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社會中對於老年從業婦女的歧視情況是怎樣的
『貳』 老年歧視有哪些方面的表現
法律分析:主要表現為不重視老年人的意見,低估他們的能力,在實際生活或工作中處處排擠甚至虐待老年人。這樣不僅會使他們感情上受到傷害,精神上遭受創傷,並且還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晚年生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第四條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叄』 為什麼老年人受歧視
因為1,老年人行動不便,很多人會嫌他們麻煩
2,大多老年人不會給家庭帶來經濟效益,反而要人服侍,這讓有些人感到厭惡,這些基本是勢力眼,誰有用對誰好
『肆』 什麼是老年歧視
老年歧視指老年人是生理或社會方面的弱者,並因此而歧視老年人的觀點,源自持有人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年齡歧視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系統性的。這個詞最早見於1969年,由美國老人學家Robert N. Butler用來描述對老年人的歧視,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歸納在同一模式下。
中國式年齡歧視,指一種認為年輕人在知識經驗上不如年長者,在職場上,為了保證年長者的利益,利用不科學的管理制度,壓制優秀的年輕人。將年齡、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的相關錯誤地看成一種必然,以年齡論能力,為了年長者的利益,壓制年紀較輕者。
就業中的年齡歧視是指在就業職業中基於人的年齡因素而給予的不合理的區別對待。
(4)歧視老年人擴展閱讀:
發展經過
比如在美國,每5個勞動者中就有一人的年齡在55歲以上,而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統計,接近65%的勞動者稱自己曾經歷過年齡歧視,其中58%的人相信一旦年滿50歲,就將體驗到形形色色的歧視。美國均等機會委員會的報告則披露,勞動者提出的控訴中,約有1/4與年齡歧視相關。
我國對中老年人的歧視亟需立法消除。說到有關禁止年齡歧視的立法,在國際上早有先例。美國1967年就禁止招聘年齡歧視,俄羅斯的居民就業法明文禁止僱主在招聘啟事中列出的年齡限制,英國甚至禁止有年齡暗示的字眼,德國在2010年就頒布實施禁止年齡歧視法。
還鼓勵老年人半負荷就業而我國尤其是在人口老齡化、延長退休年齡的大背景下,更應立法消除「年齡歧視」,凈化人力資源市場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讓男女老少都有平等的就業機會,不再受就業年齡歧視,真正做到「選人不拘一格,用人各盡其能。」
『伍』 部分旅行社向老年人收年齡附加費涉嫌歧視嗎
如果按照我國傳統的尊老美德,旅遊公司不但不應該向老人收取「年齡附加費」,更應給老年人適當的優惠。如果容許旅遊公司對老年人在旅行方面收取「年齡附加費」,那麼,社會尊老的風氣就可能被蠶食。
但是,旅遊公司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依法行事。我國的旅行社條例明確規定,年齡或職業上的差異不能成為旅行社區別對待的理由。該條例的實施細則中明確禁止對遊客因年齡或職業差異收取附加費。旅遊公司這種向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的行為,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有關規定,對老年人有歧視之嫌,是明顯的違法行為。
從尊老這個角度來講,向外出旅遊的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也是不合適的。外出旅遊是每個公民的權益,如果按照我國傳統的尊老美德,旅遊公司不但不應該向老人收取「年齡附加費」,更應給老年人適當的優惠。如果容許旅遊公司對老年人在旅行方面收取「年齡附加費」,那麼,社會尊老的風氣就可能被蠶食。試想,旅遊公司能這么干,交通部門是否可以在老人乘車、乘飛機等時也收取「年齡附加費」;老人到賓館住宿時是否也要收取「年齡附加費」等。如果這種歧視老人的行為蔓延開來,那中國尊老的傳統美德又該何去何從?
一些旅遊公司之所以公開向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是因為我國旅遊市場還不是十分規范,同時也說明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職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對這種現象處罰不力。實際上,現有的旅行社條例雖然明確規定「年齡或職業上的差異不能成為旅行社區別對待的理由」,但對於這種對老年人的歧視行為卻沒有明確的處罰標准。因而,對於旅遊公司向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有關部門只能作一個提醒,而拿不出有效的懲治辦法。
在外旅遊的老年人,對於旅遊公司提出過分的要求,大多也無可奈何。一種選擇就是不去參加旅遊,另一種選擇就是向有關部門舉報。但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後,也許只能向旅遊公司警告一下,不好處罰。因此,相關部門要出台細則,對旅遊公司向老年人收取「年齡附加費」的行為設立一個嚴格的處罰標准。一旦發現這種收取「年齡附加費」的行為,執法部門應嚴肅處罰,使旅遊公司不能收也不敢收「年齡附加費」。
年齡大是不是應該減免。
『陸』 為什麼感覺大家都瞧不起老人
這是我借來的
為什麼現在的老人越來越不受人尊敬了?
