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心理行為特點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人的心理見象是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特徵的總稱。心裡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老年心理學研究的對篆不只是局限於老年人,而是涉及從機體成熟直到老年期的整個心裡活動變化過程。當然研究的重點是人生的後半部分,即老年心理汾特點。
老年人心理特點包括認知特徵、情緒特徵、意志行為特徵及個性特徵。心理狀況反映並影響人的生理狀況。許多老年疾病不僅是器官和組織的病變,與心理因素、長期緊張焦慮情緒也有關,如老年人高血壓、胃潰瘍。此外,老年人心理因素對老化過程、健康長壽、疾病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影響。
認知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及注意等。認知功能是指人類各種有意識的精神活動,它在覺醒狀態下時刻存在,包括從簡單對自己和環境的確定、感知、理解、判斷到完成復雜的數學計算等。
認知包括4個方面的功能:①接受功能,即通過各種感覺接受外界信息;②記憶和學習功能,即識記,保存再現和再認;③思維功能,為即刻記憶和長久記憶信息復呈,再進行組合找到兩者孝喊桐關系;④表達功能,通過語目、軀體或情感等行為表達。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計算、時間和空間定向能力、結構能力、執行能力(包括計劃、起始、順序、運行、反饋、抽象、決策和判斷等)、語言理解、表達及應用等。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包括感知覺(如視覺、聽覺)、記憶能力(尤其是近事記憶)、思維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減退。智能方面的減退主要為流動(或流體)智力的明顯減退。
1、視、聽覺:視聽器官隨著增齡而發生功能衰退現象,其中聽力減退比視力減退更為明顯。一般對高頻聽力喪失較多。由於視聽功能的減退,老年人的活動受限,交往減少,逐漸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易產生孤獨、焦慮和抑鬱等不良心理反應。當視聽功能嚴重減退時,容易產生否認心理,從而出現猜疑甚至人格的偏執現象。
2、味覺和嗅覺:隨增齡味蕾不斷減少,75歲以上老年人的味蕾比30歲的年輕人少1/3,因而味覺遲鈍;嗅黏膜萎縮致嗅覺功能減退,易出現食慾減退。所以,應重視老年人飲食的色、香、味,並進行適當調配。
3、皮膚感覺:包括觸覺、冷熱覺和痛覺,均有所減退,因此容易碰傷和燙傷。由於痛覺閾的升高,往往造成疾病診斷及治療的延誤。
4、平衡覺:明顯減退,容易發生跌倒等意外傷害。
記憶是過去經歷的事件在人腦中的反映,即回憶以往經驗的過程。老年人對剛看過或聽過的、當時在腦子里留下印象的事物記憶較好,而將其內容變成巧坦保持時間長的、儲存的信息能力較差。
當學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眼前時需要辨認出來即為再認,如刺激不在眼前需要再現出來即為回憶。老年人再認能力較好,但回憶能力較差。如久未見面的朋友意外相會時,非常熟悉對方的面貌,但就是記不起對方的姓名。老年人機械記憶能力較差,對有邏輯聯系和有意義的內容記憶較好,尤其是對一些與自己工作和生活有關的重要事情記憶保持較好。
一般來說,思維老化出現的時間較晚,與自己熟悉的專業有關的思維能力在年老時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在概念學習、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減退,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靈活性、流暢性和變通性均下降。
由於器官系統的老化,老年人學習新知識和接觸新事物的能力較年輕時有所降低,社會適應能力也有所降低。值得提出的是,老年人普遍缺乏柔韌性,從而影響操作能力,對事物往往不能進行准確的評判。
由於記憶減退和反應緩慢等原因,說話、閱讀和書寫的速度減慢,詞語流暢性降低,往往說話不利落,話到嘴邊說不出來,說話或寫字時找詞困難或提筆忘字等。語言的流暢性是語言能力的一種表現,隨增齡而受明顯影響,可作為老化的指標。
老年人的情緒體驗往往有增強和不穩定的特點,易興奮、激動和與人爭吵,遇事易擔憂和焦慮,一旦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不易很快平靜下來。有時老年人的孤獨、抑鬱、興趣索然被誤診為痴呆。
所謂人格是被以性格滲沒為核心,包括先天素質和後天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等綜合影響所初步形成的氣質、能力、興趣、愛好、習慣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老年人的人格變化多為主觀、敏感、多疑和固執,部分表現為偏執、孤獨和冷漠。
因為感知綜合判斷能力的減退,老年人對刺激的反應常表現遲鈍、動作緩慢、迅速應變能力較差,故易發生各種意外事故。
B. 老年人性格特點是怎樣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的心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性格特點也跟以往有所不一樣。下面我帶你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特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年人的性格特點
1、老年人腦功能下降, 記憶力 衰退
這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精神易興奮和易疲勞交織。易興奮主要表現為聯想與回憶增多,思維內容雜亂無意義,感到苦惱;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對外界的聲光等刺激反應敏感,情緒易激動。精神疲勞是腦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軀體疲勞。
2、老年人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
經常被負面情緒控制,易激怒,動不動便大發雷霆,或易哭泣,經常產生抑鬱、焦慮、孤獨感、自閉和對死亡的恐懼等心理。對外界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不易被環境激發熱情,還經常出現消極言行。
3、老年人趨向保守,固執己見
許多老年人在多年的 社會實踐 中,養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風和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作風和習慣不斷受到強化。因此,他們在評價和處理事物時,往往容易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很難正確認識和適應生活現狀。常常沉湎於舊事,悔恨無法挽回的美好的過去。
