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巢湖市 社會保障局:請問巢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養老保險科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我想咨詢關於養老保險一事
網上搜索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右邊有 社保關系轉續經辦機構聯系方式 鏈接,點擊,點相應省,點相應的市縣區,裡面有聯系人、地址及聯系電話。
② 巢湖市長者之家養老院屬於什麼類型
巢湖市長者之家養老院屬於商業性握如機構類型。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巢湖市長者之家養段李啟老院是一家擾猛民辦的商業性普通養老機構,提供基本居住、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和社交活動等服務。養老機構分為社會福利機構和商業性機構兩種類型,其中社會福利機構包括非營利性機構和公益性機構。
③ 巢湖2021年新生兒多少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8萬人,比上年增加0.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1.02%。全年人口出生率6.24‰,比上年下降1.5個千分點;死亡率5.19‰,比上年下降0.4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1.05‰,比上年下降1.03個千分點。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57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8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230.3億元,增長16.6%,其中工業增加值146.9億元,增長16.8%,製造業增加值132.8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23.0%、比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99.9億元,增長5.5%;喚橡腔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8:37.2:54.0調整為8.1:39.9:52.0。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79369元(摺合10302美元),較上年增加10849元。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9%。
圖片
圖片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53.0萬人,比上年減少0.44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22.21萬人,比上年增加0.02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4.44萬人,比上年增加0.35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77萬人,比上年減少0.33萬人);鄉村從業人員30.79萬人,比上年減少0.46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3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0%,較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
二、農 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02.6千公頃,增長1.2%。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75.4千公頃,增長1.9%。稻穀50.9千公頃,下降1.2%;小麥18.6千公頃,增長11.4%。油料11.1千公頃,下降1.0%;棉花0.4千公頃,下降79.9%;蔬菜13.2千公頃,增長4.6%;瓜果0.7千公頃,增長1.3%。
全年糧食總產量39.6萬噸,增長2.3%。其中,稻穀總產量28.4萬噸,下降0.8%;小麥總產量8.5萬噸,增長14.4%。油料產量3.1萬噸,增長1.2%;棉花產量0.03萬噸,下降75.0%;蔬菜產量41.3萬噸,增長5.8%;瓜果產量2.0萬噸,增長4.0%。和衫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量6.1萬頭,增長278.5%;出欄量8.3萬頭,增長58.4%。家禽存欄量430.6萬只,增長10.8%;出欄量1227.4萬只,下降5.86%。肉類總產量2.6萬噸,下降9.3%。其中豬肉產量0.6萬噸,增長42.5%;禽肉產量1.9萬噸,下降19.8%;禽蛋產量2.3萬噸,下降31.6%。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 %。其中,農業40.4 億元,增長7.8 %;林業2.3億元,下降6.6 %;畜牧業12.5 億元,增長11.6 %;漁業15.0億元,增長3.9%;農林牧漁服務業1.9 億元,增長7.6 %。全如埋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47.9億元,同比增長5.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41戶,比上年增加7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24戶,與上年持平,高新技術產業實績企業42戶,比上年增加10戶;產值超億元企業44戶,比上年增加8戶。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8%;工業銷售產值增長30.9%;營業收入增長35.0%;營業利潤下降22.5%,利稅總額下降17.5%。企業虧損面10.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1%。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6.2%;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5.3%。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23.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5.1%。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9.58%,同比提高3.9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中,32個工業大類行業有22個產值保持增長。五大傳統產業產值增長11.3%,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4.5%,比上年下降7.6個百分點;其中漁網具行業產值增長9.1%;錨鏈及機械配件加工業產值增長17.9%;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0.1%;建材業產值增長17.0%;化工業產值增長13.5%。
五大產業鏈產值增長69.8%,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2.2%;其中電子信息產業鏈產值增長1823.4%;高端裝備製造業產業鏈產值增長19.1%;高性能輕合金產業鏈產值增長40.9%;生物和大健康產業鏈產值增長22.2%;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產值增長17.0%。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水泥879.2萬噸,增長7.0%;水泥熟料1159.9萬噸,增長3.4%;大米38.2萬噸,下降23.5%;鑄鐵件17859噸,增長14.9%;植物油43.4萬噸,下降12.3%;紗8173噸,增長25.8%,其中棉紗5680噸,增長37.4%;維綸纖維26003噸,下降1.6%;商品混凝土175.3萬立方米,增長25.1%;鋼結構32.5萬噸,增長25.9%。
