逆他呢?所以中國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較容易,順的標准比較難,順父母的心意更難。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我們不要違背父母正當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違背他。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假如父母創造了什麼好的事業,如:養老院、孤兒院或者辦學校,辦一些對社會福利的事業機構,為人子女者不能讓它中斷,要把父母的正業一直繼承下去,這才是孝順。所以?就是: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7. 百善孝為先,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如何孝養父母
孝順父母,從心做起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到底該怎樣孝順父母呢?
現在我們還正在努力求學的階段,還不能養活父母,所以還不能做到這種地步,那是長大的事情,現在你只能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就是:
第一:努力求學,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功課、自己的課業、自己的成績,盡到做學生的本份的話,那就不會讓父母親擔心了。
第二: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感染了疾病,這樣子,才不會使父母操心你的身體,晚上睡覺時,不要把父母幫你蓋的被子踢掉,這樣不僅回讓自己受涼,還會讓父母再起來幫你蓋被子,這樣會把父母累垮了。
第三:不要學壞,一些壞孩子教你抽煙、喝酒、殺人、放火,你絕對不能跟他們學,自己被警察抓是自己的事,更何況還要拖累自己的父母,讓父母沒面子,實在是太不孝順了。
第四:要幫父母做家事,在家裡的時候,要幫父母做一些事,分擔父母的工作,例如:幫父母洗洗碗、拖拖地、掃掃地、擦一些傢具……等,這事情不必等到以後在做,現在小學生時就可以做了,當然不只是這樣幾項而已,要當個孝順的孩子不只是做這樣的工作而已,還有很多事情你都要自己去做喔!
最後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做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雖然我自己不是那麼的孝順,但是我想我只要在更孝順父母,不再跟父母親頂嘴,那就好了。
在佛教里,講到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
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
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
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
所以,如何孝順父母?有五個方法: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質所需,精神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虞久缺。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兒女無論要做什麼事,要創哪一種事業,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父母感覺到你隱瞞他,讓他感受到兒女對他有十足的信任。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為,身為子女的就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們一生受之於父母,怎忍心違逆他們呢?所以中國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較容易;順的標准比較難,順父母的心意難。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我們不要違背父母正當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違背他。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假如父母創造了什麼好的事業,比方說:父母辦養老院、孤兒院,或者辦學校,辦一些對社會福利的事業機構,我不能讓它中斷,我要把父母的正業一直繼承下去,這才是孝順。
所以,如何孝順父母,就是: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8. 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孝養父母
孝順分大中小,真正的大孝是自己明白佛法後,給父母講佛法,渡父母出輪回,中孝是干出大事業光宗耀祖,小孝是給父母吃好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