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慈溪市橫河敬老院在什麼地方

慈溪市橫河敬老院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3-05-17 22:48:07

Ⅰ 橫河鎮的歷史沿革

橫河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早在公元前4500年,已有先民定居生活在這個地方。
據「童家嶴遺址」考證,在距今65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鎮南部翠屏山丘陵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橫河為舜後庶封地。
春秋戰國時,始為越國地,後從吳國,復為越國。楚威王滅越,遂屬楚國地。
自秦(前222)統一中國,封建郡縣制以後的近2200年來(直到1979年以前),橫河歸餘姚縣所轄,隋餘姚縣的屬而從之。
唐,縣以下始設鄉、都、里制,境域設龍泉、梅川兩鄉,還有冶山鄉的部分里。元、明、清,縣以下鄉、都、圖的名稱雖有更有復,但鎮域分屬龍泉、梅川、冶山三鄉一直未變。
清宣統元年(1909年),自唐以來第一次調整鄉設置,廢梅川鄉,新置滸山,彭橋等鄉。橫河歸龍泉,冶山、滸山、彭橋四鄉所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制為由餘姚縣第一區的客星鄉;第六區的山南鄉;三朗鬧前鄉、橫河鄉、孫境鄉、橫涇鄉、秦堰鄉、馬堰鄉、石堰鄉、冶山鄉;第七區的彭橋區、開東鄉所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並鄉,推行保四制。橫河分屬滸山區的烏山鄉,龍南鄉、龍北鄉、逍林區的彭涇鄉、天東鄉,餘姚城區的高風鄉。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始設橫河區,新建彭西、天東、龍南、橫河、秦堰、古堰、烏山、橫溪等鄉,橫河歸其屬。
1956年,撤區並鄉,鎮域全並為橫河、石堰、龍南、彭橋四鄉。之後雖有1958年10年的管理區。
1961年的人民公社,1983年復為鄉等名稱變更,與1961年的復橫河區。而且規模和轄屬基本未變。
1979年9月,橫河劃歸慈溪縣轄。
1984年6月,橫河鄉改制為鎮。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龍南、石堰、彭橋三鄉並入橫河鎮。該體別(歸屬)延續至今。 橫河鎮位於東經121°10′09″~121°17′43″,北緯30°04′02″~30°09′52″。地處慈溪市南部偏西。東鄰匡堰鎮,南、西南與餘姚市丈亭鎮、鳳山街道毗連,西、西北接餘姚市低塘街道,北與滸山街道、白沙路街道相鄰。
橫河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1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0.74公里,總面積85.4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81.54平方公里,水域3.9平方公里。 2011年末,橫河鎮總人口62849人,其中城鎮人口5138人,城鎮化率8.2%。另有流動人口63530人。總人口中,男性31301人,佔49.8%,女性31548人,佔50.2%。14歲以下7508人,佔11.9%;15~64歲47273人,佔75.2%;65歲以上8068人,佔12.8%。2011年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6人。
2013年,常住人口6.3萬,外來建設者近6萬人。 2011年,橫河鎮農業總產值4.1億元,比2010年增長10.8%,農業增加值2.9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5.7%。
2011年,橫河鎮生產糧食10064.4噸,其中水稻8696.5噸。油菜籽種植面積6108畝,產量1142.7噸。草莓伏悶種植面積1590畝,產量1800噸;楊梅種植面積27782畝,產量1噸。
2011年,橫河鎮有生豬飼養2.31萬頭,家禽飼養量21.2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0378.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80元。 2011年,橫河鎮工業總產值172.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工業增加值32.8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64.7%。
2011年,橫河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家,職工2052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5億元,比2010年增長8.4%。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6家。 2011年末,橫河鎮共有商業網點425家,職工達1.5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8億,比2010年增長26.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億,比2010年增長15%。
2011年,橫河鎮進出口總額5.9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6.2%,其中出口總額5.86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5.8%,主要產品有軸承、家用電器等。 2011年末,橫河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2731人,專任教師163人;小學7所,在校生3187人,專任教師1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03人,專任教師1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液廳清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制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橫河鎮教育經費達75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8.4%;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600.67萬元,比2010年增長23.9%,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2.2%。 2011年末,橫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病床35張,固定資產總值10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0名,其中執業醫師57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注冊護士2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22萬人次,住院手術32台次,出院病人681人次。
2011年,橫河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92萬人,參保率96.2%。 2011年,橫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戶,人數10人,支出54381元,比2010年增長12.4%,月人均453元,比2010年增長23.8%。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3戶,人數699人,支出245.58萬元,比2010年增長28.3%,月人均292元,比2010年增長32.4%。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1.5萬元。
敬老院1家,床位116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1人;社區服務設施24個,其中服務中心1個;有慈善分會7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72萬,使1064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2011年末,橫河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4億元,比2010年增長23.7%;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5萬人,參保率98%。 余慈鐵路(地方鐵路)過境,境內長7.2公里。滸溪線(S213)省道過境,境內長11公里,通往滸山、餘姚鳳山;杭甬高速連接線過境,境內長6.68公里;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23.25公里。
2011年末,橫河鎮有道路總長度12.5公里,道路鋪裝面積0.12平方公里。鎮區橋梁8座,總長度155米。
2011年末,橫河鎮余慈公交日有108個班次。城鄉公交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達49.5公里,年客運量153.5萬人次。 2011年末,橫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2公里,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2.7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00筆,征訂報紙、雜志5720份。業務收入530萬元。
2011年末,橫河鎮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2.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0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1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0萬元。 楊梅是橫河鎮的傳統名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2.6萬畝,其中投產面積2.4萬畝,常年產量8500噸,無論是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各鄉鎮之首。其中荸薺種楊梅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鎮楊梅總數的九成左右,該品種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既能鮮食,又可加工成濃縮果汁、罐頭等。楊梅鮮果以及加工品(楊梅燒灑、楊梅飲料、楊梅干紅、楊梅干)在銷往杭州、上海、南京、廣州、哈爾濱、深圳、北京等省、市的同時,還遠銷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橫河鎮1996年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1998年以來橫河鎮農業服務總公司生產的「燭湖牌」。
荸薺種楊梅先後獲得省優質農產品金獎、寧波市農業名牌產品、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2001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博覽會上,「燭湖牌」荸薺種楊梅被評為名牌產品。2002年「燭湖牌」荸薺種楊梅及基地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及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認證。
楊梅這一著名的傳統特產,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愛。每年果實成熟季節,全鎮上下賓至客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每年6月28日以「楊梅為媒,文化助興、經濟結果」為宗旨的楊梅節,已成為橫河鎮促進生產與文化、經濟相結合的重要節日。 楊梅山崗在橫河鎮陳山村,是座略呈帶狀的小山坡,南北走向,是慈溪市古墓群主要分布區域之一。
1986年12月省文物局組織考古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和發掘,出土了百餘件器物,獲得了大量珍貴的資料。據[86]慈陳M16、17、18、19記載,墓室上部均的大小不異、高度不一的封土堆,封土上鋪設護土石。基室為長方型豎穴土坑墓,隨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其他還銅器、鐵器、石器及小裝飾件。
陶器有壺、罐、瓿、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做工精巧,質地堅硬,表面都飾有花紋。銅器有四乳四蟣、五銖錢、鏡、洗、印等。鐵器有刀、劍釜等。石器有黛板、研磨器等等。
年代考證,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類型、紋飾,楊梅山崗古墓群視為漢朝。 在寺下村南山腳下有一棵巨樟。相傳將有500年以上的歷史。
古樟樹根虯結縱橫,延伸四周,暴露地面部分,也有50多平方米。高近十丈。主桿只乘小半圈,多半空心,向內凹進,餘下的彎月形樹身,支撐著整個樹冠。向四周伸出的粗壯的枝幹,蔭覆地面在900平方米左右。推則實際身圍應在10米以上。
歷盡滄桑的古樟,如今已得到應有的保護,今後必將更加繁茂,顯示其特有的價值。 客星山在橫河石堰境內,原稱陳山,系漢嚴光隱居之地。《後漢書》嚴光傳中有客星犯御座之記,更名客星山。山卓峭陡立,孤峰突起,清鄭性詩雲:姚邑東偏聳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山上有嚴光墓,並有漢徵士嚴光墓碑石一方(尚存)旁立民國元年崇明支裔孫師愈恭無錫鄧楫教書的「客星山謁墓記」碑文一方,另鐫有「何處是漢家高士,此間有天子故人」聯語之石柱一對。墓右邊建有「嚴子陵祠」,山頂建有「高節書院」。旁有古井一口。山下嚴陵塢相傳為嚴光故里。旁有餘姚縣公署禁碑一塊(尚存)。山腳下,建有「客星橋」,「客星廟」。
清咸豐二年(1852)出土之「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即為嚴光同時期物,系國家珍貴文物。
客星山東南側有漢古墓群。