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58.80萬噸標准煤,同比增長4.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6%;加工轉換產出電能59.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電力消費量20.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
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施工企業78個,比上年凈增10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0.6億元,其中:在外省完成的產值10.3億元,裝飾裝修產值1.9億元。按構成分:建築工程產值 72.8億元,安裝工程產值24.5億元,其他產值3.3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2.6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79.9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5]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4 %。其中:500萬元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1%;工業投資增長54.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1.8%。
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68.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4.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4%。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5.4億元,較上年下降25.2%,其中住宅投資28.5億元,較上年下降18.8%。商品房施工面積189.8萬平方米,較上年下降4.9%;竣工面積45.0萬平方米,較上年下降29.8%。商品房銷售面積29.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6.4%;商品房銷售額32.8億元,較上年增長18.8%。商品房待售面積1.6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20.0%。
全年項目投資237個,較上年增加40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134個,較上年增加23個。項目投資完成投資額增長16.2%。
全年列入合肥市重點項目計劃共145個,完成投資211.9億元,投資完成率109.6%。
五、服務業
全年服務業(三產)增加值299.9億元,按可比價增長5.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8.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8.7億元,增長4.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8億元,增長8.9%;金融業增加值29.9億元,增長3.2%;房地產業增加值45.9億元,增長8.7%;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54.2億元,增長1.7%;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89.0億元,增長5.7%。
年末在統規模以上服務業[6]企業90家,其中:國家平台企業31家,省平台企業59家。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8.9億元,同比增長4.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29.9億元,增長4.4%;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39.3萬元,下降31.7%;房地產業營業收入0.28億元,增長9.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2.9億元,下降8.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1億元,增長29.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營業收入0.29億元,增長122.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0.47億元,下降15.1%;教育業營業收入1.7億元,增長11.3%;衛生和社會工作營業收入2.1億元,增長14.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0.19萬元,增長42.5%。
年末在統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企業43家,其中:國家平台企業15家,省平台企業28家。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4.6億元,下降1.1%。
年末在統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12家,其中:國家平台企業2家,省平台企業10家。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4億元,增長41.4%。
六、交通和電信
全年已建成等級公路約315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8公里,一級公路156.3公里,二級公路206.3公里,三級公路321.6公里,四級公路2419.3公里。農村道路災後恢復重建162.7公里、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57.27公里、交通扶貧項目26.6公里。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稱號。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3.7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0.61萬輛。
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5.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9.62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16.25部(含行動電話)。互聯網寬頻用戶達30.57萬戶。
七、商業、外貿和旅遊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1.4億元,增長15.2%。其中:限額以上[7]41.4億元,增長7.4%。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198.6億元,增長14.8%;鄉村22.8億元,增長18.8%。分行業來看,批發業78.4億元,增長16.4%;零售業114.4億元,增長13.3%;住宿業0.9億元,增長14.8%;餐飲業27.7億元,增長20.0%。
全市外貿進出口6.29億美元,增長19.6%,其中進口額0.52億美元,下降21.5%;出口額5.77億美元,增長25.5%。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1.0億美元,與上年持平。
