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配合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配合教育孩子

發布時間:2022-02-13 05:21:54

Ⅰ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1,要求及時走訪教師。

當孩子上學時,學期一開始就得抽空去學校拜訪教師,最好花上一些時間觀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級。對一學期開設的課程、教師有何要求、要讀哪些書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要保證孩子不缺課,不要自作主張地安排孩子的日程表。

2,要與教師默契配合。

不要亂評教師,千萬別在學生面前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某某老師「沒有水平」等等。不要過分看重分數,分數只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方面。作為家長,向教師了解的不僅是分數——諸如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作業情況、突出的優點和品德表現等都應列入必須了解之列。

3,要經常與教師「互通情報」。

這可幫助教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學生。如,家長可向教師「提供」孩子單獨學習還是集體學習效果較好,他喜歡什麼課程,家中最近是否有人生病或發生了諸如父母離異、家長失業、搬遷等可能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種種「變化」。及時反映、切莫等待。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可別等到下次開家長會時才向教師反映。不管出現了哪方面的問題,都應讓教師盡早得悉各種「信息」,以便教師採取相應措施。家長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家長才能與教師「合力一處」,幫助孩子在學習上不斷取得進步。

4,要正確的鼓勵和支持孩子。

有一句話說得好:孩子犯了錯誤上帝都會原諒。孩子由於年齡小,在生活、學習當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不盡人意的事情,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客觀、公正、寬容的接納孩子的一切,並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5,正確針對補習。

課外補習關於孩子上輔導班的事,家長要慎重對待,如果孩子學有餘力,並且主動提出要參加一些課外補習時,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輔導一下很有好處。如果學生不同意,家長卻一廂情願,往往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到最後花了錢不說,也收不到正面效果,可能還因為孩子的不情願而事與願違。如果家長看到某一科功課瘸腿太嚴重,很有必要補課的情況下,家長也要作通孩子的工作,爭取讓他心情舒暢的接受並參與。否則達不到目的。

6,讓孩子的成績穩中有升。

就像長跑一樣,只要你不被別人拉下很遠,在你有能力的情況下,你就有機會在最後沖刺時超過別人。如果你已經被別人拉下很遠,你又不具備超過別人的能力,你想利用沖刺得個好名次是不可能的。學習也是一樣,在學習中你雖不是前幾名,但是你也不要使自己的成績落下很遠,如果你的功課有很多缺失,要想在升學考試中趕上別人,那是不可能的。在學校里也有這樣的學生,在初中一二年級里,每次考試不顯山、不露水,但在初三一年的時間里,卻過關斬將,最後一路領先。在別人看來好像是厚積薄發,其實是孩子具有一定的騰飛素質,騰飛的條件是,孩子的功課都不拖後腿,如果有一科提不起來,他也不會有騰飛的可能。因此,家長要關注孩子平常的成績,如果發現孩子的成績落下很遠,就馬上想辦法讓他趕上。不然會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經常失敗的孩子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因此,要記住,要想使孩子能夠厚積薄發,就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績,不求第一,但要追求一流。

7,家庭和睦。

家長家中一定要多出處於家裡和睦的狀態,不要每天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對孩子的內心是一種折磨,處在這種環境的孩子身心都會受到影響。

Ⅱ 父母怎麼配合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太需要藝術了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小孩子都是學著大人的樣子的
不管是生活態度還是為人處事
其次,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他們的想法