Ⅱ 即墨橫河老人院在哪裡

在橫河五村25號。即墨一般指即墨區。即墨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秦代置縣,隋朝建城,閉塵建城史1400餘年。位於中國山告敏東半島轎友禪西南部,東臨黃海。

Ⅲ 觀海衛衛山小學歷史

1.觀海衛鎮的歷史沿革

觀海衛鎮位於東經121°20′28″~121°30′37″,北緯30°03′52″~30°14′52″。

地處慈溪市中部偏東,東、東南與掌起鎮毗鄰,南連餘姚市三七市鎮,西與匡堰鎮、橋頭鎮連接,北接附海鎮,東北臨杭州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0.43千米,總面積149.58平方千米。

其中陸地139.07平方千米,水域10.51平方千米。 2011年農業總產值10.15億元,比2010年增長0.1%,農業增加值6.9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8.9%。

2011年生產糧食23279噸,其中水稻8377.2噸,玉米1590.5噸,豆類9409.1噸。棉花種植面積5103畝,產量366噸。

蔬菜種植面積42411畝,產量71787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7.7萬頭。

海塗養殖470公頃,產量1521噸;淡水漁塘養殖366.67公頃,產量1484噸。漁業總產值2603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25.65%。

農民人均純收入14061元。 觀海衛鎮初步形成了以家用電鄭侍器、低壓插座、五金工具、電子元件等傳統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工業總產值240.0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9%,工業增加值43.9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56.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6家,職工2.7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8億元,比2010年增長8.0%。

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6家,10億元以上的2家。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486個,職工7026人。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億元,比2010年增長8.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0.86億元,比2010年增長16.1%。2011年進出口總額7.2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8.7%。

其中出口6.98億喊腔吵美元,比2010年增長7.5%,主要產品有電源連接器、家用電器等。 2011年末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影劇院2個,座位1728個,年放映3682場次,觀眾達163280人次;文化站1個,村文化宮4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個;圖書館42個,藏書10.56萬冊。

越窯青瓷製作工藝、承古軒古樂、調燈、高抬閣、紅銅爐、烙畫等列入寧波市、慈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圓鋒。 2011年末有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4809人,專任教師419人;小學5所,在校生9037人,專任教師37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3504人,專任教師2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有普通高中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另有民工子女學校2所。2011年教育經費達1.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97億元,比2010年增長17.63%,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3.3%。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戶,人數132人,支出51.96萬元,比2010年增長9.3%,月人均328.03元,比2010年增長13.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17戶,人數1421人,支出45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月人均265.83元,比2010年增長8.7%。

醫療救助360人次,共支出368.07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3人。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9.6萬元。敬老院福利院2所,床位457張。

2011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549人,參保率84%。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率達83%。

交通瀋海(G15)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1千米,雙向六車道,有觀海衛1個出口,通往附海鎮、掌起鎮;329國道過境,境內長8千米,通往橋頭鎮、掌起鎮;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149千米。 鎮區道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8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1.02平方千米。

鎮區橋梁119座,總長度2.38千米。 公共交通2011年末鎮區公交汽車線路6條,運營總里程達90千米,年客運量43.8萬人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業務收入2000萬元。

電信企業1個,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戶4.2萬戶,移動電用戶1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2.3萬戶。

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508萬元。 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