全市共有國家A級風景區8個,其中4A級景區2個,省級旅遊優秀鄉鎮8個,省級旅遊示範村17個,省級旅遊名鎮1家,省十大紅色旅遊景點1處。擁有旅行社22家,星級農家樂31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5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9.8億元,同比增長11.2%;非稅收入完成5.7億元,同比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66.8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共安全支出2.7億元,同比增長2.6%;教育支出13.4億元,增長0.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03億元,下降1.9%;節能環保支出2.3億元,同比增長21.6%;農林水事務支出11.5億元,同比增長2.9%。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22.0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住戶存款余額472.0億元,同比增長12.5%;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631.2億元,同比增長10.0%。
年末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2家,擔保385戶,擔保金額7.05億元;小額貸款公司4家,貸款295筆,貸款金額4.96億元。
年末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30.53億元,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4.22億元,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6.31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申報合肥、省、部級科技項目26項,其中獲批准8項,獲立項扶持資金420萬元;獲取省市項目及自主創新政策76項,共爭取資金612.8萬元。全年專利授權130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0件,年末,全市有效專利516項,其中企業申請485項。
全年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39家,首次認定24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培育企業2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63家;10家科技型企業入選合肥市2021年度高成長企業。新增合肥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5項,技術合同交易5.5億元,科技成果登記154項。
年末全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較去年新增24家;省級高新技術培育企業5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3家。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1家;合肥市眾創空間3家;合肥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合肥市級科技服務平台1家。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89所:幼兒園100所,義務教育學校75所(不含16個教學點),特教學校1所,普通高中12所,中職學校1所。全市在校學生100324人(不含中職,下同),其中城區學校學生69987人,佔69.76%;鄉鎮學校學生30337人,佔30.24%。公辦學校學生77814人,佔77.52%;民辦學校學生22510人,佔22.48%。全市共有教職工9154人,專任教師7335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街道文廣中心)1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合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巢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建立181個農家書屋(社區書屋),覆蓋全市所有村(居)。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36.3萬冊。電影院5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8%。
全市共有國家級非遺2項,省級2項,市級20項,縣級57項。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文藝演出、2021巢湖銀屏牡丹觀賞季等文旅活動30餘場,舉辦各類書畫、非遺展覽10場。開展「文化進萬家 雲上過大年」、鄉村春晚等線上群眾文化活動,瀏覽量累計80餘萬人。舉辦「群眾大舞台」活動13場,開展「文化講壇」講座5場次、公益電影放映1884場、「送戲進萬村」153場。
年末全市區域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單位406家,其中三甲醫院1家、二甲醫院2家、二級專科醫院1家;市政府直屬醫療衛生單位6家;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2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村衛生室167家(含3個分室),社區衛生服務站20家(其中3家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舉辦,其餘為社會力量舉辦)。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醫院19家(含2所廠礦醫職工院)、門診部14家,各類診所156家,護理院1家,化驗所1家。全市衛技人員5273人。全市千人口衛技人員7.24人,其中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84人,千人口注冊護士4.20人。全市醫療機構床位總數4977張,千人口床位數6.84張。2021年全市市直醫療衛生機構及鄉(鎮、街道)一級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979人,其中從事公共衛生服務人員427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公共衛生服務人員0.53名;鄉村醫生404名,每千農村人口擁有0.61名鄉村醫生。2021年度,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0‰,嬰兒死亡率3.26‰,其中新生兒死亡率1.96‰,產婦住院分娩率100%。
全年共舉辦體育競賽展演活動15次,參賽表演人員達10000人次。已建成大型體育場館1個,國家級健身廣場7個(分布在黃麓鎮、烔煬鎮、中垾鎮、欄桿集鎮、蘇灣鎮、散兵鎮、槐林鎮),省級全民健身廣場3個(分布在柘皋鎮、欄桿集鎮和壩鎮);現共有全民健身苑202個、農民健身路徑276個、村級農體工程218個、室內健身俱樂部50個、殘疾人示範點10個、籠式多功能運動場39個,社會足球場地17個。全年建成22個全民健身苑,33個農民健身路徑,12個村級農體工程,1個室內健身俱樂部。體育設施場地總面積196.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平方米。建成合肥市市級體育運動隊校辦訓練基地3個(市二中男、女排球;市六中、市四中橄欖球),合肥市體育後備人才單項訓練基地3個(市二中排球、市四中籃球、市六中橄欖球(女))。全市登記注冊體育協會34個,社會體育俱樂部11個,其中國家級社會體育俱樂部2個。
十一、環境保護