Ⅲ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許多中外科學家成長的事實都說明,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而養成不良的習慣,則貽害無窮。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只停留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還要求家長積極地配合,與教師一起研究幼兒的個性特點,找出原因,與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取得教育孩子協調一致性,配合幼兒園共同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幼兒園教育是暫時性的,更要明確幼兒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長總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無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行為習慣培養都應由幼兒園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幼兒園。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言行、態度,都在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有部分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只關心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卻從不過問孩子的行為表現,甚至對老師反映孩子的不足之處,從不究其原因,只喜歡老師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二.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密切、主動地配合班主任教師實施教育計劃,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的要求,要家園一致,給孩子明確的生活准則,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其次,家長要多到幼兒園與班任教師聯系,主動溝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把幼兒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給予表揚或糾正。 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系。 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各種家長開放日活動,注意及時與老師聯系,這不僅可了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和各方面的發展,還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Ⅳ 家長該怎麼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許多中外科學家成長的事實都說明,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而養成不良的習慣,則貽害無窮。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只停留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還要求家長積極地配合,與教師一起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找出原因,與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取得教育孩子協調一致性,配合學校共同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麼,家長應如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同步教育呢?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學校教育是暫時性的,更要明確小學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長總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無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行為習慣培養都應由學校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學校。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言行、態度,都在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有部分家長送孩子到學校,只關心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卻從不過問孩子的行為表現,甚至對老師反映孩子的不足之處,從不究其原因,只喜歡老師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二.積極配合,與學校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密切、主動地配合班任教師實施教育計劃,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的要求,要家校一致,給孩子明確的生活准則,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其次,家長要多到學校與班任教師聯系,主動溝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把學生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給予表揚或糾正。
三.積極參與學校的家長活動,重視家校聯系。
家長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家長開放日活動,注意及時與班任老師聯系,這不僅可了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和各方面的發展,還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學校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家長怎樣配合教師教育好孩子

現如今這個知識很繁瑣的社會當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就在前不久剛剛升學的孩子來說,知識點一下增多了好多倍,難免會有一些東西不會消化,學習的很困難,而以前學習方法也不適合於現在的學習了,這樣就會對現在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所以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可以為孩子找家教老師,這樣就可以迅速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了.然而,在這么多的選擇當中,該怎麼樣判別一位好的家教老師呢,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應該如何找家教老師:

家教老師和孩子和睦相處
第一種建議:找家教老師一定不能找急著把所有的知識全部都灌輸到學生的腦袋裡去的老師,老師首先要保證的是,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都先弄清楚然後再決定.
首先,要讓家教老師把學生之前沒有做好的題,還有知識都先補充上,現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新知識變得越來越多了,而且老師留的作業量也變大了,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總有一些消化不了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及時地把它所虧欠的知識都補回來,肯定會惡性循環下去的,所以學生們不理解的東西就會被壓的越來越多了.
第二種建議:老師上課要上的輕松一點,不能讓本來就不愛學習的人,現在更不愛學習了,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樂趣,不能讓孩子一落千丈了.
其次,這種學習方法是能夠增強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家教老師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單獨授課的時候,情緒也會變得非常放鬆,而且要保證自己不能有緊張和不好的情緒,並且經驗很多的老師會用很搞笑的話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學生是很自卑的,家教老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也會幫他們樹立起來自信心,這些都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里很難獲得的.
第三種建議,家教老師需要在教孩子的時候,改變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是學方法,而不是學知識,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才可以提高很大的學習成績.
之後就能改變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把握好正確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習比較差的同學除了智力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在學校就會形成這樣那樣的不好的習慣,而他們的家長也不做教育的工作,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會有什麼不好的方式.

輔導孩子做作業
然而家教老師就有所不同了,他們靠著自己專業的授課經驗,會馬上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並且在不知不覺當中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習慣.讓他再補上功課的時候也能把握好學習的方式方法.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如何找家教老師的技巧,請家長們一定要多看看,多為孩子的學習考慮考慮.