直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老年人生活的客觀環境和所受到的人文關懷,仍然是西方老人所不能企及的。數千年的儒家倫理已經深入到每一個華人的基因之中,以老人為中心的家庭成員之間的依附和聚合力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來得緊密.
以我為例,真不能想像一旦老人離我們而去,現在的家屬來往絕沒有如今這樣頻繁而又親密,我們的下一代獨生子女更加如此。所以,我們都要珍惜每一寸與老人們相處的寶貴時光。
老人們不受人尊敬的情況也還是存在的,但絕不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的老人在經濟收入和消費上肯定不如年輕後輩,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安貧樂道的,過著已經習慣成自然的簡朴晚年生活。
老人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都不願麻煩子女們,那怎麼會不受後輩子侄的尊重哪?回答可能是子女與老人之間的感情矛盾。這里講的感情矛盾,並不是說年輕後輩不愛老人,也不是老人道德缺失行為不檢,而是指兩代人感情需求上的錯位與沖突。
子女後輩與老人分別站在兩個年齡階梯上看對方,對「如何渡過晚年生活」有很大的認知差異。
年輕人覺得無論在大的方面如社會待遇、政策照顧等,還是小的方面如照顧飲食起居、尋醫問葯和護理陪伴等,都做到盡心竭力了。但老人們總是喋喋不休、怨天尤人,絲毫不體諒年輕人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和經濟負擔。
而老人們覺得,子女成家立業後變得無情無義,什麼事都是只顧家小不再過多關心自己了。這種兩代人認知差異而導致的矛盾沖突,是構成許多老人與年輕人不和諧的主要因素。
尊老爰幼
尊老爰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字經從上幼兒園孩子們就開始學習,意在教育從小將其思想根植在腦海里,作為你一生的人道行為准/則,愛幼,沒問題,幼兒的幸福吋代。
尊老,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社會的進步跟先輩們辛勞分不開的,我們這一代又不是為下一代創造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嗎?時代飛速發展,即便老人跟不上吋代步伐,有與現時行為不協調的行為。我們應寬宏大量,保持自身的修養,給後代作出榜樣。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不知那位秀才標出了這句名言,從時代,環境精確地給現時「壞」老人發了一幅旌旗。《道德模範》。
如果按花甲六十歲為老人,那麼出生在五八年以前,七八年前為成年人,兩千一八年後為老人,我們的父輩.就出生在那個吋代,他們經歷了兵荒馬亂,土匪橫行,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戰亂年代,平安是苛求。
經歷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吋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物質緊缺吋,勒緊褲帶干工作,過上更好日子是期盼。
經歷了改革開放,勤勞致富。經濟搞活了,生活富裕了,過上好日子了。這一代人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是對他們最大的慰勞。
印度國寶級電影演員阿米爾.汗曾說過:尊敬老人,不是尊敬他的年齡而是尊敬他的行為。
當下,很多老年人試圖將自己的行為通過自己的年齡來凌駕到社會道德以及法律之上。當被他人拒絕後,便倚老賣老,撒潑打滾,讓他人厭惡,以至於現在,談及老年人,人人都敬而遠之。
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的老年人,大部分的老年人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也希望現在的媒體能過多報道一些正能量的老年人行為,這樣才能夠讓值得尊敬的老年人收到尊敬,而不是因個別老人而讓那些值得尊敬的老人被社會厭惡。
『柒』 怕拖累孩子自己挖洞等死的患癌老人令人心疼,社會對老年人存在哪些偏見
老年人勞動力弱,勞動價值低,很多老年人身體患有疾病需要家裡人出錢出力照顧,逐漸就變成了家裡的負擔。近日,湖南省武岡市。一名79歲的老人因身患癌症,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在家外挖了一個大坑躲在裡面等死。事發2020年12月12日,該市鄧家鋪鎮某村。一位老人因患淋巴癌多次治療無效,身體病痛纏身。老人不想連累他的子女,又擔心死後無人照看,所以挖坑在裡面等死。據負責人透露:“救他的時候,他的兒子也在現場。老人和他的兒子之前住在北京,這段時間回來了。老人不是獨居,家裡還有一個老伴。”民警救出老人後,120救護車及時的把老人送到醫院。目前老人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社會對老年人有哪些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