全年節能環保支出2.3億元,增長21.6%;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均達100%。污水處理廠20座,其中城區5座,鄉鎮15座。垃圾處理站1個,垃圾中轉站8個,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6.3%,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全市共有環境監測站(子站)2個,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其中美欣達子站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二中子站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全市13個鄉鎮(街道)大氣小型標准監測站已全部投入運行,實時進行數據聯網傳輸。
全年空氣質量優80天,良220天,優良率82.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上年減少35天。
當年人工造林面積206公頃,年末森林面積452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7.68%(含巢湖水面);林木綠化率達到23.7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3元,增長10.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84元,同比增長10.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4元,同比增長10.5%。全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595元,同比增長6.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910元,同比增長5.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32元,同比增長6.8%[8]。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2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10萬人,其中已享受政策13.9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21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5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6.2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7.22萬人。
年末全市養老服務機構26家,床位4245張。2021年末,全市城鎮低保對象2338人,較去年下降12.3%;人均補差額589元/月,比去年下降3.4%。農村低保對象17204人,較去年減少16.9%;人均補差額600元/月,比去年增長14.7%。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地區生產總值含安徽巢湖經開區,工業、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商貿、利用外資等不含安徽巢湖經開區。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准,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維修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上級統計機構不反饋絕對數。
[6]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單位)統計范圍為營業收入2000萬元(省平台15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大類;營業收入1000萬元(省平台800萬元)及以上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單位);營業收入500萬元(省平台4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單位)、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單位)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飲企業(單位)。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支出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巢湖調查隊提供。
完
稿件來源:巢湖統計 總編輯:茶君 審稿:落幕天涯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打開騰訊新聞,閱讀體驗更好
有腋味的人切忌用香體露,3分鍾看完這改善方法,預防異味加重!
廣告
鹽城亭五
打開
騰訊新聞
參與討論
④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鳳凰山街道有哪家養老院能收不能自理老人
巢湖市蘇灣鎮養老服務中心。接收對象為自理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巢湖市蘇灣鎮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4年,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業務范圍是「提供五保老人住養服務,低收入、高齡、失能失智、空巢、留守等老人低償或有償服務」。
⑤ 巢湖市養老保險管理局
你先買,買了養老保險領域,我寫了申請購買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管理中心的管理可以幫助你合肥買養老保險相結合,也就是養老保險,買一個新的地方。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⑥ 安徽加僑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安徽加僑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02-14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巢湖市黃麓鎮臨湖居委會老鄉政府。
安徽加僑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100MA2MTAH8X7,企業法人桑成喜,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族塌鬧態。
安徽加僑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態農業技術研發;苗木、花卉、果蔬銷售;園林景觀工程設計及施工;生態農業科技信息咨詢;旅遊資源開發及景區接待;旅遊工藝品銷售;景區酒店投資與管理;生態農作物種植、水產養殖及農產品產銷與加工;養老、養生咨詢;養老機構管理咨詢、加盟連鎖以及機構建設;從業人員培訓;老年人身保險事務代理;旅遊地產開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衫肢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安徽加僑生態農業兆罩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⑦ 巢湖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有人到了退休年齡,卻因單位或自己的原因沒有及時辦理退休手續,或者是材料不齊全,導致無法及時辦理退休。還有一些人,以為只要到了退休年齡,社保經辦機構就會自動發放養老金,這些想法都是大錯特錯的。如果企業員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因為法定原因需要提前退休的,是需要辦理退休手續的,同時需要處理好社保事項。本文我將帶你一起了解關於巢湖職工退休年齡巢湖職工退休流程和辦理所需材料的相關知識。那麼,恢復企業員工退休辦理流程是怎樣的呢?退休年齡是多少歲呢?