Ⅵ 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一、要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這都是十分錯誤的。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對子女成長承擔教育責任。要記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還是孩子的終生教師。誠然學校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加上學校學生人數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無法與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強化,是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系,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學低年級獨生子女,特別需要家長積極、主動、正確的配合 二.家教中的一些誤區 1、過分保護。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裡,樣樣事情包辦代替。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 2、過分寵愛。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明知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可是進入學校以後,是有約束和壓力的,或許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讓孩子受一些批評。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 3、過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樣樣都爭第一名,心願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長,次次測驗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三、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1、要先了解學校、班級對學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要配合學校,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1)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脈絡。 (2)要向孩子的同學、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3、要配合學校,就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 我們發現有的家長抵觸老師,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損毀老師的形象。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最好是朋友關系。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責任都一股腦的推向老師,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應該與老師做個換位思考,應該想到班上還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更何況,老師面隊您的孩子只有幾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敗,您也將面對孩子一生。 特別是一些低年級兒童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甚至一個孩子,就有很多人愛護,對孩子的老師關注的人就更多,議論老師也就成了一些家長聊天的話題,有時在自己孩子面前隨便評論老師。老師是低年級學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是最完美的,他們聽老師的話,模仿老師的言行,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時期。這時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如果破壞了老師的形象,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能再聽誰的話,還能崇拜誰呢?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優點,把老師的優點放大再放大,缺點縮小再縮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的缺點還要指出來,要講究方法,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給老師樹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無從談起。 4、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不自私 家長應積極地支持學校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時時處處要為班集體著想,為學校著想。密切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小,就無關緊要。這樣怎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面引導,教育孩子不要氣餒,尋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動中,為班級爭取榮譽,否則孩子將會變得麻木不仁,不求上進,喪失集體榮譽感。影響良好班風的形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5、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覺性強的孩子,家長可以「遙控」督促;自覺性較差的孩子,家長就要親臨「現場」,邊扶邊放;好動,不自覺的孩子,家長要跟緊;有「多動症」的孩子,家長要陪讀、陪學,直到「多動症」有好轉為止。總之,對學生學習上的督促,要落在實處,不能只過問一下,認為完成的不好,老師會有辦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不但搞不上去,反而養成好多壞習慣,在家中養成的壞習慣又會帶到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在孩子的學習、勞動中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從小養成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優良品格。家長還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父母榜樣的力量。整天忙於經營,忙於工作,忙於社交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談不上和學校密切聯系,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在小孩子身上捨得花一些時間。 6、要配合學校,就要架好溝通的橋梁 要做到正確配合,家長還要和老師密切聯系,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虛心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並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裡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系,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另外,家長配合教育要有信心和耐心。家長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學習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論和方法。家長與家長之間,也要搞好團結,以班級體的利益為重。 7、要配合學校加強安全教育 學生的安全工作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家庭的幸福,關繫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是關繫到千家萬戶的頭等大事。我們學校安全教育是高度重視、高度落實的。為確保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家長有責任必須積極配合。孩子有什麼身體特殊情況,要及時告訴老師。對孩子加強交通、行走、飲食、用火用電、防壞人,校內的、校外的等各方面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要培養孩子成才,學校和家庭都負有重大責任,只有家長重視和做好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才能將孩子培養成對祖國有用的現代化人才。

Ⅶ 家長如何正確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長的首要任務。現在有很多家長由於種種原因而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因為工作的壓力,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為家庭不和睦沒人管教孩子,還有的乾脆把孩子寄宿在別人家裡,這樣使老師很難與家長很好的溝通。因此老師非常希望家長能認識到: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師說得一無是處。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詆毀老師,損毀老師的形象。第三,要堅持檢查孩子的作業。家長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作業,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不至於看到考試成績了而大吃一驚。有的家長對老師讓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的「簽字」這一點極為不滿,其實家長們反過來想一想,老師讓家長簽字,目的是為了家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

Ⅷ 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來努力。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是什麼?首先是身體健康,其次是心理健康,最後才是學習成績。我們不能本末倒置,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工程」。家長如何配合好老師教育