4、老年人易孤獨和依賴
孤獨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覺適應周圍環境,缺少或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獨心理最易產生憂郁感,長期憂郁就會焦慮不安,心神不定。依賴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動順從,感情脆弱,猶豫不決,畏縮不前等,事事依賴別人去做,行動依靠別人決定。長期的依賴心理,就會導致情緒不穩,感覺退化。
5、老年人易抑鬱和焦慮
抑鬱是常見的情緒表現,症狀是壓抑、沮喪、悲觀、厭世等,這與老年人腦內生物胺代謝改變有關。長期存在焦慮心理會使老年人變得心胸狹窄、吝嗇、固執、急躁,久則會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促使疾病發生。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
1、老年人有健康長壽的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與體力都有下降,機體各種功能逐漸地衰退,也會有許多慢性、難以治癒的疾病,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等。老年人會產生一種恐病、怕死的心理。他們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希望社會加強老年的醫療保健。實現有醫方便,病有所醫。
2、老年人有娛樂的需求
老年人退休在家脫離了原來的 人際交往 生活圈子,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他們希望有更多的娛樂環境和條件,使自己能夠精神愉快,有所寄託。如果老人長期不出門,不參加體育娛樂活動,會漸漸變得孤僻、焦慮,甚至積郁成疾。
3、老年人有和睦的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家庭與融洽的環境。不管經濟條件如何,家庭人口多少,只要家庭和睦,鄰里關系融洽,老年人就會感到幸福。
4、老年人有受尊敬的需求
老人在家中希望受子女的關心,在社會上希望受到周圍人的尊敬和照顧,離退休的老年人還希望受到原單位的重視和尊敬。否則,就會產生“老而無用”的自卑感,情緒消沉,患上心理疾病。
老年人日常如何保健身體
1、老年人要有適當的運動
老人的身體並不太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60歲及以上的老人最好的運動方式那就是散步,其中散步時間不超過30分鍾,以免太過勞累,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2、老年人盡量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處在高興的精神狀態,好的精神狀態其實也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老人退休後一般在家無所事事,時間久了就會憋出病來。所以老人可以適當培養的 愛好 ,比如養花、練書法、下棋等等,每天做著喜歡的事,不僅打發了無聊的時間,而且多走動對身體也有好處。
3、老年人膳食要均衡
平衡膳食,就是膳食中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比較平衡、合理,適合用膳者機體的生理需要。因此老年人應選用那些易於消化,外觀能引起食慾的,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營養素的比例適當的食物。在配製和烹調上應照顧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同時需要注意進食要定時定量,一日以3~4餐為佳。另外,老年人應多吃含果糖、維生素的食品。
C. 老年期人格特徵
(1)感知方面:最常見的是視力和聽力的老化。視覺分辨精細物體的能力在45歲之前有一個和緩的下降過程,45歲以後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語知覺障礙,不僅由於聽覺系統對不同頻率聲音感受性降低,聽懂言語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覺減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嗅神經的神經纖維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同樣味覺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視覺注意更容易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注意轉移的靈活性也變差。
(3)記憶方面:一般來說,記憶力從50歲開始就有所減退,70歲以後更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近記憶」衰退,對新近接觸的事物或學習的知識都忘得快。意義識記減退較少,機械記憶減退較多。
總體上說,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的,並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4)思維方面:總的來說,老年人思維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個體差異。表現為思維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為液態、晶態智力。液態智力指與知覺整合、近事記憶、思維敏捷度、注意力、反應速度等有關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顯;晶態智力指與後天的知識、文化、經驗積累有關的能力,如詞彙、理解力、常識等,一般不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有的甚至還有所提高,直到70歲後才出現減退,且減退速度緩慢。
(6)情緒方面:由於生理老化、社會角色改變、社會交往減少以及心理機能變化等主客觀原因,老年人經常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和反應,如緊張害怕、孤獨寂寞、無用失落以及抑鬱焦慮等。
D. 老年人的人格特徵有哪些變化
心理學家認為來,老年人的自人格特徵可發生以下一系列變化:(1)自我為中心.(2)內向性.(3)保守性.(4)好猜疑,常往不好的方面猜測,且有嫉妒心理.(5)缺乏堅韌性和靈活性,比較執拗.(6)適應能力較差.(7)總是怨天尤人、滿腹牢騷.(8)愛管閑事.(9)依賴性強.(10)有抑鬱傾向.
E. 老年期人格變化的特點是
人格特徵表現如下:
一,自發性和積極性降低。
二,理解能力減退。三,柔弱性、柔軟性與靈活性降低。
四,感情反應性降低。
五,精神技能總的水平降低,表現是對健康與經濟感到不安,孤獨感,猜疑、頑隱沒固灶鍵納亮帆、保守等等,這些性格變化可以出現與年輕的性格有些相反,甚至是一些極端的一些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