2.觀海衛鎮衛山公園一年四季寫景的作文

早就聽說龍山新公園是個風景優美,綠樹成蔭的休閑勝地,今天終於可以去目睹龍山新公園的英姿,領略它的風采! 站在龍山索橋上,向著龍山新公園放眼望去。

那條大道十分明亮。一排排霓虹燈璀璨奪目,就像一朵朵七色的花朵,在朝著我歡笑;又像一個個絢麗的音符,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曲子。

彷彿在贊嘆著龍山新公園的奇麗景觀。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順昌古城圖。

看著古城圖,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順昌古代人民的生活——也許他們也在這里歡樂安詳和諧的生活過呢!古城圖的旁邊有幾排鵝卵石,行人們常常把鞋子脫掉,在鵝卵石上走來走去。 接下來,我要去參觀文化牆了!文化牆上最令我喜愛的非石雕畫和百龍圖莫屬了。

石雕畫上記載了順昌的歷史人物廖剛,侯玉珠等人和我們的順昌。百龍圖上有一百種龍字的書法風采。

它們各顯出自己的書法魅力。有的「草」龍在與我嬉戲,有的「楷」龍坐在那兒向我揮手,有的「行」龍搖擺著它金燦燦的尾巴,好像它是一個國際大明星。

文化牆旁有12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有一隻猴子。有的向遠處眺望,有的擺出一副三打白骨精的樣子……每當秋天時,樹上的葉子像一隻蝴蝶,飛到石柱上。

旁邊的富金湖在夜晚可是「王者」。被霓虹燈襯托時的美景,像戴了一頂十分精緻的七彩王冠。

圍在富金湖旁的欄桿黑漆紅桿,給富金湖繫上一條柔美的腰帶,也給龍山增添了一種高雅的氣質。 美麗的龍山新公園啊!你吸引了我,你讓我對你流連忘返,讓我到現在還一直沉浸在其中。

雖然我的腳步離開了龍山,但我的心始終留在了龍山新公園。

3.觀海衛名字的由來

觀海衛 這是一座古鎮,1200多年的建鎮史和600多年的建衛史,使這里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這是一座新鎮,2001年10月,隨著原觀城、師橋、鳴鶴三鎮的合並,她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出現在杭州灣的南翼,沉寂已久的土地開始新的繁華。 浙東名鎮——觀海衛,位於東海之濱,東接北侖港,北倚杭州灣,是全國「四大名衛」之一。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讓觀海衛這片古老土地散發出濃郁的現代氣息,成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杭州灣大橋經濟圈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預計2004年全鎮將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5億元,同比增長10.7%,財政總收入2.8億元。

如今,觀海衛鎮黨委、 *** 正攜手16萬觀海衛人民,昂首闊步,創造著新的輝煌與奇跡。

4.關於慈溪近二十年歷史

慈溪位於東海之濱,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隨著2008年5月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車,給慈溪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這座比舊金山金門跨海大橋長15倍的雙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將橫跨廣袤而洶涌的杭州灣海域,從此慈溪將一躍成為連接上海、寧波兩大都市的「黃金節點」,融入滬、杭、甬2小時交通圈,這將極大提升慈溪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戰略地位。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積65.2萬畝 戶籍總人口101.03萬人,轄15個鎮、5個街道,共297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28個社區,市 *** 駐地滸山街道。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稱慈溪,縣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1954年行政區域調整,現市境為原慈溪、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俗稱「三北」),1988年10月撤縣設市。

慈溪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市境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區,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為遼闊平原,土壤肥沃,特產豐富,盛產果蔬等農特產品;北部為杭州灣,擁有長達77公里的海岸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塗資源,近期可圍墾開發的海塗近10餘萬畝,是全省土地後備資源最豐足的地區之一。

慈溪擁有三大傳統的區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圍墾文化、移民文化。在晉唐時期,慈溪上林湖青瓷遠銷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慈溪又有「唐塗宋地」之稱,悠久的海塗圍墾歷史,塑造了慈溪人開拓進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遠流長。慈溪更有對外交流合作的傳統,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達蓬山啟航,東渡日本,拉開了對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織融匯在一起,善於兼容並蓄,注重務實開拓,崇尚合作共贏,講求開放、誠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納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為慈溪新時期無可比擬的人文競爭力。

詳情在

5.慈溪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校史是什麼

簡介 慈溪市第二實驗小學,創辦於光緒20年(1894年),始稱安定學校。

一年級5班,二年級5班,三年級4班,四年級4班,五年級4班,六年級4班,合計26個班級。1200多名學生,68名教師,校園佔地面積24679平方米,建築面積8898.9平方米,各類設施配備均達到省示範小學和省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標准。

榮譽 「課堂為中心,教科為依託,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是學校長期堅持的辦學思想。五年來,有6項研究課題獲寧波市級以上教科研成果獎,其中《大面積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質量的研究》獲國家基礎教育課題成果二等獎,學校是浙江省課程改革先進學校,被省教委譽為「披荊斬棘,開路先鋒」。

扎實的教科實驗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涌現出全國、省級先進個人11人次,寧波市、慈溪市級先進個人52人次,省、寧波市級教壇新秀6人,慈溪市級教壇新秀24人,學校的青年教師培養事跡被評為寧波市教育系統十件新事之一。特色學校是慈溪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擁有銅管樂隊、鑼鼓隊、民樂隊、古箏隊、舞蹈隊、合唱隊、書畫組、剪紙組等近十支群體藝術隊伍。

舉辦了讀書節、數學節、英語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普節等課內外豐富的活動。2001年3月成功承辦了寧波市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場會,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受到與會領導的高度贊揚。

在2010年旱災期間,全校師生共募捐20228.8元,並將所得款項全數捐贈給貴州省岑鞏縣龍田鎮中心小學,以幫助這所學校的師生們渡過旱災。為旱災奉獻出了一片真情和愛心,體現了學生和老師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崇高精神,也折射出學校慷慨無私、樂善好施的優秀品質。

