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戒吼父母

如何戒吼父母

發布時間:2022-02-13 13:08:03

A. 為什麼家長"戒吼"30天150多位爸媽竟無人能通關

4歲女兒晚上堅決不洗腳,怎麼罵都沒用,今年3月初,韓女士無意間發現了成都人徐炎(化名)發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溫柔擁抱」30天線上打卡活動,就報了名。通過和徐老師交流,她覺得孩子抗拒洗腳的原因很可能是有次洗腳時險被燙傷,女兒產生了恐懼心理,有了抵觸情緒。得知原因的韓女士為自己先前抱怨女兒的事後悔不已。

活動發起人徐炎說,她以前是一名語文老師,現在在一教育網站工作,會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補習語文,也認識了很多家長,一不高興就「吼」是家長們的通病,他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應該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可就是做不到,「我就想到利用互聯網,讓家長通過打卡的形式『戒吼』,相互監督鼓勵。」

在微信群里問家長們為何沒有堅持打卡時,有人說道,「打卡每天截止時間是零點,有時候忙忘了,比如我幾次都過了時間點」,也有媽媽說,「連續幾天都對孩子發火了,覺得『臣妾做不到啊』,就沒好意思打卡。」有一位堅持得比較久的媽媽告訴記者,「基本堅持下來了,中間有一次是忙忘了,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不管你做到做不到,都會進去看看,說幾句心裡話,反正到後來都已經是一種習慣。」

「課程剛開始的時候,知道的人並不多,其實人數不是問題,家長也需要被關心被注意,我希望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肯定,哪怕只有一個人報名,我也會堅持做下去。」徐炎表示,接下來她會把大家因未堅持打卡而沒退還的資金用來租場地,每周開展線下交流會,把群里的家長們聚到一起,面對面進行溝通。

B. 在生活中,怎樣改掉頂撞父母的毛病

百善孝為先,但是在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總是喜歡頂撞自己的父母,覺得父母的批評教育自己無法接受也沒有辦法接受,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父母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父母,而且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恩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孝順父母,時刻存著一顆感恩的心,那麼如何做才能改掉頂撞父母的習慣呢?接下來我說說自己的幾點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迷茫的你,一定要記住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沒有哪個父母會真正的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我們想要贏得父母的理解,就必須放開心扉,讓父母了解我們心裡真正的想法,這樣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才會有所緩解。

我叫汝,喜歡我的回答嗎?如果喜歡請關注我,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C. 如何看待那些吼父母的人

這不是很正常嗎,這個中國教育的道德綁架,真的太多人被洗腦了,可憐呀版,父母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悲權劇,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父母這種東西從世界上消失,畢竟父母本來就不是好東西,你們這些人,活在世上,全靠自我欺騙,創造父愛,母愛,這種東西,無非就是不肯認清社會殘酷現實,在自我欺騙。父母本來就是一種殘酷的存在,自作多情的十月懷胎生你養你,只是為了等父母年老了,孩子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罷了,父母現在的付出,供書教學,說是為你好,讓你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最終的源頭不是等你找到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給父母養老嗎,父母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存在。世界上的父母都是,無不例外,好比說,那些人經常說,等兒女長大了,就享福了,這話沒毛病,體現出,兒女就是父母利用的對象。相當於一份保險,等到期了,就能享受待遇了。所以,我也不會讓自己成為父母的。

D. 如何看待那些吼父母的人

先看看被吼的父母有沒有吼過他們的父母。如果沒有,父母善良老實本分勤勞,自然是吼父母的子女的不是;如果父母對他們的父母不敬還撒謊,人前裝腔作勢,背地裡關起來門就陽奉陰違欺軟怕硬整天算計著別人,這種父母真是該受。

E. 容易發火,對父母大吼大叫,脾氣很不好

抑鬱和太過壓抑。從以上分析來看,你應該只會對你父母發火,而不會對其他發火。對著別人的時候。要麼不說話,如果要說話,一定會面帶微笑,這其實是在掩飾自己。其實你是個很不快樂的,但不懂得如何去發泄和釋放自己內心的憤怒和狂躁。久而久之,就變成現在這樣。而且不懂得如何向朋友父母傾訴內心苦痛,一直憋在心裡,所以出了問題。
你才16歲,應該還來得及,我說的來得及是來得及不發展成精神病。原諒我這么說,你只是輕微地症狀,還來得及醫治。
先說說你的症狀。
不如意事太多,沒有說出來,壓抑在心裡。無法搞好人際關系,和老師也不相處得很愉快。老是覺得自己很倒霉,怎麼全世界上倒霉的事都讓我一個人遇到。成績跟不上去,總是被人輕視和忽略。
事後常常後悔,因為已經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一定要請教心理醫生,再發展下去,怕是精神分裂或精神衰弱。有的人17歲就有精神病了。這么點信息我也判斷不出什麼,只是當你發覺,你在處理問題和面對問題,或是正常生活發生某些與常人不一樣的變化時,你就要去請教精神病醫生了,他們會根本你的情況給你配葯吃,會用葯物控制你的情緒,但太依賴葯物了,往往如果某一天不吃葯,你就會出現睡不著覺,失眠等情況。
治癒心傷,要很長時間的。建議你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比如奧運會要開始了,你可以看,長期處在興奮階段,會對大腦產生刺激,久而久之,你就會發覺自己變開朗了。變開心了。
心理有缺陷的人,大多都是那種性格很內向的人,因為沒有及時把內心想法告訴他人,而產生共鳴。
只要積極參加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到郊外旅遊散心。多交朋友,交流意見,多做自己擅長的事,多發揮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你會發現,世間原來如此美好,比你更倒霉的還有,其實你一點都不可憐,你是幸福和自由的~~~
不要悶在家裡,你經常發火,就是在釋放自己長期壓抑的想法,突然之間就爆發出來了。
要懂得愛護自己,這樣才會有美麗的身心~~~
一定要幸福~~~