一、巢湖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政策規定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具體規定是:從事高空和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作累計滿十年;從事井下和高溫工作累計滿九年;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累計滿八年。)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巢湖職工辦理退休流程
辦事流程:
1、巢湖市人社局社保科審批退休後,參保職工須攜帶以下材料:本人人事檔案或參保材料、身份證及復印件(兩份)、養老保險繳費手冊、參保個人退休批復,到養老局辦公室辦理登記、初審手續;初審合格的,告知待遇發放時間,並發放《巢湖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基本情況信息表》。
2、養老局待遇審核股計算並審核養老金待遇。退休人員本人在告知時間內帶身份證到養老局財務股領取養老金存摺。本人領取存摺後把填寫蓋章好的《信息表》交退管服務股並辦理相關認證手續。
3、咨詢電話:0551-- 82185835 辦公室
0551--82185837 待遇審核股
0551--82185839 退管服務股
三、巢湖職工辦理退休所需材料 四、巢湖退休相關知識文章分享
宿州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阜陽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滁州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黃山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安慶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銅陵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淮北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馬鞍山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淮南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蚌埠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蕪湖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合肥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安徽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台州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舟山退休年齡及辦理退休流程和所需資料政策 ;
⑧ 中鐵佰和佰樂(巢湖)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和中鐵四局什麼關系
合作關系。中鐵佰和廳伍佰樂(巢湖搏腔)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扮銀或和中鐵四局合作關系。合作關系,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成員之間形成的一種協調關系,以保證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或效益。
⑨ 巢湖市養老院有收不能自理的養老院嗎
郵政貸款給予每人每1000多頁,並進行繳納貸款投靠。
⑩ 巢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綜合協調機關政務工作;負責文電、文檔、會務、財務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安全保密、來信來訪、政務公開、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負責局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黨群工作;負責局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二)法規監察科
組織實施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負責組織、協調重大勞動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擬訂並推動落實勞動關系和農民工工作相關政策,負責協調落實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牽頭負責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協調處理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擬訂全市社會保障監察工作制度;承擔局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工作;組織協調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聽證等工作顫舉;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
(三)就業失業管理科(人才開發科)
擬訂全市就業、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開發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有關政策辦法,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辦法;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指導鄉鎮(街道)工作平台建設,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管理;管理和監督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承辦外國人(不含專家)來巢就業有關工作;參與擬訂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失業保險政策和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承擔失業預警有關工作;負責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政策有關工作;承辦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事項。
(四)職業能力建設科
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規劃;擬訂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承擔民辦職業機構審批和管理工作;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組織指導創業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參與制訂培訓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鑒定製度;執行國家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
(五)綜合基金監督科
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依法監督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建立並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系統,受理投訴舉報,組織查處重大案件;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監督管理就業、培訓及有關專項基金的使用;承擔社會保險基金統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年度統計。
(六)養老保險科
貫徹落實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建立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機制;承擔企業職工退休審批工作。
(七)醫療生育保險科
擬訂醫數洞毀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及其基金管理辦法,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擬訂疾病、生育停工期間的津貼標准;承擔全市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葯店資格審定和管理。
(八)工傷保險科
擬訂工傷保險相關政策,制訂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相關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九)農村保險科
擬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有關被征地(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並監督實施。
(十)工資福利科
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薯備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津貼、福利管理工作;貫徹落實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政策,制定企業崗位工資指導線,落實職工最低工資標准。
(十一)軍官轉業安置辦公室
擬訂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貫徹落實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承擔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辦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的具體工作。
(十二)公務員局(市直機關工作目標考評辦公室)
會同有關部門貫徹執行公務員法及公務員分類、錄用、考核、獎懲、任用、培訓、辭退等方面的配套法規,擬訂公務員管理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及聘任制公務員管理的有關政策辦法,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綜合管理全市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試錄用工作;完善公務員考核辦法,擬訂公務員培訓規劃、計劃,組織協調市級機關公務員培訓工作,指導協調全市公務員教育培訓工作;綜合管理政府獎勵和表彰工作;承辦市政府管理的部分領導人員的行政任免等有關事宜;負責全市公務員信息統計管理、機關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登記管理工作;承辦市級機關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調任、轉任等有關管理工作;負責市政府工作部門科級及其以下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科級及其以下工作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研究擬定市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並組織實施,承辦市考評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三)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
承擔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擬訂相關改革配套政策,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或備案工作;負責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調配、考核、任用、懲戒、辭職、辭退和培訓工作;貫徹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承擔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承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和培養工作,推行博士後制度;負責組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員的選拔工作;負責有關科研經費的資助工作。
(十四)外國專家局
擬訂全市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的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組織實施國家、省批準的聘請外國專家項目;負責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承擔有關智力引進的對外聯絡,歸口管理全市出國(境)培訓項目;負責管理因公出國(境)的審查工作;承辦市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