慈溪市第二實驗小學地處浙東名鎮觀海衛,創辦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前身為胡氏尚義堂經塾,光緒二十年(1894年),改名為安定學校,民國元年(1912年)更名為慈溪縣私立安定學校,1940年改名為觀海衛國民學校,解放後為觀城鎮中心小學,1950年建立中國少年先鋒隊,曾寫信給 *** 主席,得到政務院辦公室回信。1983年為觀城區中心小學,率先成為全縣花園式學校,1987年改名為觀城區輔導學校和慈溪市錦堂師范附屬小學,承擔輔導全區各鄉鎮中小學和錦堂師范學生見、實習的雙重任務,1992年正式定為慈溪市第二實驗小學,1999年異地新建搬遷至環城東路180號,是省內為數不多的位於農村的縣市級實驗小學。

學校現有佔地面積22980平方米,建築面積11796平方米,綠化面積5266平方米,建有4棟主教學樓,有30個規范化教室,每個教室都配備了最先進的電子白板教學系統,另有融籃球場、劇院、車庫等功能於一體的體藝館、1500座兩層餐廳、6環道200米塑膠田徑場、室外籃球場、室外排球場、室外足球場、300座階梯教室、100座中型會議室、128座計算機房、60座探究性實驗室。1999年命名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研究成果獲浙江省專項課題成果評比三等獎,2009年再次被確定為浙江省第二輪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校現有26個教學班級,1363名學生,教職工97人,專任教師72人,其中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名(王從容)、浙江省優秀中青年教師(王從容)、浙江省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1名(馮幼玲)、浙江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名(陳宗傑)、寧波市優秀教師2名(王從容、葉海峰)、中學高級教師5名,慈溪市中青年骨幹教師4名、慈溪市級以上教壇新秀31名,占專任教師人數的43%,達本科學歷的教師46名,占專任教師人數的64%, *** 黨員36名,占專任教師人數的50%。「民主治校、科研興校,師資強校、質量立校」是學校長期堅持的品牌發展方針,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慈溪市第二實驗小學的亮點工作。

1991年,學校作為浙江省觀城實驗區的龍頭學校,承擔浙江省編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試教實驗工作,通過六年時間,成長了一大批青年骨幹教師,1996年的浙江省第四屆教壇新秀比賽,獲得了浙江省級教壇新秀2名、寧波市級教壇新秀5名和慈溪市級教壇新秀8名的優異成績,1997年被評為寧波市教育系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十件新事之一,同時《大面積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質量的探索》實驗成果獲得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題成果二等獎,6項課題成果獲寧波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學校被省教委譽為「披荊斬刺,開路先鋒」和「課程改革的先行者」。近十年,學校向上級教研部門和城區學校輸送了14名優秀骨幹教師,被系統內同行贊為慈溪教育的「黃埔軍校」。

藝術教育是學校的辦學特色,1988年就提出藝術特色教育總目標,要求「班班有樂隊,人人會樂器,個個會演奏;每一個畢業生必須掌握兩種以上樂器的演奏技能;校級藝術社團必須達到市級一流水平,班級樂隊隨時能上台表演。」經過20多年的堅持與發展,學校現擁有銅管樂、鑼鼓、鼓號、民樂、古箏、舞蹈、聲樂、書法、美術、剪紙、田徑、足球、箭模、航模、車模、表演、游泳、圍棋、中國象棋等近二十個校園社團,每年定期開展讀書節、數學節、英語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勞動節等校園大型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構築了校園亮麗的風景線,更成為學校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

1997年。

6.慈溪觀城鎮為什麼改名

慈溪市轄5個街道、15個鎮,即:滸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漢街道、坎墩街道、龍山鎮、掌起鎮、觀海衛鎮、附海鎮、橋頭鎮、匡堰鎮、逍林鎮、新浦鎮、勝山鎮、橫河鎮、崇壽鎮、庵東鎮、天元鎮、長河鎮、周巷鎮。共有48個社區、27個居委會、297個村委會。

觀城、鳴鶴、師橋三鎮合並成為觀海衛鎮,這個名字涉及范圍更廣、歷史更悠久,同時也最有名氣。

「衛」,明代的軍事實行衛所制度,當時全國共設立了36衛,觀海衛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嘉靖年間的《觀海衛志》記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國公湯和親自督造衛城,築城鑿地,按八卦四正四偶的原理,構成一個用兵的陣圖。而砌城牆所需的石材就取自衛城前三里的石孔山,留下了一個七、八畝大的深潭,就是樂園石孔潭。同時,觀海衛也屬於「全國四大名衛」,在當年36衛中名列前茅。觀海衛也是當年戚繼光抗倭的重要戰場,至今在鎮北的衛山上還留有古炮台、烽火台、以及戚家軍的練兵場遺跡。衛山「日舉旗夜點火」,守護著衛城的安寧,而勇猛的戚家軍更令入侵者聞風喪膽。

7.慈溪人文歷史地理相關知

慈溪位於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滬、杭、甬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 慈溪市風光(20張)(公元738年)始稱慈溪,縣治在今江北區之慈城。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1954年行政區域調整,現市境為原慈溪、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俗稱「三北」),1988年10月撤縣設市。

虞世南(公元558-638),今觀海衛鎮人,唐代著名書法家,世稱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虞世南編著的《北堂書鈔》160卷是目前所存的我了最早的一部類書,另有《虞秘監集》行世。

陳之佛(公元1896-1962),出生於滸山,是卓越的工藝美術家、工筆花鳥畫家和藝術教育家。陳之佛所作工筆花鳥畫,繼承我了民族傳統技法,造型優美,形象逼真,章法謹嚴,風格清新典雅,獨樹一幟,對我了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繼承與發展,有傑出項獻。

8.有人知道慈溪市觀城中學嗎

地理環境

學校位於觀海衛鎮新規劃的教育區內,遠離喧囂的鬧市區,西傍衛山公園,南連環城北路。校園周圍靜謐開闊,校園內綠地如毯,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學校是寧波市一級園林單位。

辦學效益

觀城中學是一所成績卓著,享譽社會的市屬普高,三十年堅持質量立校,質量興校意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曾培養出市理科狀元,兩名省三好學生。

有兩名學生升入清華大學深造。1999-2003年高考上線率從88.03%,91.85%躍居到96.82%,且本科以上上線率為51.35%,52.59%,56.32%,58.09%,64.81%。2003年市教研室對市屬普高的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中,我校位居全市第一。