一、教育孩子尊重老師,維護老師的權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葉聖陶先生說「凡是帶點兒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樣:自己做不到的別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樣來」。父母從小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是孩子從小的榜樣,父母尊重老師,孩子就從內心就會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孩子就能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時要教育孩子有一個「感恩的心」,對教育過自己或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自己將來有所成就,要感念師恩。

四、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家長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從小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和參加社會活動,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很好的融入集體。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適當的督促,養好習慣成後就不容易改變,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隨著孩子的成長,學校老師的教學已不能滿足孩子對知識掌握的需求,只有從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從內心喚起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會穩步提高。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好的家校配合是一個必備的條件,家長從小根據孩子的特點科學的引導,及時發現教育中的問題,加以調整,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Ⅸ 父母如何配合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繫到學習教育的效果,關繫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因此,如何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並使之和諧發展,形成教育合力,我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配合教師教育孩子:

1.學會賞識孩子

賞識教育觀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增強孩子的信心,孩子不斷取得進步,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

2.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在商討的基礎上定下一些規矩或計劃,並自始至終地執行,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進取心的一種表現。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驗生活,學會關心,學會幫助,學會做人。

4.長期與近期目標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遠大目標是不可缺少的,但遠大目標往往是遙遠或不切實際的,更重要的是應有一些近期目標,並且這些近期目標要讓孩子感覺能夠做到,這樣有利於孩子學習潛能發揮。

5.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家長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學習機會讓孩子練習。當孩子取得成功時要給予獎勵,當然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6.與孩子一同學習。

用實際行動關心、幫助孩子的學習。

平時多了解孩子的作業和測驗情況,重要的是要把作業和測驗打開親自看一看,不能一問了之。

平時有空多陪陪你的孩子,在旁邊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如何做作業的。特別是一些作業速度比較慢的孩子,更應該要多觀察,幫助他找到根本原因。

這樣做的目的,是非曲直地能夠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以及孩子對知識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一到星期天,學生的作業質量就特別的差。一個星期辛辛苦苦養成一點好的習慣,一下子全放湯了。可以看出星期天,孩子在家缺少管理,把學習放到了一邊去了。

7.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要引導孩子善於提出問題,培養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也就是說,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重視知識,更要重視智力。加強對孩子有關吃苦耐勞精神的教育。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習任務的增加,孩子肯定會覺得比平時更辛苦。但是從人的一生來看這種辛苦,是孩子的一筆最好的精神財富。我們家長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在孩子有怨言的時候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為他們講道理,使他們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會有大的收獲。

8.加強對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對待自己孩子的學習,要從嚴要求,嚴不是打,不是罵,是高標准嚴要求。現在許多學生在考試時不是不會做題,而是不夠細心。要知道,細心正是一種很重要良好的學習品質。所以平時做作業時,作為家長一旦發現作業的質量不高一定要讓他重新做好。在家這么一抓,學校再來一抓,他沒有任何可以放鬆的機會,良好的品質就容易養成。

還有學習的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學生按他的能力他是能做好的,但因為某種不經意的態度,從不盡心做,盡力做,一味地以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對待學習也是有害無益的。同時發現有厭倦的情緒,要及時做好思想工作,也可以及時與任課老師聯系。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配合教育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
老人突然不記得人怎麼回事 瀏覽:708
孩子被吼時父母在想什麼 瀏覽:502
廣州色弱只能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6
快一百歲的老人送什麼 瀏覽:970
濰坊老年大學地點 瀏覽: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瀏覽:564
老人得心梗後怎麼辦 瀏覽:361
老年人泡什麼酒 瀏覽:137
血脈養生方多少錢 瀏覽:755
答謝宴男方的父母該說什麼話 瀏覽:582
順豐快遞員有退休金嗎 瀏覽:881
婆婆得老年痴呆親戚讓吃保健品 瀏覽:339
農村養老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錢 瀏覽:916
上海養老保險計算器2015 瀏覽:64
市文聯敬老院組織活動 瀏覽:644
憂鬱症的人懂得孝順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