F. 孩子對父母大吼大叫不尊重怎麼辦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G. 你如何看待那些吼父母的人

家庭教養的關系,有些孩子真的就是天生沒有教養,長大後目無尊卑,平時就自私自利並且以自我為中心,不管是跟朋友、同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工作中,一不順心就拿別人出氣,對別人大吼大叫,這種人回到家裡對待父母基本上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回應。

H. 為啥父母們戒吼卻難成功

「一個人小時候產生的心理狀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而且會反復出現在工作、家庭中,影響到日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對待領導、同事、伴侶等的態度。家長對孩子呼喝可能就是因為家長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成長的,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所以他們認為就應該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小時候習得的模式。」秦海說,「當然不是說小時候被呼喝、被大人責罵一定會留下心理陰影,產生心理問題,只是說在這種環境下發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時候我們要對孩子更溫柔一些。」
盛怒之下,平復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簡單的深呼吸或是暫時離開孩子,待自己完全平靜下來之後再回到孩子身邊解決事情是一個可以借鑒的方法。如果夫妻中的另一方此刻也在家中,而且處於冷靜的狀態,那麼不妨放手讓對方來處理這件事情。
很多家庭會採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媽媽唱白臉,教育孩子,孩子再哭哭啼啼跑到爸爸懷里訴苦、說媽媽壞話。這是一種解決方式,因為孩子受到責罵時,內心非常脆弱,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對象去依靠,尋找自己還是被愛著的感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永遠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不然孩子會形成媽媽是壞人,爸爸是對我好的人這樣的認知。」秦海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就事論事,就當下的事情做出判斷,找到更合適的舉動。」唱白臉並不意味著一味責罵,唱紅臉也不意味著孩子說什麼都贊同,每個家庭都要有自己處理事情的原則。
基於一定原則的懲罰
做錯事了,一定要懲罰嗎?如何懲罰既能讓孩子了解規則,又不傷害自尊?
「家長首先需要明確地意識到,懲罰的目的不是懲罰本身,而是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進行自我反思,認識到錯誤,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而不僅僅是因為恐懼而不敢犯錯,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實施的懲罰就沒有任何意義。」付小平表示。
「我個人認為孩子有時候是需要被懲罰的,但是僅限於一些原則性事情上,不能把這種強刺激天天都施加在孩子身上,不論他做了什麼,這樣對孩子就不再是一個有效的刺激。」秦海說。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比如偷盜、逃學等等,當孩子觸及到底線和原則時,你需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是絕對不能做的。家長必須和孩子明確地講清楚,因為什麼事情懲罰你。比如,孩子出於好心在便利店「拿」了一袋麵包給路邊乞討的老人,家長要告訴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的好心而懲罰他,而是因為他偷竊,偷竊是不對的。另外,對於同樣的錯誤,家長應該始終保持一致的處理方式,不能今天懲罰,明天不懲罰。
最重要也是家長最容易忘記的一點就是,孩子也有自尊心。即使孩子犯了錯誤,要懲罰孩子,也希望家長能夠分清場合,注意方式。在人前,尤其是孩子的朋友或是其他在意的人面前懲罰孩子,讓孩子失了面子,有時候反而會事與願違,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無論如何,在懲罰孩子之前,父母應該先平復好心情,再冷靜思考,是不是真的一定要使用懲罰的方式?該使用怎樣的懲罰方式?而且一定要再三問自己,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是完全理性的嗎?不存在自己的情緒發泄,也不會傷害孩子的人格和身體嗎?
「我也看到過很多案例,那些小時候沒有被打罵過的孩子成長得很好。如果可以採取溫柔的方式,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懲罰呢?」秦海說,「面對一件事情,我們至少先思考怎樣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交流,有第二條道路的話就不要選粗暴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孩子不小心把牛奶灑在沙發上看上去只是一個場景,但是每個家庭面對這個場景的反應,包括家長的反應、孩子的反應,都有千差萬別的變化。」秦海建議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上面所講的也只是一些基本的處理方式。家長在面對具體情況時,還需結合自身實際,仔細思量之後再做處理,畢竟家長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閱讀全文

與如何戒吼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
老人突然不記得人怎麼回事 瀏覽:708
孩子被吼時父母在想什麼 瀏覽:502
廣州色弱只能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6
快一百歲的老人送什麼 瀏覽:970
濰坊老年大學地點 瀏覽: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瀏覽:564
老人得心梗後怎麼辦 瀏覽:361
老年人泡什麼酒 瀏覽:137
血脈養生方多少錢 瀏覽:755
答謝宴男方的父母該說什麼話 瀏覽:582
順豐快遞員有退休金嗎 瀏覽:881
婆婆得老年痴呆親戚讓吃保健品 瀏覽:339
農村養老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錢 瀏覽:916
上海養老保險計算器2015 瀏覽:64
市文聯敬老院組織活動 瀏覽:644
憂鬱症的人懂得孝順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