學校先後被評為慈溪市文明學校,市文明單位,市先進集體,市先進黨組織,市先進基層工會,市首批行為規范達標學校,寧波市首屆高師實習先進學校,寧波市示範性文明學校,寧波市「九五」中小學校長培訓基地,寧波市現代化大綱學校,省級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a級普高,省三級重點中學,省二級重點中學等。

辦學目標

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口,樹立讓學生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以「實施名牌戰略,爭創名牌學校」為辦學目標,使教育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全市前列,躋身於全省有影響力的現代化示範性重點中學。

辦學條件

觀城中學校園於2000年9月竣工,2003年4月繼續開始擴建,現校園佔地110畝,校園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校園建築造型別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合理,教學區設有閉路電視系統,有線廣播系統,微機網路專用教室,電腦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勞音美教室,教室內配有彩電,投影儀等先進教學設備,運動區有400米標准天徑場,可同時容納四個班級教學的體藝場,籃球場,排球,羽毛球場。生活區建有標准學生公寓,水衛齊全,並有生活指導教師。學校最高可達36班編制。

創新班就沒有聽說過了,不好意思,我愛莫能助。

9.慈溪的風俗習慣

慈溪市位於中國浙江省東部,慈溪灣南岸,隸屬寧波市,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區之一。全市總面積1154平方公里,轄22個鎮1個鄉,人口98.63萬人。慈溪歷史悠久,秦屬句章縣地,唐開元二十六年置縣。1998年撤縣設市。市人民 *** 設在滸山鎮。慈溪市樹為樟樹,市花為月季花。

慈溪自然環境優越,既有寬廣的三北平原,又有山海之利。改革開放以來,慈溪經濟迅速發展,已成為浙江省經濟發達縣(市)之一。

慈溪農業主產棉花,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之一。農村多種經營蓬勃發展,其中蜂產品、淡水魚、瓜果蔬菜、花卉、葯材等農副產品的生產在省內外具有重要地位。慈溪楊梅、黃花梨、慈溪西瓜、三北泥螺久負盛名。

慈溪工業發達,主要行業有棉紡針織、塑料製品、輕工機械、家用電器、食品、化工、服裝等。慈溪商業興盛,內外貿易活躍。外貿出口產品系列成群,各種專業商品市場幅射全國。

慈溪交通方便,329 國道橫貫市境。新近建成的余慈鐵路與滬甬鐵路銜接。內河航道可與北侖港相通。慈溪至上海氣墊船客運航線只需4個小時。慈溪通信便捷。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無線尋呼和光纜通信可直撥世界各地。

慈溪文物古跡眾多。童家嶴遺址屬河姆渡文化;上林湖越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磊寺是浙江名剎之一;杜湖和白洋湖,被譽為姐妹湖,是唐初大書法家虞世南的故里。大蓬山和栲栳山,景物幽勝,其中大蓬山存有摩崖石刻多處。觀城衛山還有戚繼光抗倭炮台遺址。

10.浙江慈溪新增的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名 稱 時 代 地 點 保護級別 公布時間 上林湖越窯遺址 東漢-宋 橋頭鎮上林湖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1 龍山虞氏舊宅建築群 近現代 龍山鎮山下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6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 現代 觀海衛鎮昌明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6 楊賢江故居 近代 長河鎮賢江村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7.8 錦堂師范舊址 近代 觀海衛鎮西房村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5.3 慈溪市鳴鶴 唐-近代 觀海衛鎮鳴鶴 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2000.2 小姑嶺青瓷窯址 南朝 匡堰鎮妙山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石馬弄青瓷窯址 唐—宋 觀海衛鎮白洋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栗子山青瓷窯址 唐—宋 觀海衛鎮西埠頭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開刀山青瓷窯址 宋 匡堰鎮乾炳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下梅林廟 清 龍山鎮王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古卧床橋 清 掌起鎮黃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靈龍宮 清 掌起鎮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5 三北敵後抗日第一戰紀念碑 現代 崇壽鎮晏清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4 石公館 現代 觀海衛鎮昌明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4 童家嶴遺址 新石器時代 橫河鎮童家嶴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金雞嶴青瓷窯址 晉 匡堰鎮妙山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楓樹灣青瓷窯址 唐—宋 觀海衛鎮里杜湖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虞世南故里 唐 觀海衛鎮解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瓦片灘青瓷窯址 五代—宋 匡堰鎮昌隆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袁韶墓 宋 觀海衛鎮解家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洞山寺宋代石塔 宋 掌起鎮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達蓬山摩崖石刻 宋—清 達蓬山林場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衛山烽火台 明 觀海衛鎮衛山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龍山所城 明 龍山鎮龍山所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桑家大廳 明 匡堰鎮樟東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它山古跡 清 觀海衛鎮它山嶺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孫家境祠堂 清 橫河鎮孫家境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七星橋 清 橫河鎮南街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吳錦堂故居 近代 觀海衛鎮西房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馬宗漢故居 近代 宗漢街道宗漢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陳之佛故居 近代 滸山街道曉記南弄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 現代 觀海衛鎮湖口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吳錦堂墓 現代 觀海衛鎮湖口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8 慈溪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碑 現代 滸山街道英雄路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7.5 五磊寺及那羅延尊者塔 三國 觀海衛鎮五磊山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雙河堰 唐 橋頭鎮煙墩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伏龍山摩崖石刻 宋 龍山鎮伏龍山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三山所北城門 明 滸山街道北城路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石塘山烽火台 明 龍山鎮邱王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達蓬橋 清 三北鎮達蓬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沙湖廟 清 掌起鎮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吳耕民舊居 近代 周巷鎮二塘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浙東工農紅軍第一師籌建處 近代 坎墩街道費家弄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舊址 現代 觀海衛鎮金仙寺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 批示紀念碑 現代 觀海衛鎮五洞閘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12 河頭村 明-近代 范市鎮河頭村 慈溪市歷史文化保護區 2003.12 羊埠墩石室墓 戰國 掌起鎮洪魏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陳山古墓葬群 漢 橫河鎮陳山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嚴子陵墓 東漢 橫河鎮石堰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牧羊山青瓷窯址 唐 匡堰鎮昌隆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栲栳山石谷亭題刻 北宋 橋頭鎮上林湖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宋代沉船遺址 宋 滸山街道下周塘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童家獅子門頭 清 滸山街道天東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普惠寺 清 觀海衛鎮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資西寺 清 觀海衛鎮塘下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天妃宮 清 觀海衛鎮五里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潘余祠堂 清 滸山街道潘余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沈永豐老店 清 觀海衛鎮師橋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金鎖橋 清 掌起鎮洪魏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沙灘橋 清 觀海衛鎮鳴鶴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運河橋 清 觀海衛鎮鳴鶴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陡塘橋 清 觀海衛鎮鳴鶴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洞山寺 清 掌起鎮任佳溪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梅梁山「壽」字題刻 橫河鎮梅湖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林漢達故居 近代 龍山鎮龍頭場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三北碼頭 近代 龍山鎮山下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鳳湖中學校址 近代 龍山鎮龍山所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陽覺殿日寇侵華暴行遺址 現代 三北鎮大霖山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1986.7 董孝子墓 東漢 范市鎮黃楊嶴村 慈溪市文物保護點 2003.12 莫子純。

Ⅳ 橫河鎮在哪

概況:橫河鎮位於慈溪市南郊,地勢北為平原,南為丘陵,交通四通八達,區位條件優越。杭甬高速公路慈溪連接線穿越鎮境,距離省會城市杭州127公里,寧波櫟社機場70餘公里,北隔杭州灣與上海相望,橫河鎮是軸承王國、楊梅之鄉。截至2013年,全鎮區域面積為86.86平方公里,耕地3.5萬畝,山林面積6萬余畝,人口6.3萬,外來建設者4.8萬人左右,有24個行政村,1個社區。
2013年,橫河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4億元,同比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43億元;鎮財政可用資金3.8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8865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橫河鎮
別名
龍南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慈溪市
政府駐地
橫河鎮龍泉路39號
電話區號
0574
郵政區碼
315318

面積
88.4平方公里
人口
6.3萬
方言
慈溪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孫家鏡,七星橋,童家嶴遺址
車牌代碼
浙B

目錄
1歷史沿革
2行政區劃
3自然環境
4資源

5人口民族
6經濟
7社會事業
8特產

9榮譽
10旅遊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折疊隸屬沿革
橫河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早在公元前4500年,已有先民定居生活在這個地方。
據"童家嶴遺址"考證,在距今65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鎮南部翠屏山丘陵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橫河為舜後庶封地。
春秋戰國時,始為越國地,後從吳國,復為越國。楚威王滅越,遂屬楚國地。
自秦(前222)統一中國,封建郡縣制以後的近2200年來(直到1979年以前),橫河歸餘姚縣所轄,隋餘姚縣的屬而從之。
唐,縣以下始設鄉、都、里制,境域設龍泉、梅川兩鄉,還有冶山鄉的部分里。元、明、清,縣以下鄉、都、圖的名稱雖有更有復,但鎮域分屬龍泉、梅川、冶山三鄉一直未變。
清宣統元年(1909年),自唐以來第一次調整鄉設置,廢梅川鄉,新置滸山,彭橋等鄉。橫河歸龍泉,冶山、滸山、彭橋四鄉所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制為由餘姚縣第一區的客星鄉;第六區的山南鄉;三朗鄉、橫河鄉、孫境鄉、橫涇鄉、秦堰鄉、馬堰鄉、石堰鄉、冶山鄉;第七區的彭橋區、開東鄉所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並鄉,推行保四制。橫河分屬滸山區的烏山鄉,龍南鄉、龍北鄉、逍林區的彭涇鄉、天東鄉,餘姚城區的高風鄉。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始設橫河區,新建彭西、天東、龍南、橫河、秦堰、古堰、烏山、橫溪等鄉,橫河歸其屬。
1956年,撤區並鄉,鎮域全並為橫河、石堰、龍南、彭橋四鄉。之後雖有1958年10年的管理區。
1961年的人民公社,1983年復為鄉等名稱變更,與1961年的復橫河區。而且規模和轄屬基本未變。
1979年9月,橫河劃歸慈溪縣轄。
1984年6月,橫河鄉改制為鎮。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龍南、石堰、彭橋三鄉並入橫河鎮。該體別(歸屬)延續至今。
折疊地名由來
南宋嘉泰年間建橫河堰橋,後形成集鎮,稱之橫河市。鎮名沿用之。
折疊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橫河鎮下轄23個行政村(彭南村、彭橋村、埋馬村、宜青橋村、烏山村、相士地村、東上河村、龍泉村、洋山崗村、上劍山村、馬堰村、秦堰村、石堰村、烏玉村、子陵村、童嶴村、梅湖村、伍梅村、孫家境村、東畈村、龍南村、梅園村、大山)和1個社區。
折疊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折疊地理境域
橫河鎮位於東經121°10′09″~121°17′43″,北緯30°04′02″~30°09′52″。地處慈溪市南部偏西。東鄰匡堰鎮,南、西南與餘姚市丈亭鎮、鳳山街道毗連,西、西北接餘姚市低塘街道,北與滸山街道、白沙路街道相鄰。
橫河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1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0.74公里,總面積85.4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81.54平方公里,水域3.9平方公里。
折疊地形地貌
橫河鎮地勢北為平原,南為丘陵。
折疊氣候特徵
橫河鎮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6.0℃,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徑流總量5.122億立方米,降水高峰月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風,夏季盛行東到東南風,全年以東風為主。
折疊編輯本段資源
截至2013年,橫河鎮耕地3.2萬畝,山林面積6萬余畝。
折疊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折疊人口
2011年末,橫河鎮總人口62849人,其中城鎮人口5138人,城鎮化率8.2%。另有流動人口63530人。總人口中,男性31301人,佔49.8%,女性31548人,佔50.2%。14歲以下7508人,佔11.9%;15~64歲47273人,佔75.2%;65歲以上8068人,佔12.8%。2011年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6人。
2013年,常住人口6.3萬,外來建設者近6萬人。
折疊民族
2011年,橫河鎮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2462人,佔99.4%。有蒙古、回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共387人,佔0.6%。
折疊編輯本段經濟
折疊農業
2011年,橫河鎮農業總產值4.1億元,比2010年增長10.8%,農業增加值2.9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5.7%。
2011年,橫河鎮生產糧食10064.4噸,其中水稻8696.5噸。油菜籽種植面積6108畝,產量1142.7噸。草莓種植面積1590畝,產量1800噸;楊梅種植面積27782畝,產量1噸。
2011年,橫河鎮有生豬飼養2.31萬頭,家禽飼養量21.2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0378.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80元。
折疊工業
2011年,橫河鎮工業總產值172.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工業增加值32.8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64.7%。
2011年,橫河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家,職工2052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5億元,比2010年增長8.4%。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6家。
折疊商業外貿
2011年末,橫河鎮共有商業網點425家,職工達1.5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8億,比2010年增長26.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億,比2010年增長15%。
2011年,橫河鎮進出口總額5.9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6.2%,其中出口總額5.86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5.8%,主要產品有軸承、家用電器等。
折疊財政金融
2011年,橫河鎮財政總收入6.07億,比2010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億元,比2010年增 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長9.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709萬元,增值稅6736萬元,企業所得稅564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9658元。各類存款余額35.1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4.26億元。
折疊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折疊文化藝術
2011年末,橫河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中心1個;公共圖書館4個,藏書6.5萬冊。
折疊教育
2011年末,橫河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2731人,專任教師163人;小學7所,在校生3187人,專任教師1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03人,專任教師1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制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橫河鎮教育經費達75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8.4%;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600.67萬元,比2010年增長23.9%,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2.2%。
折疊醫療衛生
2011年末,橫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病床35張,固定資產總值10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0名,其中執業醫師57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注冊護士2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22萬人次,住院手術32台次,出院病人681人次。
2011年,橫河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92萬人,參保率96.2%。
折疊體育
2011年末,橫河鎮有學校體育場9個。100%的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6.8%。本地體育健兒參加第十四屆世界航模錦標賽時,獲得銀牌1枚。
折疊廣播電視
1994年11月,橫河鎮建成有線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9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7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折疊社會保障
2011年,橫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戶,人數10人,支出54381元,比2010年增長12.4%,月人均453元,比2010年增長23.8%。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3戶,人數699人,支出245.58萬元,比2010年增長28.3%,月人均292元,比2010年增長32.4%。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1.5萬元。
敬老院1家,床位116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1人;社區服務設施24個,其中服務中心1個;有慈善分會7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72萬,使1064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2011年末,橫河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4億元,比2010年增長23.7%;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5萬人,參保率98%。
折疊交通運輸
余慈鐵路(地方鐵路)過境,境內長7.2公里。滸溪線(S213)省道過境,境內長11公里,通往滸山、餘姚鳳山;杭甬高速連接線過境,境內長6.68公里;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23.25公里。
2011年末,橫河鎮有道路總長度12.5公里,道路鋪裝面積0.12平方公里。鎮區橋梁8座,總長度155米。
2011年末,橫河鎮余慈公交日有108個班次。城鄉公交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達49.5公里,年客運量153.5萬人次。
折疊郵政電信
2011年末,橫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2公里,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2.7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00筆,征訂報紙、雜志5720份。業務收入530萬元。
2011年末,橫河鎮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2.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0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1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0萬元。
折疊給排水
2011年末,橫河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干線水管87公里,生產能力25000噸/日,年工業用水131萬噸、生活用水419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鋪設排水管道6.9公里,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40噸。
折疊供電
2011年末,橫河鎮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6座,主變壓器9台,總容量489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8條,總長度316.28公里,用電負荷86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6.17億千瓦時。
折疊園林綠化
2011年末,橫河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2.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6.7公頃,綠化覆蓋率9.7%。
折疊編輯本段特產
折疊楊梅
楊梅是橫河鎮的傳統名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2.6萬畝,其中投產面楊梅積2.4萬畝,常年產量8500噸,無論是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各鄉鎮之首。其中荸薺種楊梅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鎮楊梅總數的九成左右,該品種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既能鮮食,又可加工成濃縮果汁、罐頭等。楊梅鮮果以及加工品(楊梅燒灑、楊梅飲料、楊梅干紅、楊梅干)在銷往杭州、上海、南京、廣州、哈爾濱、深圳、北京等省、市的同時,還遠銷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橫河鎮1996年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1998年以來橫河鎮農業服務總公司生產的"燭湖牌"。
荸薺種楊梅先後獲得省優質農產品金獎、寧波市農業名牌產品、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2001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博覽會上,"燭湖牌"荸薺種楊梅被評為名牌產品。2002年"燭湖牌"荸薺種楊梅及基地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及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認證。
楊梅這一著名的傳統特產,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愛。每年果實成熟季節,全鎮上下賓至客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每年6月28日以"楊梅為媒,文化助興、經濟結果"為宗旨的楊梅節,已成為橫河鎮促進生產與文化、經濟相結合的重要節日。
折疊草莓
橫河鎮有種植面積4200畝,年產量5000餘噸,總產值2200萬元。楊梅
折疊花卉苗木
橫河鎮有種植面積5000畝,年總產值7000萬元,占鎮農業總產值的34%左右。種值品種有雪松、桂花、五針松、羅漢松、茶花、羽毛楓等10餘個品種,其中羽毛楓等花卉苗木品種還遠銷德國、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折疊編輯本段榮譽
截至2011年,橫河鎮已經獲得"中國楊梅之鄉"、"浙江省百強鄉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衛生鎮"稱號。
折疊編輯本段旅遊
折疊童嶴遺址
童嶴遺址在橫河鎮童嶴村東北2公里的南江兩岸,面積約4000平方米,橫河鎮方化層厚約25厘米。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錛、斧之類;陶器以夾炭黑陶和夾砂灰黑陶為主,全系手工,器形有釜、罐、缽等等,據考證屬河姆渡第三文化層。現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折疊楊梅山崗古墓群
楊梅山崗在橫河鎮陳山村,是座略呈帶狀的小山坡,南北走向,是慈溪市古墓群主要分布區域之一。
1986年12月省文物局組織考古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和發掘,出土了百餘件器物,獲得了大量珍貴的資料。據[86]慈陳M16、17、18、19記載,墓室上部均的大小不異、高度不一的封土堆,封土上鋪設護土石。基室為長方型豎穴土坑墓,隨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其他還銅器、鐵器、石器及小裝飾件。
陶器有壺、罐、瓿、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做工精巧,質地堅硬,表面都飾有花紋。銅器有四乳四蟣、五銖錢、鏡、洗、印等。鐵器有刀、劍釜等。石器有黛板、研磨器等等。
年代考證,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類型、紋飾,楊梅山崗古墓群視為漢朝。
折疊孫境宗祠
孫境宗祠,坐落在橫河孫家境村之洞橋頭。建於明歷二十三年橫河鎮(1595),清時擴建。祠坐北朝南,共3進。硬石造磚木結構佔地1550平方米。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61米,東西寬75米。中軸線上自南而北為台門、前廳、後廳,各進間均以牆垣連接。前廳天井兩側1幢三開間兩層樓廂房。後廳明正中現存戲台一座,上懸"燕翼堂"橫匾1方。大門兩旁1對扁圓形石鼓。大門外有1對旗桿石座。廳內有多處楹聯、匾額,廊檐間有精緻的雕刻。1985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折疊七星橋
七星橋,坐落在橫河街鬧市中心。橫跨在東橫河之上。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清道光年間(1821)重修,三孔拱形石橋長245米,寬227米,西邊各有石欄板11塊,方形望柱10個。橋上東西兩側橋欄外扇形額均題名為"七星橋"。中孔兩側橋門柱頂額欄下面各有一對石刻龍頭。橋兩面各有聯,東曰:"明鏡高懸輝騰兩夾,彩虹鈄鎖氣吐三環"。西曰:七曜拱波南境北鎮,三台鎖浪左川右泉。"七星橋"今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折疊寺下古樟
在寺下村南山腳下有一棵巨樟。相傳將有500年以上的歷史。
古樟樹根虯結縱橫,延伸四周,暴露地面部分,也有50多平方米。高近十丈。主桿只乘小半圈,多半空心,向內凹進,餘下的彎月形樹身,支撐著整個樹冠。向四周伸出的粗壯的枝幹,蔭覆地面在900平方米左右。推則實際身圍應在10米以上。
歷盡滄桑的古樟,如今已得到應有的保護,今後必將更加繁茂,顯示其特有的價值。
折疊客星山
客星山在橫河石堰境內,原稱陳山,系漢嚴光隱居之地。《後漢書》嚴光傳中有"客星犯御座"之記,更名"客星山"。山卓峭陡立,孤峰突起,清鄭性詩雲:"姚邑東偏聳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山上有嚴光墓,並有"漢徵士嚴光墓"碑石一方(尚存)旁立民國元年崇明支裔孫師愈恭無錫鄧楫教書的"客星山謁墓記"碑文一方,另鐫有"何處是漢家高士,此間有天子故人"聯語之石柱一對。墓右邊建有"嚴子陵祠",山頂建有"高節書院"。旁有古井一口。山下嚴陵塢相傳為嚴光故里。旁有餘姚縣公署禁碑一塊(尚存)。山腳下,建有"客星橋","客星廟"。
清咸豐二年(1852)出土之"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即為嚴光同時期物,系國家珍貴文物。
客星山東南側有漢古墓群。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慈溪界牌老年公寓地址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滸山街道青少年宮路195號,慈溪市老人公寓佔地近6畝,建築面積2520平方米,有標准房間37間,床位64張。公寓地址在滸山街道青少年宮路195號,處於市中心,整體造型別致,環境幽雅,交通便利。公寓致力於用愛心、熱心、耐心、誠心服務於休養人員,使休養人員在公寓內住的放心、安心、開心。公寓設有多個活動室,備有各種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以及其他娛樂設施,是專為老年人設計的集休閑、娛樂、康復於一體的理想場所。

Ⅵ 寧波中高檔的養老院有哪些

寧波養老院一覽表

寧波四季永逸頤養院【強烈推薦】寧波市鎮海區慈海南路1718號0574-86586666

蛟川街道回雲龍福利中心答

寧波鄞州區日月星養老院

梁祝安順樂園有限公司

溪口福利院

鄞州區橫街鎮幸福院

四明山鎮敬老院

周巷鎮老人公寓

鄞州區姜山幸福院

四明山鎮鎮政府敬老院

寧波市鎮海區老年公寓

北侖區春曉老年公寓

北侖區小港街道福利院

樂園樓

姜山鎮幸福院

北侖區新碶敬老院

慈城福利中心

慈城敬老院

奉化99老人樂園

三七市鎮敬老院

寧波市社會福利院

江東區白鶴福利院

陽明街道老年服務中心

鎮海夏金生福利院

鎮海區第二福利院

鄞州區雅戈爾老年樂園

鄞州區石碶街道敬老院

鄞州區橫溪鎮敬老院

觀海衛美景樂園

大榭開發區敬老院

東錢湖敬老院

龍山鎮幸福院

鄞州區五鄉鎮福利院

象山縣西周鎮敬老院

泗門鎮敬老院

陸埠鎮敬老院

鄞州區邱隘鎮福利院

鄞州區東吳鎮福利院

慈溪市老人公寓

閱讀全文

與慈溪市橫河敬老院在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養老保險補繳哪個檔合算 瀏覽:66
養老保險59還能交嗎 瀏覽:50
什麼事兒都父母優先 瀏覽:165
80老年人飯怎麼做 瀏覽:702
小學班級九九重陽節活動方案 瀏覽:131
養老保險查詢山東 瀏覽:3
父母的父可以組成什麼字 瀏覽:505
長壽區菩提村委會電話多少 瀏覽:952
老年人補鈣的最好辦法 瀏覽:544
泰諾制葯的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9
城鎮居民每月能領多少錢養老金 瀏覽:895
2015重慶教師退休工資如何調整 瀏覽:521
人生養老保險去哪交怎麼交 瀏覽:380
2015重陽節適合搬家嗎 瀏覽:602
長壽村天罡 瀏覽:263
眉山市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比列 瀏覽:832
重陽節溯源大猜 瀏覽:927
湖南航天醫院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655
如何讓生病的老人好的快 瀏覽:936
2016浙江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979